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台儿庄 郑敏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路线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面能力更强。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学习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当学生提出问题后,借助直观的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数形结合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是有一定困难的。
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本节课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涉及到角度,因而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设计上,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发现、归纳概括、联系转化,让学生经历从单一到多样,从模糊到准确的过程,在体验中探究知识,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量角器直尺;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我们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可以从哪两方面描述呢?学生思考回答。
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word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P56页的例3及相应的“练一练”。
完成练习十二第6~7题。
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空间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明确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教学关键重视不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根据平面图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利用方向和距离可以比较精确地确定位置,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见到。
1.出示例3平面图。
提问:图上有哪些场所?你能说说相邻两个场所之间的位置关系吗?2.引入揭题。
谈话:早上7点,李伟要去上学了,那么怎样说清楚李伟从家到学校的行走路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板书课题)二、联系实际,主动构建1.说说李伟从家到大港小学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1)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2)在小组中说一说,小组中的成员相互更正。
(3)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后,全班评议: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注意:汇报交流时,允许有不同的叙说方式。
课堂预设:这里可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李伟先向东走180米到超市,再向东北方向走240米到医院,最后向北走150米到达学校;另一种是李伟先向东走180米到超市,再向北偏东60度方向走240米到医院,最后向北走150米到达学校。
这两种说法都是可以的,在这里要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前一种描述比较简略,它适用于描述大致方向;后一种描述则比较精确。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第03课时_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内容是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路线图的概念,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图形和路线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描述复杂的路线图时,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提升其描述路线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路线图的概念,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提升描述路线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路线图的概念,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提升描述复杂的路线图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路线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发现描述路线图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操作法: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复杂的路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描述这张路线图。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路线图的概念和描述路线图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发现描述路线图的方法和技巧。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路线图,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描述路线图。
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和指导。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复杂的路线图,学生独立完成描述路线图的任务。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和指导。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8—59页:信息窗3和红绿点两个问题“自主练习”第1—3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能学会观察和分析简单的平面图。
2.能够用语言简单描述简单的线路图,理解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和表达的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台儿庄在2012年举办过一次盛大的活动,知道是什么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当时全国各地无数游客会集古城,盛况空前。
台儿庄人们为了实现“办好非博会,当好东道主”的承诺,有无数的志愿者承担着各项工作,他们的辛勤劳动为台儿庄赢得了美誉。
同学们如果非博会或其它活动需要你来当导游,你愿意吗?(生:愿意。
)那好,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小导游培训。
”下面我们开始进行小导游的培训,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师:板书课题,并出示多媒体课件。
)2.出示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能学会观察和分析简单的平面图。
(2)能够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线路图,理解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师指名读)3.出示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的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自学指导来帮忙。
(出示自学指导并指名读)认真看课本第58—59页内容。
重点看信息窗和黄色部分。
认真思考:(1)观察信息窗3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从指挥部到5号高地怎样走?(3)从5号高地到宿营地怎样走?(4)如何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分钟左右看谁能把问题讲清楚,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4.学生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
(教师目光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
第二单元第3课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学习任务单【课前任务单】一、教师提问:找准参照点,描述医院和图书馆的位置,完成下面的填空。
(1)医院在图书馆_偏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米;(2)图书馆在医院_偏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米。
2.自学课本21页例3的内容,用多色笔勾画出疑惑点;使用任务单独立思考完成知识链接、新知探究部分的学习,完成学以致用部分习题检测学习成果。
4.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收集整理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任务单】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观图、读题、理解题意,获取信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移动的路线。
