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对颈椎病
- 格式:ppt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27
黄帝内经治颈椎的方法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也有关于治疗颈椎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黄帝内经中常见的治疗颈椎的方法:
1. 穴位按摩:黄帝内经提到了一些穴位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如风池、天突、风府等。
可以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2. 饮食调理:黄帝内经强调了饮食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颈椎问题,建议多食用一些具有滋养作用的食物,如鱼肉、芝麻、核桃等,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3. 运动锻炼: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一些运动方法可以改善颈椎状况,如颈椎操、颈围摇摆、颈椎侧弯等。
这些运动能够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提高颈椎的灵活性。
4. 调节情绪:黄帝内经认为情绪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颈椎问题与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
因此,通过调节情绪、放松心情可以缓解颈椎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黄帝内经是一部古代医学经典,其中的方法并非现代医学所认可的科学方法。
因此,在治疗颈椎问题时,建议还是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机构,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古籍对颈椎病的认识好呀,今天我们来聊聊颈椎病,特别是中医古籍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说到颈椎病,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脖子痛,动一下头就像老古董一样嘎吱作响。
这可不是简单的脖子疼,而是个让人很头疼的问题。
你想啊,现代人坐办公室,低头玩手机,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脖子累得就像被压了一千斤,终于忍不住发出抗议的声音。
你说,这年头,颈椎病简直是年轻人的“新宠”。
不过,中医对这个问题早有深刻的见解,真的是值得我们认真听听。
翻开中医古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气血”的概念。
你看,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气血充盈。
如果气血不足,脖子里的筋骨就得不到滋养,久而久之,颈椎就开始“罢工”了。
古书上说,颈椎病可不是单单靠药物就能解决的事儿,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都得考虑。
比方说,爱吃凉的东西,喝冷饮,久而久之,脖子也会感觉到寒气入侵,这就容易导致颈椎出问题。
很多人喝了冰水,肚子是凉快了,脖子却在默默抗议。
中医说得好,“病从口入”,这话真是一点没错。
再说到“经络”,在中医看来,脖子的痛疼和经络的畅通也息息相关。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条大河,河水畅通无阻,大家都高高兴兴。
如果有地方堵了,那可就麻烦了,水流不动,河边的庄稼都得受影响。
颈椎病也一样,经络一旦堵住,气血流通不畅,疼痛就像小蚊子一样,咬得你心烦意乱。
中医常常用针灸和推拿来疏通经络。
想象一下,针灸就像给身体开了一条“小河”,让淤积的气血顺畅流动。
你要是不试试,根本不知道那种感觉有多好。
人们常说“针灸一针,百病皆去”,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中医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还有拔罐、刮痧这些“绝招”。
拔罐一来,那小气泡就像调皮的小朋友,吸着吸着把你身上的疲惫全都吸走。
刮痧呢,就像给脖子做了一次美容,红红的痧印像是给你加了个滤镜,疼痛感也随之减轻。
你看,传统的中医真是把治病和养生结合得天衣无缝,让人忍不住想为它点赞。
中医还特别讲究“养生”,不仅仅是治病。
脖子疼了怎么办?那你平时可得注意点,别总是低头埋在手机里。
中医经典文献对肩颈痛的相关记载分析《中医经典文献对肩颈痛的相关记载分析》肩颈痛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
而中国古代的中医经典文献中,对于肩颈痛有着丰富的记载和研究。
本文将通过对中医经典文献的分析,探讨其中的经验和治疗方法,为现代人理解和应对肩颈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黄帝内经》中的肩颈痛记载《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最早文献之一,对于肩颈痛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有着全面的记载。
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肩颈痛的出现与人体脏腑经络的失调有关,如肝郁血滞、气滞血瘀等。
因此,治疗上要重点调整脏腑功能,清理瘀血、活血化瘀,以达到舒缓疼痛的目的。
