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单元单元总结一、单元人文主题:探索与发现二、单元所属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三、单元教学导引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中推动文明的进步。
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创新:创新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又饶有趣味。
广阔的未知世界,正等待我们去发现和书写。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反映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关领城中的探索及其发现。
这些文章有的介绍科学发现的成果和过程,有的探讨建筑设计问题,有的分析文学现象,展现了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可以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本单元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单元学习目标1、领略人类在不断探索与发现中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力求努力创新。
2、认识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热情。
3、掌握知识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啊,理解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4、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五、单元选文简介《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根据屠呦呦在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
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找到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拯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
本文便记述了作者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经历。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美国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一篇文章,写的是加来道雄童年时期的奇思妙想和青少年时期的积极探索,这些活动并非“正式”的研究工作,却能让我们领会想象力和兴趣对与科学探索与发现的重要意义。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一篇建筑论文。
必修②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设计:审核:执教:使用时间:【目标择定】1. 学习,借鉴作者“志”“力”“物”“志”的思想,为未来走向成功奠基。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怎样才能成功?1.作者游褒禅山,从中悟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王安石觉得一个人怎样才能见到“常在于险远”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3.“志”“力”“物”各指什么?4.成功需要“志”“力”“物”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5. 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6.文章给我们的未来以怎样的指引?【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question/44068790.html2.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 /artx/wenxue/46096.html 第二部分必修②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对应检测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下列各句中注音有误的是()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2.选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4.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B.大王见臣列观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8.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9.解释ks5u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ks5u道]有碑仆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何可胜道也哉策之不以其道ks5u盖]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ks5u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属予作文以记之文过饰非ks5u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吴广以为然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10.翻译下列句子A.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兰亭集序》一、一词多义(一)之(1)动词,例:所之既倦。
(2)代词,例:以之兴怀。
(3)结助,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例:暮春之初。
(一)一(1)例:若合一契(2)例:其致一也(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例:一觞一咏三、词类活用少长咸集:映带左右:齐彭殇为妄作: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固知一生死为虚诞:足以极视听之娱:四、通假虽趣舍万殊亦由今之视昔或悟言一室之内五、古今异义【其次】古义:今义:【斯文】古义:这篇文章。
如:亦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六、特殊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引以为流觞曲水引以为流觞曲水映带左右悟言一室之内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当其欣于所遇虽无管弦之盛【本课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山川相缪4、杯盘狼籍5、举匏尊以相属(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正襟危坐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凌万顷之茫然(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望美人兮天一方2、歌:扣舷而歌歌曰倚歌而和之3、如: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5、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7、而: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倚歌而和之正襟危坐而问之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耳得之而为声8、之: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9、其: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徘徊于斗牛之间3、何为其然也4、而今安在哉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又何羡乎7、凌万顷之茫然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该单元围绕“社会与人生”的主题,精选了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文学作品,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教学内容涉及记叙文、议论文、诗歌等多种文体,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阅读能力。
此外,他们对社会现象开始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但可能缺乏深度和全面性的认识。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涉及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创作背景,能够准确解读文本,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情感和思想。
(2)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诗歌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相关文体的作文创作。
(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合理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讨论。
(4)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文化、历史、社会等多角度分析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探究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作改编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地考察等拓展活动,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实践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文学作品中所传递的真善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兰亭集序》阅读训练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臭。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趣舍万殊趣:兴趣B.终期于尽期:至、及C.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D.其致一也致:思想情趣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人之相与”的短暂,联想到人的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聚集室内、畅谈怀抱,一种是寄情所托、放浪形骸。
B.想到往日美好易成陈迹,作者不免感慨横生悲叹人生苦短,由此体悟到“死生亦大矣”的生命之“痛”。
C.选文认为,生死是人生大事,在有生之年不宜空谈玄理,应做些实事,比如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
D.寿天、生死并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作者想到此,情绪转为激荡,文章随之收结于浓烈的悲观情绪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2.A 3.D4.(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一样是荒谬的。
