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一些读音规则)
- 格式:docx
- 大小:26.43 KB
- 文档页数:9
说明:手册里出现的拼音前面的字母是读音,后面的数字是声调。
例如:da-4 jia-1 hao-3读做:大家好!第一部分:东北话发音规则一,平卷舌:不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显著特点,不过这个特点在许多城市里已经逐渐消失,希望大家重新捡起来,跟外人的时候说普通话,在家乡的时候不用费心的区分什么平卷舌,怪累的!方法:可以把所有的zh,ch,sh全部读成z,c,s或反过来。
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是全部颠倒,及平舌全部读成卷舌,卷舌全部读成平舌。
你可以选择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加以练习。
练习:出差(cu-1 cai-1),森林(shen-1 lin-2),算算术(suan-4 suan-4 su-4)。
二,零声母:东北方言中,如果是a开头的发音(及没有声母的情况下)时,在前面一律加上个n作开头。
练习:安排(nan-1pai),肮脏(nang-1zhang-1),爱人(nai-4yin-2),恩爱(nen-1nai-4)。
三,声母r东北方言中,所有的r开头的声母一律读成y开头的声母。
练习:本人(ben-3 yin-2),吃肉(ci-1 you-4),然后(yan-2 hou-4),热闹(ye-4 nao-4),软弱(yuan-3 yao-4)!四,声调东北方言中,把许多普通话里第二声读成第三声,许多第一声读成第四声。
例如:职,值,植,执全部读成zhi-3;孺,儒,濡,蠕全部读成ru-3;晶,晴,茎,泾,兢全部读成jing-4;国读做guo-3等等。
五,其它还有一些变音需要注意,uan变成an。
如:卵石(lan-3 shi-2),暖气(nan-3 qi-4)等。
另外,V和W不分,iu 和ou不分,e和o不分(如破损(pe-4 shun-3)),j和q不分(如畸形(qi-2 xing-2),歼灭(qian-1 mie-4)),j和z 不分(如俊俏(zun-4 qiao-4)),m和n不分等等情况更为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此不再赘述。
东北⽅⾔(⼆⼗六)东北⽅⾔(⼆⼗六)【接上期《东北⽅⾔(⼆⼗五)》】198、后晌(hòu shǎng):【名】下午。
例:我上午有事离不开,咱们~~去吧。
199、后个⼉(hòu·ger):【名】后天。
例:我和⽼刘已经定好了,~~去长春。
200、后尾⼉(hòu yǐnr):【名】最后、后边、以后。
例:他⾛道慢腾腾的,落(là)在~~了201、忽悠(hū·you):【动】A、晃动;B、说⼤话,蒙骗⼈。
例(1)昨天晚上的风可真⼤,把⼩棚⼦刮得直~~。
(2)那⼩⼦最能~~,你可千万别上他的当。
202、呼搭(hū·da):【动】A、颤动、抖动。
B、有⽓⽆⼒地、微弱地喘息着。
例:(1)房顶的苫布,让⼤风刮得⼀个劲地~~。
(2)那⽼头快不⾏了,就剩⼀⼝⽓在那~~着。
203、幠雹⼉(hū báor):【动】像雹⼦⼀样瞬间集中落在⼀处。
幠,覆盖。
例:⼀听说⽼太太做点⼉好吃的,她那帮孩⼦们就~~啦!204、胡造(hú zào):【动】胡作⾮为。
不负责任地胡乱作为造成损失或浪费。
也作“胡整”。
例:不年不节的经常买鱼买⾁吃,这不是~~嘛!205、胡擂(hú·lei):【动】瞎说乱道、⾃吹⾃擂。
例:你别听他~~,他啥时说话有过准⼉?206、糊弄(hù·long):【动】蒙混、欺骗或应付了事。
例:买那点⼉东西就花了⼀千多?你~~谁呀!207、护⽪(hù pí):【动】植物的外⽪紧紧包裹在杆茎或果实表⾯,不易剥离。
例:俗话说,七⽉的核桃⼋⽉的梨,九⽉的榛⼦不~~。
208、话头⼉(huà tóur):【名】说话的由头或借⼝。
例:这事昨天开会时,我接着村长的~~⼜强调⼀遍。
209、话茬⼉(huà chár):【名】说话的开头或⼝⽓。
例:我刚听了⼀会,觉得~~不对就⾛了。
东北方言大全的话东北方言是指中国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语言风格,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的方言。
它作为汉语方言的一个分支,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东北方言的特点和相关参考内容。
一、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1. 明显的咬字音:东北方言的音节发音比较硬朗、明显,尤其是咬字音,常常听起来比较有力。
比如“对”读作“咧”,“热”读作“嚒”。
2. 鼻韵音的出现:东北方言中经常出现带有鼻音的字,比如“心”读作“咸”,“竹”读作“竺”。
3. 退化的韵尾音:东北方言中韵尾音的音变比较明显,尤其是鼻音韵尾,会出现退化现象。
