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碳纤维布正拉粘结强度原始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17.38 KB
- 文档页数:1
碳纤维加固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编号:
工程名称昌邑市天润一品苑住宅楼A24#梁粘贴碳纤维加固工程
子分部加固分部验收部位阁楼JGL-B
施工单位潍坊开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建树
分包单位/ /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6)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监理单位验收记录
1、碳纤维及粘结材料符合
设计要求
√
2、被粘贴混凝土表面处理
符号规范要求
√
3、碳纤维材料的粘贴尺寸
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
4、碳纤维粘贴位置中心线偏差≤10mm 6 4 4 5 7 5 7 12 5 4
5、碳纤维材料与原有结构物的粘结密实,有效粘贴面积≥95%97 93 95 96 98 96 96 98 96 98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专业施工员李长征施工班组长李文记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
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碳纤维布(cfrp)加固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设
计方法
碳纤维布(cfrp)加固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设计方法是指利用碳纤维布对混凝土梁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力和抗震能力的一种方法。
具体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梁的几何尺寸和材料力学性能参数。
2.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确定梁的受力状态和荷载。
3.根据梁的受力状态和荷载,计算梁正截面所需的抗弯强度。
4.根据加固前后的梁截面形态和受力状态,确定碳纤维布的加固定位、数目和布置方案。
5.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计算碳纤维布的强度和刚度。
6.利用碳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计算碳纤维布对梁强度的贡献。
7.综合计算梁与碳纤维布的受力状态,确定加固后梁的正截面抗弯强度。
8.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检查梁的受力状态和碳纤维布的应力与应变。
通过上述设计方法,可以对混凝土梁进行有效的加固,提高其抗弯强度和抗震能力,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和效果。
碳纤维片材与砼的正拉粘结强度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使测试人员在做碳纤维片材与砼的正拉粘结强度检测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现场条件下以结构胶粘剂或高强聚合物砂浆为粘接材料,粘合(包括浇注、喷抹)碳纤维片材与基材,在均匀拉应力作用下发生内聚、粘附或混合破坏的正拉粘结强度测定。
3.检测依据3.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3.2《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3.3《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3.4《数显式粘结强度检测仪》(JG 3056-1999)。
4.主要仪器设备4.1 ZQS6-2000A型粘接强度检测仪;4.2 游标卡尺、温度计;4.3 钻机、切割机等。
5.检测前的准备5.1 ZQS6-2000A型粘接强度检测仪应通过技术鉴定,并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
5.2 ZQS6-2000A型粘接强度检测仪应每年检定一次。
若发现异常,应随时维修,并重新检定。
6.取样规则现场检验应在已完成碳纤维片材粘贴并固化7d的结构表面上进行。
其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6.1梁、柱类构件以同规格、同型号的构件为一检验批。
每批构件随机抽取的受检构件应按该批构件总数的10%确定,但不得少于3根;以每根受检构件为一检验组;每组3个检验点。
6.2板、墙类构件应以同种类、同规格的构件为一检验批,每批按实际粘贴的表面积(不论粘贴的层数)均匀划分为若干区,每区100m2(不足100m2,按100m2计),且每一楼层不得少于1区;以每区为一检验组,每组3个检验点。
6.3现场检验的布点应在胶粘剂固化已达到可以进入下一工序之日进行。
若因故需推迟布点日期,不得超过3d。
6.4 布点时,应由独立检验单位的技术人员在每一检验点处,粘贴钢标准块以构成检验用的试件。
钢标准块的间距不应小于500mm,且有一块应粘贴在加固构件的端部。
7.操作步骤7.1 现场试样制备7.1.1表面处理被测部位的加固表面应清除污渍并保持干燥。
碳纤维布的加固施工包含了8步,分别是:1、被加固混凝土表面处理;2、底胶涂布;3、修补胶修补混凝土;4.浸渍胶涂底;5、粘贴纤维布;6.浸渍胶上涂;7.表面涂饰;8.碳纤维补强加固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
