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历史沿革
- 格式:rtf
- 大小:33.76 KB
- 文档页数:2
潮汕是广州哪个市潮汕,指的是潮州市和汕头市,位于广东省的东南沿海地区。
潮汕地区位于粤东,被广州市古城区域所包围。
潮州市是古代潮州府治所,而汕头市则是在清朝末年创立的一座新兴港口城市。
潮汕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使其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潮汕地区的地理位置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的东部,毗邻福建省,濒临南海,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沿海地区。
潮汕地区的主要行政区域包括潮州市和汕头市,两市相距约160公里。
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和渔业的发展。
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同时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海鲜文化,成为广东省重要的海洋经济区。
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潮汕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潮州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宋代的文化名邦。
汕头市则是一座沿海港口城市,自清朝以来便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客家文化和潮汕饮食文化而闻名。
潮汕人重视家庭、尊重传统,他们热爱客家山歌、讲究客家酿制技艺,潮汕菜肴更是举世闻名。
潮汕地区的经济发展潮汕地区在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表现出色。
潮汕地区依托其海洋资源、人才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跨越式发展。
潮汕地区的制造业和出口贸易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
这里拥有成熟的电器、陶瓷、服装等产业链条,出口产品远销海外,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总的来说,潮汕地区在广东省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
这里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辉煌的经济发展成就,潮汕的风情和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索和发展。
汕头的变迁第一篇追古溯原1、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潮汕地区属南海郡辖地。
前111年西汉王朝设揭阳县,隶属南海郡,这是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最早政权建制。
隋唐时期称为潮州。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1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属澄海县鮀浦司管辖。
3、1981年11月以后,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
4、潮汕地区最古老的居民是越族人。
最晚至战国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的走进了金石并用时代,标志着潮汕地区已经迈进了文明的门槛。
秦朝以后,中原人民陆续南迁潮汕。
(中原人民移居潮汕的较早记载在秦朝,后在西晋和两宋时期分别形成了两次移民高潮。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南迁的中原人民与越族人民交流、融合,形成了潮汕先民。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有8个月但影响很大。
为纪念他的治潮功绩,潮州人民江山、河都改姓“韩”,如“韩山”、“韩江”;建造的“韩文公祠”也是为了纪念他。
6、在维护祖国主权的斗争中,明朝中后期,俞大猷及其领导的官兵和潮汕人民并肩作战进行抗倭斗争,造福百姓;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潮属各县实际上成为他筹饷兴军的根据地,南澳国姓井遗址、南澳总兵府遗址、“招兵树”、澄海外砂国姓埔遗址等都是郑成功当年驻兵潮汕的历史见证。
7、战国秦汉时期,潮汕已有了铁制农具;到唐代,潮汕农业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两宋时期,潮汕人口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8、潮汕种植方法闻名全国,如,①在山坡上垦出梯田,缘山引水,种植水稻;②用农骨车汲水;③骑在秧马上插秧;等等。
南宋时,已有小麦种植。
随着优良品种占城稻的引进、推广,潮汕出现了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9、潮汕手工业生产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各具特色,尤以陶瓷、潮绣最为著名。
10、唐宋时期,潮汕陶瓷烧制进入成熟阶段,也开始大量对外输出,远销东南亚、西亚各国。
11、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派系,属中国传统织绣工艺的一种。
潮汕先民源流考述潮汕先民源流考述作者:黄赞发潮汕一带见于史籍记载,最早可溯及秦皇之遣戍揭岭一说,虽至今尚有争议,但从考古发现和对古籍的分析,我们还是不难看到潮汕地区也确有极其悠久的历史。
地质学和古海岸变迁的研究结果已表明,潮汕地区除汕头市区和澄海韩江三角洲成陆较晚外,其余的山地、丘陵均在远古即已先后成陆。
聚居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胼手胝足,开辟草莱,创造了潮汕地区的远古文化。
一、从南蛮到百越春秋战国以前,人们几乎都用“蛮”字来概称南方的远古居民《礼记》就有“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意为刻画额肌,足趾相交)”的记载。
“蛮”字古时写作“”,并不从虫,也并无褒贬之义。
后来加入“虫”部,则是寓有南人事奉龙蛇类为图腾之意。
南蛮的势力范围很广,部属繁多。
长江流域直至越南北部都是南蛮各个部族的活动范围,潮汕地区也不例外。
