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提纲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提纲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提纲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提纲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魏良萍(2011年11月)

所谓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实施科学的教育行为的基石。如何认识学生,怎样看待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我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就需要认真研究学生观的问题,要确立现代学生观,以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教育史上主要有两派绝然不同的主张:

一是教师中心论。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

二是学生中心论。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杜威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仆人”去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能多加干涉。教师在教学中只应充任“看守者”(watcher )和“助手”(helper),不应站在学生面前的讲台上,而应站在学生背后。

一、对传统的学生观的质疑

<一〉“学生要服从老师”

这种认识的思想根源在于:一是“师道尊严”的历史传统;二是以学习前人经验,认同社会文化为主的教育模式。不少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必须听从教师的教导,服从教师,这样。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出路在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一要变师长为朋友,把教师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二是教师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研究创新的指导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的研究探索活动,又完全不能代替学生,只能当好引导者和研究伙伴。三是变教师权威为尊重学生。教师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进步,可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来源。

〈二〉好学生太少了

这种认识的思想根源在于:一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把考试分数作为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二是教育发展还不能为大多数人提供升学机会的精英教育的产物。我国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还不够发达,考试竞争激烈,它直接影响对学生要求的思想观念。三是教学方法手段的落后。教学方法手段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前教育实践中的普遍现象。

“好学生太少了”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往往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人,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学生观。要走出这个误区,就必须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按照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首先,要改革不合理的考试制度,全面评价学生。其次,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解决教育供求的矛盾。

〈三〉现在的学生不好教

产生这种认识确实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加上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确实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存在不少缺点毛病。如果一切求全

责备,那你可能找不到一个完人;如果要沙里淘金,那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点”。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就的发展中的人,有巨大潜能,都是好学生。因此,认为学生尽是缺点的,也是一种学生观上的误区。

要走出这种误区,关键在于树立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优秀人才的观念,而不是对学生求全责备。首先,要积极赏识学生,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和成绩。其实,还要善于发扬学生的长处和优点。

〈四〉学生不会学习

这种认识的思想根源是多方面的:一是对学生发展特点的片面认识。有些人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必须依靠教师的帮助才能有效地学习。二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对教会学生学习重视不够,仅从掌握知识来看教师讲授。三是现有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和师范教育的不足。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是靠实践中摸索和向其他教师模仿获得的,阻碍了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学好,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要认为他们不会学习,而要加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其次,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我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锻炼提高。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释析新型的学生观

〈一〉潜能开发观

人类潜能开发的理论认为,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蕴藏着具大的潜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我毫不怀疑,绝大多数人不论在生理上、精神上

还是道德上,都是很有限的利用了他们的潜力。与我们应该成为的样子相比,我们还只是半睡半醒着,我们只利用了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这些充分说明青少年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新课程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发展”。这是从我国教育现状和改革需要的角度提出的迫切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把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力的人:

〈1〉坚持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

新课程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教育者应视学生的潜能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通过创新教育,把它们变成现实。

〈2〉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

这种发展观意指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传统教学的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这必然影响学生潜能的开掘,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将受到严重遏制。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方式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全面和充分。

〈3〉差生的创新潜能不可低估

在创新面前,后进生和优等生视平等的,创新潜能同样深厚,关键在于教育者怎样去开采挖掘。长沙市九中潭迪熬老师曾经说过:“人人都有创造力的禀赋。”他善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二〉主体地位观

教育是教育者直接塑造和构建教育主体的活动。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要帮助受教育个体,不断提高和发展他们的主体性,他们逐步地由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因此,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课改必须首先遵循的一条根本规律。从这种意义上讲,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学生为他们服务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不是学生的学为教师的教服务的。皮亚杰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教一门学科,是使学生自由独立思考。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学生在客体的相比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的主体的发挥,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之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既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现代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而非教师的行为。在教师策略设计上突出促进知识构建的策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使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在教学评价设计上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应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所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面。在学习环境设计上关注资源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

