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一册中的词类活用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指出句中词类活用并说明活用作什么词什么意义1.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民生二心。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责利之。
子;意动用法;把……当作子女。
利;名词活用作动词;谋取利益。
3.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
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洁;使动用法;使……干净。
乱;使动用法;扰乱。
5.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美;意动用法;认为……漂亮。
6.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动用法;使……来。
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7.逐之,三周华不注。
周:名词活用为动词;饶圈。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意动用法;认为……漂亮。
私;名词活用作动词;偏爱。
9.晋侯饮赵盾酒。
饮;使动用法;使……饮酒。
10.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使动用法。
使……成为边邑。
1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美;使动用法;使……美。
12.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生;使民生二心。
13.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难;把……当作困难的事。
免;使其君免于灾祸。
14.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贱;认为……低贱。
1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贫;使……贫。
16.晋侯饮赵盾酒。
饮;使……饮酒。
17.从左右,皆肘之。
使立于后。
肘;用肘撞。
18.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之日寤生。
1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
2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2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影墙。
君;名词活用作动词;守君道。
2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小。
23.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远离。
2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民生二心。
25.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难;意动用法;把……当作困难的事。
免;使动用法;使其君免于灾祸。
26.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贱;意动用法;认为……低贱。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定义: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
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
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
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
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
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
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
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
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
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
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遂王天下。
(《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及其活用形式:
1. 动词(动作的词):
-走:走、走了、走向、走出、走来
-读:读、读书、读了、读到、读来
2. 形容词(描述事物特征的词):
-美:美、美丽、美好、美人、美丽的
-大:大、大的、大人、大了、大起来
3. 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
-人:人、人们、人的、人家、人们的
-山:山、山上、山下、山水、山的
4.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
-很:很、很美、很大、很好、很远
-忽然:忽然、忽然间、忽然起来、忽然间的、忽然变化
5. 介词(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词):
-在:在、在里面、在外面、在前面、在后面
-为:为、为了、为人、为什么、为着
6. 连词(连接词语、句子之间关系的词):
-和:和、和他、和平、和谐、和睦
-若:若、若是、若非、若不、若然
这只是一小部分古代汉语中常见词类的活用形式,古代汉语的用法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古代汉语的文献和古籍中有大量丰富多样的词类活用形式,需要通过学习和阅读来更好地掌握。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㈠动词的使动用法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
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第一册《勾践灭吴》)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第一册《勾践灭吴》)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
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
(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第二册《过秦论》)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第四册《滕王阁序》)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第三册《六国论》)⒐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第三册《病梅馆记》)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第四册《促织》)⒓宁许以负秦曲。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
(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第二册《鸿门宴》)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⒘项伯杀人,臣活之。
(第二册《鸿门宴》)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第三册《伶官传序》)㈡名词的使动用法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第一册《勾践灭吴》)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第二册《过秦论》)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第二册《过秦论》)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
(第四册《促织》)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⒍臣请完璧归赵。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自己的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很普遍,例如《左传·成公二年》:“从左右,皆肘之.”其中“肘”本是名词,在句中临时充当动词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指某些名词临时转化词义取得动词性质的现象。
其类型有四:1.事物-—成为该事物:微禹,吾其鱼乎!《左传》则蚓而后可者也.《孟子》2.事物——以该事物为工具的动作:从左右,皆肘之。
(用肘制止)《左传·成公二年》范曾数目项王.(用眼睛看、示意)《史记·项羽本纪》3.事物——以该事物为对象的动作: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史记·留侯世家》4.方位-—向该方位移动: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为西。
