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知识点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8分)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4分)人类与山水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们傍山而栖,近水而居。
我们瞭望那连绵不绝的山峰,倾听那__①__(震/振)耳欲聋的涛声,叹服那高低消长.的冰川,崇拜那喧腾奔流的江河……我们爱看山品水,却不滞于山水。
正如清代作家张潮所言:“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我们__②__(弛/驰)骋于山水间,将所至、所见、所感诉诸笔端,进行艺术开掘,使“眼前江山”与“心中山水”融合为一。
山水成为文化的载.体,文化又赋予山水更丰富的内涵。
江山多娇,我们得用心体味,方能游得深广、见得瑰奇。
(1)依次给上面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cháng zǎi B.cháng zàiC.zhǎng zǎi D.zhǎng zài(2)在上面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①震②弛B.①振②弛C.①震②驰D.①振②驰2.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小豫最爱阅读古诗文,认为诗文最寄情。
“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是王维对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的赞叹;柳宗元的“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则流露出他被贬后的悲凉凄怆之情;《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____________”是男子对美丽女子的无限爱慕之情;《子衿》中“一日不见,__________”是思而不见的无可奈何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王勃以豁达积极的心态对远行友人的劝慰之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孟浩然婉转含蓄表达从政之愿,渴望得到举荐的求仕之情。
3.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阅读《傅雷家书》,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至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基础训练1.古诗默写。
(1)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关雎》) (2)《诗经.蒹葭》“,。
,”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3)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4)四面竹树环合,,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磅.礴(pánɡ)渺.远(miǎo) 眼眶.(kuànɡ) 怠.慢(dài)B.归省.(xǐnɡ)干酪.(lào)咀嚼.(jué)雎.鸠(jū)C.悄怆.(chuàng) 器皿.(mǐn) 刘子骥.(yì) 郡.下(jùn)D.豁.然(huò) 篁.竹(huáng) 撺掇.(duō)怅惘.(wǎnɡ)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三月,草长莺飞....,花红柳绿。
确是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B、秋去冬来,学校的小动物们的踪迹都销声匿迹....了。
C、毫无疑问....,他是演艺界最受欢迎的男演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4、下列句子修改正确的的一项是( )(3分)A、多阅读,是能否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把能否删掉)B、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和紧张。
(把沉重改成繁重)C、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
(去掉使)D、通过这次春季运动会,让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
(删掉通过)(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4分)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归:出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01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垂髫.(tiáo)阡.陌(qiān)叹惋.(wǎn)悄.怆(qiāo)B.篁.竹(huáng)怡.然(yǐ)翕.忽(xī)俶.尔(shū)C.幽邃.(suì)糁.之(cǎn)箬.篷(ruò)俨.然(yǎn)D.多髯.(rán)篆.章(zhuàn)窈窕.(tiǎo)寤寐.(mèi)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2分)()A.落英.缤纷(花)便扶向.路(先前的)B.如鸣佩环,心乐.之(高兴)矫.首昂视(举)C.八分有奇.(零数、余数)以其境过清.(清澈)D.绝类.弥勒(像)寤寐思服.(服装)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便要还家B.诎右臂支船C.左手倚一衡木D.兼葭采采,白露未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没有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分)()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蒙络摇缀.. D.青树翠蔓5.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2分)()A.渔人甚异.之B.其岸势犬牙..差互C.参差荇菜,左右流.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村里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位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技亦灵怪矣哉!(译:技艺也真是灵活奇怪啊!)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
)7.默写。
(4分)(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
(2)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
(3)窈窕淑女,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单元检测卷(有答案)知识点(一)知识要点【文学常识】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著名诗人。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
“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乐歌。
【通假字】1.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2.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
【古今异义】1.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食物味道好。
5.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
6.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不够。
7.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9.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
10.高可二黍许。
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古义:挑选。
今义:简单。
【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
(寻:动词,寻找)寻病终。
(寻:副词,随即,不久)2.舍便舍船。
(舍:读shě,动词,舍弃,抛开)屋舍俨然。
(舍:读shè,名词,房屋)3.志处处志之。
(志:动词,做记号)寻向所志。
(志:名词,标记)4.之忘路之远近。
(之:助词,的)闻之。
(之:代词,这件事)处处志之。
(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5.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读wéi,动词,作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三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豁然开朗(huò)。
B.XXX(shū)。
C.卷端(juàn)。
D.寤寐(wù)。
XXX(yí)。
翕忽(xī)。
壬戌(rén)。
溯洄(sù)。
邑人(yì)。
参差(cī)。
缤纷(bīn)。
佁然(yí)。
XXX(xiào)糁之(sǎn)。
为坻(chí)。
荇菜(xì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解释清楚。
B.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了许多为救国而不顾个人生死的英雄,他们的行为可歌可泣,令人钦佩!C.连云港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的。
她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D.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3.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似与/游者/相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是一个与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真实存在的社会,这里的生活使作者很是向往。
B.XXX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仍然是感情的主调。
C.《核舟记》是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先整体后局部。
D.《关雎》是《诗经》的第二首,选自《诗经·周南》。
5.古诗文默写。
(8分)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民人足食”、“物无妨者”。
2)《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溪涧纡曲,XXX相间”。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4首-知识点总结(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式微【劳役者的悲歌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背弃暴政的决心】《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全诗采用设问等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宛转而富有情致,重章换字,韵律和谐,用词精巧,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役之人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背弃暴政的决心。