二、《伤寒杂病论》中的肩颈痛记载《伤寒杂病论》是个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肩颈痛的论述。
根据《伤寒杂病论·温病深论》,肩颈痛可能是由于表里不和、寒湿之邪入侵所致。
治疗上以温经散寒、利湿除湿为主,可采用艾灸、草药等疗法,以恢复气血的流通,消除寒湿之邪。
三、《玉函经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肩颈痛记载《玉函经临证指南医案》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所撰,其中的医案多以临床实践为基础。
该书对于肩颈痛的治疗提供了不少经验和治疗方法。
例如,一例病案中提到采用针灸疗法,通过激活穴位,调和气血,以缓解肩颈痛症状。
这种方法在很多临床实践中被验证有效,并成为了中医治疗肩颈痛的重要手段。
四、《证治准绳》中的肩颈痛记载《证治准绳》是明代李时中撰写的一部经典医书,其中对肩颈痛的治疗也有所记载。
根据该书的论述,肩颈痛多与风寒湿邪侵袭有关,容易引起经络堵塞,导致气血不畅,形成痛楚。
治疗上可运用外治法,如艾灸、拔罐等,以温通经络,驱散湿寒,消除病因。
总结起来,中医经典文献中对于肩颈痛的相关记载主要包括病因认识、治疗方法和有效案例等方面。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中医治疗肩颈痛的主要思路是调理脏腑功能、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等。
此外,中医的针灸疗法和外治法也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治疗颈椎病的中医经方案例治疗颈椎病的中医经方案例:1. 方案一:桂枝汤方剂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生薏苡仁、杏仁。
方剂作用:桂枝汤具有温通经脉、祛风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感。
方剂用法:将以上药材煎汤,每日饭前温服。
2. 方案二:祛风活血方方剂组成:川芎、红花、当归、白芍、川木香、秦艽、丹参、白马齿。
方剂作用:祛风活血方可促进颈椎周围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麻木感。
方剂用法:将以上药材煎汤,每日饭后温服。
3. 方案三:四逆汤方剂组成:附子、干姜、大黄、生姜、炙甘草。
方剂作用:四逆汤有温阳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对于颈椎病引起的寒性疼痛有效。
方剂用法:将以上药材煎汤,每日饭前温服。
4. 方案四:鳖甲胶囊方剂组成:鳖甲、当归、红花、桃仁、甘草。
方剂作用:鳖甲胶囊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感。
方剂用法:每日饭后口服,每次2粒。
5. 方案五:温经通络方方剂组成:川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生薏苡仁、杏仁。
方剂作用:温经通络方可以活血化瘀、温通经脉,改善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感。
方剂用法:将以上药材煎汤,每日饭前温服。
6. 方案六:活血化瘀方方剂组成:当归、红花、桃仁、川芎、白芍、香附、丹参、三七。
方剂作用:活血化瘀方可以改善颈椎病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问题,缓解疼痛和麻木感。
方剂用法:将以上药材煎汤,每日饭后温服。
7. 方案七:通络止痛方方剂组成:川芎、桃仁、红花、当归、白芍、丹参、甘草、三七。
方剂作用:通络止痛方可舒筋活络、止痛安神,对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紧张感有效。
方剂用法:将以上药材煎汤,每日饭前温服。
8. 方案八:活血化瘀颗粒方剂组成:丹参、红花、川芎、桃仁、白芍、香附、三七。
方剂作用:活血化瘀颗粒可以改善颈椎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问题,缓解疼痛和麻木感。
方剂用法:每日饭后口服,每次10克。
9. 方案九:驱风活血方方剂组成:川芎、红花、当归、白芍、丹参、甘草、秦艽、白马齿。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引言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长时间的不良姿势、颈椎受损等原因引起。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五劳七伤"范畴,主要病因为肝肾不足、气血不畅等原因引起。
本文将探讨颈椎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
通过中医诊断,对于颈椎病患者需要了解其症状,包括是否有头晕、眼花、耳鸣、肩背疼痛等情况。
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脉象,以及舌象等情况,帮助确定病情。
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针对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式。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配方,如桂枝茯苓丸、四物汤等。
同时,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采用针灸疗法,如风池、大椎、天柱、太阳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颈椎病带来的不适。
运动治疗
