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第04章在线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218.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法制史4-6章自测题第四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制度、单项选择题1、 晋国公布成文法时遭到 ______________ ■勺反对。
AA 、孔子B 叔向C 、商鞅D 子产2、 “被庐之法”是 ______________ 制定的。
BA 、郑国B 晋国C 、楚国D 秦国1、 楚国在楚文王和楚庄王时两次制定法律,分别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仆区法B 、刑书C 、茆门之法2、 战国时期法制指导思想是 _____________ 。
BCDA 、 明德慎罚B 、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C 、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D “重其轻者”3、 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A 、禹刑 B 、吕刑4、 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的 A 、韩非 B 赵鞅 C5、 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_ A 、晋国 B 、郑国 C 二、多项选择题严厉镇压盗贼犯罪的法典是 _______C 、九刑D 、法经_____________ 。
C商鞅 D 屈原。
B楚国 D 齐国AC D 竹刑3、商鞅两次变法的重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
BDC 、善平籴D 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 4、郑国两次制定法律,制定者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 。
ADA 、子产B 、赵鞅C 、商鞅D 邓析 三、问答题1、 郑、晋两国公布成文法的措施及所引起的争论。
答:( 1)公布成文法的措施郑国公元前 536 年,郑国的执政子产 "铸刑书于鼎, 以为国之常法 ",第一次正式 公布成文法典。
公元前 501 年,郑国公布由邓析私造并写在竹简上的竹刑。
晋国曾制定“被庐之法”、“常法”,但未公布于众。
直至公元前513 年,晋国将范宣子的刑书铸在鼎上,正式公布成文法。
(2)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论争郑国子产公布刑书时, 遭到晋国以叔向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
中国法制史第4次任务_0004一、填空题(共 8 道试题,共 30 分。
每空3分)1. 。
2. 。
3. 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是《》。
4. 我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5.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2条规定:“”即确定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7. 太平天国的乡官保举制度规定:“;举非其人,保举者”。
8. 清末新修订的刑法有两部,一部是《》,另一部为《》。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北洋政府的审判机构除了有特别法院、普通法院外,还有()。
A. 军事法院B. 兼理司法法院C. 中央法院D. 地方法院2. 清政府1908年宣布立宪预备期为()。
A. 五年B. 无限期C. 九年D. 三年3. 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法典是( )。
A. 《中华民国约法》B. 《清会典》C. 《唐六典》D. 《大清民律草案》4. 辛亥革命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条。
A. 21B. 20C. 22D. 24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认定反革命罪的要件包括客体和()。
A. 主体B. 目的C. 主观方面D. 客观方面6. 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构是()。
A. 谘议局B. 资政院C. 修订法律馆D. 宪政编查馆7.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章。
A. 五B. 六C. 七D. 八8. 清末成立(),进行大规模的修律。
A. 礼学馆B. 修订法律馆C. 刑部D. 大三法司9. 1911年全国各省依据()的规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A. 《中华帝国宪法草案》B. 《中国民国约法》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0. 中国封建王朝最后而且是最进步的一部刑法典是()。
A. 《宋刑统》B. 《元典章》C. 《大明律》D. 《大清现行刑律》三、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智慧树知到《中国法制史》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的特征是:刑罚主义、礼教主义、权力主义、与宗教相分离。
A:对B:错答案: 对2、中国古代社会当中民事和刑事是分开的。