教材第21页例3的情境图:此次台风的大致路径如下图。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1. 思考:想一想,在说台风移动路线时,都要说明什么?2.(1)说一说:台风是怎样移动的?分段说一说。
提示:1)台风移动经过几个路段?2)第一段台风生成后,是怎样移动的?3)第二段台风改变了方向,又是怎样移动的4)第三段台风是怎样移动,到达了哪里?5)第四段台风是怎样移动,到达了哪里?6)连起来说说台风移动的路线。
(2)填一填。
1)第一段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着()方向移动了()km,这一段的观测点是()。
2)第二段台风改变方向,向()偏()()°方向移动了()km,到达A市。
这一段观测点是()。
3)第三段台风又改变方向,向()偏()()°方向移动了()km,到达B市。
这次的观测点是()。
4)第四段台风又改变方向,向()方向移动了()km, 这次的观测点是()。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1、《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今天校领导安排来听我的随堂课,按照进程我上了《位置与方向》中最后一个例题——《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例题呈现了“公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在观测点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做一做”呈现了学生合作画路线图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鉴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出示了两种类型的题目,用角度来描述物体的方向和两个相对物体的位置关系描述。
这些都是本节课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为本课的学习铺设了桥梁。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先学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我出示例题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提问要准确描述出方向与距离,我们得先做好什么呢?学生都知道要量出角度与计算出距离。
第一段路程,我示范,在观测点上先画出方向标,找到较小的角测量出角度,在这里量角器的使用我也细致得讲解了,确定了方向后,我让学生用比例尺测量、计算出该段路程是多少,这样确定了方向和距离就可以描述从教学楼出发到1号检查点怎么走了。
接着,我提示学生在1号检查点处标上方向标,选择较为小的夹角测量大小,然后再测量计算出路程,用这种方法在书上尝试完成。
然后黑板上示范校对后,让他们说一说从1号检查点到2号检查点怎么走,注意说出方向和距离,再根据方向和距离说一说2号检查点到终点怎么走,待学生熟练后尝试用“先、再、最后”全部连起来说一说。
在学生基本能描述路线图后进入第绘制路线图的环节,我提示学生先定下起点和比例尺,在黑板板演一部分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选取了书上练习题,先根据描述绘制路线图,再说说回程时候的方向和路程。
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问题也很多。
课后周主任和宋老师、叶老师都参与了讨论,给我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指明了方向,再加上听了黄老师的课后得到一些启示,把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归纳如下:1、课堂语言有时过快,老师的语速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碰到比较难懂的问题和重点部分要放慢语速。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名师教案
让学生明确思考问题要全面,想到多种可能性。
然后
订对答案。
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交流:
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描述到下一个目标所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即每一步都要说清楚是从哪儿走的,向什么方向走了多远到达哪儿。
绘制路线图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确定起点的位置。
(3)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
除第一段(以起点为观测点)外,其余每一段都要以前一段的终点为观测点。
(4)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点的方向和距离。
归纳总
结
回顾本节
课所学知
识
板书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描述路线图找到观测点很重要。
从哪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绘制路线图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确定起点的位置。
(3)根据描述,从起点除法,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
汇报交
流
突出重点。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55—57页,信息窗2,红点2,自主练习4-6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简单的平面图。
2.能够运用方向、距离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和表达的能力。
4.感受方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方向、距离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难点:能较为熟练地描叙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军营,研究了军事沙盘图,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军营,一起研究他们的行军路线图,用语言描述路线图。
(板书课题: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如下图所示)提问:这就是他们的行军路线图,你看到了什么(出示信息窗,不带角度、距离)看这幅行军路线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提出下面两个问题:1.从指挥部到5号怎样走2.从5号到宿营地怎样走;谈话: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从指挥部到5号怎样走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共同研究一下,然后将你们的研究结果记录在习纸上。
(课件呈现学习纸,同学们小组内开始活动)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如何看路线图小组内共同研究看图的方法。
2.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描述行走路线(准确地描述行走路线要具备哪些条件)3. 用语言描述从指挥部到5号高地怎么走组长记录讨论结果。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一)解决问题:从指挥部到5号高地怎么走1.调查。
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把手放下。
2.全班汇报。
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中的思考题有序汇报。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行军路线图。
*(1) 如何观察路线图从指挥部到5号高地怎么走预设:生1:从指挥部出发,经过龙山,就到达了5号高地。
生2:从指挥部向东北方向走到龙山,再向东走就可以到达5号高地。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58—59页,“走进军营”信息窗3,自主练习1—3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简单的平面图。
2.能够运用方向、距离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和表达的能力。
4.感受方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方向、距离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难点:能较为熟练地描叙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1.创情板题谈话导入:我们的家乡台儿庄这座历史古城越来越美丽,还多次举办大型活动,国内外游客纷沓而至,你愿意为他们当小导游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小导游培训”。
今天的培训任务:观察和描述路线图。
(板书课题: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如下图所示)2.出示目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学会观察和分析简单的平面图。
2.能够运用方向、距离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3.自学指导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还要靠大家的努力,请看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58页的内容,重点看行军路线图和“红点”中的内容。
