食品安全事件之海带中毒
- 格式:doc
- 大小:17.98 KB
- 文档页数:1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历年食品安全事故》的内容,具体内容: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202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2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2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2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20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百姓不用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
但食品的安全问题却愈显突出。
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从“毒血旺”到最近的“黑心烤鸭”,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了我们的神经。
为此,我们九位同学组成了食品安全问卷调查实践小组,利用假期时间,查找相关书籍,并与网络上热点问题相结合,制作出一份有关食品安全的调查问卷,向各高校学生发放。
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有:第一,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群体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态度和想法。
第二,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通过食品安全常识的宣传提高我们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
第四,提升我们和不同类型的人们的交流沟通能力。
经过五天的问卷调查发放和数据汇总,我们整理出一份详实的食品安全问卷调查报告。
本次实践共发放调查问卷335份,有效收回320份。
通过比较,我们选取了以下十二个典型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第1题:您的专业是什么?(单选题)A.文科类专业 94 29.4%B.理科类专业 104 32.5%C.工科类专业 87 27.2%D.其他 3510.9%分析:我们在每个学科中都有选取代表,相对比较均衡。
这样的调查问卷能够客观的反映出高校学生的真实情况,更利于数据结果的分析。
第2题:您用于食品的月支出是?(单选题)A.100-300元 62 19.4%B.300-500元 192 60%C.500-1000元 60 18.8%D.1000元以上 61.9%分析:绝大多数同学的食品支出都在300到500元之间,甚至更多。
而对于北京的高校学生而言,月生活费大都在800-1000元之间,这足以说明每个月食品上的花销是占相当大比重的。
所以食品安全的问题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正可谓“民以食为天”。
第3题:您选购食品时主要关心:(多选题)A.价格 155 48.4%B.品牌103 32.2% C.生产日期、保质期 228 71.3% D.配料表 34 10.6% E.产品认证标志 44 13.8% F.商家促销27 8.4% G.食品色泽、外观等感官方面 116 36.3 H.其他165%分析:从数据来看,同学主要关心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次是价格,食品色泽、外观等感官,当然还有品牌。
食品安全手抄报的内容食品安全手抄报的内容1据报道,腾讯官方的“谣言过滤器”表示,柿子和酸奶一起吃不会形成毒素,也不存在致死的可能性。
就该问题苏北医院消化科医生朱振表示,柿子和酸奶不会生成什么毒素,更不会让人半小时内中毒死亡。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食用柿子导致呕吐、腹痛等中毒症状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柿子中含有的鞣酸会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从而生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
而酸奶的主要成分为乳酸菌,且蛋白质含量不高,相反,它对于蛋白质的分解还有好处。
因此,柿子与酸奶可以放心地搭配食用。
注意:它们是柿子的不良CP1、螃蟹随着天气变凉,含有丰富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的螃蟹闪亮登场,成为餐桌上一道引人垂涎的美味佳肴。
蟹肥之时,正是柿甜之际,柿子成为了秋季水果首选。
但此时须注意:柿子千万不能与螃蟹同食!据报道,烟台市疾控中心食品营养与学生保健科主管医师董峰光说,现代医学认为,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柿子中含有很多鞣酸,当同时食用两种食物时,就会在胃内产生凝固物,并使食物滞留于肠内发酵,进而导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出现。
2、海带海带是百姓家中常用的食材。
海带中含有碘化物、不饱和脂肪酸、钾盐、钙离子等元素,它不仅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丰富的营养价值固然是海带的一大优势,不过,我们在搭配其它食物食用海带时,也须多加注意。
例如,柿子就是一种不能与其同食的食物。
海带中富含钙离子,可与柿子中的鞣酸结合生成不溶性结合物,从而引发肠胃不适。
食品安全手抄报的内容2卫生状况堪忧,霉变谷物有害不少小摊车上的杂粮杂豆,就放在无防尘、防蝇罩的塑料筐内。
盆子、勺子、磨粉机上,都沾有污渍,旁边没有任何消毒设备,摊主也没有配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生意好的时候,摊主边磨制边收钱,刚抓完钱的手,会直接触摸磨粉机器、包装袋等。