据南宋郑樵《通志》所载,除防风氏,夏、商的诸侯,没有一个是在江南的。
周朝势力较为南展,但也只达到长江流域。
而且,楚、吴、越等诸侯国也只不过给周天子一个宗主权,其属下人民仍都是南蛮人。
《逸周书?王会解》述及商王朝明令四方献贡物,有云:“正南欧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请令以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
”晋孔晁注释欧邓等六国,明确地说“六者南蛮之别名”。
据考,这南蛮六国,桂国,在今广西境内;九菌在今江西境内;百濮在今湖南境内;欧邓当在两湖一带。
损子、产里二国则史籍语焉不详。
而“正南”尚未言及闽、粤两省。
因此,潮州应属南蛮何国,也就无从稽考。
但有一点却是可以明确的:由于潮汕与闽南两地山水相连,所以民情风俗向来相通。
正如《舆地纪胜》所说:“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漳潮之分。
”有趣的是,这种“无漳潮之分”的风俗,竟可一直追溯至史前时期。
根据考古发现和有关专家的分析,潮汕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有古人类的活动踪迹。
象山人(南澳)就是其代表。
象山文化距今约8000年,与略早些的漳州史前文化在石料选用,石器品类和加工工艺上都十分相似。
潮汕文化的历史、传统与特色摘要:潮汕文化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之一,代表了广东省潮汕地区的历史、传统和特色。
本文将介绍潮汕文化的历史背景、传统特点以及其在饮食、音乐和民间艺术方面的重要影响,以深入了解这个富有活力的文化。
1. 引言潮汕文化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其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
本文将深入探讨潮汕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特色。
2. 潮汕文化的历史潮汕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潮汕地区的兴起和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潮汕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融合了汉族文化和当地地域特色。
潮汕地区曾是海上贸易重要枢纽,这促进了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对潮汕文化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潮汕文化的传统特点潮汕文化以其独特的传统特点而著称。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传统特点:•饮食文化:潮汕地区以其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而闻名。
潮汕菜以其精致的烹饪工艺和独特的口味风格受到赞誉,如潮汕火锅和客家菜等。
•音乐与歌仔戏:潮汕地区有着独特的音乐传统,尤以潮汕音乐和潮剧(歌仔戏)为代表。
这些音乐形式在宗教仪式、节庆和文化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木偶戏与皮影戏:潮汕地区的木偶戏和皮影戏是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吸引了众多观众。
4. 潮汕文化的饮食、音乐与民间艺术潮汕文化在饮食、音乐和民间艺术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饮食文化:潮汕菜在中国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口味风格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喜爱。
潮汕火锅的特色食材和汤底成为美食文化的亮点之一。
•音乐与歌仔戏:潮汕音乐和潮剧在地方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表演形式和音乐曲调体现了潮汕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木偶戏与皮影戏:潮汕的木偶戏和皮影戏展示了当地人民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为潮汕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5. 潮汕文化的经济贡献潮汕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和商业活动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经济贡献:•商业传统:潮汕地区的商业传统悠久,历史上曾是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之一。
□ 文化源流陈香白秦、汉以后,粤东韩江流域陆续出现一些历史名城。
潮州城是其中重要的一座。
潮州(今广东潮汕地区)在禹贡九州中为扬州之域。
秦定扬粤,属南海郡东境。
汉置揭阳县。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置潮州。
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岭南道一》载,“今州(指潮州)即汉南海郡之揭阳县也。
”邢世衡《思韩亭记》和《永乐大典》书中,亦有关于秦汉时的揭阳,即为今之潮州的记载。
由此可见,潮州一名虽始见于隋开皇年间,但它的前身是揭阳,其建置沿革,可追溯到汉代,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据《永乐大典》卷五三四三记载:隋开皇置潮州后,州名时有更改。
大业中改为义安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潮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潮阳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潮州。
此后一直沿称至今。
潮州所领县数,历史多有变化。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领海阳、潮阳、揭阳三县,史称“三阳”。
据史籍记载,唐代似有潮州图经。
但由于历代战事频仍,图经于兵火之中散逸殆尽。
宋版潮州志书也已失传。
幸得《永乐大典》辑录了宋端平二年(1235年)编纂的《潮州图经》和而后不久成书的《三阳志》的部分内容,并收录了一幅以宋代绘制的“潮州城图”为底图的摹绘图,从而保存了一些潮州的历史沿革、风俗物产、户口贡赋、寺庙古迹、职官艺文等方面的资料。