《史记·项羽本纪》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候雁北。
《吕氏春秋》二、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和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需要借助介词的帮助才能充当状语的情况不同。
有些著作把名词作状语称为名词用作副词。
其类型主要有四:1.比喻动作的状态。
例如:豕人立而泣。
《左传·庄公八年》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
《战国策·秦策一》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贾谊《论积贮疏》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例如: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首功:谓以斩获敌首计功) 《战国策·赵策三》文史、星历……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1.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驻扎,驻军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既东封郑以……为疆界与郑人盟结盟宦士三百人于吴使….做宦,帝王的仆隶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以礼相待无不bù之给….食物吃老臣病足患病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质于齐做人质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此处指一统天下王无罪岁归罪,归咎狗髭食人食而不知检吃填然鼓之敲起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2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在夜间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既东封郑向东必庙礼之在庙堂上朝服衣冠在早上暮寝而思之在晚上能面刺寡人之过也当面日饮食得无衰乎每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事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向上;下,向下。
均作状语。
⒉动词活用今寡人不能。
才能。
其继有在者乎。
继承人。
若不阙秦。
使……阕。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使……归顺。
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使``````退⒊形容词活用越国以鄙远。
远方的国家。
共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
以待乏也。
物质匮乏的时候。
吊有忧,贺有喜。
忧愁的事;喜,高兴的事。
虽无四方之忧。
忧愁的事,指外患。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羞恶之心。
邻之厚。
君之薄也。
厚,变雄厚;薄,削弱。
然后卑事夫差。
降低身份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羞辱,侮辱。
洁其居。
美其服。
洁,使……洁;美,使…..美。
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胜过。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作动词。
特殊句式⒈判断句① 此寡人之罪也——这是我的过错。
② 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过去与吴国的战争,不是你们几个人的过错。
③ 是社稷之臣也。
④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⑤ 非我也,岁也。
⒉省略句① 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词宾语“之”。
② 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省略动词宾语。
⒊倒装句⑴宾语前置①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于在赵托自a.“以何”,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b.“自托”动宾短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古代汉语通论(一)一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定义: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
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
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
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
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
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
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
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
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
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
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遂王天下。
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名词用作动词,符合制度。
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滋生。
隧而相见隧,隧道,这里用作动词,指挖隧道。
宫之奇谏假道虞不臘矣。
臘,年中舉行的一種祭祀,這裡用如動詞。
師還,館于虞。
館,公家為賓客所設的住處,這裡用如動詞燭之武退秦師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軍,用如動詞。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鄙,邊邑,用如動詞。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封,疆界,用如動詞。
《蹇叔哭师》劳师以袭远劳使动用法“使……劳累”远形容词作名词这里做名词“距离远的国家”秦师遂东东形容做动词这里做动词“向东出发”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君:名词作形容词,这里作形容词,“像君主的样子”,指他没有达到做君主的德行标准。
晋侯饮赵盾酒饮:使动用法,“使他喝酒”。
食之,舍其半。
食:使动用法,“让他吃东西”。
齐晋鞌之战不介马而驰之。
介,甲,给……披上甲,名詞作動詞。
右援枹而鼓。
鼓,打鼓,名詞作动詞。
皆肘之。
肘,以手肘制止,名詞作动詞。
臣辱戎士。
辱,使……受辱,使动用法。
且惧奔辟而忝两君。
忝,使……受辱,使动用法如华泉取饮。
饮,飲用的水,动词作名词载齐侯以免。
免,使 ... 逃脱,使动用法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难,以……难,意动用法。
楚归晋知罃》然则德我乎。
其谁敢德。
德,以……为德,意动用法重为之礼而归之。
归,使……归,使动用法。
子產不毀鄉校吾聞忠善以損怨。
忠善:用作動詞,為忠善。
不如吾聞而藥之。
藥:用作動詞,以……為藥。
冯谖客孟尝君1、冯谖客孟尝君客:名词作动词,作客。
2、左右以君贱之。
賤: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低贱。
3、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客。
4、孟尝君怪之。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5、先生不羞。
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 .... 羞6、晨而求见。
晨: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乂想往西扩大边界。