纤维复合材(FRP)补强加固施工粘贴剖面图1.被加固混凝土表面处理(1)表面处理应达到三个目的:确保结构本体与纤维布牢固粘结,除锈、去污、净化处理混凝土表面的老化部位;利用结构胶修补裂缝、填补孔洞、调整高差、削除尖角,保证碳纤维布粘结在可靠的基底上。
(2)钢筋露出部位须做防锈处理,如损伤程度严重,应采取措施补救。
(3)裂缝修补。
若裂缝在5mm以上,采用高强水泥砂浆灌注;裂缝宽度大于0.1mm、小于5mm,采用专用化学裂缝灌注胶灌注裂缝,以低压慢注射为主,固化后打磨修饰平坦;裂缝宽度小于0.1mm,采用封缝胶表面封闭。
(4)表面修补:被粘混凝土面如有缺陷、孔洞或蜂窝麻面,应采用修补胶修补。
①缺陷或孔洞修补。
原结构施工中或后期运行中使结构产生缺角、孔洞、蜂窝麻面,必须用修补胶修补。
②高差调整。
由于模板错位产生混凝土表面高低差,亦必须在粘贴纤维前修复。
大面积可用高强砂浆,局部位置则用修补胶修补。
纤维布(FRP)补强加固施工流程图(5)表面污垢和碳化物处理。
以盘式打磨机、喷砂、高压水冲洗等方法,将表面处理成平坦规整、无松动、无脆弱碎块及无污物的表面,油脂类污物用中性洗涤剂脱脂,用高压气枪清除灰尘,粘结纤维布前混凝土表面必须充分干燥。
(6)修角加工。
为防止内凹角处纤维布在粘结时容易剥离或扯起,可采用修补胶泥修补成圆角,圆角半径R应满足规范要求。
对于棱形柱或尖锐外凸角结构,在尖角处的纤维会有较大的应力集中,容易使碳纤维折断,因此必须进行处理。
可用研磨机将棱角修饰成半径R的弧形。
用修补胶做表面修饰,用弧形量具检测,保证修饰角半径R满足规范要求(特种结构按相关规范要求)。
2.底胶涂布(1)使用底胶的目的,在于加强混凝土与纤维布或修补胶之间的粘结性,底胶能够浸入混凝土,增加混凝土的表面强度。
粘结材料粘合加固材与基材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室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E.1适用范围E.1.1本方法适用于试验室条件下以结构胶粘剂、界面胶(剂)或聚合物砂浆为粘结材料粘合(包括涂布、喷抹、浇注等)下列加固材料与基材,在均匀拉应力作用下发生内聚、粘附或混合破坏的正拉粘结强度测定:1纤维复合材与基材混凝土;2钢板与基材混凝土;3结构用聚合物砂浆层(或复合砂浆层)与基材混凝土;4结构界面胶(剂)与基材混凝土。
E.1.2本方法不适用于测定室温条件下涂刷、粘合与固化的,质量大于300g/m2碳纤维织物与基材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
E.2试验设备E.2.1拉力试验机的力值量程选择,应使试样的破坏荷载,发生在该机标定的满负荷的20%~80%之间;力值的示值误差不得大于1%。
E.2.2试验机夹持器的构造应能使试件垂直对中固定,不产生偏心和扭转的作用。
E.2.3试件夹具应由带拉杆的钢夹套与带螺杆的钢标准块构成,且应以45号碳钢制作;其形状及主要尺寸如图.2.3所示。
图.2.3试件夹具及钢标准块尺寸1-钢夹具;2-螺杆;3-标准块注:图中尺寸为mmE.3试件E.3.1试验室条件下测定正拉粘结强度应采用组合式试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以胶粘剂为粘结材料的试件应由混凝土试块(图.3.1–1)、胶粘剂、加固材料(如纤维复合材或钢板等)及钢标准块相互粘合而成(图.3.1–2,a)。
2以结构用聚合物砂浆为粘结材料的试件应由混凝土试块(图.3.1–1)、结构界面胶(剂)涂布层、现浇的聚合物砂浆层及钢标准块相互粘合而成(图.3.1–2,b);3若检验结构界面胶(剂),应将聚合物砂浆层换为细石混凝土层。
图.3.1–1混凝土试块形式及尺寸1-混凝土试块;2-预切缝注:图中尺寸为mm图.3.1–2正拉粘结强度试验的试件1-加固材料;2-钢标准块;3-受检胶的胶缝;4-粘贴标准块的快固胶;5-预切缝;6-混凝土试块;7-ф10螺孔;8-现浇聚合物砂浆层(或复合砂浆层);9-结构界面胶(剂);10-虚线部分表示浇注砂浆用可拆卸模具的安装位置注:图中尺寸为mmE.3.2试样组成部分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检粘接材料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工艺要求进行配制和使用。
015碳纤维片材与砼的正拉粘结强度检测作业指导书xxxxxx公司碳纤维片材与砼的正拉粘结强度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号:分发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碳纤维片材与砼的正拉粘结强度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使测试人员在做碳纤维片材与砼的正拉粘结强度检测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现场条件下以结构胶粘剂或高强聚合物砂浆为粘接材料,粘合(包括浇注、喷抹)碳纤维片材与基材,在均匀拉应力作用下发生内聚、粘附或混合破坏的正拉粘结强度测定。
3.检测依据3.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3.2《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3.3《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3.4《数显式粘结强度检测仪》(JG 3056-1999)。
4.主要仪器设备4.1 ZQS6-2000A型粘接强度检测仪;4.2 游标卡尺、温度计;4.3 钻机、切割机等。
5.检测前的准备5.1 ZQS6-2000A型粘接强度检测仪应通过技术鉴定,并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
5.2 ZQS6-2000A型粘接强度检测仪应每年检定一次。
若发现异常,应随时维修,并重新检定。
6.取样规则现场检验应在已完成碳纤维片材粘贴并固化7d的结构表面上进行。
其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6.1梁、柱类构件以同规格、同型号的构件为一检验批。
