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现象》说课稿(2)(共14张)
- 格式:pdf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14
《声音的产生与流传》讲课稿一、讲课标解读我讲课的课题是人教社八年级物理上(新教材)第 2 章第 1 节《声音的产生与流传》。
对本课题新课标的要求是,经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流传条件。
这一方面给我们指定了经过什么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声的问题;另一方面给我们指定了主要学习声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二、说教材剖析声是平时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叙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
本章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知识中虽不是要点,但重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本章教材关于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科学研究精神等都有踊跃的、不行代替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是声音的产生与流传,从知识和技术上应当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和声速三个问题。
为了表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旁”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中设计了一些研究性实验。
三、说学情剖析声的产生和流传的物理原理比较抽象,不易为学生所认识,八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仍是以详细的、形象的思想为主,抽象思想能力、剖析概括能力等相对单薄,所以在教课中可经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显然的实验,演示声的产生与流传过程,使学生认识声的产生和流传条件。
此外,学生在这以前已经经历过速度的学习 , 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声速”部分是十分有利的。
四、说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流传的速度不一样。
2.过程与方法经过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流传需要介质”等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察看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在活动中培育学生善于沟通和合作的意识。
五.教课重难点1.要点:声音产生和流传的条件。
2.难点:指引学生察看、研究声音流传的条件以及解说生活中的声流传现象。
六、说教法、学法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流传是本节教课的两其中心环节,我采纳实验、怀疑、指引学生察看等实验研究的方法,启迪指引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而真空不可以传声。
复习课《声现象》说课稿教材分析《声现象》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教材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内容呈现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现在对声现象知识的了解介于已知和未知之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点的归纳,知识的应用和升华。
另外相比于新课,上复习课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复习课时应尽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精讲多练。
教学目标加深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噪声的控制、声的利用等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的整合、探究、应用和拓展。
让学生学会复习、体会复习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对声现象知识的归纳和应用教法及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和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提供身临其境的物理情景,提高学生兴趣,快捷传递信息,增大课堂容量,利用导学案理清思维,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效率。
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培优辅差,资源共享,突破难点,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
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的环境,在讨论、交流中生成资源,共享资源。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学生经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欣赏音乐合唱《走进新时代》二、知识梳理1、学生通过复习回忆完成声现象知识结构图2、学生交流讨论展示,教师强调通过知识整合和结构图的建立,体现出本节所复习的内容和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学生自主完成后交流讨论并展示,老师对相关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强调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和自我表现的能力。
三、例题分析考点1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例1】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两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思路分析:雷声是由空气传播的,所以A对;由于水能传声,所以人的说话声会惊动水中的鱼,所以B对;由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要快,所以当在一端敲击铁管时,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所以C错;真空由于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不能传声,所以D对.答案:C考点考点2 声音的特性【例2】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一般来说,要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可改变物体的粗细、长短、松紧等,当琴弦张紧时,用相同的力拨动振动加快,所以音调变高,因此应选C.答案:C题后反思:判定是改变音调还是响度,要看是改变了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还是大小(振幅),改变频率常用改变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来实现,改变振幅常通过改变用力的大小来实现.做题时要注重找这些关键词.考点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例3】图1-1中,施工人员正在为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思路分析:汽车发出的噪声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封闭的隔音屏,有一部分会反射回来,这样传入人耳的噪音响度会变小,从而减弱噪声污染. 答案:B考点4 声的利用【例4】图1-2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思路分析:声可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反射现象可探知海洋的深度、到障碍物的距离、机械内部有无损伤等,这些都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B图中当敲击瓶底时,火焰摇动说明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对火焰产生了力的作用,因此声可传递能量.答案:B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对知识的应用,解题的思维过程,做题的方法和技巧等有更好的体验和领会。
《声现象》说课材料及反思【教材分析】《声现象》是初中物理第一章的内容,声现象与生活联系紧密,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声现象放在第一章学习,学生易于接受,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后面的学习。
全章共五节,可以分成三个单元:前两节为第一单元,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第三节为第二单元,探究声音的特性;后两节为第三单元,归纳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利与弊,以及利用和防治的方法。
这一章是学生接触物理后的第一课,是初中物理教学的起始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的编排上安排了几个随堂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等。
这样的安排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动手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另外本章在中考中也是必考内容,虽所占分值不大,但考试内容固定因此必须让学生通过练习加强知识点的记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察;(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营造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探讨交流、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
难点:对声波的理解,区分音调与响度。
【教学方法】十字教学法【课堂设计】一、引入复习课(约1分钟)直接引入复习课并板书课题二、课堂目标导航(小黑板出示教学目标约1分钟)三、课前预习按预习提纲对本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总结,课上检查(约4分钟)1. 声音条件: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一、第一章《声现象》组内决定由我上复习课。
接到任务以后:1首先按自己的思路给出基本复习思路。
然而觉得没有什么新意。
原因是:声现象内容简单,学生不太重视,提不起学生的复习的激情。
2于是,请教毛老师,毛老师说:前一年卓老师上这节课,卓老师几乎什么都没讲,学生都会。
是呀,声现象在中考中只占2-3分的题,确实内容非常简单。
3上网查阅大量资料(10个课件,12个学案)。
没有哪一个资料是我特别看重的。
二、于是我迷惑了,我不知该怎么复习这第一节课了.1.内容简单,我如何让学生非常有兴趣的复习好这一章呢?2.作为复习课,我该给学生强调些什么呢?三、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1.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作为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抓住课本。
将课本吃透,才是目的。
2、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四、具体操作方法1.将学案发给学生提前做。
学生发现:内容感觉很熟悉,但是好像又忘了。
从而告诉学生一定要将课本带来,第一轮复习要紧扣课本,熟练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2、探究性实验贯穿初中物理的始终,既然声现象内容简单,所以可以将探究性实验能力的的培养作为复习本章的重点。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且内容融入题中,是学生觉得复习有兴趣。
五、上课组内全体老师听课六、评课张校长,黄组长,于组长等老师都做了点评。
七、反思自我感觉良好,点评也很亲切。
所以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
声现象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查漏补缺,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强化与声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析。
(3)进一步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加强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上面三图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图1 图2 图3 图4 图52图1图2图3说明什么?_____3如图2所示,小明同学邀请他的同学帮忙,一起完成了几个声学的小实验:(1)图a中小明用细绳将衣架悬挂在空中,请他的同伴用笔敲击衣架后,听到了响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