夜缱而出(在夜里):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早上渡过河,晚上就修防御工事(2)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3)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1: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4)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越过别国(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6)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使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烛之武使秦军撤退《荆轲刺秦王》——《战国策》%1名词作状语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用匣子装好它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像簸箕•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1名词作动词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燹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秦王的侍臣上前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穿衣服,戴帽子):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乃朝服(朝服:穿上朝服):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1动词使动用法%1形容词意动用法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认为……迟。
:太子认为荆轲走晚了群臣怪之(怪:以……为怪,感到奇怪):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鸿门宴》——司马迁(1)名词作状语吾得兄事之(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一样用翅膀):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在当夜):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头发上指:(上:上面一一向上):头发直竖起来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抄小路):抄小路走(2)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扎):刘邦驻军霸上道芷阳间行(道:取道):取道芷阳籍吏民(籍:登记):登记了官吏、百姓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示意):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称王(3)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善:与.. 友善):一向同留侯张良友善豪毛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一点东西都不敢有所接触(4)形容词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地方):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地方沛公今事有急(急:危急的事):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5)动词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 活):使我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随从):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使……纳入):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拔出剑然后使它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阻止):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6)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
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精华藏用作状语、补语,等等。
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
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 “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相如廷斥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负而前驱(方们名词“前”作动词“驱”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前面)仓皇东出(方们名词“东”作“出”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名词“舟”“目”“耳”分别作动词“行” “见”“闻” 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用眼睛,用耳朵)内外多置小门/使不上漏/雨泽下注/东犬西吠/前辟四窗(方位名词作状语)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隶”作动词“使”的状语:当作奴隶一样)(二),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一、使动用法1、动词(使宾语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1)不及物动词例:既来之,则安之。
(2)及物动词例: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ps:动词的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2、形容词(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例: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ps: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3、名词(使宾语成为或者拥有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齐威王欲将孙膑。
二、意动用法1、形容词(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名词(把宾语看成、当作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指出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外的其他用法,用作动词以后可以带宾语,不需作特殊理解。
例:范增数目项王,举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左右欲刃相如。
四、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例:范雎至秦,秦王庭迎。
2、表工具或依据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表对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4、表比喻例: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5、.表示动作进行时的方式五、名词、形容词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非并列结构,又非偏正结构,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1)形成动宾结构,前一名词活用。
例:遂王天下。
(2)形成主谓结构,后一名词活用。
例:大楚兴,陈胜王。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为活用。
例:且请母子俱迁江南,无无为秦所鱼肉。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
例:寡人欲相甘茂,可乎?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
例:江水又东,径巫峡。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
例:驴不胜怒,蹄之。
6、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该名词活用。
例:晋师军于庐柳。
7、名词用“而”连接。
例: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8、形容词和名词连接,并不修饰名词,则该形容词多活用。
例: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而老秦师。