比如“亲”读作“勤”,“热”读作“嚒”。
4. 不规则的浊辅音变异:东北方言中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浊辅音变异现象。
比如字母“d”和“n”的发音经常互换,比如读“东”时可能会读作“冬”。
二、东北方言的词汇特点1. 俚语丰富:东北方言中有许多丰富多样的俚语和民间语言,用来表达特定的意义和描述特定的事物。
比如“碰瓷”(指故意制造事故骗取赔偿),“拎包入住”(指什么都不用准备就可以嫁人),这些俚语都是东北方言特有的。
2. 方言词汇独特:东北方言中有许多与汉语普通话完全不同的词汇,用来描述特定的事物或者形容特定的情感。
比如“豇豆”(指豆角),“木结子”(指胡桃),这些词汇都是东北方言特有的。
3. 常用简化词:东北方言中常用一些简化的词语来表示特定的含义。
比如“省事”(指方便),“穷眼”(指小气),这些词语虽然简短,但能够表达准确的意思。
三、东北方言的语法特点1. 句子短小精悍:东北方言的句子通常比较简短,但却能够表达清晰的意思。
比如“你咋不信呢?”(为什么不相信呢?),这个句子虽然简短,但完整地表达了一种疑问的含义。
2. 字词的重复:东北方言中常常使用字词的重复来加强语气或者表示程度。
比如“好好好”(非常好),“快快快”(赶快),这种复读的方式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4. 拟声词的广泛使用:东北方言中非常喜欢使用拟声词来形容特定的声音。
东北方言详解嘎嗒:意为"地方",有时简称"嘎儿". 发音::(gada)嗒为轻声(有人常误写成疙瘩,其实是不对的) 举例:你住哪嘎嗒?是不是铁岭那嘎儿?嗯那:意为"是的","好的","哎","OK".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问:你是东北人吧?答:嗯那.母们:意为"我们","俺们". 发音:"母"音并不咬实,嘴唇没有动作,在鼻腔里面发音. 举例:母们哥俩儿一块去的.的色:贬义,一般用在训斥别人做错事情的时候,可以理解为"臭显派","瞎逞能". 发音:"的"发四声,"色"轻声. 举例:不在家呆着,上这儿的色啥? 这么冷的天不穿棉袄,的色啥?贼:意为"特别".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我刚学了拳脚,贼厉害.咯能:意为"垃圾".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把地上的咯能扫了吧.嘎哈:意为"干什么". 发音:嘎为四声,哈为二声. 举例:你嘎哈呀?个应:意为"讨厌","厌恶","烦人".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赖蛤蟆趴脚面,不咬人个应人.急眼:意为"发火","恼羞成怒","愤怒".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听说媳妇被人调戏,他急眼了.埋汰:意为"肮脏","侮辱".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你这孩子不爱洗手,真埋汰.别埋汰人.老鼻子:"特别多"的意思.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哈尔滨的美女老鼻子了.滚犊子:意为"滚蛋".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滚犊子,别让我再看见你.砢碜(寒碜):意为"丢脸","难看". 发音:ke1chen前重后轻. 举例:你这不是砢碜(寒碜)人吗?高秀敏长得太砢碜(寒碜)了.隔路:贬义,意为"特别,与众不同",可以理解为"特立独行".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这只羊长了4只耳朵,真隔路.嘎:意为"吝啬","抠门". 发音:ga3. 举例:东西到了他手里,谁也不给,这孩子真嘎.抓瞎:意为"白搭","白做了","做不成了","找不着北".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找他好几趟也没找着,这不是抓瞎吗?醢:意为"打","用重物猛击". 发音:hai1. 举例:我醢死你.咋整:意为"怎么办"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龙泉山庄给封了,这可咋整?丁把儿:意为"总是","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地". 发音:ding1ba4er 举例:这个人怎么丁把儿来? (追名注:我们读作ding1ma4)整个浪儿:意为"全部","整个". 发音:个读轻声,浪为重音. 举例:大兴安岭大火太厉害了,把林子整个浪儿都烧光了.浮溜浮溜:意为"特别满",形容水要溢出的样子. 发音:重轻重轻. 举例:松花江的大水太大了,都浮溜浮溜的了.唠嗑:意为"聊天". 发音:lao4ke1. 举例:闺女,干啥呢?没事儿陪大娘唠唠嗑,中不?