“这些操作,容易使食品受到污染,引发食物中毒和一些疾病。
”专家表示,“磨制机器如果长时间不清洗,上面滞留的粉尘、细菌,会影响肠胃健康。
怎样识别甲醛泡的海带吃了甲醛泡过的海带会怎么样现在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意识加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步的加强,但是有时候会防不胜防,只有加强自己的知识来做护盾,那么怎么识别甲醛泡的海带呢?一、怎样识别甲醛泡的海带1.若是新鲜海带呈现出肥肥的,颜色是特别鲜艳的绿色,而且还非常的光亮,这是非常有可能是甲醛泡过的海带。
2.正常情况下,新鲜海带经过开水烫之后,再晾干处理的话,颜色是灰绿色的。
3.甲醛泡过的海带不一定会带有甲醛的味道,所以一般很难从气味上来判断是否用甲醛泡过。
二、吃了甲醛泡过的海带会怎么样视情况而定。
有些人只吃了一点点甲醛泡过的海带,若是体质比较好的话,是不会出现什么症状的,但是也需要留心观察自身的身体变化,若是出现了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甲醛为比较高的毒性物质,甲醛中毒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若是出现了上述情况的话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若是情况危急的话,建议先用立即饮用300ml的牛奶或者清水,减少胃部的吸收,从而延缓中毒情况,再及时就医。
三、干海带也会泡过甲醛吗一般不会。
干海带一般是不用泡甲醛的,海带浸泡甲醛是为了让其看起来好看、新鲜,而干海带一般都是直接将新鲜的海带加工脱水,上面一般是布满了碱盐,碱盐能够起到很好的保质效果,所以干海带一般是不用再添加其他的化学添加剂来保证质量的。
若是干海带也浸泡甲醛,这样不仅添加了干海带的成本,还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是也不能完全肯定干海带是没有浸泡过的,所以在购买的时候,最好是能够购买正规厂家和品牌的干海带,不要购买三无产品。
四、盐渍海带的危害盐渍海带最大的危害就是它的盐分,若是没有将盐渍海带清洗干净的话,最大的问题就是盐分过多,难以入口,食用起来也是不叫苦涩的。
正常成人每日所摄入的盐分不宜过高,对于幼儿、老人等这类人群来说更需要减少用量。
高盐分的饮食容易造成人的精神萎靡不振,水分堆积在体内无法排除,从而使身体无力,容易对甜食产生渴望。
这些食品谣言你信了吗作者:陈曦来源:《科学之友》2022年第01期谣言吃蚝油致癌真相尚无证据表明含致癌物先是味精,后是鸡精,然后是蚝油,这些老百姓常用的调味品一个个被造谣者拉入致癌的黑名单,而让这些调味品背上致癌黑锅的,是一種名为谷氨酸钠的物质。
“蚝油最早是用生蚝熬煮制成的,而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蚝油,为了延长保质期、提升口感,会加入一些添加剂,其主要成分是生蚝浓缩汁、白砂糖以及谷氨酸钠等物质。
其中,谷氨酸钠是蚝油香味的主要来源。
”专家表示,让大家“谈之色变”的谷氨酸钠,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都认可的调味品,它是由谷氨酸与钠结合而成的。
谷氨酸钠在进入胃部后,受胃酸的影响会被分解成谷氨酸和钠。
对于人体而言,谷氨酸并无致癌作用,反而与其他氨基酸一样,可构成人体组织所需的蛋白质。
不少食物中也含有该物质,比如番茄、豆角、玉米、海带等。
还有传言称,谷氨酸钠之所以会致癌,是因为在炒菜时温度若超过150 ℃,它就会在高温下转化为焦谷氨酸钠,这种物质具有一定毒性,可致癌。
对此,专家表示,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表明焦谷氨酸钠能致癌,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物清单》中也未见其踪影。
谣言超市大米不生虫是因为加了防腐剂真相储存技术已达标,无需添加防腐剂有人指出:“超市里卖的大米不生虫,是因为加了食品添加剂,包括淀粉磷酸酯钠、双乙酸钠和壳聚糖,其中双乙酸钠就是防腐剂。
”这让很多网友感到深深的忧虑。
专家指出,在现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在大米中不再添加这三种食品添加剂。
“之所以不再添加,并不是因为它们有安全问题,而是因为没有添加的必要。
”专家介绍,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都是以糙米形式进行储存,在储存前都会通过物理手段对其进行干燥、杀菌。
在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前,工作人员会对糙米进行脱壳等精加工,在包装过程中也会进行充氮或者真空处理,因此大米生虫、发霉等问题非常容易得到解决,一般来说无需再添加其他物质防虫防霉。
双乙酸钠是防腐剂,淀粉磷酸酯钠具有吸水作用,这两种具有防腐功效的物质成本较高,在如今基本没有使用必要的情况下,商家不会做“费力不讨好”的事。
我国海藻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林洪;周青;慕全贵;付晓婷【摘要】我国海藻食品产业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海藻食品安全性已经达到可控状态,但由于与进口国法规和技术等的差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仍然是关注焦点.概述了我国海藻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海藻食品安全性事件及原因,提出进一步提高我国海藻食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以保障我国海藻产业的健康发展.