每批构件随机抽取的受检构件应按该批构件总数的10%确定,但不得少于3根;以每根受检构件为一检验组;每组3个检验点。
6.2板、墙类构件应以同种类、同规格的构件为一检验批,每批按实际粘贴的表面积(不论粘贴的层数)均匀划分为若干区,每区100m2(不足100m2,按100m2计),且每一楼层不得少于1区;以每区为一检验组,每组3个检验点。
6.3现场检验的布点应在胶粘剂固化已达到可以进入下一工序之日进行。
若因故需推迟布点主题导书生效日期日期,不得超过3d。
破坏形式对碳纤维加固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通过回顾检测规范的演进过程和分析检测资料, 提出应主要通过破坏形式对碳纤维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评价, 而将粘结强度作为参考。
1 引言碳纤维片材是碳纤维布和碳纤维板的统称, 是目前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的常用材料之一, 其强度是钢材的近十倍, 而重量却仅为钢材的20%左右, 正是由于其高强度重量比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而受到世界各国学者和工程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碳纤维的技术革新, 大幅度降低了材料的制造成本, 工程用量增长迅猛, 而其施工质量也同时倍受关注。
2 检测规范的演进过程为了因应业内对碳纤维加固工程施工质量判定的需要,湖南湖大土木建筑工程检测中心率先开展了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现场检测的研究, 并于2002年8月第一次在湖南省内对碳纤维加固施工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
从2002年8月到2003年5月, 我们依据当时的标准《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工程施工与验收暂行规定(修订本)》进行现场检测, 此标准由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于2002年6月颁布, 其对施工质量合格的判定依据是:在正拉粘结强度试验中, 破坏形式正常, 且粘结强度不小于atftk, 其中ftk为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at为检验系数, 取值范围在1.0~1.2之间。
2003年5月,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布了《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6:2003, 该标准的主编单位是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根据该规范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规定, 碳纤维片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可先用小锤轻敲或手压片材表面的方法定性检查, 而定量则需通过现场正拉试验检验。
在正拉试验中, 若组内所有标准块的破坏形式均为混凝土破坏, 则为合格:若破坏形式为层间破坏或碳纤维片材破坏, 但粘结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MPa, 且单个最小值不小于2.25MPa, 则也是合格, 其它情况为不合格。
**********************项目检验申请批复单承包单位:合同段:监理单位:本表编号:工程项目工程地点及桩号具体部位粘贴碳纤维布要求到场检验时间:承包人递交日期、时间和签字:监理员收件日期、时间和签字:监理员评论和签字:本项目可以继续进行质量证明附件:1、混凝土表面处理施工记录监理工程师签字:承包人收到日期、时间和签字:日期:日期:**********************项目混凝土表面处理施工记录承包单位:合同段:监理单位 :本表编号: 施工部位施工时间处理标准:1、用裂缝修补胶灌注结构裂缝,其施工工艺应符合规范要求。
2、将混凝土表面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部分清除,并进行清洗、打磨,待表面干燥后,用修补材料将混凝土表面凹凸部位修复平整。
如果有毛刺,应用砂纸打磨。
找平面用手触摸感觉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3、粘贴处阳角应打磨成圆弧状,阴角以修补材料填补成圆弧倒角,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5mm 。
自检意见:质检工程师:日期:监理意见:监理工程师:日期:********************** 项目检验申请批复单承包单位:合同段:监理单位:本表编号:工程项目工程地点及桩号具体部位粘贴碳纤维布要求到场检验时间:承包人递交日期、时间和签字:监理员收件日期、时间和签字:监理员评论和签字:本项目可以继续进行质量证明附件:1、碳纤维布粘贴施工记录监理工程师签字:承包人收到日期、时间和签字:日期:日期:**********************项目碳纤维布粘贴施工记录承包单位:合同段:监理单位 :本表编号: 分项名称碳纤维布粘贴桩号及部位施工时间验收内容:1、底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无漏刷、流淌或气泡;2、碳纤维布裁剪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碳纤维布搭接长度不宜小于100mm ,搭接位置宜避开主要受力区;3、粘贴碳纤维布前,应对混凝土表面再次拭擦,确保粘贴面无粉尘。
混凝土表面涂刷胶黏剂时,应做到胶体不流淌;胶体涂刷不出控制线;涂刷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