稀罕:意为"喜欢".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这小孩儿长得真招人稀罕.解嘎吱:意为"过瘾". 发音:jie3ga2zhi0 举例:你给我挠后背没挠准地方,一点儿都不解嘎吱.扯哩咯儿楞:意为"扯淡". 发音:che3li1gerleng1 举例:你别跟我扯哩咯儿楞,说点正事儿.闲嘎嗒牙:意为"闲扯",可以理解为用闲扯来消磨时光. 发音 :xian2ga4da0ya2 举例:阿嚏没事儿就到网上闲嘎嗒牙.老灯:贬义,意为"老头子".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你这个老灯,真碍事儿.老蒯:意为"老婆子","屋里人". 发音:lao3kuai3 举例:这位是我老蒯.无级六兽:意为"无聊""无事可做". 发音:正常发音.举例:看你在家闲的无级六兽,快跟我去整两盅.边旯儿去:意为"到旁边去","离某人远一点".发音:bian1la3qu0 举例:什么破草药啊,拿边旯儿去! 你给我滚边旯儿去!熊色:贬义,形容一个人讨厌的样子. 发音:xiong3sai3. 举例:你看你那熊色样。
东北方言大全(精选)一、引言东北方言是指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有语言语系,是汉语语族中的一个分支。
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的原因,东北方言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东北方言的特点和常用词汇,以便更好地了解东北地区的语言文化。
二、发音特点1. 元音韵母的变化东北方言中,元音韵母的变化较为明显。
比如,普通话中的“我”在东北方言中常发音为“嘎”;“他”在东北方言中发音为“塔”;“没”在东北方言中发音为“嘎”。
这种变化使得东北方言在语音上独具特色。
2. 辅音的变化东北方言中,一些辅音的发音也有所变化。
比如,“普通话中的sh”在东北方言中常发音为“s”;“zh”在东北方言中常发音为“z”;“ch”在东北方言中常发音为“c”。
这种变化给东北方言增添了一定的韵味。
三、词汇特点东北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许多独特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东北方言词汇:1. 喝酒东北方言中,喝酒常使用“嗨”、“斫”等词汇来表达。
比如,“我们去嗨一杯吧!”意为“我们去喝一杯吧!”“他斫得一脸通红。
”意为“他喝得脸红脖子粗。
”2. 吃饭东北方言中,吃饭常使用“张嘴”、“杂吃”等词汇来表达。
比如,“快点张嘴,吃饭了!”意为“快点开饭了!”“今晚吃点杂吃吧!”意为“今晚吃点特别的东西吧!”3. 称呼东北方言中,人们常用特殊的称呼来亲切地称呼他人。
比如,“老师”在东北方言中常称为“老爷子”;“妈妈”在东北方言中常称为“娘子”。
这些称呼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亲密和融洽。
四、语法特点1. 助词使用东北方言中,助词的使用规则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比如,东北方言中的“了”常常放在动词的后面,而普通话中的“了”则放在动词的前面。
这种差异使得东北方言在语法上与普通话有所区别。
2. 句式结构东北方言中,句式结构常常以“呢”、“啊”等语气词结尾,增加了语句的表达力。
比如,在问答句中,东北方言会使用“呢”来表示疑问,“你想吃饭呢?”意为“你想吃饭吗?”这种句式结构使得东北方言的语言韵味更浓郁。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东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中的一个主要方言之一,它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
这里我们将主要探讨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语音元音1.韵尾元音的发音:东北方言在韵尾元音的发音上较为独特。
尤其是在严格模仿普通话的情况下,韵尾元音会被发出来,而非省略。
例如,“说”字,普通话读音为/shuō/,而在东北方言中,韵尾元音/u/也会被发音,读作/shuǒu/。
同样,普通话的“朝气”读作/cháoqì/,而在东北方言中,会发成/cháochī/。
2.轻声元音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轻声元音的发音包括声调的变化和元音的低或轻声。
同样的音节,在普通话中可能带有不同的声调,而在东北方言中,元音的低或轻声的变化可能会对轻声造成影响。
例如,“鞋”字,在普通话中轻声读作/xié/,而在东北方言中,可能会读作/xhěi/。
3.元音的喉化:在东北方言中,声母h在元音前也会产生喉音。