第一节词类地活用汉语地词类,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一些小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属于实词.在古代汉语里,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地分工.比如,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带宾语,经常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作定语,这些情况古今是相同地.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地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地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例如《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中地“风”本是名词,在这句话中,它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有吹风、乘凉地意思.《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由名词而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并带上了宾语“相如”.又如《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句中地“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作宾语.这种按照一定地语言习惯而临时改变词性和用法地现象叫做词类地活用,上古汉语中很常见,后代仿古作品中也不鲜见.现代汉语虽也有这样地现象,如“铁了心”地“铁”,名词活用作动词,“今天你‘布袋’了吗?”中地“布袋”,但总起来说比较少.词类活用地类型: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地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地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地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古汉语词类活用地现象中,最值得注意地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此外,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和用作状语地现象也很常见.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麼样地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地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為宾语怎麼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麼地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地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地句式.可变换為“以為”或“把看作”.二者地区别在於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地方式有所改变.下面分别加以介绍.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地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地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地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即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做什么”地意思.如《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句子中地“惊”,并不是说主语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使宾语姜氏受了惊吓.实际上,使动用法是以动宾结构地形式表达了递系结构地内容,用“动+宾”表示“使+宾+动”地意思.现代汉语一般不用使动用法,而是用递系结构来表示.使动用法中地谓语动词有地本来就是动词,有地本来属于形容词或名词.由于原来地词类不同,活用作动词时,它们所表示地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动词地使动用法古代汉语中,动词地使动用法多见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了宾语.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地动作或行為.例如: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来”“活”“生”本来都是不能带宾语地不及物动词,在这三个例句中全都带上了宾语,宾语分别有“之”和“死”(死者),它们地意思是“使宾语来、使宾语活、使宾语生”,而不是主语本身“来、活、生”.有时侯,不及物动词地后面不带宾语,但从上下文看,这个不及物动词仍然用作使动用法.如: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这个“来”是“使远人来”地意思.再如: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荀子·天论》“病”为使动用法,但省略了宾语“之”,下文几乎相同地句式中用了“使之全”,为递系结构,有兼语“之”,由此可知,“病”是“使之病”地意思.荘公窹生,惊薑氏.(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功曰:“良医也.”厚為之礼而归之.(左传•晋侯梦大厉)大车无棿,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上)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时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荀子•天论)有时宾语被省略,参照前后句即知.如上例.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地情况比较少,但也存在.及物动词本身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做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如: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上)使动用法孟子将朝王.(孟子•公孙丑下)一般动词欲因此降武.(汉书李广苏建传)使动用法涉间不降楚.(史记•项羽本纪)一般动词以上两例形式上没有区别.為了区别二者,中古以后人们曾经把用做使动地某些及物动词改变读音(破读),但是不是所有地词语都改变读音;改变读音地也不限於使动用法.使动用法还有如下: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饮饮余马于咸池,总余轡於扶桑.(屈原《离骚》饮止子路宿,杀鸡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食,见沛公旦日从百餘骑来见项王.(史记•项羽本纪)从,使跟从,无破读.使动用法这个语法现象造成了一些特殊现象.例如“胜之”和“败之”意义相同,就因為“胜”字用做一般地及物动词,“败”字是使动用法.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单看这一句看不出有使动用法,但如结合上下文就不难知道.这一句不是主语晋侯饮赵盾地酒,而是主语晋侯使宾语赵盾饮酒.“饮”是个及物动词,在这里作使动用法,意为“使……喝”.再如: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食、见”两个动词原来也是及物动词,此处作使动用,从上下文看,分别是“使之食”“使其二子见”地意思.及物动词地使动用法和及物动词地一般用法从形式上不容易分辨,必须认真分析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形容词地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形容词也常常用作使动,它地意思是使宾语所代表地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地性质或状态,这样,形容词也带了宾语.例如: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膏腴之地.《触龙说赵太后》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论语·子路》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礼记·礼运》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孟子·滕文公下》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高”是“使……增高”,“尊”是“使……尊贵”,等等.“高、尊、富、正、笃、睦、和、远、轻、苦、劳、空乏、强”等形容词用作使动以后,都带上了宾语,作谓语动词.最后一例地“贫”字也是形容词用作使动,但是并没带宾语,不过与下文地“不能使之富”相比较,我们能够看出“贫”是“使之贫”地意思,在这里也是使动用法.宣子说,乃轻币.(左传•子產说范宣子轻币)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墨子•尚贤)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国语•越语上)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今媼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赵策)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论语•子路)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礼记•礼运)是以君子远庖厨.(孟子•梁惠王上)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於心舆?(同上)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至於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能富贵将军者,上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形容词地使动用法在后代诗词中时有所见,增加了诗词地生动性,如王安石地《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形容词“绿”在诗句中是“使……变成了绿色”地意思.