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单位名录库2016单位基本统计指标解释
- 格式:ppt
- 大小:6.01 MB
- 文档页数:29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统计局关于规范和改进部门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2.20•【字号】黑政办发〔2016〕136号•【施行日期】2016.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统计局关于规范和改进部门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黑政办发〔2016〕136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省统计局《关于规范和改进部门统计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2月20日关于规范和改进部门统计工作的意见省统计局为进一步提高部门统计工作水平,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现就规范和改进部门统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部门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统计调查任务,是科学核算全省经济总量、结构、速度和效益的基础。
规范和改进部门统计工作,对有效提升政府统计整体功能和政府统计公信力,客观反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我省部门统计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信息支撑。
但是部门统计也存在着职能弱化、力量不足、基础薄弱、调查重复、标准不一、信息共享不到位,甚至数据相互矛盾等问题,影响着部门统计职能的发挥。
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按照统一规范、职责明确、合作共享的要求,加快建设制度完善、方法科学、行为严谨、过程可控、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部门统计调查体系,不断提高基础数据质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党委、政府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咨询服务。
二、明确部门统计工作职责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本部门、本系统及行业管理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并接受本级政府统计部门的业务指导。
上海市统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比对与核查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15.08.05•【字号】沪统字〔2015〕34号•【施行日期】2015.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上海市统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比对与核查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沪统字〔2015〕34号各区、县统计局: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比对与核查试点工作的通知》(沪统字〔2015〕32号)要求,市统计局制定了《上海市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比对与核查试点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上海市统计局2015年8月5日上海市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比对与核查试点工作方案根据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下发的《关于对县级部门数据比对核实试点工作要求的通知》和《基本单位名录库日常核查工作方案》的要求,为顺利开展本市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比对与核查试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目的试点目的是为摸清试点地区行政登记制度改革后部门登记单位与基本单位名录库单位的差异情况,分析差异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同时通过实地核查,掌握基本单位名录库及“一套表”调查单位的维护更新现状,了解各区县在名录库维护更新和调查单位审核确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高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质量,确保单位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试点范围试点范围是试点区域内各级编制、民政、工商、税务及质监部门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新登记注册的全部法人单位和分支机构,以及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全部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行业类别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
事业单位统计表指标解释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事业单位统计表》主要指标解释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
(一)人社统PS1号表1. 编制数量: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从业人员总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
3.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4.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5.退休人员: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实有退休人员的总人数。
6.系统:事业单位隶属的部门所在的系统。
7.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指事业单位中,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二)人社统PS2号表1.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3.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
在校学习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
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
取得中等技工学历的,学历填报在“高中及以下”栏。