思考:①如何观察路线图?从指挥部到5号高地怎么走?②怎样更准确地描述行走路线?③准确地描述行走路线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先自学,再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5分钟后,比比谁能汇报清楚上述问题,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二)看一看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一)解决红点问题:从指挥部到5号高地怎么走?1.调查。
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把手放下。
2.全班汇报。
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中的思考题有序汇报。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行军路线图。
(1)如何观察路线图?从指挥部到5号高地怎么走?预设:生1:从指挥部出发,经过龙山,就到达了5号高地。
生2:从指挥部向东北方向走到龙山,再向东走就可以到达5号高地。
点拨提问:同学们说的是正确的,但是有点粗略,还能再加一些信息呢?【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行走的路线,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行走的顺序有清晰认识。
(2)怎样更准确地描述行走路线?预设:生3:刚才上一个同学只说到了方向,如果再加上角度和距离来描述就可以更加准确一些。
生4:可以先从指挥部向北偏东40°方向走4000米到达龙山,然后向东走8000米便可到达5号高地。
提问:从指挥部向北偏东方向走4000米一定到达能到达龙山吗?怎么办?预设:不一能定能到达龙山,因为没有度数,方向不准确。
强调:没有确切的方向和具体的路程,都不一定能到达指定的目的地。
(3)准确地描述行走路线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生5:通过上面的探究和总结,我认为准确描述路线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方向和距离。
小结: 要准确的描述路线图,必须具备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板书:准确描述路线的两个要素:方向、距离。
)质疑:为什么用北偏东40°方向来描述,还有其它的描述方法吗?师释疑并强调:还可以用东偏北(90°-40°)来描述。
但在描述物体位置时,一般以南北为主要方向,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多少度来描述。
同时还要根据给出的角度灵活掌握和描述。
点拨:通过同学们的补充和完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准确叙述的模式:由(A地)出发向(某个方向),行(多少)米到达(B地)。
在叙述时要灵活运用这一模式。
(板书叙述模式)师引导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及总结的模式,再来描述一下红点问题。
(同位互叙,相互监督)【设计意图】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的自学及小组合作探究,有效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充分的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
(二)解决绿点问题:从5号高地到宿营地怎样走?谈话:怎样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从5号高地到宿营地怎样走?”先仔细观察和分析,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温馨小提示:1.应该从哪个地点,向什么方向出发,走多少米到什么地方?2.然后再沿着什么方向,走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然后汇报交流。
预设:生:从5号高地出发,向南行走2000米到达水库,再从水库向南偏东80°方向行走3800米到宿营地。
描述不准确的要及时改正,同位互评。
强调:描述路线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准确,一定要结合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要准确的描述路线图,必须具备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可依据“由(A地)出发向(某个方向),行(多少)米到达(B地)”这一模式。
描述时一般以南北为主要方向,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多少度来描述。
另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准确。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师:运用方向、距离可以精确描述路线,同学们表现很好,同学们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小导游了。
下面我们进行导游小测试。
(一)考一考1.课本59页“自主练习”第1题。
你能说出15路公交车的行驶路线吗?温馨小提示:①先找准出发点,弄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②再确定是北偏东(西)还是南偏东(西),是多少度。
③看有没有具体的距离,如没有可直接描述。
2.课本59页“自主练习”第2题。
说一说张平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行走路线。
温馨小提示:按下面的步骤做题。
①学校→()→()→()→少年宫。
②从学校出发向()行()米到()从商店出发向()行()米到电厂。
③自己说出由电厂→少年宫的路线。
师提问:怎样由少年宫回到学校?【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实际场景设计了由浅入深的三个问题,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全面完成学习目标。
最后提出返回路线,对学生是一种提高。
3. 课本57页“自主练习”第3题:填一填。
(1)说一说这艘快船从甲港到乙港的航行路线。
(2)如果这艘船每小时航行50海里,从甲港到乙港共需多少小时?温馨小提示:①注意分清方向和距离。
②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行程问题的相关知识,明白总路程等于各部分路程之和。
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以上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易错地方。
(二)议一议1.逐题让学生展示汇报,然后评议是否正确,并让学生说说对错的原因,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找方向、角度和距离。
2.同桌互改,纠正错误。
3.课后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运用方向和距离我们可以向游客详细描述行走路线了。
当然当好小导游还要努力掌握台儿庄的人文历史知识等。
让我们继续努力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总结,培养反思概括能力,同时照应情景主题,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4.当堂作业:《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52—53页1—3题。
板书设计:行军路上——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准确描述路线的两个要素:方向、距离叙述模式:由(A地)出发向(某个方向)行(多少米)到达(B地)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觉有以下亮点:(1)“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激发求知欲望。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为台儿庄培养“小导游”的情景,制定和完成培训任务为切入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成为真正的“小导游”一步步的努力着。
(2)“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
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自学指导,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领学生自学并和同学一起交流汇报,质疑问难,主动构建知识的模型。
(3)“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
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服务于生活。
看行走路线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说出行走的顺序,学生容易掌握,该层次让学生自己解决是完全可行的。
运用方向、距离描述是难点,尤其是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学生掌握较难,为此,采取小组合作突破难点,效果较好。
在解决绿点问题时,就利用了探究总结的叙述模式独立完成;在练习第二题的设计中向学生提问“怎样由少年宫回到学校?”,对学生是一种提高,也是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有用性”。
2.使用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前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线路通过多种方式确定每一段行进的方向、途径的主要建筑物,以及相应的距离,制成电子平面图,供课堂上使用。
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需要破解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能否根据实际需要用东偏南(北)、西偏南(北),来描述路线呢?郑敏台儿庄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