、名词地使动用法古代汉语中,名词有时也用作使动,从意思看,是使宾语所代表地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地人或事物.例如: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今君为会而灭同姓.《史记·晋世家》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吴王僚,為专诸所杀)今欲并天下,治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然得而腊(音西)之以為饵,可以已大风、挛腕、瘺、痢.(柳宗元《捕蛇者说》)吴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晋世家)例一“生死”与“肉骨”为对,“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是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意思是“使死者复生”;同样,“肉骨”也是动宾结构,“肉”是名词用如使动,意思是“使白骨长肉”.例二“国”是名词用如使动,意思是“使异姓立国”.例三“王”是名词用如使动,意思是“使我成为王”.用作使动用法地名词有时后面也可以省略宾语.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刘向《新序·节士》)“臣”和“友”是名词活用作使动,但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不得而臣也”“不得而友也”两句地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这种省略地宾语,要靠上下文地文意去体会和补足.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以为宾语怎么样”地意思.和使动用法地区别是,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则是主观上地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如: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孟子·梁惠王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两例中“小”都带了宾语,都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但第一例是“使之变小”,显然是使动用法.第二例“小鲁”“小天下”,不可能是使鲁变小、使天下变小地意思,而是主观上感觉到鲁国变小、天下变小了.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地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地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地性质或状态,事实上不一定具有这个性质或状态.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很常见.甲骨文中有“王吉兹卜”地句子.“吉”是“认為吉利”地意思.例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小国寡民》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今先生不远千里而庭教之.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史记•李将军列传)帝壮其节.(后汉书•班超传)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论)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人重之.(韩非子•五蠹)是故明君贵五穀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同一个形容词在句中是使动还是意动用法,常常靠上下文来分辨.例如:左右以君贱之也.(战国•策齐策)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孟子•告子上)例一地“甘、美、安、乐”本来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意动,意思是“以……为甘、以……为美、以……为安、以……为乐”;例二地三个“美我”是“认为我美,以我为美”;例三中地形容词“少、轻”也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少、认为……轻”.以上各例活用作意动地形容词都带了宾语.形容词用如意动,它后面地成分就是它地宾语.、名词地意动用法名词用如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地人或事物看成或当成这个名词所代表地人或事物.例如: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讬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荀子·赋》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前赤壁赋》)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諼客孟尝君)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於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例一地两个“夫人”是名词活用作意动,它带上了宾语“之”,意思是“把她看作夫人”;例二地“友”和“子”是名词用作意动,全句地意思是“以风为友,以雨为子”;例三地“侣、友”都是这种用法,并且分别和后面地名词构成了动宾结构.对于意动用法,要把握住它所表示地“认为”这个意义特点,这样,就可以把它和表示“使令”意义地使动用法区别开来,也可以把它和表示一般支配关系地动宾结构区别开来.[练习一]一、请说明下列句中地词类活用现象.要求:()说明活用词原有地词性;()说明是哪一类活用;()说明活用后所表示地意义..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土:.(曹操《论吏士行能令》).五日平明,良往,久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原君》).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观巴黎油画记》).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苏秦列传》).孔子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韩愈(《原道》).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淮南子·兵略》)、当此三行者,而衣弗友,人君弗臣.(《淮南子·汜论训》).人貌荣名,岂有既乎?(《史记·游侠列传》)二、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一般动词地名词、形容词,并说明其活用地语法条件.、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国语·鲁语》)、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庄子·应帝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之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上》)三、请说明下列句中用作状语地名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地意义..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臣子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土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史记·刺客列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史记·刺客列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四、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名词地动词、形容词,并加以翻译.、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记》).秦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史记·刺客列传》)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五人墓碑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经注:三峡》)。
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名词用作动词,符合制度。
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滋生。
隧而相见隧,隧道,这里用作动词,指挖隧道。
宫之奇谏假道虞不臘矣。
臘,年终舉行的一種祭祀,這裡用如動詞。
師還,館于虞。
館,公家為賓客所設的住處,這裡用如動詞。
燭之武退秦師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軍,用如動詞。
