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4-园林生态学-第八章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21
园林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2、生态园林: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生态系统。
3、耐受定律:植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植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任何因子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超过了某种植物的耐受限度,该种植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
4、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植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同适应。
5、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中,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换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6、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7、冻拔:又称冻举,气温下降,引起土壤结冰,是间接的低温危害。
8、冻裂:昼夜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产生弦长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9、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10、富营养化:大量N、P、K等营养物进入水域,引起不良藻类和其他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生物大量死亡。
(水华、赤潮)11、团粒结构:是土壤中腐殖质把矿物土粒互相粘结成直径0.25〜10mm的小团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状态处于最好的相互协调状态,团粒结构的土壤最适宜植物的生长。
12、菌根:土壤中真菌与树木根系形成互惠共生,即菌丝侵入树木根系的表层细胞壁或细胞腔内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
13、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化学变化或化学变化反应,形成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硫酸烟雾、氮氧化物、光化学烟雾)14、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山西农业大学《园林生态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稳定性最低的生物群落是:()A.落叶阔叶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D.荒漠2.下列哪项不属于园林生态系统的功能?()A.净化空气B.调节气候C.增加噪音D.保护生物多样性3.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生态原则是:()A.美观性B.多样性C.经济性D.单一性4.在生态学巩固时期涌现的学派中,不包括:()A.欧美学派B.北欧学派C.法瑞学派D.英美学派5.下列关于城市环境容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B.不受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要求的影响C.是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D.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6.园林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指的是:()A.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B.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C.植物的生长习性D.植物的观赏价值7.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植物分布的温度因素?()A.极端高温B.极端低温C.年平均气温D.光照强度8.拟寄生现象属于下列哪种种间关系?()A.寄生B.捕食C.竞争D.共生9.在园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主要依靠:()A.人工种植B.外来物种引入C.植物自然繁殖D.植物种类的多样性10.园林生态学研究的目的是:()A.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B.增加园林的经济收益C.促进园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D.扩大园林的面积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城市环境:2.环境容量:3.生态因子:4.群落:5.园林生态系统: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论述园林生态学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分析园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保护措施。
四、实践题(共20分)题目:设计一个城市公园内的绿地生态系统,要求包括植物配置、空间结构、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的规划,并说明该规划如何体现园林生态学的原则。
园林生态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Haeckel B:Odum C:Tansley D:Clements答案:Odum2.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是由于()。
A: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B: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 C:生态学研究层次 D:从其他科学那里直接引入答案: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4.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
A:群落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生态系统生态学 D:个体生态学答案:生态系统生态学5.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
A:理论模型 B:环境 C:实验 D:野外答案:理论模型;实验;野外第二章测试1.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
A:适应逆境 B:提高生产力 C:促进代谢 D:推迟生育答案:适应逆境2.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B: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 C: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D: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答案: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3.对于某种陆生植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A:250kg左右 B:大于500kg C:500kg左右 D:350kg左右答案:250kg左右4.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限制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综合因子 D:替代因子答案:限制因子5.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的分布范围取决于植物的()。
〇、绪论: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指动物与其他动、植物之间互惠或敌对的关系。
2、重要理论:海克尔(Haeckel E.):德国动物学家,1866年提出ecology;李比希(Liebig R. J.):1840年提出“最小因子定律”;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 (1809-1882):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C.Elton:20世纪初,提出食物链、动物数量金字塔、生态位等概念。
3、生态学的经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本身;环境:1)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无机环境: 气、水、光、热、养分等4、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生态学分支:生态学主要研究从生物个体到生物圈各个层次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形成了相应的分支学科,如:个体生态学(生物个体);种群生态学(生物种群);群落生态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系统);全球生态学(生物圈)。
5、生态学的研究手段: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手段以及服务的对象也十分丰富,如数学、计算机技术、遥感、化学分析、生物实验等常用于生态学研究。
6、生态学发展的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
7、全球五大问题挑战: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
8、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
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9、城市生态系统等的特点:1)人工生态系统;2)消费者占优势;3)分解功能不充分;4)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薄弱;5)受社会多因素的制约10、绿色城市的基本含义:绿色城市的基本含义是一个生态健康的城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因此,又将其称为生态城市(ecocity)。
11、园林的发展历史(P8、9):1)造园阶段(又称传统园林阶段)2)城市绿化阶段;3)大地景观规划阶段。
《园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园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分布等3类。
2、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关系,可以把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3大类。
3、种群调节假说有气候学论、生物学论食物因素和自动调节学说。
4、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群落演替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5.优势层的优势种通常称为建群种。
6、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7、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的一切因素总和。
8、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往往以空间分辩率和空间范围来表达。