例如,“好”字,在普通话中读音为/hǎo/,而在东北方言中,发音为/h a̤o/。
语音辅音1.舌尖音和舌面音:在东北方言中,舌尖音和舌面音的发音相对于普通话中较为重要。
例如,“汉语”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hàn yǔ/,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hà nŏ/,舌尖音和舌面音都更为清晰。
2.送气音和浊音的交替:在东北方言中,送气音和浊音的交替非常常见。
例如,“桌子”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zhuō zi/,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zhuókì/,发音中可以听到送气音和浊音的明显交替。
3.辅音音节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辅音音节的发音也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例如,“背”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bèi/,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pei/,清晰地表现出了辅音音节的发音。
语音韵律1.语音重音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重音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与普通话不同。
东北的实用方言手册
到东北差旅的实用方言手册
恩哪呗:是的
整个浪儿:整个儿
哈了:长毛了
者都:折腾
饽饽:凡指除饺子以外的所有面食
豆包:一般指黄色糯米面窝头
棉猴:棉袄
老嘎瘩:兄弟中最小
捂露:一种棉胶鞋
手闷子:棉手套
爬犁:雪橇
哩勒拉勒:弄得到处都是
拉咕:联系
贤儿帖:令人讨厌的样子
亥(1声):打
最后耶儿:结束的时候
布(1声)楞(leng):摇晃
lai(3声)大膘(biao):粗俗的言行举止
上gai(1声):上街
neng(1声):厉害
备不注:可能
一箍路:一段或一节
力见儿:形容办事说话能看出门道儿,反应快更(2声)叽:呻吟,也可解释为瞎白话
嘎(2声)奔儿:粘状物质凝固后的状态
捏(2声):形容人和动物的反应迟钝
迷的糊地:迷糊
瘟大灾:得到大的灾难。
常用于骂人
脑瓜子(za轻声):头
欻(chua2)饭:吃饭
今天真“业”:今天真热
提溜乱转:旋转
快(3声):胳膊上挂,麻将里的意思是放弃削(3声雪):麻将里的意思是见和就和
倔(jue)得(轻声):蹦达
椅巴:尾巴
老么卡刺眼:形容长相老,难看。
东北话完整教程范文东北话,也被称为东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之一,在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使用。
东北话和普通话之间有很多差异,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不同。
下面是一个完整的东北话教程。
一、东北话发音东北话的发音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入声字发音:和普通话不同,东北话的入声字发音是从轻声到浊声的转变。
比如“心”读作“新”(xin),“山”读作“娱”(yu)。
2. 辅音发音:东北话的辅音发音比较粗糙,有时候会带有喉音。
比如“谢谢”读作“整整”(zheng zheng),“三”读作“歇”(xie)。
3. 元音发音:东北话的元音发音比较浑厚,有时候会带有口音。
比如“好”读作“蓦”(mo),“天”读作“田”(tian)。
二、东北话常用词汇东北话的词汇和普通话也有一些不同,以下是一些东北话常用词汇的例子:1.心疼(很可怜):在普通话中,“心疼”表示心痛的感觉,而在东北话中,它的意思是“很可怜”。
2.淨兜子(口袋):在普通话中,“淨兜子”没有具体的含义,但在东北话中,它的意思是“口袋”。
3.服(穿):在普通话中,“服”表示对其中一种情感或者事件的接受,而在东北话中,它的意思是“穿”。
三、东北话语法东北话的语法也与普通话有一些差异,以下是一些东北话语法的特点:1.省略主语:在东北话中,经常省略主语,因为主谓宾结构中主语通常是明确的。
比如,“吃饭了”可以简化为“食饭了”。
2.反义疑问句:东北话中的反义疑问句常常使用肯定的形式,而不是普通话中的否定形式。
比如,“你是不是要出去?”可以说“你是要出去是吧?”3.助词使用:东北话中的助词使用比较灵活,经常根据语境来确定使用哪种助词。
比如,“吃饭了吧”可以说成“食饭了嗮”,“食饭了郧”。
四、东北方言区域差异东北地区有着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这三个省份在东北话的发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一些差异。