A:对B:错答案: 错第一章1、夏有乱政,而作A:汤刑B:禹刑C:吕刑D:竹刑答案: 禹刑2、夏朝主掌审判的官吏称A:刑部尚书B:大理C:大理寺卿D:司寇3、商有乱政,而作A:汤刑B:禹刑C:吕刑D:竹刑答案: 汤刑4、夏商两朝司法中特别突出的一个特点是A:神判天罚制度B:秋冬行刑制度C:慎刑原则D:刑讯制度答案: 神判天罚制度5、商朝监狱的名称是A:圜土B:牢C:狱D:夏台答案: 圜土6、司法制度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是商朝法律相比夏朝法律而言的主要特点之一A:对B:错7、夏朝的主要罪名有A:强盗罪B:贪污罪C:杀人罪D:不孝罪答案: 强盗罪,贪污罪,杀人罪,不孝罪8、商朝的主要罪名包括有A:矫诬天命罪B:颠越不恭罪C:弃灰于公道罪D:不孝罪答案: 矫诬天命罪,颠越不恭罪,弃灰于公道罪,不孝罪9、夏朝的部门法有A:环保法B:刑法C:行政诉讼法D:军事法答案: 刑法,军事法10、商朝规定的“五刑”中包括有A:墨刑B:劓刑D:宫刑答案: 墨刑,劓刑,刖刑,宫刑第二章1、西周的财产继承采用A:长子继承制B:诸子均分制C:子女平分制D:嫡长继承制答案: 嫡长继承制2、西周以来规定妻子即使犯有“七出”,丈夫也不能休妻的情况有A:前贫贱后富贵B:恶疾未愈C:有所取无所归D:与更三年丧答案: 前贫贱后富贵,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3、下列情况中属于西周以来丈夫可以单方面休弃妻子的理由有A:不事舅姑B:口舌C:妒忌D:窃盗答案: 不事舅姑,口舌,妒忌,窃盗4、下列属于西周破坏家庭伦理犯罪的罪名有A:疑众罪B:不孝罪C:内乱罪D:群饮罪答案: 不孝罪,内乱罪5、西周婚姻的原则相对夏、商最大的变化之一是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以下对西周“一夫一妻”制表述正确的有A:法律限定名义上的正妻只能有一人B:法律限定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个配偶C:实际的配偶数量并不加以限制D:实际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答案: 法律限定名义上的正妻只能有一人,实际的配偶数量并不加以限制,实际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6、以下属于西周继承制度标的(实质)的有A:爵封继承B:财产继承C:嫡长继承D:宗祧继承答案: 爵封继承,财产继承,宗祧继承7、下列法律属于西周时期制定的是A:禹刑B:吕刑C:九刑D:汤刑答案: 吕刑,汤刑8、西周时期凡买卖奴隶、牛马等贵重的活物所使用的契约称为A:质剂B:傅别C:质D:剂答案: 质9、西周“五礼”中的“吉礼”是指A:祭祀之礼B:喜庆之礼C:吉祥之礼D:冠婚之礼答案: 祭祀之礼10、西周法律中的“非眚”是指A:惯犯B:故意犯罪C:偶犯D:过失犯罪答案: 故意犯罪第三章1、公元前536年,率先以“刑鼎”形式公布成文法的是A:秦国B:郑国C:楚国D:赵国答案:B2、晋国以刑鼎形式公布成文法的时间是A:公元前513B:公元前514C:公元前515D:公元前516答案:A3、公元前501年,自己制作了一部“竹刑”的郑国大夫是A:子产B:赵鞅C:邓析D:荀寅答案:C4、我国第一部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的是A:吕刑B:秦律C:汉律D:法经答案:D5、“改法为律”,制定了秦律的是A:商鞅B:李悝C:吕侯D:萧何答案:A6、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主要部门法是A:行政法B:社会法C:经济法D:军事法答案:ACD7、在春秋时期曾拥有司法权的官吏是A:司寇B:司败C:县公D:郡守答案:ABCD8、《法经》的篇目中包括A:《盗法》B:《贼法》C:《囚法》D:《捕法》答案:ABCD9、商鞅变法时,把连坐分为A:家庭连坐B:邻里连坐C:职务连坐D:军队连坐答案:ABCD10、商鞅变法中,颁行过的法令有A:《公式令》B:《分户令》C:《军爵令》D:《营缮令》答案:BC第四章1、秦律规定:“盗封啬夫可(何)论?廷行事以伪写印。
中国法律史第四章思考练习中国法律史第四章思考练习第四章是中国法律史中的关键章节,涵盖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和演变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探讨自秦朝到明朝的法律制度变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的早期。
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
秦朝的统一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改革,将各个地区的法律规定进行了统一。
这次法律改革以《秦律》为代表,明确规定了一系列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罚,确立了刑法的地位。
此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秦朝的灭亡,汉朝成为中国的统治者,法律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汉朝时期的法律以《汉律》为基础,延续并发扬了《秦律》的内容。
此外,汉朝还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如《汉律疏义》、《风俗疏义》等。
这些法律的制定为后来的法律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隋朝时期,颁布了《隋律》,对前代法律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系统化了法律制度。
唐朝时期,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成为了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重要基础。
宋朝是中国法律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法律制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更加系统和完善的发展。
宋朝的法律以《宋律》为基础,对前代法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并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规定。
此外,宋朝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官刑法度》、《刑统》等,从而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元朝时期,中国法律制度进入了又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元朝的统治者来自阿尔泰山以北的蒙古部落,他们的法律制度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有一定的差异。