对于颈椎病患者,定期进行正确的颈椎保健运动也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如颈部转动、头部左右转动、头部前后倾等。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
预防
预防颈椎病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坚持良好的姿势惯
- 颈部需要保持适当活动
- 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等
结论
中医诊疗方案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大大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痛苦。
预防颈椎病的发生也十分重要,需要重视自身的颈椎健康。
颈椎病的外治良方
方一:葛根500克,藁本、川芎各200克,血竭、乳香、没药各15克,共研粗末,用白酒炒热,装入布袋,睡时枕于颈部。
方二:食盐炒热,装入布袋,趁热熨颈部、肩背部或疼痛沉麻处。
1日1次,每次30分钟。
方三:乳香、没药、吴萸各50克。
共研碎,装于布袋中,用酒湿润放于患处,外放热水袋。
每日两次,每次治疗30分钟。
方四:伸筋草、五加皮、乳香、没药各12克,秦艽、当归、红花、土鳖虫、路路通、桑枝、桂枝、骨碎补、川乌、草乌各10克。
水煎熏洗患处,1日两次,每剂药可用3日,连续使用。
方五:葛根30克、丹参15克、川芎30克,白芷15克,乌蛇10克,黄芪30克,威灵仙15克,洋芋适量。
上述除洋芋外,共研为细末。
每取20克,与适量洋芋(连皮)共捣为泥状,外敷于颈部,以纱布包扎,1日1次,7天为1疗程。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措施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头痛和肩背疼痛等。
传统中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不畅引起的,因此,中医护理在缓解颈椎病症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护理措施来帮助缓解颈椎病症状。
中医护理方法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护理颈椎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不畅导致的,因此,调理气血对于缓解症状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调理方法:1.补气药物:常用的补气药物包括黄芪、党参等,这些药物能够提高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2.活血祛瘀药物:常用的活血祛瘀药物包括川芎、丹参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3.温经药物:常用的温经药物包括肉桂、姜黄等,这些药物能够温暖经络,舒缓颈部的不适感;4.祛风湿药物:常用的祛风湿药物包括秦艽、狗脊等,这些药物能够祛除风湿,缓解病情。
穴位按摩中医的穴位按摩也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按摩方法:1.太阳穴按摩:用手指轻轻按摩太阳穴区域,每次持续5-10分钟,可以缓解头痛和眼睛疲劳;2.风池穴按摩:以指尖或拇指压按颈部的风池穴,每次持续3-5分钟,可以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3.大椎穴按摩:用拇指从颈椎发际开始向下按摩至第七颈椎。
每次持续5-10分钟,可以缓解颈部疼痛和肩背疼痛。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中医饮食调理的建议:1.增加营养:平时应注重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2.祛湿食物:可多食用白菜、山药等祛湿食物,避免食用油腻和寒凉食物;3.补气养血食物:可多食用糯米、黑豆等补气养血食物,以调理气血。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一种重要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颈部和周围区域的穴位和经络,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推拿手法:1.拉扯法:用双手托住患者的头部,用力向上拉扯头部,然后向左右两侧拉扯,每次持续5-10秒钟,可缓解颈部僵硬和疼痛;2.摩擦法:用手掌搓热后,以适当的力度在颈部和肩部来回摩擦,每次持续3-5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3.揉搓法:用双手揉搓患者的颈部和肩部,每次持续5-10分钟,可以舒缓肌肉的疼痛和紧张。
《聊聊颈椎病的中医经典条文》嘿,朋友!今天咱来唠唠颈椎病和中医经典条文那些事儿。
咱先说说啥是颈椎病哈。
这颈椎病啊,现在可老常见了。
脖子疼啊,肩膀酸啊,有时候还头晕眼花的。
这可太难受啦!好多人都被这颈椎病给折磨得不行。
不过呢,咱老祖宗可有办法。
中医经典条文里就有不少关于颈椎病的记载呢。
有一条文说啊,“项背强几几”。
啥意思呢?就是说脖子和后背硬邦邦的,不自在。
你想想,咱有时候坐久了,或者低头看手机时间长了,是不是就有这种感觉?这就是颈椎病的一种表现呀。
还有一条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这里面提到了葛根汤。
这葛根汤可是个好东西呢。
据说可以治疗颈椎病引起的脖子疼、后背硬。
咱老祖宗可真厉害,这么早就知道用啥药来治这毛病了。
另外啊,中医还讲究经络。
有条文说,“膀胱经循行于项背部”。
啥意思呢?就是说膀胱经这条经络啊,是从咱的后背和脖子这儿经过的。
如果膀胱经不通了,那就容易得颈椎病。
