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_李庆辉
- 格式:pdf
- 大小:290.81 KB
- 文档页数:3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预防一、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当人体的动脉压力持续增高时就会出现高血压。
长期存在的高血压可以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增加了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1.1 心脏健康高血压对心脏功能起到消极影响。
由于动脉中存在异常的高压,心脏必须增加其工作量以推动足够数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全身各个器官。
这种过度负荷不仅导致心肌肥大,还可能引发其他心脏问题,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1.2 脑部功能由于大量供应给大脑的动脉处在异常高压状态下,在时间上会逐渐损害大脑组织。
这些损伤可能最终导致中风、认知障碍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实际上,高血压是造成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1.3 其他影响高血压也可对肾脏、眼睛和其他身体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不经常进行治疗或控制高血压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二、预防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策略在认识到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后,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2.1 健康饮食饮食习惯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减少盐分摄入可以帮助控制体内液体平衡,从而降低血压水平。
此外,均衡饮食应包括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等食物,以维持身体健康,并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
2.2 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
将体重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通过减少饮酒和戒烟来减少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2.3 控制体重过重或肥胖是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因素之一。
控制体重可以降低动脉压力,减轻心脏负荷,并提高整体循环系统的功能。
2.4 适度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和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够增强心脏和肺部功能,并帮助降低血压。
2.5 减少压力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焦虑和衰竭状态可能导致高血压及其他一系列问题。
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非常关键,比如通过放松训练、冥想等方法来减轻紧张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罗洋
【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2(009)006
【摘要】H型高血压目前已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H型高血压可促使脑、心、肾和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导致和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为心脑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H 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就近年来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总页数】3页(P212-214)
【作者】罗洋
【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急诊内科,安徽芜湖,2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41.1;R544.1;R743.3;R543.5
【相关文献】
1.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J], 张利荣;和姬苓
2.H型高血压与血管结构和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王艳辉;刘艳军
3.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谭志辉
4.H型高血压致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黄成茜
5.Th1/Th2型细胞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吕莉娟;乔福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如何有效预防并控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一、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高血压是指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过高。
如果这种持续的高压状况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高血压患者更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等。
研究表明,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造成血管壁变得僵硬和狭窄。
这会增加心脏的工作负荷,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同时,由于血液流速加快,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引起中风等脑血管疾病。
二、预防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需要采取全面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与控制方法: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健康是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
应限制摄入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健康蛋白质的摄入。
此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也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2.适度的体力活动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可维持心血管的健康。
推荐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度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并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
这样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减轻体重、改善心脏功能。
3.控制体重体重过重或肥胖是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和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轻体重,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定期检查和监测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监测血压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步骤。
如果你被诊断为高血压或有家族病史,更应该定期测量血压,并密切关注心脑血管状况。
5.药物治疗对于已经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首先,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按照指示进行规范的用药。
此外,定期复诊和调整药物剂量也是非常关键的。
三、结语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重要性。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联性研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问题。
长期以来,高血压一直被认为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许多研究也已经明确了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紧密关联。