1.发音差异:辽宁省的东北话发音比较轻柔;吉林省的东北话发音比较粗糙;黑龙江省的东北话发音比较浑厚。
东北⽅⾔⼤观⽹上看到的,转进来给⼤家看下哈(有⾊字是我说过或接触过的,东北⼈也不是哪⾥都说这些,相⽐起来辽宁⼈⽅⾔味重⼀些):1、⼲(ga四声)哈(⼆声):⼲啥?做什么。
那啥:语⽓助词,说话前提醒对⽅注意。
2、邪虎:厉害得很。
3、贼拉好:⾮常好。
贼字在东北话⾥使⽤率较⾼,做“⾮常”、“很”讲。
4、顶硬⼉:好使,说话算数。
5、鸟(niao⼆声)花:棉花6、取灯:⽕柴。
7、下屋:仓房、放杂货地⽅。
单独的房⼦。
8、得了:吃得了。
完成,完成了。
⾏,就这样了。
或是打断别⼈的话,不耐烦的样⼦。
9、仰(⼆声)壳:仰⾯朝天。
⼜称“仰巴叉”。
10、笼(long三声)共:总共,共有多少多少东西。
11、堤搂:拎着东西。
12、胳吱:搔痒,胳吱窝:腋窝13、抓瞎:六神⽆主,失去主张。
14、落(lao四声)套:衰败、落伍、⾛下坡路。
15、拉(la⼆声)扯:说话脏,不检典。
例句:那⼩媳妇说话可拉扯了。
16、栽歪:东西放的不平,⾛路跛脚。
斜靠着⾝⼦躺着。
17、嘎(ga四声)悠:桌椅腿⾼低不⼀样,前后晃动。
或形容⼈⾛路蹒跚、缓慢的样⼦。
18、嘎(ga三声)咕:形容⼈乖张不好接近。
或是处理事情出⼈意料。
19、摑(⼀声)的:敲打。
或是打⼈20、撺的:撺掇、⿎动。
21、故咚:形容⼈⽐较坏,或是愿意使坏。
22、卖单:看热闹。
23、装假:多指初次到别⼈家吃饭不敢多吃的样⼦。
例句:“这孩⼦,叨菜呀别装假!”24、将巴:将将巴巴,刚刚好,勉强够⽤。
同凑活。
25、扒瞎:说话没边、说瞎话26、呿呿(qu⼀声):背后嘀咕。
27、唧(ji四声)格:吵嘴、拌嘴。
例句:“那两⼝⼦⼜唧格了。
”28、忽悠:说话不着边际。
喝多了迷糊。
吹⽜。
29、欻(chua三声)尖⼉:爱出风头。
歘噶(ga三声)了哈,东北农村⼩姑娘常玩的⼀种游戏,⼀个⼩⽪球加4个⽺或猪的⼩腿关节⾻。
30、格路,格⾊:和正常⼈不⼀样,形容⼈很乖张、不合群。
例句:“那⼩⼦贼格路!”31、包曲:感到委曲。
东北方言大全东北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东北方言因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而备受关注,被誉为中国方言中的“珍珠”。
下面我们将对东北方言进行全面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方言。
一、语音特点。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舌尖音、浊化、儿化等方面。
舌尖音指的是普通话中的清音在东北方言中发音时变成了舌尖音,如“车”读作“扯”,“吃”读作“扯”。
浊化是指浊辅音在某些情况下变成清音,如“瓜子”读作“瓜子”,“大衣”读作“大一”。
儿化是指在某些音节中加入了儿化音,如“妈妈”读作“妈儿”。
二、词汇特点。
东北方言的词汇丰富多彩,其中不乏一些独特的词汇。
比如“拐弯抹角”在东北方言中读作“拐弯抹角”,“吃饭”在东北方言中读作“吃饭子”,“走路”在东北方言中读作“走儿”。
三、语法结构。
东北方言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常常省略一些助词和连词。
比如“我去了超市”在东北方言中可以简化成“我去超市了”,“他在家吃饭”可以简化成“他家吃饭”。
四、地域差异。
东北方言在不同地区有着一定的差异。
比如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方言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上都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吃饭”在黑龙江方言中读作“吃饭子”,在吉林方言中读作“吃饭儿”,在辽宁方言中读作“吃饭”。
五、影响和保护。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东北方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年轻人已经不再使用方言进行交流。
为了保护和传承东北方言,一些学者和文化机构开展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同时还开设了一些方言课程,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东北方言。
六、结语。
东北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东北方言,为其传承和保护做出贡献。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学习和使用方言时,能够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语言文化遗产。
