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王嘉传》原文及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8.12 KB
- 文档页数:2
文言文阅读答案通用15篇文言文阅读答案通用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阅读答案1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
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古文翻译全解一,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事实代代相传。
媪:年老的妇女。
铁杵:铁棍.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去:离开。
逢:碰上。
方:正在。
氏:姓…的人。
民间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课后习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去:出去玩(2)方:磨(3)欲:要把(4)还:于是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个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这位老人(2)学而时习之:之后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够成功。
二,古文《刘宣苦读成才》【原文】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③……。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竑《玉堂丛语》)【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②刘公宣:即刘宣。
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
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译文】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昼夜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
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很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退伍,考中了进士。
《晋书·王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王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王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王彬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王彬字世儒。
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
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吏刘机建武长史。
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
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
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
迁建安太守,徒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
中兴建,稍迁侍中。
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
会周顗遇害,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甚恸。
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
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
”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
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
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
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
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
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
睹衰厄,必兴愍恻。
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
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
既不至,深以为恨。
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
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
”乃原之。
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译文:王彬字世儒。
从小就以品行端正著称,二十岁时,不接受州郡的任命。
后来与其兄王廙一起渡江,任扬州刺史刘机的建武长史。
元帝召他为镇东贼曹参军,转任典兵参军。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
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聪睿内明。
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
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
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
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
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
好为譬喻,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当时鲜能晓之,事过皆验。
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
嘉曰:“金刚火强。
”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
”咸以为吉。
明年癸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殃也。
人侯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
衣服在架,履杖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覆杖诸物亦如之。
姚苌之入长安,礼嘉如苻坚故事,逼以自随,每事谘之。
苌既与苻登相持,问嘉曰:“吾得杀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
”苌怒曰:“得当云得,何略之有!”遂斩之。