一、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1. 高血压对心脏健康的影响高血压会给心脏带来负担,增加心肌收缩力以及每搏输出量,导致左室肥大等改变。
这些改变会使得心脏逐渐失去弹性和正常功能,最终引发各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2. 高血压对大脑健康的影响高血压使得动脉壁变得坚硬而不具有弹性,进而降低了大脑血流的顺畅程度。
长期不良的脑血液供应会导致脑组织缺氧,增加中风、脑栓塞等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联性的研究方法1.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观察队列的方式,可以大规模收集高血压患者和非高血压人群的相关数据。
比如,调查各年龄段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中风)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
2. 临床试验针对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联性的研究,临床试验是另一种重要方法。
在试验过程中,将患者分为不同组别,并对其中一部分患者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是否有所下降。
三、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联性的重要研究结果1. 「Framingham心脏研究」该研究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和持续时间最长的流行病学调查之一,其结果证实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和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
同时,该研究也指出通过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Program (SHEP)」SHEP试验主要针对年长者展开,结果显示在降低收缩压至乐观目标值后,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了。
3. 中国「约定异卟啉诱导血管红氧酶逆向调节治疗高血压Ⅱ期临床试验」这是我国进行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在有效管理下能显著降低冠心病和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概述:近年来,高血压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
它不仅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还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血压与冠心病、中风和心力衰竭等常见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一、高血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联冠心病是由于冠脉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供氧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
其中,高血压是冠心病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1. 高血压增加了动脉壁受损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
持续性高血压会使得动脉壁承受过大的压力,导致损伤和组织修复反应,进而形成斑块。
这些斑块不断增大,最终导致冠脉动脉堵塞,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 高血压增加了冠心病发展的风险。
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增加心肌耗氧量。
长期以来,高血压使得心脏在供应充足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氧气。
这种不平衡最终会造成冠脉动脉供氧不足,进而引起冠心病。
二、高血压与中风之间的关联中风是由于大脑和其他部位的血管发生阻塞或出血导致的一种严重性神经系统疾病。
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和中风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1. 高血压是导致中风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会使得动脉壁变得僵硬和易损伤,在形成斑块时更容易断裂。
当斑块断裂后,会产生凝块堵塞脑部或其他器官的小血管,从而引发中风事件。
2. 高血压可引起微动脉病变,进而导致脑出血。
高血压时,动脉内的压力增大,容易出现微小病变和损伤。
这些微小的血管病变可以最终导致脑出血,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
三、高血压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联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心脏功能降低引起的严重疾病,使得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满足身体需求。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紧密的双向关系。
1. 高血压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大,从而使得心脏承担更大负荷并逐渐耗损。
随着时间推移,心肌逐渐丧失收缩功能,最终引发充盈性(舒张性)或射血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2. 心力衰竭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疾病风险。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研究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对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中风和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许多死亡案例。
科学家们早已证明了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紧密关系,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1. 高血压导致冠心病冠心病是由冠脉供应不足引起的一类心脏疾病。
高血压会增加冠脉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风险,最终导致冠脉供应不足甚至彻底堵塞。
此外,高血压还会增加冠心病发作时的死亡风险。
通过控制和治疗高血压,可以显着降低患者罹患冠心病及其并发风险。
2. 高血压与中风的关系中风是一种由于供应脑部的血管受到阻塞或破裂而引起的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高血压会损害脑动脉内皮细胞,增加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此外,持续高血压还可引起动脉壁增厚、瘤样扩张和破裂,促使出现蛇行动脉瘤,从而进一步增加中风发生率。
通过控制高血压可以有效预防中风的发生。
3.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由于心功能障碍导致心脏无法将足够量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疾病。
多项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引起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可导致左室肥大和舒张功能异常,最终发展成心力衰竭。
合理控制高血压,有助于防止心力衰竭的发展。
4. 处理高血压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自己罹患这些疾病的风险。
首先,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降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减少食盐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以及限制饮酒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
此外,定期锻炼、戒烟和减轻体重也有助于减少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5. 药物治疗对于那些无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高血压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需的。
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RAAS系统抑制剂。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高血压”这个词,也知道它对健康不利。
但你是否真正了解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紧密关系呢?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可非同小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搞清楚什么是高血压。