二、选择题1、以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顶级学说而著名的生态学派是( D )。
A 、北欧学派 8、法瑞学派 C 、苏联学 派 D 、英美学派。
2、与阳性植物相比,阴性植物的光补偿点( A )。
A 、较低B 、较高C 、一样 D 、没有规律。
3、某一种群的年龄结构的锥体图呈典型金字塔形,表明该种群是( B )。
人、下降型种群B 、增长型种群C 、稳定型种群 D 、波动型种群。
4、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 B )。
A 、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动物 物和某些细菌C 、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真菌色植物 5、Lindeman 效率定律是( C )。
A 、2/3定律B 、3/2定律C 、1/10定律D 、养分元素的循环定律6、同其他生态学科相比,景观生态学强调的是 ( A )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
A 、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与尺度B 、稳定 性C 、不变性 D.均质性B 、所有的绿色植 D 、仅指所有的绿7、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属于( C )。
A、趋异适应B、生态型C、趋同适应D、生态等值三、名词解释(24分,每题3分)1、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园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园林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B.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C. 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园林景观设计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园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部分?A. 植物B. 动物C. 微生物D. 土壤答案:D3. 园林生态学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物种多样性B. 基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以上都是答案:D4. 在园林生态学中,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非生物因素?A. 光照B. 温度C. 水分D. 土壤肥力答案:D5. 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通常是什么?A. 灌木阶段B. 草本阶段C. 森林阶段D. 裸地阶段答案:C6. 园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类型的植物对土壤改良作用最大?A. 草本植物B. 木本植物C. 藤本植物D. 地被植物答案:B7. 园林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是指什么?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C.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D.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答案:C8. 园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 植物、动物、微生物C. 捕食者、被捕食者、分解者D. 植物、动物、非生物因素答案:C9. 园林生态学中,以下哪种方法不是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法?A. 能量金字塔B. 能量循环C. 能量平衡D. 能量流动图答案:B10. 园林生态学中,以下哪种措施不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A. 增加物种多样性B. 减少物种多样性C. 增加营养结构复杂性D. 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园林生态系统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生长?A. 光照B. 土壤C. 温度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A. 园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B. 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C. 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D.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答案:ABC3. 园林生态系统中,以下哪些是生物因素?A. 植物B. 动物C. 微生物D. 土壤答案:ABC4. 园林生态学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 引入外来物种B. 保护本地物种C. 增加物种数量D. 减少物种数量答案:BC5. 园林生态系统中,以下哪些是生态系统服务?A. 净化空气B. 调节气候C. 提供食物D. 娱乐休闲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园林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课程名称:园林生态学课程代码:7427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是关于园林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园林植物种群基本特征与种间种内关系、园林植物群落理论及配置、生态系统理论和景观生态学基础;了解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管理原理;并能够根据城市环境特点、园林植物习性以及园林植物对城市环境的调节和改善作用熟练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先修基础课课程有植物学、园林树木学、气象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等,其后续课程为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园林植物育种学等专业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城市环境的相关概念、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原理;次重点是生态因子的分类、城市环境问题;一般了解环境的不同尺度类型、城市环境的特征以及环境容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环境及其相关概念、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与基本原理(重点)识记: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城市环境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与基本原理应用:(二)生态因子的分类、城市环境问题(次重点)识记:生态因子的五大类型理解:城市主要环境问题应用:城市环境问题的实质(三)环境的类型、城市环境的特征、环境容量(一般)识记: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生境、小环境、内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环境容量理解:城市环境的特征、城市环境容量的主要类型应用:环境容量的计算第2章光与园林植物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以及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其次是掌握城市光环境的特点及光污染;一般了解光的性质与变化。
(一)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及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重点)识记:光补偿点、光饱和点;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光周期现象。
《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二号楷体)一、课程简介(小三楷体)(表格内:小四仿宋体)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目标1.性质: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2.地位及作用: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生态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主要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阐述园林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各种生态关系,根据城市环境与城市植被的特点与功能,阐述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及人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观调控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兴趣,建立关爱生命、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在遵循生态规律前提下,正确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去开发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管理自然环境。
3.任务及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规律的基本理论;了解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发生与演替规律,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原理等生态学知识。
并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结合城市环境与植被特点,将生态学知识运用到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中。
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生态学基础,使学生在园林生产与建设实践中树立生态意识,增强生态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生态园林、园林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服务三、教学总学时分配表(小三楷体)(表格内:小四仿宋体)(一)第一章生态学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生态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与任务;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2.了解生态因子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3.了解生态学科的分支与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学与发展简史1.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概念的提出、含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学的发展阶段与形成等基本知识点。
3. 能力培养要求:能熟知相关概念及其含义;能深入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根据讲授内容了解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