〈三〉个性差异观

个性是人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意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每一个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特长、性格和个性品质等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他们都在各自的发展水平线上,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存在着千差万别,他们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个别的类型差异来。

中小学生在注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能较好的集中注意和分配、转移注意,有的则易于分散注意,或者不善于分配、转移注意。在思维能力上有些学

生擅长于运用左脑,善于抽象思维,而有些学生则长于运用右脑,善于较具体、较形象的思维。在记忆方面,学生在记忆时,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等多种类型。

美国一名从小学到大学教育经验的著名专家切尔瑞富勒写了一本很受欢迎的〈〈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的书,他认为,“每一个孩子的大脑如他的指纹一样独特。”提倡个别化或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个性、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型的一种探索,而这种探索正是建立在学生个性差异观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教育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反对教育的整齐化和陈旧僵化;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四)新课程倡导学生观是:

1.学生是发展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该充满信心;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

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的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

2.学生是独特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含义: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

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在现代社会,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是一个法律上的责权主体。同时,也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和享受特定的伦理权利,也是伦理上的责权主体。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学做人,求发展”的人

“教育”是干什么的呢?我认为基础教育的“教育”,就是教学生“学做人,求发展”。这种认识对不对呢?2004年3月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等几位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应把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放在首位”。可见我的认识是正确的。

2005年5月10日上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的大陆访问团一行参观湖南长沙岳麓书院。这个千年书院所制定的“校规”有18条,其前部分是关于怎样“做人”的规定,后部分才是关于“做学问”的规定。可见,对这“做人”的素质,古今都重视。

大家可以想想,在当今社会,要想有个落脚之地,做个小有出息的人,你要不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要不要学会与人共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要不要有

理想、有信念、有意志?这些“知识、能力、共处、交往、合作、理想、信念、意志”等等,构成了做“人”的基本素质,都要具备的。

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说了:为了孩子的将来,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就是通过各种的教育活动,去培养学生的这些“做人”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和能力)。这样,他们离开校门后,就业也好,升学也好,就有了继续“发展”的本钱了。

老师们,请记住,我们的职责是教学生“学做人,求发展”!

现在,我们来看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怎校样教学生“学做人”的。

例1《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

有一次,陶先生看到一个叫王友的男生,拿起泥块要砸另一个同学,就急忙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他。陶先生回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经到了。那天,陶先生身上有几块糖。他掏出一块给王友,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我的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说:“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王友迟疑地接过这第二块糖。陶先生又接着说:“据了解,你要打那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是吗?”原来,陶先生已先调查了情况。先生说:“这说明你有做人的正义感。”说着,给了他第三块糖。要知道,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糖对小孩来说还是很诱人的,更不用说三、四十年代。况且,先生是社会名人,那糖至少是奶糖吧。王友怎么也没想到有这情景,他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即使不对,我也不能打他。”陶先生高兴地拿出第四块糖,说:“你能知错,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没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这四块糖:第一块是奖励给“诚信”的人;第二块糖是奖励给“尊重别人”的人;第三块糖是奖励给“有正义感”的人;第四块糖是奖励给“知错而改”

的人。我们实在应该要像陶先生那样,视学生为“学做人,求发展”的未成年人。像他那样:用赏识,唤回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关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时代的人文精神和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时时刻刻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中国人民大学的金正昆教授说,人际关系中要“善于接受别人,重视别人,赞美别人”。他说,善于赞美别人,实际上也是在肯定自己,因为这表明你有教养。是的,我们应当相信每个孩子都在梦想着成功,期待着老师的赞美和鼓励。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是夸奖大的。赞美与夸奖是照射到心里的一缕阳光。给了阳光,就灿烂。

例二《放大优点》:

