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课程纲要

;

]

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二

使用学校:新密二中专

;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期

设计老师:高一物理备课组

设计时间:

《高中物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使用学校:新密二中专

授课时间:36课时

设计老师:高一物理备课组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下半学年

课程目标:

〈一〉|

〈二〉知识与技能

1、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2、会描述圆周运动,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圆周运动。

3、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会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人造卫星的

环绕速度。

4、通过讨论恒力做功与动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会用

动能定理解释生产和生活的现象。

5、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6、通过实验,验证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

有关问题。

〈三〉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平抛运动到一般抛体运动、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

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经历历次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微分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如利用数据图表巧妙地分析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

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展示、探究自然、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认识到

物理和生活的普遍紧密联系以及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大胆分析

及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及尊重实验、实践的客观唯物精神。

课程内容与安排

@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必修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注: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A层次:较低要求的层次。所列知识的内容,在高中阶段不宜深入展开,或在初中阶段已经作过较为详细的讨论。B层次:较高要求的层次。)

课程实施建议

(一) 课程资源

1.?

2.教材解读:

①在一些重要的定理、定律的学习方面,新教材相对于老教材有很大

的不同。不仅重视规律的应用,而且注重其探究、发现的过程。例如“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相较于过去大纲的要求,明显突出了对动能定理的探究过程的注重。类似的例子在新教材中还有很多体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紧跟教材的发展,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变过去的教师主导的、“填鸭”式的教授为学生主导的、探究式的学习。

②可以借助校本教研的平台,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本校学生的

不同情况进行适当增减。

③“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过去只要求知道怎样操作,得出

什么结论,新课标中不但重视操作技能,还重视思维技能的培养。

④新教材相较于老教材更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⑤关于“抛体运动”。旧大纲中过于“抛体运动”只涉及到“平抛运

动”及其研究方法,而新大纲中要求“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重在“分析”,以得到解决抛体运动的一般方法。

3.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①按照课标要求,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相关内容的教

学与生产、生活实际、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联系。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以知识为载体和主线。杜绝形式主义,追求教学

实际效益。

②针对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探究方式进行。具体要

根据学校实验设备、学生情况等确定。

③重视教学中的随堂实验和实例体验。例如,在“在运动的合成与分

解”学习中,由于实际基础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抽象,学生往往很

难准确地理解分运动与合运动的关系。这时,如果在教学中及时补

充大量的随堂小实验,就会轻而易举地在学生脑海中准确地建立起

这类模型。

(二) 教/学方式

1.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教材与学习卷,初步掌握知识概况,自主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与学习卷的预习题目。

2.讲授训练法:精讲重点和学生有疑问的内容,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全批全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3.合作探究法: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大的,或应用性的知识以问题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实验教学法: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三) 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后拓展练习主要是完成课后习题和学习卷的拓展提高部分.

2.部分学生的物理程度比较好,兴趣比较高,可以指导他们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性活动,如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物理竞赛等。

课程评价

(一) 评价方式与结果处理

1、本模块评价总分100分,学生得分60分以上(含60分)者本模块修习合格(记2学分);若总分不够60分,必须参加补考或重修。

2、每一课程模块评价由两部分构成,即终结性评价(模块考试)和过程性评价,分别占总分的60%与40%。其中过程性评价中,模块修习课时10%、学习态度10%、作业情况15%、过程检测成绩5%。

(二)评价指标

1.修习课时:学生上课出勤•修满2/3课时者,合格(10分);‚不满2/3课时者,不合格,需重修。

2.学习态度:•预习情况(预习学习卷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课前准备,课本);‚课堂学习状态(守纪、笔记、参与、问答、讨论、合作、实验等);ƒ学习卷(课前、课中、课后)。等级:①优秀(10分);②良好(8-9分);

③合格(6-7分);④需努力(6分以下)。

3.作业情况:①是否上交;②是否独立完成;③是否纠错;④作业正确率。等级:①优秀(14-15分);②良好(11-13分);③合格(9-10分);④需努力(9分以下)。

4.过程检测:单元测验与期中考试情况。年级前40%为优秀(5分),年级前41%-70%为良好(4分),年级前71-95%为合格(3分),年级后5%为需努力(1分)。

5.期末考试:以成绩的60%直接计入终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