简单来说,高血压就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范围。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压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以适应身体的各种生理需求。
但当血压长期处于过高的水平,就成了高血压。
那么,心脑血管疾病又是什么呢?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往往会对我们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高血压就像是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它会悄悄地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血压过高时,会对血管造成直接的损害。
血管就像我们身体内的“运输管道”,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大的压力,就像一根橡皮筋被过度拉伸,久而久之,血管壁会变得越来越厚、越来越硬,失去弹性。
这种情况被称为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会使血管腔变窄,血流通过的阻力增加,从而影响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对于心脏来说,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心脏就像一个“泵”,需要不断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当血压升高时,心脏需要用更大的力量来推动血液流动,久而久之,心脏的肌肉会变得肥厚,功能也会逐渐下降。
这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问题。
高血压还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是为心脏提供血液的血管,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就会引发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对于脑血管来说,高血压也是一个“危险分子”。
它会使脑血管发生痉挛、硬化,甚至破裂出血。
当脑血管狭窄或阻塞时,会导致脑梗死;而当脑血管破裂出血时,就会引发脑出血。
无论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都会对大脑造成严重的损伤,导致偏瘫、失语、昏迷等后遗症,甚至死亡。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解析引言: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并探讨其原因和预防措施。
1. 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定义高血压指的是人体动脉血压长期维持在高于正常值的状态。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等。
2. 高血压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系统受损,增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血管壁会逐渐变得僵硬,使得心脑血管负担加重,容易发生心肌梗塞、脑溢血等疾病。
3.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互关系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群更高。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两者有着相互的影响。
4. 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高盐摄入、高胆固醇饮食、烟草和酒精的滥用等。
通过改善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5. 如何降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控制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降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至关重要。
减少盐分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保持适度的体重、戒烟限酒以及规律的锻炼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6. 其他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除了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外,保持心理健康、定期体检、及时治疗高血压等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心理健康的维护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早发现和预防疾病,及时治疗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结论: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心理健康、定期体检以及及时治疗高血压,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摘要: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高血压是H型高血压的常见形式。
H型高血压会对患者身体各部位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会增大患者得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
因此,笔者在本研究中回顾了Hcy代谢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进展,以及探讨了患者Hcy升高的因素,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HHcy治疗。
关键词: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心脑血管疾病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高血压疾病患者众多,并且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新时代下人们普遍生活工作压力大,导致高血压的发病率还在逐年增加,并且 75%高血压患者伴Hcy增高[1]。
有科学研究表明,一旦患者的Hcy数值高于18mol/L,患者的得上高血压的几率就会大幅度增加。
最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高 Hcy(hyper- homocysteine, HHcy)即血浆Hcy≥10μ mol/ L看作是高血压患者得上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
在2011年卒中一级预防指南中,美国使用HHcy作为可逆性卒中预防的潜在风险因素。
1、H型高血压定义统计显示,欧美国家主要使用C型高血压(高血压伴胆固醇升高)来衡量这一疾病,而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则是H型居多,目前在我国范围内大概有3/4的高血压患者呈现H型,这种差异不仅与我国与外国人种基因的差异有关,更和我国的饮食,风俗,社会习惯有关,值得我们重视。
我国的H型高血压在分布上呈现出典型的南北对立的局面,南北方的高压患者群体中,患H型高血压病的比例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与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还有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抽烟酗酒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同时,家族病史也是影响该类型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视。
2、影响Hcy增多的因素2.1 遗传因素如果患者的家族疾病史中存在着高胆固醇以及高血压等疾病,就会导致患者的发病几率极大的极大。
因此,在H类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有必要对患者的家族病史加以研究,对患者的家族病史有清晰的认识。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这些都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为什么高血压会增加发生这些疾病的风险。
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 动脉损伤:高血压可以导致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长期受到高压力侵袭,动脉壁变得比较硬化和僵硬,同时容易发生损伤,从而促进了动脉内皮细胞增殖和遥远进展。
2. 冠状动脉供应不足:在高血压患者身上可能形成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供应不足。
这是由于冠脉内膜有微颗粒物质覆盖,导致血管腔明显狭窄,同时形成斑块,阻碍了血液的流通。
3. 心肌肥厚:高血压也会引起心脏肌肉壁肥厚,这是心脏为适应高血压环境所做出的生理性更改。
然而,长期的心脏肌肉壁增加可能导致心室扩大和功能障碍。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1. 冠心病:高血压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会引起动脉硬化、冠状动脉供应不足和心绞痛等。