这为我们研究宋代的城镇地图以及潮州城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本文就《永乐大典》所辑“潮州城图”的绘制时间和图中所载的地理内容,进行探讨。
“潮州城图”(见上图)主要表现该城的方向、位置,以及城内街道、桥梁、官署、寺庙、民宅、城墙、城门等的建筑布局。
图四边的中间,标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正上方绘一近似圆形的“子城”,“子城”北有金山作天然屏障。
州治设在“子城”内金山南麓。
城图东是自北而南流入南海的韩江,江中设置浮桥。
江东的笔架山麓,绘有为纪念韩愈任潮州刺史而建的韩亭(即今之韩文公祠)。
城东北绘有恋州塔、东津。
城东南绘至水南(在今桥东涸溪一带)。
潮汕地区,简称潮汕,别称岭东[参1],是粤东沿海潮汕平原地区,今潮州、揭阳、汕头、汕尾4 地级市区域的俗称。
现代经济统计上,常使用“东翼四市”(包括汕尾市)通称这一地区,属于区域经济概念。
今潮州、汕头、揭阳三市辖域历史上属于潮州府,原包含现属梅州的大埔、丰顺两县,大埔人多认同为客家人而非潮州人,多使用客家话;丰顺县受到潮州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其南部两镇汤南镇、留隍镇以操潮州话为主,丰顺县很大部分是半山客。
由于明清以来自潮汕地区移居海外的人颇多,海外华人及其后裔多使用原行政区划名称来称谓,如海陆丰籍的华侨多归属惠州籍同乡会馆;丰顺县虽以客家人为多,仍有归属潮州籍;大埔县籍华侨力量雄厚则常自立,不归属潮州籍。
另外亦有例外,如在香港的海陆丰籍,就常被认为是潮州人;目前陆丰市湖东镇及其以东的四个镇的方言,被认为属于潮州话(接近惠来口音)。
目录[隐藏]1 历史2 人口o 2.1 语言3 教育o 3.1 高等教育o 3.2 高中教育o 3.3 职业教育o 3.4 特殊教育4 历史县域概况5 人文o 5.1 戏曲曲艺o 5.2 民乐▪ 5.2.1 特性乐器o 5.3 文博场馆o 5.4 潮语流行歌手6 宗教o 6.1 佛教o 6.2 道教o 6.3 天主教o 6.4 基督教o 6.5 德教7 旅游o7.1 历史文物单位▪7.1.1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1.2 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3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7.1.4 广东省古村落o7.2 风景区o7.3 老寨o7.4 潮汕园林o7.5 名人故居8 潮声卫视9 交通o9.1 高速公路▪9.1.1 全线已通车▪9.1.2 部分通车▪9.1.3 在建o9.2 水路o9.3 铁路o9.4 航空10 新式能源11 经济12 参见13 注释14 参考资料[编辑]历史主条目:潮汕史乾隆《潮州府志》潮州府疆域总图[编辑]人口[编辑]语言∙潮州话∙海陆丰话(陆丰语、海丰语)∙河洛话(南澳县云澳话、丰顺县黄金话)∙上列语言在语言学上划归鹤佬话潮汕片∙客家话(统称半山客包括饶平客腔、海陆客腔、揭岭客腔、浅山客腔)∙潮汕地区的客家话归属客家话粤台片∙军话分布于陆丰、海丰、惠东诸县,是明朝屯军之后代。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附:潮汕文化专题研究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解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潮汕文化的内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潮汕文化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溯源” (5)一、潮汕文化发展整体趋势 (5)二、潮汕文化发展阶段划分 (5)第三章“解构” (12)一、潮汕文化演绎 (12)二、潮汕文化内容体系 (13)(一)饮食文化 (13)(二)建筑文化 (15)(三)工艺文化 (16)(四)民俗文化 (19)(五)语言文学 (23)(六)曲艺文化 (24)(七)宗教文化 (25)(八)农耕文化 (27)(九)潮商文化 (27)(十)华侨文化 (30)第四章“号脉” (32)一、潮汕文化历史地位 (32)二、潮汕文化发展挑战 (33)第五章“展望” (35)第二章“溯源”一、潮汕文化发展整体趋势潮汕文化,从陈桥贝丘遗址的“陈桥人”开始,至少有5000年历史。
纵观潮汕文化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整体上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潮汕原住民文明与中原南迁汉文化的不断融合发展,并达到潮汕传统历史文明高峰的过程;二是潮汕人过番贸易经商,海洋商业文明萌芽发展,潮汕文化向海外传播,并吸纳其他文化元素向前发展的过程。
二、潮汕文化发展阶段划分从宏观历史角度看潮汕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把潮汕文化分成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原生时期、成型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创新时期。
即潮汕文化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创新于近代。
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及重要代表性历史事件。
(如下表一)表一:潮汕文化历史发展阶段阶段时间特点重要历史事件备注原生时期6000年前—B.C.222年,出现社会等级农业生产兴起基本不受中原文化影响经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两大社会发展阶段“贝丘”,“沙丘”石器,陶器,青铜器等主要有象山文化:出与“漳象山文化、陈桥文化、后山—浮滨文化、南越文化四大古文明土了距今8000年以上的“南澳象山文化遗址”州史前文文化”为同一系统陈桥文化:距今6000至5500年前后,在今韩江三角洲地区已有居民活动,并能应用先进石器工具潮安陈桥文化遗址是潮汕贝丘遗址代表,出土贝壳、石器等后山文化:约3500年前,以几何印纹陶为特征,鸡型壶,蛇形壶是这一文化的代表浮滨文化:约3400-2900年前,出土大口尊和酱黄色、酱黑色釉陶后山文化与浮滨文化有前后继承关系器为主,还包括石质牙璋南越文化:距今约2700-2200,年,浮滨文化中常见的大口尊及施釉陶消失,南越人特有夔纹陶器及越式青铜兵器大量出现成型时期B.C.214-598年,从秦始皇统一南越起,至南北朝完结止,前后800多年“榕江文化”形成并得到发展,逐步“汉化”,“汉式景观聚落”出现秦始皇统一(B.C.214)南越,揭阳建置。
“潮汕”的历史沿革
潮州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考古材料证实,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
远古时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歌仔。