南京有一位家长,姓周。二十多年来,他把一个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一位学识出众的高才生。其实,老周只是一个工厂的技术员。他说,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10道题只做对1题。一般的家长,如果遇到这情况,肯定会责备孩子。但是,老周却给对的那道题打上了一个大红勾,然后写了一行字:“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也不敢碰了。”8岁的女儿看了十分兴奋。她对数学的兴趣很浓,升初中考试,数学得了99分;10岁时,她写出6万字的科幻童话作品。媒体报道了这位可敬的父亲。他说:“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应该饱含热情地欣赏他,拥抱和赞美他。”是的,对孩子而言,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庸的孩子,在赞美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作为家长和老师,都不应该一味指责孩子,而应找出他们的优点,放大他们的优点,赞美他们的优点。

例3《谁是最优秀的?》:

1998年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期间,我国代表团到当地的一所小学参观。我们送给小学的礼物是—对熊猫小玩具。团长对校长说:这熊猫上系着蓝飘带和红飘带,分别送给一个最优秀的男生和一个最优秀的女生。这可让校长犯愁了。谁是最优秀的啊?有数学最好的,有棒球最好的,有最会讲笑话的,还有义工时间最长的。最后,校长只好把系蓝飘带的熊猫玩具送给男孩,红飘带的送给女孩。对一个人来说,他总有优秀之处。用这样的观念去看一个集体,一个学生,不就是一个优秀的集体,一个优秀的学生了吗?

例4《“细化”的特长》:

耶鲁大学是美国一流的大学之一。在每年的入学典礼上,校长都要向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2002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个自称会做苹果饼的女学生。学生都感到奇怪。耶鲁不乏多才多艺的人,为何推荐一个仅仅擅长做苹果饼的学生呢?原来,每年的新生都要填写自己的特长,几乎所有的同学只是写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从来没人填写过类似“会做苹果饼”这样的特长。因此,今年这个女生便脱颖而出,被校长看中了。这真是个心中明白自己有什么真正特长的姑娘,如果她只是写“擅长厨艺”,结果会怎样?肯定不如“苹果饼”诱人。而那些写擅长运动、音乐、绘画的,可能也就是会踢两脚足球、唱几支歌或者画几笔素描之类。他们都没有具体写明,只有一个笼统而堂皇的词。细想,这背后更多的是心虚。

细化自己的特长。显得天真、拙朴、可爱而自信。

特长一经细化,哪个学生身上没有闪光点?老师们,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不是一件件供人欣赏的瓷器。瓷器,不小心会破碎的。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玉坯。玉不琢,不成器。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是金子,就会闪闪发光。

(三)学生有保护自己的学习利益、成长利益的权利

当教师的,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作业布置得多了,孩子们会“啊”一声,像皮球泄了气,表示“完了,完了,这下完了”的意思;或者是瞪着眼睛“啊”地一声,表示意想不到作业有这么多!知道吗,这个“啊”是孩子从心底呼喊出的为保护自己利益的抗议之声。面对来自学校的学习压力,我们的学生在挣扎着,反抗着:2004年11月的一天,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中学初三的一百多名学生,以拒绝进校表示对学校周末补课的不满。

难怪有孩子用《常回家看看》的曲调这样唱着:找点空闲,找点时间,找个朋友,到商场转转;带上球鞋,带上护膝,套上队服,到球场玩玩。球场展开了龙争虎斗,商场出现了砍价集团。考试的烦恼,向球场发泄,作业的事情,向同伴侃侃。看球赛开战,去商场转转,要是被老师发现,家访准完蛋。我们不图玩耍把学习的时间占,一星期总做题,也要放松舒坦.面对来自家长的学习压力,我们的孩子在挣扎着,反抗着:

2005年4月份,武汉市举行“楚才杯”国际中小学生作文比赛。其中,小学五年级的作文题是《给我一点时间》。参赛的4200份作文中,70%的孩子即近3000名五年级小学生,将自己的妈妈丑化,刻画成:会计师:计算着他们自由活动的每一分钟。变色龙:考得好了,一脸高兴,考砸了,大发雷霆。母老虎:每次出去玩,都会被她拦回来。河东狮吼:才看一会儿电视,就大声吼叫着。