当供氧和营养物质无法通过狭窄或阻塞的冠脉到达心肌时,就会发生缺氧引起的胸闷和胸痛等症状。
2. 心力衰竭:由于长期受到高血压侵袭,心脏需要更多地工作来抵抗高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脏变得无能将足够数量的血液泵入全身,进而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3. 中风: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形成斑块,发生破裂后会引起血栓形成。
当血栓阻塞了大脑供血动脉时,就会发生中风。
高血压还可以增加中风后死亡和残疾的风险。
4. 心律失常:高血压可以导致心电图异常,如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这些心律不齐可能会增加心脏猝死的风险,尤其是在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
为什么高血压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1. 高胆固醇:高血压患者往往伴有高胆固醇水平,这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导致的。
高胆固醇水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38卷2014年第11期黑龙江医学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Vol.38,No.11Nov.2014·综述·H 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李庆辉1,刘存根1,谭碧峰2(1.湖南农业大学医院,湖南长沙410128; 2.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8000)摘要: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 型高血压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因此,控制H 型高血压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在此就H 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H 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H 型高血压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H 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脑卒中;冠心病doi :10.3969/j.issn.1004-5775.2014.11.001学科分类代码:320.2410中图分类号:R544.1;R543.5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13SK3159)。
作者简介:李庆辉,硕士学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增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症,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等。
研究表明[1-2],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 )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尤其是脑卒中发生的两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约2亿人,而75%的高血压患者伴有HHcy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第一次将HHcy 作为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因素纳入指南。
高血压与HHcy 在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上具有显著协同作用,H 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群高出25 30倍[4]。
因此,研究H 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对于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H 型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H 型高血压患者快速增加。
HHcy 与原发性高血压有着紧密的联系,HHcy 与高血压双重危险因素显著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且明显高于两种因素的简单叠加[5]。
我国胡大一教授于2008年首次把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 升高,Hcy ≥10μmol /L )的原发性高血压定义为H 型高血压[6]。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HHcy 发生率较高,据6个城市高血压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3]:我国高血压人群平均Hcy 水平为15μmol /L ,如以血浆Hcy ≥10μmol /L 为标准,我国高血压患者合并HHcy 的比例约为75%,其中男性占91%,女性占63%,北方人群的发生率高于南方。
研究表明[7],Hcy 每增高5μmol /L ,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加0.5mmHg 和0.7mmHg ,当Hcy >18μmol /L 时,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可增加3倍。
高血压患者血浆Hcy 水平显著增高,血压越高,Hcy 增高速度越明显。
临床依据血浆Hcy 升高程度将HHcy 分为3度:轻度(16 30μmol /L )、中度(31 100μmol /L )及重度(>100μmol /L ),以轻、中度较为多见,重度常系遗传性酶缺陷的纯合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防治指南2010》提出,HHcy 是脑卒中一级预防中可以改变的潜在危险因素。
据统计,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居亚太地区首位,且高出美国1倍。
据2008年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是我国人口的首位死亡原因,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以每年8.7%的速度提高,H 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死亡风险较一般人群增加12倍。
因此,对H 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总结,有利于充分认识H 型高血压的危害及其流行特点,对有效控制我国心脑血管病的高发趋势具有长远意义。
2H 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Hcy 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巯基氨基酸,其形成必须有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胱硫醚β合成酶(CBS )以及维生素辅助因子(叶酸、维生素B 6、维生素B 12)的参与。
研究表明[8-9],导致Hcy 升高的最主要因素是遗传性MTHFR、CBS 的基因突变和叶酸、维生素B 6、维生素B 12缺乏。
此外,影响Hcy 的因素还与性别、年龄、营养、人种以及合并疾病等多个因素有关。
正常空腹状态下人体血液中Hcy 的含量为5 15μmol /L ,当Hcy ≥15μmol /L 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10-11]:Hcy 是一种血管损伤性氨基酸,HHcy 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一氧化氮(NO )代谢障碍、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失衡,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改变血管壁弹性蛋白,从而导致收缩舒张功能异常,高血压形成、脑梗死发生。
HHcy 参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为:(1)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可能是Hcy 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主要致病机制。
HHcy 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产生有效的活性氧簇刺激血管壁,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使舒张血管活性物质NO 、内皮素等生成减少,血管舒张功能降低,引起血压增高[12]。
(2)血管重构:Hcy 能够抑制谷胱甘肽过氧物酶、抗氧化剂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胱硫醚γ裂解酶的活性和表达,损伤脂质、核酸和蛋白质,从而引起内源性H 2S 的生成减少和基质金属蛋白酶介导的弹性结构的损害,增加僵硬胶原的沉积,导致血管壁的重构和血管疾病的产生[13]。