先此,释道安谓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
”嘉答曰“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
”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谓“负债”者也。
苻登闻嘉死,设坛哭之,赠太师,谥.曰文。
及苌死,苌子兴字子略方杀登,“略得”之谓也。
嘉之死日,人有陇上见之。
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
又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今行于世。
(选自《晋书》,有删改)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B.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C.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D.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谷”,指五种谷物,说法不一,有一说法是指稻、稷、麦、豆、麻;也泛指谷物。
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在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阅读答案1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於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勾君说之,则众能为之。
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晋书》原文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晋书》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晋书》原文及翻译篇1褚翜字谋远,少以才干称,袭爵关内侯。
于时长沙王义擅权,成都、河间阻兵于外,翜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
后河北有寇难,复还乡里。
河南尹举翜行本县事。
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
翜与蒙阳太守郭秀共保万氏台,秀不能绥众,与将陈抚、郭重等构怨,遂相攻击。
哭惧祸及,谓抚等日:“诸君所以在此,谋逃难也。
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抚等悔悟,与秀交和。
时数万口赖翜获全。
建兴初,复为梁郡司马。
时部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
梁郡太傅王玄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日:“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
”玄纳灵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
会迁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
奴余党聚众杀玄。
梁郡既有内难,而徐州贼张平等欲掩袭之。
郡人遑惑,将以郡归平。
翜抚之,众心乃定。
成帝初,为左卫将军。
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
既而王师败绩,司徒王导谓翜日:“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
”翜即入上大阁,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
导升御床抱帝,翜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
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
峻兵既入,叱翜令下。
翜正立不动,呵之日:“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
时京邑焚荡,人物凋残,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成康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卫将军,谥日穆。
译文:褚翜字谋远,年轻时就以有才干被称道,继承爵位任关内侯。
当时长沙王司马义专权,成都王、河间王也拥兵在外,褚翜知道内乱将起,就弃官到幽州躲避。
后来河北发生寇乱,褚翜又回到乡里。
《晋书·王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王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王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王濬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王濬,字士治,弘农湖人也。
武帝谋伐吴。
太康元年正月,濬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
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
濬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
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
二月庚申,克吴西陵,获其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
壬戍,克荆门、夷道二城,获监军陆晏。
乙丑,克乐乡,获水军督陆景。
平西将军施洪等来降。
乙亥,诏进濬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
濬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相支抗。
于是顺流鼓棹,径造三山。
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军万人御濬,象军望旗而降。
皓闻濬军旌旗器甲,属天满江,威势甚盛,莫不破胆。
用光禄薛莹、中书令胡冲计,送降文于濬曰:“吴郡孙皓叩头死罪。
今者,猥烦六军,衡盖露次,远临江渚。
举国震惶,假息漏刻,敢缘天朝,含弘光大。
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奉所佩玺绶,委质请命。
”壬寅,濬入于石头。
皓乃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率其伪太子瑾、瑾弟鲁王虔等二十一人,造于垒门。
濬躬解其缚,受璧焚榇,送于京师。
收其图籍,封其府库,军无私焉。
帝遣使者犒濬军。
(选自《晋书·王濬传》)译文:王濬,字士治,是弘农湖人,。
晋武帝谋划灭吴。
太康元年正月,王濬从成都出发,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破吴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攻克了它,捕获吴丹阳监盛纪。
吴人在长江中有沙石的危险或要害处布置了防线,并且用铁锁链横在江中拦截过往,又制作了长一丈多的铁锥,暗置在江中,来抵抗入侵船只。
原文:王嘉,字子云,扶风平陵人也。
父恭,以明经举孝廉,为太常丞。
嘉少好学,从父受《诗经》、《尚书》。
年二十,举茂才,为郎中。
后以病免,复起为太常丞。
以直言极谏,数上书言得失,为世所重。
元始中,王莽为安汉公,嘉以病归乡里。
及莽篡位,嘉惧祸及己,乃上书谏之。