所以啊,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时候,常常会通过疏通膀胱经来缓解症状。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可多啦。
有针灸、推拿、拔罐啥的。
这些方法都能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作用。
咱可不能小看了中医经典条文哦。
虽然这些条文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但是里面的智慧可大着呢。
现在很多中医大夫还在用这些条文来给人治病呢。
要是你也有颈椎病的困扰,不妨去看看中医。
说不定中医就能帮你把这毛病给治好呢。
不过啊,咱也不能光靠医生。
自己平时也得注意保养。
别老低头看手机,坐久了就起来活动活动。
这样才能让咱的脖子和后背舒服点,远离颈椎病的折磨。
中药治疗颈椎病的15个验方方剂1羌活、独活、桑寄生、秦艽、川芎、赤芍、当归各15克,防风、杜仲、川牛膝各12克,细辛、桂枝、甘草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淤血阻络加桃仁12克,红花10克,鸡血藤30 克,元明15克,痰浊阻络加制半夏、天麻、茯苓适应症:颈椎病方剂2寄生、川断、熟地、川芎、僵蚕各12克,丹参20克,葛根、威灵仙、木瓜各15克,黄芪30克,牛膝10克,乳香、没药各9克制用法:水煎服。
同时可将上方药渣用纱布过滤,包好,加白醋50克,上笼蒸20分钟,取出稍凉后热敷颈部,每日2次,适应症:颈椎病方剂3红花、赤芍、乳香、没药各9克,当归、伸筋草、木瓜、狗脊各12克,川芎、防风各6克,三七3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颈椎病方剂4白花蛇,焙黄10克,乳香、没药、肉桂、川乌、草乌、胡椒、白芥子各5克,麝香1.5克,冰片少许制用法:共为细末,同时取药末撒在麝香虎骨膏上,贴于患处,每周换药 2次。
同时内服下述汤药:葛根、威灵仙各30克适应症:颈椎病方剂5全蝎、片姜黄各10克,白芥子、五灵脂各15克,炒皂刺、熟地各30克,穿山甲、麻黄各6克,制川、草乌各15克(先煎40分钟)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颈椎病方剂6全蝎10克,蜈蚣2条,鹿衔草、川芎、当归、自然铜、乌梢蛇各15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颈椎病方剂7羌活、胆南星、龙胆草各6克,白芷、桃仁、赤芍、延胡索各10克,川芎、白芥子各5克,威灵仙15克,桑枝、葛根各15-30克制用法:水煎服,随主加减。
可配合食疗,方为怀山药30克,熟地、枸杞、莲子肉、党参、黄芪各15克,当归6克,炖母适应症:颈椎病方剂8苍术、炒白芍、茯苓各20克,川芎15克,桔梗、干姜、厚朴、甘草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颈椎病方剂9紫贝齿(先煎)、磁石(先煎)各30克,粉葛根、炒白芍、丝瓜络各15克,炙甘草9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颈椎病脊髓型方剂10桂枝、白芍、黄芪、知母各9克,葛根18克,生地24克,钩藤、桑寄生各12克,生石膏、桑枝、茅根各30克,琥珀6克制用法:水煎服。
颈椎病内服外用秘效验方颈椎增生(临床经验方)通痹汤[主治] 颈椎骨质增生及因颈椎引起的头疼、麻木等症。
[组成] 白芍30—60克、木瓜10克、威灵仙15克、鸡血藤15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葛跟30 克、姜黄10克、当归20克、川芎2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服一剂,每剂分2次服用。
颈椎病头晕疏通血脉方`凡颈椎病,头晕者众。
有秘方,用数千例病人,疗效非常好。
生龙牡各30克,珍珠母30克,郁金3克,赤芍药30克,白芍药15克,生甘草10克,葛根30克,旋复花3克。
凡颈椎病头晕皆可以用之。
每天一剂,少量频服,其效果在一二剂以内即有效果。
颈椎病神方秘方:葛根12g麻黄9g桂枝、白芍、炙甘草各6g,生姜9g,大枣12枚。
用法:如上肢活动受限加桑枝10,鸡血藤各15g;肩臂疼痛加姜黄12g。
方解:麻黄、桂枝能发汗散寒,温经通络;芍药、甘草能养阴止痛。
透骨草根和葛根治疗颈椎骨质增生[成分】透骨草根(滇白珠根)15克葛根15克(回族方)【用法】以上2味药水煎服,每天3天,每次1茶杯,1天1剂,亦可将其切碎,用开水冲泡当茶喝,可冲泡6次,每次1茶杯。
颈椎病验方白花蛇4条,威灵仙72克,当归、土鳖、血竭、透骨草、防风、川芎各36克, 白芍、葛根各60克,桂枝40克, 将诸药烘干,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或制水丸),每丸重 6克,每日2次,早晚各服6克,温水送服。
或者打粉,装零号胶囊,每服8粒,日两次.1个月为1疗程。
颈椎病秘方姜黄10 g桂枝10 g羌活12g伸筋草15g年健12g地龙12g乳香10g没药10g甘草6g 治疗颈椎病有疗效治颈椎病秘方黄芪15克黄柏6克白芍6克蔓荆子9克党参16克葛根9克升麻4.5克炙甘草3克(一剂的量)上方应该连服五剂,每天一剂,会有特效。
颈椎病秘方:【组成】葛根、白芍各30克,威灵仙15克,木瓜、姜黄、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服一次)。
【功用】祛风除湿,缓急止痛。
颈椎病的中医病名词解释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头晕、肩背酸痛等不适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颈椎病可以用多个病名来进行诊断和描述。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中医病名,从而更好地理解颈椎病的中医诊疗。
一、寒湿侵袭颈脖在中医中,寒湿侵袭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因素。