元朝的法律以《元律》为基础,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法律规定,并对刑罚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
尽管元朝的法律制度与传统中国古代法律存在一定的隔阂,但仍然对中国法律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明朝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
明朝的法律以《大明律》为基础,总结了前代法律制度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第四章汉朝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汉律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核心部分是()A.九章律B.傍章律C.越宫律 D. 朝律2.汉律一共()篇。
A.9B.27 C.60 D. 63.明初宰相李善长说:“历代之律,皆以()为宗,至唐集其成,今宜尊唐旧。
”A.法经B.秦律C.汉九章 D. 唐律疏议4.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
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改革?()A.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B.汉文帝废除肉刑C.汉景帝减少笞数D.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5. ()颁定《箠令》,首次规定了笞刑的刑制。
A.秦始皇B.汉文帝C.汉景帝 D. 汉武帝6.汉初,主持制定《九章律》的是()A.叔孙通B.萧何C.张汤 D. 赵禹7.汉初,主持制定《傍章律》的是()A.叔孙通B.萧何C.张汤 D. 赵禹8. 汉朝,主持制定《越宫律》的是()A.叔孙通B.萧何C.张汤 D. 赵禹9. 汉朝,主持制定《朝律》的是()A.叔孙通B.萧何C.张汤 D. 赵禹10.“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班固)评价的是()A.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B.汉文帝废除肉刑C.汉景帝减少笞数D.汉景帝废除肉刑11.西汉时,负责法律监督的官员有()。
A. 御史大夫B. 御史中丞C. 监察御史D. 尚书台12.东汉时,负责法律监督的官员有()。
A. 御史大夫B. 御史中丞C. 监察御史D. 尚书台13.西汉武帝以后设立,负责监督中央百官与京师地方司法官吏的官员是()A. 司隶校尉B. 御史中丞C. 刺史D. 御史大夫14.西汉武帝以后设立,专司各地行政与法律监督之职的官员是()A. 司隶校尉B. 御史中丞C. 刺史D. 御史大夫15.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
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
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
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B.按包庇罪论处C.与其丈夫同罪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16.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中国法制史第三、四章练习题1、西周的“九刑”是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鞭、扑、赎、流四刑。
2、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3、西周初期,土地归王一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田里不鬻”。
5、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质剂___,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媒氏。
6、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六礼。
7、西周法律规定,婚姻的缔结要经过六道程序,即“七去”。
8、西周法律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叫做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先贫贱后富贵。
9、西周的“三不去”指“___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___不分”。
10、西周在中央设大司寇,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叫做小司寇。
1、《吕刑》的作者是___。
2、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九刑》。
3、西周的判例叫决事比。
4、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诰。
5、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___。
6、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7、西周规定了“___与___于货罪”,即后世的强盗罪。
8、周朝统治者吸取商场灭亡的教训,要求官吏勤于政务,不要饮酒,规定了一条罪名叫做群饮罪。
9、西周的拘役来于女徒___。
10、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田里不鬻”。
答案:1、A2、D3、C4、A5、D6、A7、B8、D9、A、B、C 10、D1、正确。
2、错误,应为子产。
3、正确。
4、正确。
5、错误,应为___、正确。
7、错误,应为魏国。
8、错误,改“律”为“法”。
9、正确。
10、正确。
11、正确。
12、正确。
13、正确。
14、错误,应为盗、杀、囚、贼、司法。