参加各种课程进修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的和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单位基本情况(601表、602表)主要指标解释及填写说明第一部分:说明一、601表、602表填报对象和范围1.《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601表)填报对象是全部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第一产业的法人单位如果有附属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单位,也要填报《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
如,农场虽然属于第一产业,但如果它有附属的医院、学校、加工企业等二、三产业活动单位,该农场也应填报《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
2.《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602)表填报对象是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全部产业活动单位,以及第一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
单产业法人单位,免填602表,多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包括法人单位的本部极其分支机构,不论其法人单位所属哪个行业,都要分别填报602表。
填报对象与单位基本情况表对应关系表二、主要内容601表、602标填报的主表,指标内容均含有基本标识、主要属性、基本情况和主要数据四类主要指标。
具体内容见《单位基本情况表主要指标一览表》单位基本情况表主要指标一览表第二部分: 601表、602表指标解释与填报说明一、填写601表、602表的一般要求(1)601表、602表包括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的时间为2008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调查年度为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
(2)601表、602表的各个项目以及编码都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3)在填写普查表的属性标识时,首先在选中的属性代码上划圈,然后在□中填写代码,每□中只填一位数字。
(4)601表、602表中,凡限某一行业或某类单位填报的项目,其他行业或其他类型的单位免填,代码不需填“0”。
(5)《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中的数量指标(如:从业人员数、全年营业收入、资产总计等指标),应填写包括其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在内的全部数据;《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中的经济指标,只填写本单位的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令第22号——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2017.07.14•【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令第22号•【施行日期】2017.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令第22号《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6月2日国家统计局第1次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局长宁吉喆2017年7月14日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规范性、统一性管理,提高统计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减轻统计调查对象负担,推进部门统计信息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统计调查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通过调查表格、问卷、行政记录、大数据以及其他方式搜集整理统计资料,用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类统计调查项目。
第四条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指导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统计调查,统一管理部门统计调查。
第五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明确统一组织协调统计工作的综合机构,负责归口管理、统一申报本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第二章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第六条国务院有关部门执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的决定和履行本部门职责,需要开展统计活动的,应当制定相应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第七条制定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减少调查频率,缩小调查规模,降低调查成本,减轻基层统计人员和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
可以通过行政记录和大数据加工整理获得统计资料的,不得开展统计调查;可以通过已经批准实施的各种统计调查整理获得统计资料的,不得重复开展统计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开展全面统计调查。
第八条制定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有组织、人员和经费保障。
第九条制定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
中央编办机构编制统计年报指标解释(适用于中央编办实名制系统)2016年10月第一部分基本统计指标及解释一、地方行政机构编制统计指标(一)部门1.机构全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全称。
2.其他全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全称和实行合署办公的其他机构全称。
3.机构级别: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行政机构的级别,为选择型指标,包括:正、副厅级,正、副处级,正、副科级,正、副股级,未定级和其他。
4.机构性质:指机构的属性,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群众团体、政法机关和其他。
5.机构类别:指机构的种类,为选择型指标。
按照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类别,由填报者在所列的机构类别中进行选择。
(1)组成/工作部门:组成部门是指省级政府依法分别履行政府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工作部门是指市级和县级政府依法分别履行政府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2)直属特设机构:指根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要求特设的政府直属机构;(3)直属机构:指主管政府某项专门业务,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4)部门管理机构:指主管特定业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并由组成/工作部门管理的独立设置的行政机构;(5)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具体承担议事协调机构日常工作的行政机构;(6)临时机构: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行政机构;(7)省以下垂直管理机构:是指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8)派出机构:指作为某一级人民政府或职能部门的行政机关,根据实际需要针对某项特定行政事务派驻到某区域或某机构,代表派出者行使某些方面职权的工作机构;(9)其他机构:指不能列入上述机构的其他机构。