说明:手册里出现的拼音前面的字母是读音,后面的数字是声调。
例如:da-4 jia-1 hao-3读做:大家好!第一部分:东北话发音规则一,平卷舌:不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显著特点,不过这个特点在许多城市里已经逐渐消失,希望大家重新捡起来,跟外人的时候说普通话,在家乡的时候不用费心的区分什么平卷舌,怪累的!方法:可以把所有的zh,ch,sh全部读成z,c,s或反过来。
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是全部颠倒,及平舌全部读成卷舌,卷舌全部读成平舌。
你可以选择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加以练习。
练习:出差(cu-1 cai-1),森林(shen-1 lin-2),算算术(suan-4 suan-4 su-4)。
二,零声母:东北方言中,如果是a开头的发音(及没有声母的情况下)时,在前面一律加上个n作开头。
练习:安排(nan-1pai),肮脏(nang-1zhang-1),爱人(nai-4yin-2),恩爱(nen-1nai-4)。
三,声母r东北方言中,所有的r开头的声母一律读成y开头的声母。
练习:本人(ben-3 yin-2),吃肉(ci-1 you-4),然后(yan-2 hou-4),热闹(ye-4 nao-4),软弱(yuan-3 yao-4)!四,声调东北方言中,把许多普通话里第二声读成第三声,许多第一声读成第四声。
例如:职,值,植,执全部读成zhi-3;孺,儒,濡,蠕全部读成ru-3;晶,晴,茎,泾,兢全部读成jing-4;国读做guo-3等等。
五,其它还有一些变音需要注意,uan变成an。
如:卵石(lan-3 shi-2),暖气(nan-3 qi-4)等。
另外,V和W不分,iu 和ou不分,e和o不分(如破损(pe-4 shun-3)),j和q不分(如畸形(qi-2 xing-2),歼灭(qian-1 mie-4)),j和z 不分(如俊俏(zun-4 qiao-4)),m和n不分等等情况更为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此不再赘述。
东北方言大全-合集总汇完整珍藏版
1. 汉字读音方面
- 发音比较粗糙,有的音节会把尾音省略掉,例如“椅子”会读成“哎子”
- 声母“zh”和“ch”的发音比较重,而且有时会把“zh”和“ch”的发音混淆,例如“朝天区”会读成“潮天区”
2. 词语方面
- 有些常用词汇读法与普通话不同,例如“水饺”会读成“煮饺子”,“饺子皮”会读成“饺子皮儿”
- 一些专有名词也有自己的特殊读法,例如“哈尔滨”会读成“哈尔本”,“尚志市”会读成“尚子市”
3. 语法方面
- 相对于普通话,东北方言的语法更为简单,宾语和谓语的顺序可以颠倒,例如“我去吃饭”和“吃饭我去”都是正确的语法结构
- 东北方言的口语交流更注重语气和情感表达,语言更为直接和生动,经常使用俚语和俏皮话
4. 民俗文化方面
- 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传统节日,如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节”等
- 在饮食方面,东北地区以肉类和面食为主,如红烧肉、锅包肉、肉饼、锅贴、大盘鸡等,还有保健食品如酸菜、乳酸菌等
5. 生活习惯方面
- 东北人较为豪爽,待客热情,喜欢和朋友聚会,吃喝玩乐一体化,常常开怀畅饮,感情表达也较为直接
- 东北地区的冬季较长且寒冷,人们穿衣保暖,偏爱吃辛辣、热食,如烤红薯、烤鱼等,也有独特的温泉文化和冰雪运动文化。
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和学习技巧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和学习技巧,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声母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
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
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
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
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
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
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