参考译文: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测验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按次序)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东方既.白(已经)B.少长咸.集(都) 下.江陵(攻占) 正襟危.坐(端正)C.向.之所欣(向来) 火尚足以明.(明亮) 舍.于其址(筑舍定居)D.终期.于尽(时期) 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则其至又加.少矣(增添)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全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所以..兴怀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放浪..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形骸之外遗世独立..此所以C.感慨..于江渚之上..者如彼况吾与子渔樵..系之盈虚D.俯仰..杯盘狼.籍...一世扣舷独啸4.下列句中的“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悟言一室之内B.一觞一咏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俯仰一世5.下列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举酒属客七月既望B.悟言一室之内冯虚御风杯盘狼籍C.齐彭殇为妄作山川相缪相与枕藉D.未尝不临文嗟悼其下平旷盖音谬也6.下列词语中加点词全都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有泉侧.出一觞.一咏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不随以止.也茂.林修竹而记游者甚众.C.有穴窈.然卒葬.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齐.彭殇为妄作向之所欣.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7.下列句中的“其”的用法和意义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其下平旷A.既其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其如土石何方其破荆州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C.其进愈难其孰能讥之乎其见愈奇D.其文漫灭然视其左右问其深8.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和意义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吾欲之南海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悟言一室之内B.俯察品类之盛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足以极视听之娱C.不能喻之于怀感慨系之矣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D.及其所之既倦之次所旁丛祠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9.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焉:焉.用亡郑以陪邻于是余有叹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以:引以.为流觞曲水足以.极视听之娱犹不能不以.之兴怀A.三个“焉”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三个“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也都相同B.三个“焉”字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三个“以”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C.三个“焉”字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三个“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也都不相同D.三个“焉”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三个“以”字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10.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全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固一世之雄也A.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而今安在哉相与枕藉乎舟中B.何为其然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死生亦大矣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此余之所得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有碑仆道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兰亭集序 (节选)王羲之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因.寄所托:_________喻.之于怀:_________趣.舍万殊:_________群贤毕.至:_________终期.于尽:_________后之视.今: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亦将有感于斯文..兴怀:_________人之相与2.下列句子中的“修”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茂林修.竹A.修.禊事也B.乃重修.岳阳楼C.况修.短随化D.邹忌修.八尺有余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句式属于()A.定语后置句B.状语后置句C.判断句D.非特殊句式4.简答题。
(1)语段a中概括了哪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作者的看法如何?。
(2)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死观?语段b中有一句话表明了这种生死观,找出这句话。
(3)在本文的开头,作者先概述了兰亭盛会的情景,说“信可乐也”,而在语段a中又说“岂不痛哉”,为什么?。
5.翻译下列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赤壁赋 (节选)苏轼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各句中“卒”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卒莫消长B.卒起不意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D.卒惶急无以击轲E.而卒葬之2.下列各句中“适”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始适还家门B.适得府君书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D.处分适兄意E.少无适俗韵3.对“文赋”的文体特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体物写志B.善于铺陈描写C.语言骈俪藻饰D.尤长于说理4.简答题。
(1)这篇文章借主客问答式来说理,节选的语段是苏子针对客人的“三悲”来宽慰客人的,请问客人有哪三悲?。
(2)节选的语段中,苏子运用了哪种说理方法?。
(3)苏子是从哪两个角度,分别针对什么问题来说理的?。
(4)你怎样评价苏子的人生观?。
5.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三)阅读下面三篇序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a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
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
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
及住,令与鼓吹递奏。
遂各赋诗,以叙中怀。
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
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选自石崇《金谷诗序》,有删改。
) b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
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
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率尔赋诗。
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陶渊明《游斜川诗序》)c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②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③。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④。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注:①逆旅:客舍。
②大块:大自然。
③惠连:南朝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
④康乐:即谢灵运。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齐备) ②道路并作.(写作) ③以叙中怀..(内心情怀) ④又写诗著.后(显著) ⑤鲂鲤跃鳞..于将夕(跃起露出鳞片) ⑥各疏.年纪乡里(分条陈述) ⑦良.有以也(诚、确实) ⑧序.天伦之乐事(排列) ⑨群季..俊秀(即群弟) ⑩何伸.雅怀(抒发) A .②④⑧ B .①③⑥ C .⑤⑦⑩ D .④⑦⑨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的一项是( )AB .C . D3.不属于省略介词“于”的句子是( )A .昼夜游宴B .合载车中C .独秀中皋D .独惭康乐4.找出《金谷诗序》《游斜川诗序》中与《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同义的语句。
A .《金谷诗序》: 。
B .《游斜川诗序》: 。
5.翻译下列句子。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6.对上面三段文字的比较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从《金谷诗序》到《兰亭集序》《游斜川诗序》,处处可见对时光易逝的敏感、对人世无常的哀伤、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韶光易逝,岁月难留。
不难看出,感时伤怀在魏晋文学其.览之哉 以记其.时日 如今人方为.刀俎 皆为.惠连表达中已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B.石崇、王羲之、陶潜文中所以列出同游者的诗作及年里、名号,为的是留记当日那一段欢悦时光,据以抵免凋落遂往的悲慨。
重在抓住今朝、是日之“乐”,而有意忽忘明日甚或一世、千载之“忧”。
C.写阳春,而称“召我以烟景”;叙大块,而曰“假我以文章”,用夸张手法,拉近物我,融和天人。
“开琼筵以坐花”,扣紧题目“桃”字;“飞羽觞而醉月”,又切中题目“宴”字。
D.与同类作品相比,《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确实是别开生面。
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即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表现一种旷达的情怀。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一)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
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1.将改为;2.将改为;3.将改为;4.将改为。
(二)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
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们能够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请以“一次令人难忘的出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展现自己对自然界、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与思考。
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C2.B解析:A.次(旁边);C.向(过去),明(照明,这里用作动词);D.期(至、及),加(更加)。
3.A解析:所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表原因的虚词。
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不平凡,不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