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路堑边坡时,应注意开挖后剩 余土体的稳定性。虽然路堑边坡较 缓,但其剩余土体呈尖端向下的楔 形体或狭长条,容易沿基岩面在边 坡底部产生剪切滑动。
• (4)水对岩堆的稳定性影响很大。 当公路通过岩堆体时,不论路基是 采用路堤或路堑的形式,都要十分 注意做好调制地表水和排除地下水 的工作。
汶川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
• 汶川地震导致宝成线隧道山体崩塌,约12万方巨 石滑落嘉陵江中造成河道严重堵塞,致使运行到 此的21043次货物列车脱轨,机后11辆油罐车起 火燃烧,中国西北通向西南的大动脉中断。
(三)崩塌的形成机理
• 1、倾倒-崩塌
• 以垂直节理或裂缝与稳 定岩体分开。
• 这类岩体的特点是高而 窄,横向稳定性差,失 稳时岩体以坡脚的某一 点为转点,发生转动性 倾倒。
2010年8月12日舟曲县地质灾害共造成1144人 遇难,60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亿人民币。
• 4、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 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 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 象的总称。
• 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 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 峭壁。
岩溶景观—溶洞
岩溶景观—黄龙
岩溶—地基塌陷
(二)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 1、地形地貌条件 • (1)多发生坡度大于45度的山坡。 • (2)峡谷陡坡易于发生。 • (3)河谷凹岸易于发生。 • (4)冲沟岸坡和陡崖易于发生。 • (5)丘陵和分水岭一般不易发生,
如果开挖高边坡,也会产生。
• 2、岩性条件 • 岩石的岩性较坚硬时易于发生。 • 3、地质构造条件 • (1)当建筑物的延伸方向和区域构造
(五)崩塌的防治 • 1、绕避 • 2、加固山坡和路堑边坡
锚固
嵌补
灌浆、勾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