6.批准内设机构数: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不含批准设立的二级内设机构数)。
7.实有内设机构数:指本部门为履行职责需要而实际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不含二级内设机构数)。
基本单位名录库(以下简称名录库),是指在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数据基础上建立并利用统计调查资料和相关部门的行政登记资料适时维护更新的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
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以下简称名录库信息),是指在境内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的名录信息、主要属性和主要数据及其各种综合汇总信息。
(一)名录信息是指单位代码、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单位地址,以及联系方式等。
(二)主要属性是指行业类别、登记注册类型、机构类型、开业时间、营业状态,以及法人单位与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等。
(三)主要数据是指从业人员、资产和经营性单位的营业收入、行政事业性单位的支出等。
名录库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统一管理、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信息共享”的原则。
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是一项涉及专业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应当加强领导,落实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分工,采取措施保障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顺利进行。
统计部门普查中心为名录库的主管机构,负责名录库的系统建设、维护更新管理和信息开发应用等工作;各有关专业处室负责本专业年(定)报范围内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计算中心为名录库的技术保障机构,负责名录库系统软件的安装、升级,建立系统运行及用户使用日志报告,依据用户授权目录监测网上各类用户的行为,阻止非法用户进行数据存取,保证系统运行安全,进行数据常规备份等工作。
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具体实施细则,明确职责分工,指定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以下同),并落实相关经费,切实做好辖区内名录库的日常管理、维护更新和信息提供等工作。
各级名录库主管机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名录库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和维护更新管理办法,部署、检查和监督湖南省或本辖区内名录库建设工作;(二)协调有关部门,联合制订和完善行政登记资料共享制度,并共同组织实施;(三)组织实施基本单位统计调查以及涉及名录库维护更新的调查,及时对基层数据进行维护更新,保证名录库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四)统一协调和管理各专业调查单位,组织或具体实施专业调查单位字典库的建立、调查单位增减变动、单位基本信息调整等工作;(五)统一协调和规范涉及名录库的相关标准;(六)对名录库数据进行开发和利用。
2016年工资统计报表指标解释和相关要求一、基本情况2016年统计报表与去年相比的变化:(一)退休(职)人员不纳入统计范围。
(二)事业单位不统计临聘人员,只统计在职在编人员。
(三)改革性补贴统计车贴。
(四)新增员额内法官、检察官统计(只涉及法院、检察院及各区县)。
1.表1“其中公务员”栏不含员额内法官检察官人数。
2.表7-表15不统计员额内法官检察官。
二、填报要求报按省厅要求,县(区)需填报2份。
(一)第一套表:按往年方法与今年指标解释填报,此套表不统计目标奖。
(二)第二套表:统计目标奖。
(市级部门使用电子表格)指标解释一、主要指标解释1.单位个数指填报本报表制度的事业法人和机关法人单位的个数。
一般来说,一个部门只有一个机关法人,但也有部门下属有相对独立的二级单位,可能有多个机关法人;事业单位一般都是事业法人,应该按事业单位个数统计。
2.职工年末人数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
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3.正式职工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
正式职工人数等于单位年末职工人数。
4.职工年平均人数指报告年内每年平均拥有的人数。
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除以4求得,或者年初人数和年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
为保证职工年平均人数统计的准确性,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点:(1)坚持“谁发工资谁统计”。
不论在本单位工作还是临时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人员,只要是由本单位支付工资,就应统计为本单位的职工。
“谁发工资谁统计”,不能简单理解为是谁把工资交到职工的手中,应该理解为“谁负担工资谁统计”,也就是说哪个单位确定他的工资标准,核算他的工资数额,并在单位财务账目上体现了对他的工资支付,才被视为“发”了工资。
(2)按照执行工资对应的职务进行统计。
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按执行工资对应的职务层次统计,如军转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后享受上一级待遇的人员等;二是在事业单位中,双肩挑人员按执行工资对应的岗位统计;三是在统计期内,由于特殊原因,岗位(职务)变动而所执行的工资标准未变时,仍按原执行的工资标准对应的职务进行统计。
2016年农经统计年报主要指标解释(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1.汇总乡镇数:指按本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填报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的乡镇、街道或其他乡镇级单位个数。
乡镇级单位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在农村的乡镇一级行政区划单位。
除无农村经济的所有乡镇街道及其他乡镇级单位都应纳入统计范围。
2.汇总村社数:指农村集体经济情况需要汇入到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中的村经济合作社数、股份经济合作社数及村委会代为行使村经济合作社职能数,只要还存在农村经济、存在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范围的集体资产,都应纳入统计范围。