例5《一位父亲的忏悔》:四川西充县的赵芝品在部队文工团学得一手好提琴。转业后,儿子赵江山一岁就开始听拉琴,三岁学琴,十岁通过了小提琴4级考试。1996年4月,赵芝品不顾妻子的反对,凑足2000元,带孩子到南充学艺。白天,他让儿子上音乐学院培训班听课;晚上,就和儿子分头卖艺挣钱。

1997年10月,在“蓉城(成都)之秋大型音乐会”上,江山拉的一曲《梁祝》征服了广大听众。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栏目,报道了父子俩的事。儿子成名了,老赵给江山加大了练琴力度。小江山每天休息时间还不足六小时。一天,老赵打工回来看见江山在看电视,怒火冲天,要打儿子。江山哭着说:“我下巴和手指都练出了厚厚的茧,脖子伸不直了,你就不能让我休息休息!”但老赵还是要他卧薪尝胆。魔鬼式的教育,终于结出了恶果:1998年11月21日,13岁的江山离家出走;接着,妻子和其他三个儿女也离开了赵芝品。一次,老赵在江山的相册中,偶然发现他写的一段话:“老师说世界上父爱最伟大,但自从我学小提琴后,伟大的父爱就消失了。每次测试之后,无论我的成绩如何,你给我的都是打骂。我现在特别怕摸琴,一碰到它就提心吊胆。你说‘黄金棍下出栋梁’,可是你越打,我就越没信心……”1999年至今(2003、4),赵芝品跑遍全国几十个城市,行程十多万公里,也不见儿子的踪影。2003年春节前夕,老赵说“四年了,江山还在的话都18岁了。我当初不该给他施加太大的压力。如果有可能,我会向他真诚悔罪,希望他做一个快乐的人。”

悲剧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老师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尊重孩子的学习利益和成长利益吧!我们不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利益,禁锢孩子的身心。否则,不仅可能伤害了你的学生,失去了你的孩子,惨案也可能就在眼前:2000年1月17日,浙江省金华市一个高二学生徐×,因不满母亲提出的期末考试进入班级前10名的要求,用斧头砍死了母亲。

2003年11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的16岁少年冯青,因不满母亲柳燕对学习的苛求,操起菜刀把母亲杀死在血泊中。在网吧他被捉到,警车上他对警察说,“这一下,我真的解脱了。我觉得这几天就像出了笼的小鸟一样幸福。你们把我

带走吧,我觉得监狱肯定比我家里要好。”2002年5月的一天,山西省临汾市一个叫恬恬(化名)的小学生,才12岁,因迫于学业负担沉重而自缢身亡。她留下了一纸遗书:“敬爱的父母:您们好!我十分感谢您十二年来对我的养育,可是压力太大了,我只有一死,作业多的是。再见女儿绝笔”。

第四个血案就发生在XX县。2004年10月13日,XX一中13岁女生许XX在教室里服农药自尽。她在遗书和日记中都表明因学习压力过大,“实在无法忍受才选择自杀”。

一幕幕的悲剧,悲剧之后是深思;一声声的警钟,警钟之后是告诫。难道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是造成惨案的凶手?是帮凶?都不是。我敢说,我们是无可奈何的执迷不悟者!但我们又不得不奉劝家长和老师:给孩子开放蓝天吧,让他们自由飞翔!

(四)关注学生课堂上的生活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这样,是有序的。”我们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春”的季节,没有必要让他们过早地感受“夏”的炎热,“秋”的萧瑟和“冬”的冷酷。今天,“全世界都在呼喊捍卫童年。孩子没有童年,没有自己的东西,犹如没有自己的春天。”什么是童年?“童年”就是罗大佑作词、作曲,程琳首唱的台湾校园歌曲《童年》。2003年在上海召开的“为了孩子”国际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呼吁要“让孩子的童真时代长一点”,让他们尽情享受童年的快乐。

孩子的快乐享受不了多少,而大学生中却出现了“童年期现象”。他们玩长绒玩具,贴卡通明星照片等等。专家认为,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外,“中小学教育过于成年化”是另一方面重要原因。原来,他们是在补偿童年的快乐啊!