莽怒,囚嘉于黄门北寺,欲杀之。
嘉乃上书求死,愿以死明君臣之义。
莽不听,遂杀嘉。
翻译:王嘉,字子云,是扶风平陵人。
他的父亲王恭,因为精通经书被举荐为孝廉,担任太常丞。
王嘉从小好学,跟随父亲学习《诗经》和《尚书》。
二十岁时,被举荐为茂才,担任郎中。
后来因病免职,又复职为太常丞。
他因为直言极谏,多次上书谈论政事得失,受到世人的敬重。
元始年间,王莽被封为安汉公,王嘉因病回到家乡。
等到王莽篡位,王嘉担心祸及自身,便上书劝谏。
王莽大怒,将王嘉囚禁在黄门北寺,想要杀他。
王嘉于是上书请求死,希望以死明君臣之义。
王莽不听,最终还是杀害了王嘉。
注释:1. 扶风平陵:扶风,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平陵,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2. 明经举孝廉:明经,指通晓经书;举孝廉,指被举荐为孝廉。
3. 太常丞:太常,官名,掌管祭祀、礼仪等事;丞,副职。
4. 茂才:指有才德的人。
5. 郎中:官名,掌管宫中警卫。
6. 元始:西汉末年王莽的年号。
7. 安汉公:王莽被封为安汉公,是西汉末年的权臣。
8. 黄门北寺:黄门,官名,掌管宫门;北寺,位于皇宫北部的寺庙。
9. 君臣之义:指君臣之间的道义关系。
王嘉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忠诚于国家,敢于直言进谏,最终以死明志。
他的事迹传颂千古,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
通过对王嘉生平事迹的翻译及注释,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其生平,更能感受到其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
《晋书》文言文译文导读:原文: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也。
曾祖彦,临海太守。
父绥,荥阳太守。
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
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自此后藻思日新。
弱冠,州三辟,不就。
含父尝宰新淦,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含傲然不顾,羡招致不已,辞不获而就焉。
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
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咸致赂遗,含难违而受之。
及归,悉封置而去,由是远近推服焉。
后为郡功曹,刺史庾亮以为部江夏从事。
太守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乃称曰:“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
”寻转州主簿。
后桓温临州,又补征西参军。
温尝使含诣尚,有所检劾。
含至,不问郡事,与尚累日酣饮而还。
温问所劾事,含曰:“公谓尚何如人?”温曰:“胜我也。
”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
”温奇其意而不责焉。
转州别驾。
以廨舍喧扰,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布衣蔬食,晏如也。
温尝与僚属宴会,含后至。
温问众坐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谓荆楚之材。
”温曰:“此自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
”征为尚书郎。
温雅重其才,又表转征西户曹参军,俄迁宜都太守。
及温封南郡公,引为郎中令。
寻征正员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仍转廷尉、长沙相。
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门施行马。
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年七十七卒,所著文章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二》)译文:罗含,字君章,是桂阳耒阳人。
曾祖罗彦是临海太守,父亲罗绥是荥阳太守。
罗含幼年成了孤儿,是叔母朱氏养大。
罗含少年时有大志向,曾经白天睡觉时,梦见一只鸟毛色异常艳丽错杂,飞进自己口中,于是惊醒起来说起这事。
叔母朱氏说:“鸟毛色艳丽错杂,预示你以后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从此以后,罗含做文章的才思一天比一天进步。
20岁时,州官多次征召他,没有去就任。
罗含的父亲曾在新淦县做官,新淦人杨羡后来担任罗含家乡的州将,引荐罗含任主簿,罗含高傲地不予理睬,杨羡不停地聘请他,罗含多次推辞不获批准只好勉强就任。
原文:晋武帝泰始元年,春,正月,乙丑,帝崩于含章殿。
太子炎即位,是为惠帝。
是日,大赦天下,改元永熙。
帝崩,远近咸哀,内外戒严。
时年五十有六。
译文:晋武帝泰始元年,春季,正月,乙丑日,武帝在含章殿去世。
太子司马炎即位,是为晋惠帝。
当天,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熙。
武帝去世,远近之人皆感哀悼,朝廷内外戒备森严。
武帝享年五十六岁。
惠帝即位之初,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
然惠帝不慧,朝政多由皇后贾南风干预。
南风专权,宠信奸佞,排斥忠良,致使朝政日益腐败。
贾南风生性多疑,猜忌心重,一旦有人犯颜直谏,即加诛戮。
朝中大臣纷纷辞官,朝廷日趋空虚。
永平元年,贾南风以惠帝的名义下诏,废太子司马通为庶人,立司马炽为太子。
同年,贾南风毒杀太子通,引发朝野震动。
时司马炽隐居山林,不愿涉足朝政。
贾南风欲废炽立己子为太子,遭朝臣反对,乃罢其议。
永平二年,贾南风再次下诏,废太子炽,立己子司马骏为太子。
朝臣纷纷上疏,请求保全太子。
贾南风不听,执意废立。
太子炽被废后,贾南风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更加专横跋扈。
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永平三年,贾南风毒死惠帝,自立为帝。
国中大乱,百姓流离失所。
时司马炽在民间,得知贾南风篡位,遂起兵讨伐。
司马炽势单力薄,未能成功。
贾南风篡位后,改国号为赵,自称赵王。
永平四年,司马炽在民间举兵,讨伐贾南风。
时贾南风篡位未久,国力尚未恢复,司马炽的起义军迅速壮大。
贾南风闻讯,大惊失色,急忙调集军队镇压。
司马炽在激战中英勇牺牲,起义失败。
永平五年,贾南风篡位五年,司马炽之子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怀帝继位后,继续与贾南风对抗。
贾南风篡位十一年,终于被司马炽所杀。
晋朝复国,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愍帝。
愍帝即位后,致力于恢复国家,重振朝纲。
然而,晋朝根基已动摇,国力衰弱。
愍帝在位期间,多次受到外敌侵扰,国内又爆发民变。
愍帝无法挽救国家命运,于永嘉五年(311年)被匈奴所杀,晋朝灭亡。
综上所述,《晋书》中所载晋武帝至愍帝的兴衰历程,揭示了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1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
完成1~3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①,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⑤文正怀中。