潮州的先民属古闽越族。
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南迁入主潮汕。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潮州地域属南海郡。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南海郡揭阳县,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成和六年(公元331年),在南海郡东部设置东冠郡,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置义安郡。
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郡这个名称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后人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
潮州这个名称虽然基本固定下来了,但是历史上关于潮州的称谓,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
隋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州复郡,潮州曾一度改为潮阳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第二次称潮州,在唐朝的时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说,东到泉州,北到江西,南到大海,西到惠州。
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从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设置了漳州。
现在, 潮州话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云霄、诏安、东山、漳浦、和平等县市,也都有潮剧团,演出潮州戏,可见,两地的历史渊源,是连在一起的。
由此可见,唐朝时候的潮州,原来是曾经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
韩江的一个源头,是在汀州的长汀,另一个源头,是在河源的紫金,可以想象,韩愈那个时候的韩江,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潮阳郡,唐乾元年(公元758年)再复潮州。
元朝的时候,潮州称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称潮州府。
崇帧六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
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大迁移,大批中原汉人南来,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经宋、明数代,人文渐盛,名贤辈出,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
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
这时潮州的辖县一共有9个:就是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还有汕头埠和南澳岛。
这9个县还有汕头和南澳的人民,历史上统称为潮州人。
关于潮州人称谓的界定,依据就是上面所说的9个县和汕头、南澳。
后来,也有把丰顺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名人,如丰顺的丁日昌,人们还是习惯把他作为潮州人。
二十世纪初,汕头埠逐渐成为潮汕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
1904年梅县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埠的铁路。
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
由此有“潮汕”新名词。
1907年5月22日发生了丁未黄冈起义,这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斥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
“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
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正式与澄海分置,属广东省政府领导,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
把这片地域称为“潮汕”的说法便正式登上了官方文本。
再后来,汕头市逐渐成长为粤东的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这样一来,人们对于潮汕平原、潮汕人之类的说法也就习以为常了。
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较大,它包括了现在的汕头市、揭阳市;从管辖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中国解放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了二个“潮州”的概念,一个是广义的潮州概念,一个是狭义的潮州的概念。
广义的潮州,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潮州,包括现在潮州、汕头、揭阳。
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潮州人的称谓。
狭义的潮州,就是目前的潮州市,它是在1991年12月将原来的副地级市的潮州升格和扩大区域的。
作为地级市,潮州现在管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
湘桥区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潮州城。
但是,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关于潮州的概念,还是倾向于广义的潮州,甚至就是广义的潮州。
可见,历史是阻隔不断的,也是不可代替的。
由于现在潮州成为潮汕三个地级之一,本地人较为注意把潮汕与潮州分别开来,如说“潮汕方言”、“潮汕工夫茶”等等,而不再冠以“潮州”了。
不过, 海外潮人迄今为止仍喜欢称自己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会馆也都称为“潮州会馆”,这大概是沿续习惯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