当颈部受寒湿侵袭时,局部的气血运行受阻,导致气血郁滞,进而引发颈椎病。
病人会感觉颈部僵硬,疼痛难忍,并伴有湿气重的表现,如酸胀、沉重等感觉。
此时,中医治疗会通过祛寒湿的方法,以温经通络来缓解症状,如通过艾灸、走罐等方法,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二、肝肾不足导致颈椎病在中医理论中,颈椎病与肝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肝主筋,藏血养肌;肾主骨,藏精养髓。
当肝肾功能出现不足时,就会影响到颈椎的正常运行。
病人会表现出颈腰酸痛、乏力、头晕等症状。
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滋养肝肾,补益肝肾之气来改善病情。
例如,采用中药调理肝肾,养护骨髓,以及运用针灸疗法来调理经络,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三、气血不畅引起颈椎病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的运行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当颈椎部位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病人会感到颈部疼痛,以及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在中医治疗中,通经络、活血化瘀是关键。
中医师会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来促进局部气血的流通,改善颈椎病的病情。
四、痰湿阻络所致的颈椎病中医认为,痰湿内生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体内湿气过重,且失去正常排泄的能力时,就会产生痰湿,阻碍气血的正常流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病人会感到颈部疼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祛湿化痰的方法,调理体内湿气,清净络脉来缓解病情。
例如,采用艾灸、穴位按摩等方法来祛除湿气,改善颈椎病的症状。
五、肝郁化火引发颈椎病在中医理论中,情绪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
当人体内肝郁过重时,就会导致火气内生,进而影响颈椎的正常运行。
病人会感到颈部疼痛、眩晕、易怒等不适症状。
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平衡情绪,清除体内的火气来改善病情。
颈椎病中医名词解释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于长时间的不良姿势或颈部劳损引起。
中医
学中对颈椎病有一些专有名词,下面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
1. 风寒湿痹:这是中医中用来表示颈椎病的一种术语。
其中,“风”指的是寒冷
或湿气进入身体,导致气血循环不畅;“寒”表示寒冷的性质,容易导致疼痛和僵硬;“湿”指的是湿气滞留在身体中,使得关节和组织容易受到损伤;“痹”表示痛苦和阻塞。
综上所述,风寒湿痹是指颈椎病中湿气、寒冷和风邪造成的疼痛和不适。
2. 活血化瘀:这是一种中医术语,指的是通过调节气血运行的方式来促进血液
循环并消散淤血和瘀血。
在颈椎病的中医治疗中,活血化瘀被认为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恢复颈椎功能。
3. 散寒温经:散寒是指通过中药或其他治疗手段来调理体内的寒邪,温经是指
通过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来恢复正常的经络功能。
在中医学中,散寒温经被用来治疗因寒冷引起的颈椎病症状,如颈部不适、疼痛和活动受限。
4. 软坚散结:软坚散结是指通过中医药物或理疗手段来软化颈椎周围的坚硬结节,恢复颈椎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这个术语在中医中常用于描述颈椎病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对于颈椎病的名词解释主要包括风寒湿痹、活血化瘀、散寒温
经和软坚散结。
这些术语都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于描述颈椎病的病理和治疗过程。
在中医治疗颈椎病时,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中医体系中的痹证或痿证中的头痛,眩晕,项强等类似。
中国古代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对痹证是这样描述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而且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临床出现部位,还将痹证分为筋痹、脉痹、骨痹、皮痹和肌痹,这些描述中包括了对颈椎病的描述。
中医学认为痹症状出现的病因是因为外伤、或者气血不和、或者风寒湿邪侵袭、或者经络不通等所导致的。
所以颈椎病的出现在中医看来多肝肾亏虚,精髓不足,气血衰少,而导致盘骨失于濡养,痹着经络出现颈椎病的表现。
在西医看来引起颈椎病的原因多是因为长期低头工作,使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或者由于头颈部的任何一种损伤引起的,或者是颈椎的退行性变,当然外邪的侵袭、或者毒邪的感染、或者先天性的畸形都可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如果是痹症型表现,即临床表现以肩颈、上肢的疼痛、麻木为主,这时治疗采取温经活血。