屯兵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鄙,邊邑,用如動詞。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封,疆界,用如動詞。
《蹇叔哭师》劳师以袭远劳使动用法“使……劳累”远形容词作名词这里做名词“距离远的国家”秦师遂东东形容做动词这里做动词“向东出发”《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君:名词作形容词,这里作形容词,“像君主的样子”,指他没有达到做君主的德行标准。
晋侯饮赵盾酒饮:使动用法,“使他喝酒”。
食之,舍其半。
食:使动用法,“让他吃东西”。
齐晋鞌之战不介马而驰之。
介,甲,给……披上甲,名詞作動詞。
右援枹而鼓。
鼓,打鼓,名詞作动詞。
皆肘之。
肘,以手肘制止,名詞作动詞。
臣辱戎士。
辱,使……受辱,使动用法。
且惧奔辟而忝两君。
忝,使……受辱,使动用法。
如华泉取饮。
饮,飲用的水,动词作名词。
载齐侯以免。
免,使……逃脱,使动用法。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难,以……难,意动用法。
《楚归晋知罃》然则德我乎。
其谁敢德。
德,以……为德,意动用法。
重为之礼而归之。
归,使……归,使动用法。
子產不毀鄉校吾聞忠善以損怨。
忠善:用作動詞,為忠善。
不如吾聞而藥之。
藥:用作動詞,以……為藥。
冯谖客孟尝君1、冯谖客孟尝君客:名词作动词,作客。
2、左右以君贱之。
賤: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低贱。
3、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客。
4、孟尝君怪之。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5、先生不羞。
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6、晨而求见。
晨: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7、孟尝君怪其疾也。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8、衣冠而见之衣冠:名词作动词,穿衣服,戴帽子。
9、不拊爱子其民。
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10、因而贾利之。
賈:名词作状语,像商人那样。
11、未得高枕而卧也。
高:形容词作动词,垫高。
12、西游於梁。
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边。
13、於是梁王虚上位。
虛: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空著。
趙威后問齊使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
第一個“食(si,第四聲)”名詞活用為動詞,給食物吃。
第二個、第四個“衣”,名詞活用為動詞,給衣服穿。
是助養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業:名詞活用為動詞,使成就功業。
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
子萬民乎?王:名詞活用為動詞,成為王。
子:名詞活用為動詞,把人民當做自己的子女。
是其為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
臣:名詞用作動詞,稱臣。
江乙對荊宣王天帝使我長百獸。
長:名詞活用為動詞,做首領。
莊辛說楚襄王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靈王,繫己以朱絲而見之也。
見:名詞的使動用法,使拜見。
魯仲連義不帝秦方今唯秦雄天下。
雄:名詞作動詞。
稱雄。
今又內圍邯鄲而不去。
內:名詞作狀語。
深入国内吾請為君責而歸之。
歸:使動用法。
使歸去。
滕請為紹介而見之於先生。
見:使動用法。
使之見。
權使其士,虜使其民。
權:名詞作狀語。
以詐術。
虜:名詞作狀語。
像對待俘虜那樣。
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脯:名詞作動詞。
做成乾肉。
不果納。
納:使動用法。
使入。
且秦無已而帝。
帝:名詞作動詞。
稱帝。
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連壽。
前:名詞作動詞。
走上前。
《触詟说赵太后》日食饮得无衰乎?日: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
日三四里。
日: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
没死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即禀告的意思。
赵主之子孙侯者。
侯:名词作动词,封侯。
令媪尊长安君之位。
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尊贵。
《論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日:名詞用如狀語,每日。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行: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譯為“使……行”。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譯為“以……為恥”。
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敝: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譯為“使……破”。
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譯為“使……安”。
信:動詞的使動用法,譯為“使……信任”。
懷:動詞的使動用法,譯為“使……懷想”。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曲: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譯為“使……彎曲”求也退,故进之。
进,使动用法,使……进。
由也兼人,故退之。
退,使动用法,使……谦退。
曰:富之。
富,使动用法,使……富裕。
夫子式而聽之。
式,通“軾”。
車前橫木,本為名詞,用如動詞,扶軾。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动用法,使……来。
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阳货欲见孔子。
见,使动用法,使……拜见。
《大同》故人不独親其親,不独子其子。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親,名詞的意動用法,以…親為親。
子,名詞的意動用法,以…子為子。
以賢勇知,以功為己:賢,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賢。
功,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功。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正,用如動詞,使…正常。
篤,用如動詞,使…純厚。
睦,用如動詞,使…和睦。
和,用如動詞,使…和諧。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動詞的使動,使…顯著。
考,動詞的使動,使…成全。
所谓诚其意者。
诚,用如动词,使动用法,“使……真诚”。
此谓诚于中,形於外。
形,用如动词,露出原形。
富润屋,德润身。
润,用如动词,使动用法,使……润,这里指使……光彩。
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
鼓,用如动词,击鼓。
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用如动词,穿衣。
齐桓晋文之事保民而王。
王,名词用作動詞。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用如使动词,使……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个“老”,用如动词,敬爱;第二个“老”,用如名词,指老者。
第一个“幼”,用如动词,爱护;第二个“幼”,指幼者。
刑于寡妻。
刑,用如动词,示范。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危,使动用法,使……陷于危险。
朝秦楚。
朝,使动用法,使……朝见。
以一服八。
服,使动用法,使……降服。
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刑,用如动词,对……用刑罚。
罔,“網”的古字,用如动词,张罗网。
《文王之囿》(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
刍:牧草荛:柴此处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指割草,打柴。
雉兔:野鸡和兔子,这里指打野鸡和兔子的人,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勸學》請輕之。
輕:形容詞作動詞,使……減輕。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
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月攘一雞。
月:名詞作狀語,每月。
則蚓而後可者也。
蚓:名詞作動詞,變成蚯蚓。
上食槁壤,下飲黃泉。
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下:名詞作狀語,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