3.村经济合作社数:指按《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设立的村经济合作社数。
乡镇一级、村以下村民小组(原生产队)一级成立的村经济合作社不在本指标统计范围内。
4.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数:按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要求设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数,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改制成立为公司的也在本指标统计范围内。
一个行政村或居委会内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成立多个公司的只统计为一个。
5.村委会代行村经济合作社职能的村数:尚未设立村经济合作社,其职能由村委会代为行使的村数。
6.汇总村民小组数:指汇总的村社所属的村民小组个数。
行政村撤并后的村民小组个数按实际存在数统计。
7.组集体经济组织数:指在村民小组一级成立的为管理、协调本组范围内的集体土地资源和其他集体资产的开发、经营,以及为农户家庭经营提供服务的个数。
没有相应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由村民小组代行组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不纳入本指标统计范围。
8.组一级发包承包地数:指以村民小组为发包主体的村民小组个数。
9.汇总农户数:指在汇总村社中与村集体有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户口在农村的社员(股东、村民)数。
包括村经济合作社社员农户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农户数、尚未成立村经济合作社由村委会代行职能的村村民农户数。
10.纯农户:指农户家庭中劳动力以从事第一产业劳动为主,第一产业收入占家庭纯收入80%以上的农户(含80%)。
基本统计指标说明统计时间:分时期数和时点数,时期数又分自然年和学年。
自然年:指自然年度,即上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如财务、科研和图书信息按自然年度时期统计汇总数。
学年:指教育年度,即上年的9月1日至本年的8月31日。
如教学信息按学年度时期统计汇总数。
时点:指特定时刻产生的指标数据的统计截止时间,即本年9月30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具体时间参考采集信息的时间标注)表3-4-2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情况(学年)指标解释:培训进修、交流类型:境内培训进修、境外培训进修、攻读博士、攻读硕士、境内交流、境外交流。
教师培训进修:指学年学院派出进行培训和进修教师的情况,其中,培训含校内组织的集中专项(如新教师等)短期培训。
境内:指学年度教师在大陆地区有关机构培训(包括培训进修、访问学者等)。
境外:指学年度教师在大陆以外地区(含港、澳、台)有关机构培训(包括培训进修、访问学者等)。
交流教师:指学院派出的到境内外进行三个月及以上访问的教师情况(含孔子学院外派老师),即出访情况。
时间:填报到月份。
注:1.交流教师与培训进修教师不可重复统计;培训进修不含攻读学位。
2.如教师培训进修、交流结束时间在填报学年内,则纳入统计;超出填报学年的,不纳入统计。
表3-5-1教师主持科研项目情况(自然年)指标解释:教师科研项目:指本院在职教师为主持人的自然年内在研或立项的各类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项目,分别统计自然年度学院教师承担的所有横向项目、纵向项目科研项目数及到账总经费。
项目性质:指纵向、横向项目。
纵向项目类别:包括国家级项目(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防/军队重要科研项目、境外合作科研项目、部委级项目、省级项目(省教育厅科研立项、省科技厅立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哲学/社科基金)、省级其它。
立项单位排序:指教师所在学院在承担项目单位中的排序。
项目经费:按当年到账经费额填写(按人民币填报)。
附件3: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表格及内涵说明(教务处牵头、各单位配合)基本统计指标说明统计时间:分时期数和时点数。
时期数分自然年和学年,其中,财务、科研和图书信息按自然年度时期统计汇总数,教学信息按学年度时期统计汇总数;特定时刻产生的指标数按照时点值统计当时发生数。
自然年:指自然年度,即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学年:指教育年度,即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
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2016年9月30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具体时间参考采集信息的时间标注)—1—表2-6-1 本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时点)指标解释:本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指面向本科生开放的教学实验室或中心、供教学用的各类实习、实训场所。
教学实验室名称,以学校正式批准的设立的名称为准。
院系(单位)号:指学校内部对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所隶属的院系(单位)的管理编号。
所属单位不在“表1-3 学校相关行政单位”、“表1-4学校教学科研单位”范围内的,单位号请填写“000”,单位名称如实填写。
院系(单位)名称:指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所隶属的院系(单位)名称。
性质:选择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是属于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还是实习场所、实训场所。
有多重性质的,选主要一种性质即可。
面向专业:指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承担教学活动主要面向的本科专业。
面向多个专业的,不同专业间用英文分号隔开(填写长度不超过10个专业)。
面向专业超过10个专业的填“不限定专业”。
学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数:指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学年度承担的本科实验教学人时总数。
其中,每次实验教学人时数=实验教学课时数×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数。
学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次数:指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学年度承担的本科实验教学人次总数。
学年度承担的本科生实验、实习、实训项目数:指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承担的本科生实验、实习的项目数。
2016年度统计指标说明及注意事项本报表制度以“千元”和“平方米”为计量单位的指标,均不保留小数。