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⑦。
(选自《东轩笔记》)【注释】①悴:困苦。
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术者:术士。
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
④病笃:病重。
⑤通“纳”,放入。
⑥俾:使。
⑦宛然:依然如故。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假使,假如)(3)会术者病笃(适逢,正赶上)(4)今汝成立(长大成人)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古文翻译全解一,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事实代代相传。
媪:年老的妇女。
铁杵:铁棍.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去:离开。
逢:碰上。
方:正在。
氏:姓…的人。
民间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课后习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去:出去玩(2)方:磨(3)欲:要把(4)还:于是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个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这位老人(2)学而时习之:之后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够成功。
二,古文《刘宣苦读成才》【原文】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③……。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竑《玉堂丛语》)【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②刘公宣:即刘宣。
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
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译文】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昼夜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
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很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退伍,考中了进士。
晋书原文与翻译晋书原文与翻译说起《晋书》,就会使人想到唐太宗在《修<晋书>诏》里讲的一句名言:“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晋书原文与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曹志,字允恭,谯国谯人,魏陈思王植之孽子也。
少好学,以才行称,夷简有大度,兼善骑射。
植曰:“此保家主也。
”立以为嗣。
后改封济北王。
武帝为抚军将军,迎陈留王于邺,志夜谒见,帝与语,自暮达旦,甚奇之。
及帝受禅,降为鄄城县公。
诏曰:“昔在前世,虽历运迭兴,至于先代苗裔,传祚不替,或列籓九服,式序王官。
选众命贤,惟德是与,盖至公之道也。
魏氏诸王公养德藏器,壅滞旷久,前虽有诏,当须简授,而自顷众职少缺,未得式叙。
前济北王曹志履德清纯,才高行洁,好古博物,为魏宗英,朕甚嘉之。
其以志为乐平太守。
”志在郡上书,以为宜尊儒重道,请为博士置吏卒。
迁章武、赵郡太守。
虽累郡职,不以政事为意,昼则游猎,夜诵《诗》《书》,以声色自娱,当时见者未能审其量也。
咸宁初,诏曰:“鄄城公曹志,笃行履素,达学通识,宜在儒林,以弘胄子之教。
其以志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
”帝尝阅《六代论》,问志曰:“是卿先王所作邪?”志对曰:“先王有手所作目录,请归寻按。
”还奏曰:“按录无此。
”帝曰:“谁作?”志曰:“以臣所闻,是臣族父冏所作。
以先王文高名著,欲令书传于后,是以假托。
”帝曰:“古来亦多有是。
”顾谓公卿曰:“父子证明,足以为审。
自今已后,可无复疑。
”后迁祭酒。
齐王攸将之国,下太常议崇锡文物。
时博士秦秀等以为齐王宜内匡朝政,不可之籓。
志又常恨其父不得志于魏,因怆然叹曰:“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树本助化,而远出海隅?晋朝之隆,其殆乎哉!”乃奏议曰:“今圣朝创业之始,始之不谅,后事难工。
自羲皇以来,岂是一姓之独有!欲结其心者,当有磐石之固。
夫欲享万世之利者,当与天下议之。
秦、魏欲独擅其威,而财得没其身;周、汉能分其利,而亲疏为之用。
此自圣主之深虑。
事虽浅当深谋之言虽轻当重思之志备位儒官若言不及礼是志寇窃。
晋书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及翻译说起《晋书》,就会使人想到唐太宗在《修<晋书>诏》里讲的一句名言:“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晋书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
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
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
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
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日:“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
请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
唐虞之对,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
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成体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
”乃具为条制。
于是至者七百余人。
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日: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盎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
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
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
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
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
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
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日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又日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
斯非其效乎!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