【创作背景】关于《邶风·式微》的主旨,近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国君发出的怨词。
《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原文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⑶?微君之故⑷,胡为乎中露⑸!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⑹,胡为乎泥中![1]⑴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
邶,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
⑵式:作语助词。
微:幽暗。
这里指天将黑。
⑶胡:为什么。
⑷微:非,要不是。
故:事,事情。
⑸乎:于,在。
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⑹躬:身体。
一说通“穷”,困穷。
[2-3] [4]翻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邶风·式微》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设问句起调,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21分)(一)默写(11分)1.青青子衿,。
《子衿》2.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观潭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二)诗歌理解与赏析(4 分)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三类。
7.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加点字解释(2分)(1)为.坻()(2)斗.折蛇行()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B.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C.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D.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2.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是()A.问所从来B.全石以为底C.日光下澈D.又用篆章一二、填空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画线字注音。
俨然()垂髫()间隔()qiān mò交通()()huáng竹()清l iè()为坻()qiǎo怆幽suì()()为嵁()俶尔()翕忽()峨冠()差互()zhuàn章()yǎo tiǎo()()溯洄从之()()2.解释下面画线的词语。
(1)屋舍俨然()(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俶尔远逝()(4)日光下澈()(5)能以径寸之木()(6)石青糁之()(7)左右芼之()(8)白露未晞()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便要还家 ____同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诎右臂支船 ____同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左手倚一衡木 ____同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古今义。
(1)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3)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4)寻向所志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6)乃记之而去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7)以其境过清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8)崔氏二小生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9)高可二黍许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10)其两膝相比者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12)左右流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部编版语文八(下)《12.〈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关雎》知识点整理【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字词解释关关,拟声词。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流:求取。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思服:思念。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二、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1)三大基本内容:“风”“雅”“颂”“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赋”“比”“兴”“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三、问题探究1.本诗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示例:这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开篇以雎鸟相向合鸣,来比喻青年男女的相依相恋,也为情感的展开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意境。
2.请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辗转反侧”,运用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
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两个“悠哉”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示例一:连用两个“悠哉”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八年级语文·下(R版)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2)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__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
(《诗经·子衿》)(5)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6)《蒹葭》中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厦门光明志愿服务联盟以实际行动弘扬社会正能量,进一步唤起市民的低碳环保。
B.南平不断开展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C.通过一系列赛事的承办,泓云体育训练基地成为推动武夷山体育旅游的重要场所。
D.工行某分行近三年累计发放大约250多亿元贷款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分)考亭书院是朱熹创办的最后一所书院,是他晚年定居、讲学、终老之地。
朱子在此著书讲学、传道授业达八年之久,创建了儒学史上令人瞩.__①__(A.shǔB.zhǔ)目的“考亭学派”,成为“闽学”之源,因此考亭书院享有“闽学之源、理学之巅”的__甲__(A.盛誉B.荣誉)。
重建后的建阳考亭书院huàn__②__(A.焕B.换)然一新,其建筑布局采用传统合院形式,为仿宋式建筑风格,在规模以及建筑设施上跟全国其他知名书院相比__乙__(A.平分秋色B.毫不逊色)。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默写
1、《回延安》贺敬之
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夸张句“”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排比句“”描绘了延安新貌。
2、。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9、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10、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11、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12、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a. 。
b. 。
13 .表明桃源人与外界相隔久远的句子是:。
14、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1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16.“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
”
17描写出桃源入口的特点的句子
1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 .
19、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3、《小石潭记》柳宗元
8、
9、
10、《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的气氛,
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11、游历小石潭后最大的感受是。
4、《核舟记》
5、《关雎》
1、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6、.《关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7、《关雎》中的男子由“”引起“”的美好联想;“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蒹葭》
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1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6、《式微》
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
7、《子衿》
1、“”,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7、表达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
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是:。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