一、企业概况表1、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情况□1.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2.执行2011年《小企业会计准则》 9.执行其他企业会计制度QB20的填选涉及到一些经济指标计算公式的不同,不可填错二、经济概况表1、工业总产值:只要是当年生产的,不论是已销售的还是尚未销售(库存)都要计算工业总产值,强调的是当期生产的,按照当期的实际生产量计算。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2、营业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
可以这样认为,在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中,注册的主营的业务内容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兼营的业务内容就是其它业务收入。
3、其他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获取的除技术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之外的其他营业收入。
4、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五项指标均可从利润表中直接获得。
营业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两个附加是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
要注意的是,营业成本中不含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三项费用。
5、营业利润与投资收益:需要按照不同的会计制度计算●QB20=1,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新利润表: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QB20=2,执行2011年《小企业会计准则》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后的余额● QB20=9,旧利润表: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报表中要求填写投资净收益,有收益填报正数,是损失填报负数,没有投资收益则填报零。
2016年农经统计年报主要指标解释(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1.汇总乡镇数:指按本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填报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的乡镇、街道或其他乡镇级单位个数。
乡镇级单位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在农村的乡镇一级行政区划单位。
除无农村经济的所有乡镇街道及其他乡镇级单位都应纳入统计范围。
2.汇总村社数:指农村集体经济情况需要汇入到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表中的村经济合作社数、股份经济合作社数及村委会代为行使村经济合作社职能数,只要还存在农村经济、存在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范围的集体资产,都应纳入统计范围。
3.村经济合作社数:指按《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设立的村经济合作社数。
乡镇一级、村以下村民小组(原生产队)一级成立的村经济合作社不在本指标统计范围内。
4.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数:按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要求设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数,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改制成立为公司的也在本指标统计范围内。
一个行政村或居委会内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成立多个公司的只统计为一个。
5.村委会代行村经济合作社职能的村数:尚未设立村经济合作社,其职能由村委会代为行使的村数。
6.汇总村民小组数:指汇总的村社所属的村民小组个数。
行政村撤并后的村民小组个数按实际存在数统计。
7.组集体经济组织数:指在村民小组一级成立的为管理、协调本组范围内的集体土地资源和其他集体资产的开发、经营,以及为农户家庭经营提供服务的个数。
没有相应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由村民小组代行组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不纳入本指标统计范围。
8.组一级发包承包地数:指以村民小组为发包主体的村民小组个数。
9.汇总农户数:指在汇总村社中与村集体有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户口在农村的社员(股东、村民)数。
包括村经济合作社社员农户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农户数、尚未成立村经济合作社由村委会代行职能的村村民农户数。
10.纯农户:指农户家庭中劳动力以从事第一产业劳动为主,第一产业收入占家庭纯收入80%以上的农户(含80%)。
基本数量级单位表Symbol Prefix Exponenty yocto- (10)-24: 10的-24次方z zepto- (10)-21: 10的-21次方,以下简略a atto- (10)-18 阿(托)f femto- (10)-15 飞(母托),毫微微p pico- (10)-12 皮(可),微微n nano- (10)-9 纳(诺),毫微u micro- (10)-6 微m milli- (10)-3 毫- - (10)0k kilo- (10)3 千M mega- (10)6 兆G giga- (10)9 吉T tera- (10)12P peta- (10)15E exa- (10)18 艾(克沙)Z zetta- (10)21Y yotta- (10)24注意:字母大小写的区别。
正指数的前缀,大多含有“a”的字符音元;而负指数的前缀,大多含有“o”的字符音元。
补充一点:正指数的前缀符号中,多数符号大写,唯代表kilo的符号“k”是小写,以区别于代表温度的符号:大写的“K” 。
工会党支部工作总结[工会党支部工作总结] xxxx年,我们工会党支部在师直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在工作中较好的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工会党支部工作总结。
现将xxxx年的支部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努力加强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1.思想建设:在工会全体党员中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在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召开以后,认真学习大会的精神和文件,特别是对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不仅在支部成员内部认真学习贯彻,而且还在工会全体工作人员中传达贯彻学习。
坚持严肃认真地进行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切实解决党支部、党员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为圆满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提供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