【期刊名称】《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年(卷),期】2015(033)005【总页数】4页(P8-11)【关键词】海藻食品;质量安全;重金属;农药残留【作者】林洪;周青;慕全贵;付晓婷【作者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海藻利用化学实验室及水产品安全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2]山东海之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海带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山东威海26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4.7编者按:海产品因为口味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海藻含有较为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多糖,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润肠通便、促进新陈代谢,多糖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贝类含有较为丰富的锌和硒,锌与胰岛素联结成复合物,可以调节和延长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硒因能防止胰岛B细胞被氧化破坏,而具有与胰岛素类似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
本期专家论坛对这2种海产品——海藻和贝类的质量安全问题及控制对策进行了阐述。
希望专家深入的分析和中肯的建议,对消费者吃到健康又放心的海产品有所裨益,为预警此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供有益帮助。
我国辽阔的海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海藻资源,生长着数千种海藻。
同时,我国也是海藻养殖、生产加工及利用的大国,海带产量名列世界首位,紫菜产量同日本、韩国并列,为世界三大紫菜养殖国之一。
海藻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如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脂质、维生素、蛋白质等。
亚太地区的居民食用海藻历史悠久,目前由于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要,海藻食品在世界各国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中国2000-2010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4、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5、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6、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7、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
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
食品污染与中毒事件集锦环境中的自由基与人体健康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医学科学家就发现了影响人体健康、使人衰老、致人疾病和癌变的主要原因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物理化学等原因,体内的超氧阴离子等氧自由基的含量超过正常水平。
它们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威胁,科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含氧自由基和60多种疾病有关,其中包括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癌症。
在人体和环境中持续形成的自由基来自: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过程,大量体育运动,吸烟,饮食脂肪和腌熏烤肉,炎症,某些抗癌药物,安眠药,射线,农药,有机物腐烂,塑料用品制造过程,油漆干燥,石棉等空气污染,化学致癌物,大气中的臭氧等。
自由基损伤蛋白质可使蛋白质的转换增加;损害DNA可导致细胞突变;损伤核苷辅酶可扰乱某些生化代谢;损伤—SH基可使某些酶的活性降低或者丧失;攻击未饱和脂肪酸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其氧化产物可引起—SH氧化、酶失活、膜功能受损、干扰膜的运转功能等。
一.环境中的自由基1.香烟烟雾和烟焦油中的自由基香烟烟雾中含有自由基,一类存在于烟焦油中,一种在气相中。
烟焦油包含上千种化合物。
烟雾中还有不稳定的自由基,曾用电子自旋捕获剂得到氮氧化物自由基。
从烟雾中还可检出NO及NO2。
NO和NO2.本身就可视为自由基。
NO与O2反应可生成NO2,NO2可以攻击C=C的化合物,产生R。
,以C为中心的自由基很快被O2作用,生成ROO。
,ROO。
又可被脱氧成烷氧基自由基。
通过氢抽提可产生HONO致癌物。
NO2及NO可蓄积于肺泡、肺门淋巴结支气管周围组织中。
刺激肺泡巨噬细胞产生H2O2,然后再反应生成•OH自由基.而且已经证明了烟焦油在体外与DNA作用时有自由基可与DNA 产生共价键。
2.工业废气和废水中的自由基环境中煤和石油燃烧废气以及炼油厂、煤焦油加工厂等废水中,含有多环芳烃,香烟中也含有多种多环芳烃,现在已公认它们中有些是致癌物质,如苯并[a]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等,可引起皮肤癌、肺癌和胃癌等。
关于食品安全的周记篇一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
肯德鸡的“苏丹红”、豆腐中的“吊白块”、水饺中的“毒青菜”……更危险的是“三聚氰胺”,它不仅在牛奶中大量出现,还在鸡蛋中存在。
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暴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席卷整个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牵动着大家的心。