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2.改换r声母XX-精品范文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声母取代了。
n取代r只涉及一个字“扔”,l取代r的音节也不多,大都部分是r声母音节被y 音节取代的。
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如,儒生东北方言读儒生、花蕊东北方言读花蕊;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都被改换成y,例如,吵嚷东北方言读吵嚷、闷热东北方言读闷热、肥肉东北方言读肥肉;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东北方言读人民。
东北方言区没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有些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也常常出现将r声母改换的问题。
成系统的改换还比较容易纠正,个别音节的偶尔改换则就不容纠正了。
3.多加声母n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绝大部分韵母是可以自成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称为零声母音节。
东北话格式
东北话是指中国东北地区方言,具体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的方言。
东北话有一些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以下是一些东北话的语言特点:
###1.语音特点
-儿化音:词尾的“-er”发音为“-ar”或“-or”,例如,“好吃儿”(好吃)。
-浊化:一些清辅音在发音时变为浊辅音,如“东北”发音为“dōngběi”。
###2.词汇特点
-俚语丰富:使用大量俚语和本土口头表达,比如“搭脚”(一起玩耍),“瞅瞅”(看看)。
-本土词汇:有一些特有的本土词汇,与普通话有一定区别。
###3.语法特点
-主谓宾语序:语序较为灵活,主谓宾的语序可以变化。
-口音特色:语调和普通话有一些差异,显得豁达而直接。
###4.常见表达
-哈尔滨话:哈尔滨是东北地区最大城市之一,其方言影响较广。
例如,“哈哈哈”可以表示同意或理解。
-吉林话:吉林方言在语音和词汇上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表达方式独特。
###5.示例
-你咋了?(你怎么了?)
-咋整?(怎么办?)
-有木有?(有没有?)
东北话的语言特点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也是地域之间交流的一种有趣体现。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东北方言是中国境内的一种方言,分布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主要包括辽宁方言、吉林方言和黑龙江方言。
和普通话相比,东北方言有许多独特的语音特点,下面就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声母1. “zh”、“ch”、“sh”变音东北方言的“zh”、“ch”、“sh”常常变成类似“z”、“c”、“s”的音,例如,普通话中的“张”、“钟”、“知道”等词在东北方言中会读成“庄”、“宗”、“操到”等。
2. “h”、“f”、“s”混淆在东北方言中,“h”、“f”、“s”三个音有时候被混淆,例如,普通话中读作“花生”的词,在东北方言中可能被读成“hua 青”、“sa青”等。
3. “j”、“q”、“x”变音东北方言中,“j”、“q”、“x”比普通话中更容易变音,例如,普通话中的“洁白”、“清洁”可能在东北方言中被读成“节青”、“青节”等。
二、韵母1. 变音现象在东北方言中常常出现一些韵母的变音现象,例如,普通话中的“小”、“鸟”、“口哨”在东北方言中会读成“so”、“nao”、“kou青”等。
2. 圆唇化现象东北方言的韵母比普通话中更多的有圆唇化现象,即在发音时,唇部角度比普通话中更小,例如,普通话中的“北风”、“鼻音”在东北方言中会读成“beifong”、“bin音”等。
3. 鼻音化现象东北方言中许多韵母会发生鼻音化现象,例如,普通话中的“叫”、“往”等词在东北方言中会有一定鼻音化的现象。
三、声调东北方言的声调鲜明而富有节奏感,常常采用打拌式语调,即平、仄、平、仄、仄等排列,使整个语音节奏感更为明显。
同时,东北方言差异化的音调也表达了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在于声母的变音、韵母的变音、圆唇化现象和鼻音化现象以及声调的鲜明特点。
这些特点体现了东北方言的文化和习惯,是东北地区建筑、聚会和过节等方面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