因此看来,我们实在应该树立“课程即生活”的新教学观,把儿童的生活带进课堂。有个小学生在作文中写到:

生病真好。背上靠者厚厚的被子,在床上看卡通片,用不着做那么多的作业。再说,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只怕我不开口……生病真好,只要没打针。我看,我们的小学教育教学太政治化了,太理想化了,太成人化了。这样一来,助长了孩子从小“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一写“生病”,就是担心功课落下,非要发着高烧去上课不可。何苦来哉!贴近生活,才有真实。对孩子来说,只有真实,才显得可爱。可爱,才美。某老师在一次课改报告中强调:“现在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关注儿童的幸福。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课堂教学真正充满生机活力。”我们果真能做到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生活”吗?我们果真能做到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幸福”吗?可以的。

例7《〈海水是咸的,河水是()的〉教学点评》:

有一位教师出了一道填空题:“海水是咸的,河水是()的”。

生1:河水是淡的,因为我喝过河水。

生2:河水是淡的,因为“咸”的反义词就是“淡”,我是这么想的。

生3:河水是甜的。有一次。我和爸爸赶路,走得又渴又累。来到一条河边,我们坐下歇了歇,喝了一口清清的河水,可甜呢。

生4:河水是苦的,因为它被污染了。

老师:河水是无私的,它把自己奉献给了庄稼。

……

老师:河水还可能是怎样的呢,请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比如看到的、听到的,写成一段话。——这就是“课堂即生活”,既是学习,也体验着生活。

例8《年、月、日》的教学:

《年、月、日》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请看一位教师是怎么教的:老师投影“生日快乐”画面,播放优美音乐。

接着,她以亲切的声音说:“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能告诉大家你的生日是哪年哪月哪日的吗?”

……(学生纷纷发言)

老师知道过几天就是王东的生日了,让我们同唱《生日快乐》歌,预祝他生日快乐,好吗?“(老师送给他一张生日贺卡)……

让我们也记住妈妈、爸爸和其他亲人、好朋友的生日时间吧!

老师就是这样引入《年、月、日》教学的。

学生在这样的课上,是不是有一点“生活”的感觉?看到他们“幸福”小脸了吗?

(五)学生有“不会”的权利

这个标题很少有人谈到,所以很新鲜。其实很好理解,看几个例子就明白了。

2004年1月中下旬,进入期末考试阶段了。上海有近千所中小学试行多种形式的考试。其中之一,是“一张试卷出现难易程度不同的几组试题,学生可以进行‘选择性考试’”。

2000年秋季开始,上海蓬二小学试行“借分制”。如学生小曾英语期中考只得79分,她向老师借了1分,80分就进到“良”等级了;老师放“高利贷”,说“借1分,期末还5分”。结果,小曾期末考提高了19分,超额“还贷”。

2003年4月,吉林省长春市103中学的小学部试行“保密贷分”制。即:成绩考不好,可向老师申请“保密贷分”,但要加倍“还贷”,而且要有两个担保人,负责辅导。另外,学校还允许学生将超标准分数的分值存入个人帐户,累积达到规定分值时,可免试一次。

2003年海南省海口市不少中小学试行多次考试的做法,即允许重新答卷或再考。

以上四例,有选择性考试,有借分,有贷分,有多次考试的,它们都反映了一个评价学生学业的新理念,即应该尊重学生“不会”的权利,尊重他的人格;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学习活动更加人性化了。

“不会”的另一方面,是“会”。

在课改精神下,我们不可忽视、无视学生“会”什么,即要注视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前已述),个性化的长处要张扬。

