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本必修教材使用建议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共57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810.65 KB
- 文档页数:57
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之道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
2.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
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3.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
学习任务一:梳理《劝学》和《师说》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学习任务二:整理分析《劝学》、《拿来主义》的比喻论证和《师说》中的对比论证。
明确:借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设类取譬,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明白,深入浅出。
1.《劝学》:“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2. 《拿来主义》创设一组形成有机关联的喻体:“大宅子”“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
3.《师说》三组对比:①“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②“于其子”与“于其身”;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链接高考】(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19题)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2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叙事作品视角的分析,证明了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的视角优于定点透视。
B.文章第二段以《水浒传》中“大闹快活林”为例,论证流动视角更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C.文章末段以《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小故事为例,论证视角在同一层面和不同层面流动存在着差别。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叙事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学习任务三:探究《反对党八股》和《拿来主义》“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
明确:1. 《反对党八股》批判每一条罪状一般按“摆情况、论危害、挖根源、提改正方法”的思路进行,从批判中阐明正面主张,“破中有立”。
统编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综论统编高中语文课程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种文本,并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以下是对该任务群的综论:1. 强调思辨能力的培养:该任务群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估和推理,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文本材料:任务群提供了多样化的文本材料,包括文章、演讲、图表等形式。
这样的多样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文本类型的特点和思辨方式,提高对不同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强调文本分析和解构:任务群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解构,包括主题、观点、论证过程等。
学生需要理清文本的逻辑关系,发现其中的含义、隐喻和修辞手法,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者意图。
4. 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任务群强调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
学生需要通过写作和演讲等方式,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自信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辩论的能力。
5. 鼓励合作学习和讨论:任务群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见解,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关注思想品德的培养:该任务群在思辨和表达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包括尊重他人观点、理解多元文化、培养公正和道德意识等。
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统编高中语文课程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通过多样的文本材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
这种任务群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力。
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八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明确指出“设置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而以“以理服人”为要义的议论文写作正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辨、学会表达的重要阵地。
因此,在对课内文章的议论思路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写作实践灵活运用,是落实单元任务和提升学生思辨性表达的重要途径。
一、学情分析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三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之一。
在此之前,高一学生通过必修(上)第六单元“学习之道”认识思辨性文本的特质,把握思辨阅读与表达的一般策略;通过必修(下)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体会不同的说理技巧和表达风格。
在两个单元的选文学习和写作任务训练基础上,学生逐步形成议论文写作思路,并掌握多种论证方法。
然而在具体习作中,问题突出表现为议论的绝对化与自说自话现象,从而导致文章说理性不强,逻辑漏洞明显。
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提升议论文的“论辩”色彩,即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告知”,到以“读者”为中心的“说服”,改变仅从自身立场出发,选择自认为合适的论据,沉醉于自我感情抒发的论证思路,而是在自身观点明确的基础上,揣测是否存在不同于己的观点,针对其合理性和实质,进行解释或说明。
进而考虑自身观点的漏洞并补充完善,增强议论文的思维力和说服力。
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增强议论文写作的对话意识。
二、教材单元选文中的对话意识分析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八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第三个单元。
本单元旨在通过阅读较为复杂的政论性文章,领会古代士人的家國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把握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论的基础上对作品作出理性判断,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选文分为两组,第一组围绕国家治理,选取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和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