15、正确。
16、正确。
17、正确。
18、正确。
19、错误,应为仆射法。
20、正确。
真题考试:2020 中国法制史真题及答案(4)共48道题1、夏商时期的刑罚“大辟”是(单选题)A. 死刑B. 徒刑C. 肉刑D. 耻辱刑试题答案:A2、被誉为“法令明审,科条简要”的法典是(单选题)A. 《北魏律》B. 《北齐律》C. 《大律》D. 《麟趾格》试题答案:B3、秦朝刑罚中的劳役刑有(多选题)A. 髡B. 隶臣C. 弃市D. 城旦舂E. 鬼薪试题答案:B,D,E4、清朝中期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单选题)A. 大理寺B. 廷尉C. 都察院D. 羽部试题答案:D5、商朝法律的总称是(单选题)A. 《禹刑》B. 《九刑》C. 《甘誓》D. 《汤刑》试题答案:D6、正式废除宫刑的朝代是(单选题)A. 北齐B. 北魏C. 隋朝D. 唐朝试题答案:A7、汉武帝颁布的“六条问事”,性质上属于(单选题)A. 监察法律B. 经济法律C. 诉讼法律D. 民事法律试题答案:A8、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刑罚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 废除宫刑B. 限制族刑C. 减少酷刑的设置和使用D. 确立封建制五刑试题答案:D9、首次规定“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的法典是(单选题)A. 《大清律例》B. 《大清现行刑律》C. 《大清新刑律》D. 《暂行新刑律》试题答案:C10、中国古代允许独子兼祧的朝代是(单选题)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试题答案:D11、西汉基本的法典是(单选题)A. 《傍章律》B. 《九章律》C. 《越宫律》D. 《朝律》试题答案:B12、清朝颁布的集少数民族立法之大成的法律是(单选题)A. 《蒙古律例》B. 《理藩院则例》C. 《西宁青海番夷成例》D. 《钦定西藏章程》试题答案:B13、《元史•刑法志》载:“诸老废笃疾,事须争诉,止令同居亲属深知本末者代之。
”这一记载说明元朝已经出现(单选题)A. 辩护制度B. 申诉制度C. 诉讼代理制度D. 大案奏裁制度试题答案:C14、清末“新政”之初,联名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的地方官员是(单选题)A. 张之洞与刘坤一B. 张之洞与袁世凯C. 刘坤一与左宗棠D. 左宗棠与袁世凯试题答案:A15、金国制定《泰和律》主要参照的法典是(单选题)A. 《宋刑统》B. 《唐律疏议》C. 《重熙条制》D.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试题答案:A16、下列关于国体或政体的表述,符合l923年《中华民国宪法》规定的是(单选题)A. 中华民国永远为统一民主国B. 国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正C. 内阁总理向总统负责D. 国会对大总统没有弹劾权试题答案:A17、中国古代律典中最早规定“十恶”的朝代是(单选题)A. 汉朝B. 北齐C. 唐朝D. 隋朝试题答案:D18、夏商时期的刑罚“大辟”是(单选题)A. 死刑B. 徒刑C. 肉刑D. 耻辱刑试题答案:A19、秦朝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是(单选题)A. 年龄B. 身高C. 性别D. 财产试题答案:B20、金国颁布的从内容到形式全面汉化的法典是(单选题)A. 《皇统制》B. 《条画五章》C. 《泰和律义》D.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试题答案:C21、元朝建立后制定并颁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单选题)A. 《大扎撒》B. 《大元通制》C. 《至元新格》D. 《元典章》试题答案:C22、汉代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多选题)A. 律B. 格C. 科D. 比E. 令试题答案:A,C,D,E23、辽朝根据契丹族习惯法汇编而成的最早的基本法律是(单选题)A. 《重熙条制》B. 《决狱法》C. 《成雍重修条制》D.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试题答案:B24、宋朝为发展海外贸易,实现“通货贿,以获厚利”“懋商贾,以助国用”,制订了专门的法规,称为(单选题)A. 《江南格令条》B. 《市舶条法》C. 《庆元条法事类》D. 《淳祜条法事类》试题答案:B25、唐朝法律对于告诉的限制主要有()(多选题)A. 限制囚徒告诉B. 限制学生告诉C. 限制奴仆告诉D. 限制亲属告诉E. 限制老幼笃疾告诉试题答案:A,C,D,E26、清末“新政”之初,联名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的地方官员是(单选题)A. 张之洞与刘坤一B. 张之洞与袁世凯C. 刘坤一与左宗棠D. 左宗棠与袁世凯试题答案:A27、唐玄宗开元年间,洛阳民人甲为报复仇人乙,于月黑风高之夜,潜入乙家欲将其杀害,但因光线晦暗,甲错将乙的孪生兄弟丙杀死。
XXX《中国法制史》在线作业一答卷C.日本宪法D.苏联宪法正确答案是:A19.唐代法律规定,凡是犯法的人都应该受到()的惩罚。
A.杖刑B.流放C.死刑D.罚款正确答案是:A20.唐代的律令制度主要是在()时期形成的。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是:C21.《大明律》规定,私盐者是属于()的罪犯。
A.重罪B.轻罪C.中罪D.无罪正确答案是:A22.《大明律》规定,私藏枪支者是属于()的罪犯。
A.重罪B.轻罪C.中罪D.无罪正确答案是:A23.唐代的“律”是指()。
A.律令B.律师C.XXXD.律法正确答案是:D24.唐代的律令制度是以()为基础的。
A.汉代法律制度B.隋代法律制度C.唐代法律制度D.宋代法律制度正确答案是:B25.《大明律》规定,杀人者的家属应该()。
A.流放B.处死C.罚款D.没收财产正确答案是:D26.唐代的律令制度主要是为了()。
A.维护社会秩序B.保护人权C.推行民主D.扩大皇权正确答案是:A27.《大明律》规定,犯有谋反罪的人应该()。
A.流放B.处死C.罚款D.没收财产正确答案是:B28.唐代的“律令”是指()。
A.律法和令制B.律师和令人C.律XXXD.律官和令人正确答案是:A29.《大明律》规定,犯有盗窃罪的人应该()。
A.流放B.处死C.罚款D.没收财产正确答案是:A30.唐代的律令制度中,对于犯罪的处罚主要是()。