在我们的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着。
我的乡下老家盛产食用菌,记得上次回家时,我参观了整个香菇的制作过程。
我与叔叔一起走进菇棚时,一股带着香菇味的暖流迎面赴来,叔叔告诉我这里就是做香菇的地方,并示范给我看制作过程。
只见叔叔与其他小伙子在一起干了起来,我正看得着迷,可看到最后我感到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只见他们把做好香菇筒袋,放入石蜡液体中浸泡。
叔叔告诉我,用石蜡浸泡后不但可以保证菌棒不发生烂棒,同时可以防水,等香菇生展后还可以保证香菇水分不丢失,起到很好的保鲜作用。
我听了他们对石蜡作用的介绍后,使我对“石蜡”这两个字越想越不对劲,决心弄个明白。
回到家里,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全力搜索有关石蜡的知识。
终于明白了它的真面目。
原来,蜡是一种工业用品,也叫工业石蜡,它是一种复杂的化学成分,其所含的危险成分主要是苯,它是对人体一种十分有害的物质。
专家指出它是人体皮肤癌、肺癌产生的罪魁祸首。
看了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这就是电视上宣传的严格禁止的“蜡菇”。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这些菇农,为了自己挣大钱,追求最大的自身利益,在食用菌生产中放入了工业石蜡,制造出毒香菇。
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犯罪行为,他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如果这些香菇出口国外还会引起外交纠纷,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他们这样做实在是不应该啊。
作文原来食品安全问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可能正在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我想,我们国家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才能制止这些问题的出现。
同时做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也要积极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的宣传中,让更多的人认识食品安全的危害,抵制农药食品、化学食品、问题食品,这样才能让食品安全与我们的健康同行。
2001-2011年食品安全事件速览回顾近10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家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旧账”很多,包括卷土重来的“三聚氰胺”、阴魂不散的“地沟油”,而毒豆芽、牛肉膏、染色馒头等事件,也折射食品领域问题花样不断翻新。
站在2011年岁末回望,期待随着法制不断完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食品安全这个复杂的问题能逐步得到解决。
1、“毒粉条”--2011年4月21日,广东省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
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加上墨汁、柠檬黄60、果绿等添加剂。
据该公司法人罗某交代,该作坊从今年2月开始生产,两个月已卖出45吨假粉条,主要销往位于中山沙朗金叶广场的批发市场。
2、“毒豆芽”--2011年4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发布消息说,该局皇姑分局端掉6个黄豆芽黑加工点,查获掺入非食品添加剂生产的豆芽25吨多,12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经检测,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其中,人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3、“牛肉膏”--2011年4月15日,合肥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有一种“牛肉膏”添加剂,可以将猪肉加工成口感以假乱真的“牛肉”。
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4、“染色馒头”--2011年4月11日,中央电视台《消费主张》栏目曝光,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系染色制成,加防腐剂防止发霉。
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回收后重新销售。
每天有3万问题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30多家超市。
5、“瘦肉精”--2011年3月,中央电视台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其中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问题猪肉从河南出厂到抵达南京屠宰场过程中,一路凭借买来的“通行证”畅通无阻。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知识讲稿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知识讲稿范文篇1各位老师,同学: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食物逐渐丰富,但每年都有更多的人被食物毒害。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不在学校的时候,在一家小店里买了一包零食,但是回到家,发现这包零食已经过期很久了。