2003年1月期末了,北京光明小学除了正常考试外,多了一项“我能行”考。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唱歌、跳舞、弹琴、朗诵、讲故事、做手工、踢毽、跳绳、翻跟斗等,来展示自己。考试由学生当评委,成绩分“优、良、可以、再努力”四等。

但是,不管怎么个考,现有的考分制不可能绝对地显示出孩子的智力高低,更无法预测其终身成就。有个社会组织邀请了部分学者、记者和大学生读者,对2004年出版物上出现的经典句子进行评选,评出了“2004年中国十大金句”。其中的第5句是“学校里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整。”

有一张名人的成绩单,恰好能证明这句话不愧为“金句”:四川乐山郭沫若故居里,保存着郭沫若的两张成绩单:

第一张是16岁读完中学二年级时:修身35、算术100、经学96、几何85、国文55、植物78、英文98、生理98、历史87、图画35、地理92、体操85。

第二张是18岁读完中学三年级上期时:试验80、品行73、作文90、习字69、英文88、地理75、代数92、几何97、植物80、图画67、体操60。

两张平均分都是79分,肯定算不上优等生;凭这样的成绩参加今天的高考,能进大专就不错了。再看国文才55分,习字才69分,后来怎么成了大诗人、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呢?一点不错,出了校门“一切打乱重整”!

老师们,我们要给学生有所“不会”的权利;

同时,还要创造条件,给学生以“会”的机会。

(六)善待学生

上述讲的五大点,其实都已涉及“善待学生”问题。这里专列一点,是从“问题学生”这个角度讲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要以比较理智的态度和方式方法对待所谓的“差生”。沈阳市校园里,小学生在放“高利贷”,利息是50——100%,期末还本付息。对这事,你怎么办?我看这是好事,你的学生会“理财”了。所以,你可以趁机请银行的同志来开个“信贷”讲座,把还贷的诚信也结合进去讲。这就叫“善待学生”。

例8《把“!”改成“?”》:

一位年轻女教师接一个大家都头痛的班。第一次进教室,学生用“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歌声迎接她;黑板上则是大大的五个字:“我们是差生!”她听着,看着,然后微笑着说:13年前,有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山村女孩,考上了县里的一中,但还只能编在差班。可她不服输,发誓要取得好成绩;她在课桌上贴着座右铭“我挺棒”,鞭策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高中毕业,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想知道那个女孩是谁吗?“谁?”一些学生问道。女教师还是一脸的微笑,又略带自傲的语气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哇!”教室里有了异样的赞美声。她转过身指着黑板上的字说:“这字写得还可以,可惜标点用错了。”“用错了?”不少学生疑惑地重复这三个字。女教师提高了嗓门说:“我们一齐用力把这个叹号压弯,加油,一二三!”她一边说,一边用红粉笔把叹号改成大大的问号;接着,又说:“现在老师读这问句,请大家用我刚才介绍的座右铭大声回答——师:我们是差生?生:不!我挺棒!“对!我们挺棒!”教室里一片掌声。

据全国少工委统计,我国现有3亿中小学生,其中,被老师列为“差生”的有5000万,半个亿啊!英国、法国的人口都不过5800万,福建三千多万,台湾两千多万!我们的老师要是都能像这位年轻女教师那样“善待学生”,请问,还有那么多的“差生”吗?说到所谓的“差生”,有人也把“早恋”的孩子列在其中。是的,“情深深,雨濛濛”,孩子一个个走进了“春天”,而且步伐在加快——“人口学研究表明,20世纪的100年间,每过25年少男少女的性成熟提前1年。“上个世纪初,成熟期发生在十六七岁;世纪末,提前到十二三岁。”于是,2001年12月

的一天,安徽省全椒县一个读小学四年级的男生,与家里赌气,带上小女友离家出走。他们连夜坐车到滁州,再进南京,后被司机发现,叫民警带走。2004年8月的一天,家住浙江杭州古荡新村的张女士,偶然发现自己13岁儿子,在网上玩过两次“离婚”,生过三个孩子!