A.死刑和流放B.杖刑和罚款C.鞭刑和流放D.流放和罚款正确答案是:A1.XXX在建立元朝之前制定了一部简单的成文法,名为《大扎撒》。
2.“XXX”作为法定刑的使用始于《庆元条法事类》。
3.用官爵抵罪的“官当”制度确立于南陈时期。
4.XXX的继承人为嫡长子。
5.秦朝司法审判的成例被称为“廷行事”。
6.明朝的基本法典是《大明律》。
7.清朝第一部较为成熟的成文法典是《大清律集解附例》。
8.《麟趾格》制订于东魏时期。
9.西周的婚姻制度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中国法制史形考任务第四章思考练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题目1礼制的原则是和。
答案:亲亲;尊尊题目2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郡县制取代了。
答案:分封制题目3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答案: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于鼎,以为国之常法题目4春秋时期邓析作,是郑国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答案:竹刑题目5春秋以前,奴隶主贵族不公布成文法的目的是“”,不测,则民畏上也。
答案:刑不可知一、单项选择题题目6晋国赵鞅公布成文法时遭到()的反对。
选择一项:AA.孔子B.叔同C.商鞅D.子产题目7子产是春秋时期()的贵族。
选择一项或多项:AA.郑国B.晋国C.楚国D.魏国题目8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年龄郑过得()。
挑选一项:DA.孔子B.叔向C.商鞅D.子产题目9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
选择一项:BA.晋国B.郑国C.楚国D.齐国题目10竹刑的作者是春秋郑国的()。
挑选一项:AA.邓析B.叔向C.商鞅D.子产息文本三、多项挑选题题目11楚国在楚文王和楚庄王时两次指定法律,分别称作(挑选一项或多项:ACA.仆区法B.刑书。
)C.茆门法D.竹刑题目12战国时期法制指导思想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BCDA.明德慎行B.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C.“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D.行刑,“重其轻者”题目13BD商鞅两次变法的重点分别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指定法经。
《中国法制史》第04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53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下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A、《重大信条十九条》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2、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产生的标志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五口通商条约
D、辛丑条约
3、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最终确立了新的刑罚体系是在()中?
A、《大清律例》
B、《大清新刑律》
C、《大清现行刑律
D、《暂行新刑律》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宪法制定于()。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B、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5、“袁记约法”与《临时约法》的根本性差别错误的是
A、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定了《临时约法》确定的
民主共和制度,代之以个人独裁
B、用皇帝制否定了责任内阁制
C、用有名无实的立法院取消了国会制
D、为限制、否定《临时约法》规定的人民基本权利提供了宪法根据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曾经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宪政。
在考察各国宪政之后,向清政府提出实行立宪的三大“好处”是()
A、皇位永固
B、外患渐轻
C、内乱可弥
D、打败日本
2、以下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
B、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C、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
D、它所反映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
3、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制定的刑法典有()
A、《大清律例
B、《大清新刑律》
C、《大清现行刑律》
D、《暂行新刑律》
4、曾任中华民国总统的有
A、袁世凯
B、冯国璋
C、曹锟
D、徐世昌
5、清末礼法之争描述正确的是
A、法理派和礼教派的争执
B、张之洞是代表人物之一
C、礼教派实力强大
D、法理派妥协通过了暂行章程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正确错误、清末司法改革成效很大
正确错误、清末司法改革主要效仿日本
正确错误、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三权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
正确错误、领事裁判权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侵犯
正确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