于是我把剩下的都扔掉了,心想:我只吃了一点,应该没关系。
但是没有成功。
半夜,一阵剧痛把我从梦中惊醒。
我的肚子痛得像一把刀。
然后,我的胃又开始不舒服了,感觉要吐了。
我又跑去厕所了.折腾了一个小时,凌晨1点,胃终于好了。
第二天早上,奶奶带我去医院看病。
医生诊断我是肠胃炎,给我打了两天针。
唉,以后再也不会乱吃零食了。
我姑姑家的墙上有两张报纸,上面说食物适合做食物。
比如用猪皮和西红柿炒菜可以防暑降温,用海带和决明子炒菜可以治疗头痛,用芦根和竹荪炒菜可以治疗呃逆;炒胡萝卜、白萝卜会产生毒性,导致中毒。
炒葱和鸡蛋会破坏鸡蛋的蛋白质。
发芽的土豆毒性极大,可能导致中毒死亡。
看完之后我心想:以后一定要注意食物搭配!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我们必须在生活中更加重视它。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知识讲稿范文篇21.防磕碰。
目前大少数教室空间比拟狭小,又置放了许多桌椅、饮水机等用品,所以不应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猛烈的运动和游戏,避免磕碰受伤。
2.防滑、防摔。
教室地板比拟润滑的,要留意避免滑倒受伤;需求登高清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别人加以维护,留意避免摔伤。
3.防坠落。
无论教室能否处于高层,都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许窗外,谨防不慎发作坠楼的风险。
4.防挤压。
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压到手,也该当处处小心,要悄悄地开关门窗,还先留意会不会夹到别人的手。
5.防火灾。
不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小鞭炮等风险物品进校园,根绝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
6.防不测损伤。
改锥、刀、剪等尖利、锋利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运用时必需有教师指点,用后应妥善寄存起来,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避免有人遭到不测损伤。
2000年—— 2010年食品安全大事件扫描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6、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7、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论食品安全与食品监督管理于跃玲【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1页(P40-40)【作者】于跃玲【作者单位】满洲里市食品化妆品监督所【正文语种】中文我国是人口大国,食品安全和食品监督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重视,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对经济发展和维系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食品安全与食品监督管理问题,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形势,并提出了若干关于强化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效性差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遵循一个环节一个监管部门的根本原则,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段监管、品种监管相结合的监督管理。
但是食品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农业、质检、工商及卫生等多个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的食品生产环节,而食品生产和流通消费不同阶段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导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出现了权责不明、机构交织的问题,不同部门的权责范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衔接漏洞,如果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会造成责任追究困难的问题。
部分监管部门之间还存在职能交叉的问题,例如:超市同时供应外购食品、熟肉制品、蛋糕、冷饮,因此,超市需要接受质检、工商、卫生3个部门的分别监管,造成了国家公共资源的浪费。
监管制度落实效果不理想我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立法工作已经基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基本覆盖了食品卫生安全领域。
然而即便在政府职能机构完善、相关法规全面的情况下,地沟油、镉大米、皮鞋奶、孔雀石海带等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仍频频发生,例如:近期的毒豆芽事件,辽宁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无罪,原因是没有证据证实被告人喷洒的“速长王”中的4-氯苯氧乙酸钠、赤霉素等对人体有何种危害。
然而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无根剂的归属,以及豆芽属于加工食品还是属于蔬菜的问题,监管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明和监管不严,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