(3)凝血功能3321第38卷2014年第11期黑龙江医学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Vol.38,No.11Nov.2014障碍:Hcy能破坏正常的凝血机制,HHcy损伤血小板/NO合酶系统,抑制血小板L-精氨酸/N0途径,激活活化因子V、X的蛋白酶,增强凝血因子Ⅶ和V的活性,使NO、PGI2、TXA2生成减少;抑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和二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增强ADP对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作用,从而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导致血栓形成[11]。
(4)非选择性血管损伤:HHcy可引起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溜,造成相应器官的血管结构及功能障碍,引起血压升高。
3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3.1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流行病学研究证明[4],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密切相关,H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单纯高血压患者高出约5倍。
李飞研究[14]表明,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程度远远高于伴有HHcy的正常血压者或Hcy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国外文献显示[15],当Hcy每升高5μmol/L时,罹患冠心病的风险就提高32%;而Hcy每下降3μmol/L时,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下降11%。
Alam等[16]研究表明,Hcy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肌钙蛋白I水平呈正相关(r=0.273,P<0.001)。
国内研究表明[17],Hcy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H型高血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85,P<0.01),伴有H型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非H 型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
国外基础研究发现[18],HHcy能抑制干细胞因子诱导的心脏干细胞的归巢,而影响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修复,从而影响预后。
3.2H型高血压与脑血管病哈佛病理学家Mcully教授于1969年首次提出Hcy可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Veeranna等研究显示[19],HHcy与高血压存在明显协同作用,可加重血管的损害,进而容易发生心、脑、肾并发症。
由于Hcy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与发展中具有显著地位,有关Hcy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联性,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深入研究。
据多项大型药物遗传学及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15],HHcy与脑卒中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Hcy每升高5μmol/L,脑卒中风险升高59%,而Hcy每下降3μmol/L,脑卒中风险下降19%。
H型高血压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李瑞瑞等[20]研究发现,H型高血压患者患脑出血比例(49.3%)高于非H型高血压患者(31.4%),进一步表明了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更高。
当前,我国H型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事件逐年增多,预计到2020年,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400万人。
因此,重视H型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措施,是预防脑卒中事件的关键。
4H型高血压的治疗据现有的研究结果,降低Hcy最安全有效的途径是补充叶酸。
为了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必须降压达标和降低Hcy水平,单独降压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所带来的获益是不充分的。
孙宁玲等[21]用依那普利和叶酸联合方式,观察了依那普利/叶酸片固定复方与依那普利和不同剂量叶酸自由联合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固定复方制剂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降压药和两个单药联合用药。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安全性验证表明[22],依那普利/叶酸片(10mg/0.8mg)是最佳规格组合,具有更好的协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作用,且较单用降压药比较,降低25% 37%脑卒中风险。
5展望H型高血压是一类新型高血压,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HHcy的危害已经得到了广大医学专家的广泛认可,并列入脑卒中预防指南中。
但是,对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仍不十分明确。
目前,我国正在全国200余家大型医院开展的国家十二五重大项目“中国H型高血压患者心脑预防研究”,为进一步控制H型高血压及预防脑卒中提供更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可以使更多的H型高血压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2.[2]Ashjazadeh N,Fathi M,Shariat A.Evaluation of homocys-teine level as a risk factor among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and its subtypes[J].Iran J Med,2013,38(3):233 239.[3]李建平,霍勇,刘平,等.马来酸依那普剥叶酸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6):614 618.[4]Graham I M,Daly L E,Refsum H M,et al.Plasma homoe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ease:The European Con-certed Action Project[J].JAMA,1997,27(4):1775 1781.[5]霍勇.H型高血压转化医学实践[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09-20(C12版).[6]胡大一,徐希平.有效控制“H型”高血压———预防卒中的新思路[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2):976 977.[7]Thom T,Haase N,Rosamond W,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6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J].Circulation,2006,113(6):e85-e151.[8]宗永华,李小鹰,陈光亮,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3):203 207.[9]Mehlig K,Leander K,de Faire U,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homocystein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modified by the MTHFR677C>T polymorphism[J].Heart,2013,99(23):1761 1765.[10]任晓丽,杨波,陈锡文.高蛋氨酸饮食对雄性大鼠血浆6-酮-前列腺素Flα、血栓素B2含量和PGL2/TXA2系统的影响[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0,30(4):297299.4321第38卷2014年第11期黑龙江医学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Vol.38,No.11Nov.2014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李鑫浩,赵树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通过对近年来应用中医疗法(包括中药外敷、推拿、针灸治疗等)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文献及研究,探讨目前中医药研究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使用方法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