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
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关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
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贡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鸟集于郡庭。
王嘉,石遗迹译文王嘉,石遗迹译文:东晋王嘉《拾遗记》译文:任城王曹彰,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
小时候就刚强坚毅,学习阴阳术数,诵读《六经》、《尚书》等典籍数千言。
武帝计划攻打吴、蜀,问曹彰行军作战的诀窍。
曹彰能左右开弓,剑术于百步之内,断人的胡须和头发。
当时东浪郡献来一只猛虎,纹理斑彩,用铁笼关住。
力士们都不敢看。
曹彰抓住虎尾,缠在自己胳膀上,猛虎贴着耳朵,不敢出声,大家都佩服他的神勇。
后来南越国献一白象子给武帝,曹彰用手捏住它的鼻子,象乖乖地伏在地上不敢动。
文帝曹丕曾铸一口万斤重的大钟,悬在文华殿,想换一个地方。
力士一百人也挪不动。
曹彰把钟背起来就走。
四方听到他的神勇,都息兵自保。
文帝说:“以任城王的雄武,并吞巴蜀,就象猫头鹰衔死老鼠!”后来曹彰死了,以汉代王礼安葬。
出丧时,空中有几百人的哭声相送。
都说过去乱兵互相残杀而死的魂灵。
没有棺椁收殓,任城王仁慈恩惠,埋葬了这些枯骨。
死者在地下也喜欢,精灵心知感激。
所以有人赞美王的恩德,国史撰有《任城王旧事》三卷,晋初珍藏在持宫秘阁中。
2.王嘉拾遗记翻译东晋王嘉《拾遗记》译文: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
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
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
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
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
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3.王嘉拾遗记翻译东晋王嘉《拾遗记》译文: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
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
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
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王嘉传晋书》阅读答案附翻译《王嘉传阅读答案》翻译晋书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
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聪睿内明。
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
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
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
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
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
好为譬喻,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当时鲜能晓之,事过皆验。
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
嘉曰:“金刚火强。
”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
”咸以为吉。
明年癸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殃也。
人侯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
衣服在架,履杖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覆杖诸物亦如之。
姚苌之入长安,礼嘉如苻坚故事,逼以自随,每事谘之。
苌既与苻登相持,问嘉曰:“吾得杀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
”苌怒曰:“得当云得,何略之有!”遂斩之。
先此,释道安谓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
”嘉答曰“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
”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谓“负债”者也。
苻登闻嘉死,设坛哭之,赠太师,谥曰文。
及苌死,苌子兴字子略方杀登,“略得”之谓也。
嘉之死日,人有陇上见之。
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
又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今行于世。
(选自《晋书》,有删改)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轻:轻视B.好为譬喻,状如戏调好:喜欢C.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果:实现,完成D.当时鲜能晓之鲜:少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迁于倒兽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问其当世事者而莫得其涯C.门人闻而复随之项王按剑而跽D.嘉之死日邻之厚,君之薄也?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嘉这个人,其貌不扬而幽默内秀,孤立于世而精通事世,料事如神而又不明说事情结局,是一个创作了志怪小说的隐士。
《王嘉•晋书》|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王嘉·晋书》|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
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聪睿内明。
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
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
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
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
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
好为譬喻,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当时鲜能晓之,事过皆验。
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
嘉曰:“金刚火强。
”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
”咸以为吉。
明年癸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殃也。