如果是眩晕型表现,即临床以发作性眩晕、转动头颈或猝倒临床表现为主,则治疗方宜补中益气,祛湿化痰,调和气血。
如果是瘫痪型表现,则治疗需要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简而言之颈椎病在中医看来需要辨证论治,只有分清颈椎病的病因才能对症治疗,才能事半功倍。
老中医治疗颈椎病效验方一、颈椎病热敷方处方:蔓荆子50克,川芎50克,乳香、没药各100克,红花90克,丹参90克,防风10克,皂角刺50克,白芷100克。
诸药共捣烂,分成2袋,用布袋装好封口,用蒸锅蒸热,在蒸热时洒陈醋50克。
热敷颈部,反复交替使用。
功效: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治颈椎病颈部肌肉僵直、活动受限、头晕、耳鸣等。
(容小翔)二、中药热敷疗颈椎病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如牵引、理疗、推拿按摩、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现笔者介绍一种中药热敷疗法,该法是集中药与理疗相结合的一种较为简便安全的治疗方法,对颈椎病早期和手术恢复期治疗很有效果。
配方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五加皮10克,海桐皮10克,刘寄奴10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川断6克,黄柏6克,牛膝6克。
将上药打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分为两包,每包加入白酒(有发热症状、骨刺重的改加白醋)20毫升,置入空罐内盖好,放入水中炖热后,先取一包热敷患部(颈椎病痛处),凉后再换另一包,轮流热敷40分钟,一月为一疗程。
功效:使增生骨质软化,以达到控制至消失。
注意事项:皮肤病或溃破者勿热敷。
该方法还可适应肥大性脊柱炎、椎间盘突出症、骨刺增生、活动不利、四肢麻木疼痛等骨质增生症。
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李仲雄)三、颈椎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颈椎病属于中医痹病范畴,治疗方法很多,笔者在临床中用张仲景治痹症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羌活、川芎、葛根、红花、乳香等治疗,屡用屡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出张仲景名著《金匮要略》,由黄芪20克,白芍12克,桂枝12克,生姜12克,大枣8枚组成。
此方古人用于治疗痹症。
痹症初起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而闭阻经络气血而致。
病初以实症为主,但由于此病在进展过程中反复发作,迁延发展,缠绵不愈,时间一长则可由实症变为正虚邪实。
由于此病治之较为困难,反复发作,如病久深入,气血渐耗,则筋脉失养,最后可变为正虚邪恋之症。
病人由于此时以正虚为主,所以用黄芪为主药补其虚,用大枣益其气,再加入一些通痹止痛、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舒筋通络的药物。
治疗颈椎病的中医方剂。
神经根型颈...治疗颈椎病的中医方剂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君药用血竭、当归为主。
如果疼痛厉害,稍加乳香和没药。
对于交感型颈椎病,以天麻、钩藤、葛根为主。
辅助用半夏、茯苓、陈皮来治疗恶心呕吐的兼症。
如果头痛,加用白芷、川芎如果肩背痛,加用桂枝、姜黄药中加砂仁,为了防止中药损伤脾胃。
对于交感型颈椎病,我向邢斌老师抄方的时候,也看到过类似的防眩晕方剂,主要成份也是大剂量的:天麻、钩藤和葛根。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体征1.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2.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象有雾等;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3.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4.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5.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
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
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6.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多正常、颈椎棘突间或椎旁小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压痛。
有时还可伴有心率、心律、血压等的变化。
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1.颈部症状视引起根性受压的原因不同而可轻重不一。
主要因髓核突出所致者,由于局部窦椎神经直接遭受刺激而多伴有明显的颈部痛、椎旁肌肉压痛及颈部立正式体位,颈椎棘突或棘突间的直接压痛或叩痛多为阳性,且这些表现尤以急性期为明显。
如系单纯性钩椎关节退变及骨质增生所致者,则颈部症状较轻微,甚至可无特殊发现。
2.根性痛最为多见,其范围与受累椎节的脊神经根分布区域相一致(图1)。
此时必须将其与干性痛(主要是桡神经干、尺神经干与正中神经干)和丛性痛(主要指颈丛、臂丛和腋丛)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