人侯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
衣服在架,履杖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覆杖诸物亦如之。
姚苌之入长安,礼嘉如苻坚故事,逼以自随,每事谘之。
苌既与苻登相持,问嘉曰:“吾得杀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
”苌怒曰:“得当云得,何略之有!”遂斩之。
先此,释道安谓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
”嘉答曰“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
”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谓“负债”者也。
苻登闻嘉死,设坛哭之,赠太师,谥曰文。
及苌死,苌子兴字子略方杀登,“略得”之谓也。
嘉之死日,人有陇上见之。
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
又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今行于世。
(选自《晋书》,有删改)参考译文: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
他举止轻浮,形貌丑陋,外表像是无用之辈,而内心聪敏明慧,喜好滑稽谈笑,不吃五谷,不穿艳丽的衣服,置身清虚之中服气养性,不与世人交游。
隐居在东阳谷,凿崖为洞穴居住。
数百名受业学习的弟子,也全部进入洞穴居住。
石季龙末年,王嘉丢开他的众弟子,只身来到长安,在终南山潜隐,居住在自己盖的草庵之中。
《晋书》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晋书》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原文:王彪之字叔武。
年二十,须鬓皓白。
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
”遂为郎。
累迁尚书左丞、廷尉。
时永嘉太守谢毅。
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
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疏收毅,付廷尉。
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
穆帝发诏令受之。
彪之又上疏执据。
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访彪之应有赦不。
答曰:“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
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
”遂从之。
转吏部尚书。
简文有命用秣陵令曲安远补句容令,殿中侍御史奚郎补湘东郡。
彪之执不从,曰:“殿下昔用安远,谈者纷然。
句容近畿,岂可处卜术之人无才用者邪。
湘东虽复远小,所用未有朗比,谈者谓颇兼卜术得进。
殿下若超用寒悴,当充人才可拔。
朗等凡器,实未足充此选。
”既而长安人雷弱儿等诈云杀苻健,请兵应接。
时殷浩镇寿阳,便进据洛。
属彪之疾归,上简文帝笺,陈弱儿等容有诈伪,浩未应轻进。
寻而弱儿果诈,浩大败。
简文笑谓彪之曰:“果如君言,君谋无遗策,张、陈何以过之。
”后以彪之为会稽内史。
居郡八年,豪右敛迹,亡户归者三万余口。
桓温①下镇姑孰,威势震主,四方修敬,皆遣上佐、纲纪②。
彪之独曰:“大司马诚为富贵,朝廷既有宰相,动静之宜自当谘禀。
修敬若遣纲纪,致贡天子复何以过之!”竟不遣。
温以山阴县折布米不时毕郡不弹纠上免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会赦左降谪为尚书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不许。
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注】①恒温,东晋权臣,曾独揽朝政十余年,有意夺取帝位。
②纲纪:文中指公府及州郡的主簿。
译文:王彪之,字叔武。
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
堂伯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命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担任诸王公的辅官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就不值得计较,只要是在合宜的时世任职。
《晋书·王嘉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
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聪睿内明。
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
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
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
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
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
好为譬喻,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当时鲜能晓之,事过皆验。
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
嘉曰:“金刚火强。
”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
”咸以为吉。
明年癸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殃也。
人侯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
衣服在架,履杖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覆杖诸物亦如之。
姚苌之入长安,礼嘉如苻坚故事,逼以自随,每事谘之。
苌既与苻登相持,问嘉曰:“吾得杀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
”苌怒曰:“得当云得,何略之有!”遂斩之。
先此,释道安谓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
”嘉答曰“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
”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谓“负债”者也。
苻登闻嘉死,设坛哭之,赠太师,谥曰文。
及苌死,苌子兴字子略方杀登,“略得”之谓也。
嘉之死日,人有陇上见之。
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
又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今行于世。
(选自《晋书》,有删改)译文: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
他举止轻浮,形貌丑陋,外表像是无用之辈,而内心聪敏明慧,喜好滑稽谈笑,不吃五谷,不穿艳丽的衣服,置身清虚之中服气养性,不与世人交游。
隐居在东阳谷,凿崖为洞穴居住。
数百名受业学习的弟子,也全部进入洞穴居住。
石季龙末年,王嘉丢开他的众弟子,只身来到长安,在终南山潜隐,居住在自己盖的草庵之中。
他的门人听说了,又随之前来,他又迁入倒兽山中。
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
为人明敏,以材干见称。
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
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
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庄宗然之,果败契丹。
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①之人也。
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
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
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
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
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
”庄宗默然。
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
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议择大将。
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
崇韬素嫉宦官。
继岌监军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图之。
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
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
延嗣还,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庄宗怒,遣宦官马彦圭至蜀,视崇稻去就。
圭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圭矫诏魏王杀之。
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
崇韬父讳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馆为崇文馆。
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
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
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
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晋书。
《晋书王嘉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原文: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
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聪睿内明。
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
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
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
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
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
好为譬喻,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当时鲜能晓之,事过皆验。
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
嘉曰:金刚火强。
”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
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
”咸以为吉。
明年癸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殃也。
人侯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
衣服在架,履杖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覆杖诸物亦如之。
姚萇之入长安,礼嘉如苻坚故事,逼以自随,每事谘之。
萇既与苻登相持,问嘉曰:吾得杀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
"萇怒曰:得当云得,何略之有!”遂斩之。
先此,释道安谓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
’嘉答曰卿其
先行,吾负债未果去。
”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谓负债”者也。
苻登闻嘉死,设坛哭之,赠太师,谥曰文。
及萇死,萇子兴字子略方杀登,略得”之谓也。
嘉之死日,人有陇上见之。
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
又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今行于世。
译文: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
他举止轻浮,形貌丑陋,外表像是无用之辈, 而内心聪敏明慧,喜好滑稽谈笑,不吃五谷,不穿艳丽的衣服,置身清虚之中服气养性,不与世人交游。
隐居在东阳谷,凿崖为洞穴居住。
数百名受业学习的弟子,也全部进入洞穴居住。
石季龙末年,王嘉丢幵他的众弟子,只身来到长安,在终南山潜隐,居住在自己盖的草庵之中。
他的门人听说了,又随之前来,他又迁入倒兽山中。
苻坚多次征召,他总不应征,公侯以下的朝官全都去亲自拜会,好学之士无不推崇他为宗师。
人们向他询问当今之事,都随口而答。
很喜欢运用比喻,其情其状如同在调戏人们一般;预言未来要发生的事,辞意隐晦,当时很难知道究竟,但事后都一一应验如神。
苻坚准备南征,派使者向他询问吉凶。
王嘉说:金刚火强。
”说完便跨
上使者的马,端正衣帽,慢慢向东走出数百步,然后策马返回,脱掉衣帽,丢掉鞋帽而归。
下马之后盘坐在床上,一言不发。
使者回来后据实相告,苻坚不能悟解,又派人前来问他,说:我们的国运如何?”王嘉说:未央。
”大家都以
为是吉利。
第二年是癸未年,苻坚在淮南被打得大败,这就是王嘉所说的未年有灾殃的印证。
拜候他的人如果心诚,他就出见,心不诚就隐形不见,只见他的衣帽挂在衣架上,手杖仍在原处。
如果有人想取他的衣服,始终够不着,伸长手臂去取,衣架会变得更高,鞋杖各物也是如此。
姚萇进入长安以后,礼遇王嘉像从前苻坚一样,并逼着王嘉跟随他,每件事情都要向他征询。
姚萇不久便幵始与苻登争权,问王嘉说:我能杀掉苻登平定天下吗?”王嘉说:略得之。
”姚萇恼怒了,说:得就说得,哪里有什么略
呢?”于是就杀了王嘉。
这以前,释道安对王嘉说:世事正沸腾暄扰,可以走了。
”王嘉回答说:你先走吧,我欠的债还未还清,还不便离去。
”不久,释道
安就死了,到这时王嘉被杀,就是前面所说的欠债”苻登听说王嘉的死讯后,
设坛哭祭,赠号太师,谥号文”。
姚萇死后,他的儿子姚兴字子略杀了苻登,这便是王嘉所说的略得”的意思。
王嘉死的那一天,有人在陇上看见过他。
他所写的《牵三歌谶》一书,事情过后都能够应验,历时几代还在流传。
又著有《拾遗录》十卷,所记载的事迹大多荒诞诡怪,直到如今,仍旧风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