此类报道,多的是。不过,专家认为,与其说他们“早恋”,不如说是“早练”——异性交往的早期训练。

种子还没发芽,要么是春天还没到,要么就是孬种。孬种怎么能发芽?可以这么说时间到了,还不懂得谈情说爱,没有触电的感觉,那是有病!话虽这么说,面对哭笑不得的事,家长和老师都必须善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陈会昌教授说,要“让性道德走在性成熟前面”。

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正常的性成熟现象。北京171中学的部分班级,老师特意把“关系好”的男女生安排一起坐,他们表现很好的啊!男女搭配,上课不累啊!

其次,告诉孩子们,“不要在你们的身边找伴侣,你们的伴侣正在上幼儿园或小学。”老公老婆有的是,只怕没本事。

第三,出了问题,应关怀他们,爱护他们,不是讽刺、斥责。四川成都和重庆市等地,都成立了“少女怀孕救助中心”,其第一条工作原则就是“保密”。

新课程下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作为教师,我们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何谓学生观?人们通常把它定义为:对今天学生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等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的集中反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任何教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某种“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基础,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它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出发点的确立,教育观念的形成,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且最终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以及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人才能否与社会的需要相适应。因此,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很必要的。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人,需要平等与尊重 从社会学上看,学生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学习首先是学生个人的行为,无论他的品行、为人怎样,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成绩好坏、家庭条件优劣,在教师面前都应是平等的。基于这一点,教师应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不以个人的好恶区别对待学生。(二)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三)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四)不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 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向交流。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应该得到教育者的尊重。缺乏尊重的教育,是强加的、被动的教育。尊重学生是师生人格平等原则的内在要求,缺乏尊重的严格要求与人格平等的原则是不相容的。这样的教育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容易产生逆反、抗拒的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所谓“猫鼠关系”。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应该从那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俯下身来。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你、爱你;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独立人格、有健康心理、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是孩子,需要理解与宽容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孩提时的磕磕碰碰,青春期的莽撞冲动,成年后的自以为是……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思想还不够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对于学生的错误,一些教师一是怒之,小错小怒,怒其不争;二是罚之,小错轻罚,大错重罚;三是告之,先告家长说:孺子不可教也,后告领导说:朽木不可雕也。 宽容是一种教育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宽容地给予一个暗示的眼神远胜于大声呵斥,它可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台阶、一个机会,促其自我反省。同时,宽容能营造和谐的群体,形成民主的氛围,可以赢得学生,“宽以得众”就是这个道理。宽容意味着理解、信任。对犯错误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与信任,给予充分的反思时间和悔过自新的机会,它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学生是学生,需要严格要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带着家长的殷切希望到学校就是来求真知、学做人的。“教不严,师之惰。”我们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也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而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教师敬而爱之。谈到“严”,为师者首先心中要有一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尺子,先严以律己,起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作业批改、辅导答疑,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进而才能“严”中有道。对学生如何“严”?这就得从点滴小事

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我们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一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不好,但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2.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 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做事说话经常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在想,我选择教育职业的原因是什么?我坚持并热爱的重要理由是什么?我要教育学生什么?我要怎样教好我的学生?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路上探索,我认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三观”就是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观点。下面具体谈谈: 一、教育观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清晰并坚信自己的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早已不是一个新词了,它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我们国家呼唤着素质教育,我们需要“高素质人才”,不是“高应试人才”。 有人对立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可以说,“素质教育”是更全面的“应试教育”,它弥补和规范了教育的范围和方法,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随着社会的发展,成绩已经不是唯一的衡量准绳,学生不是学习的工具。 2、现代教育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现代的发展很快,教师的教育观也要跟着发展变化,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一个不发展不学习不

专业的教师,是很难教好学生的。那么,什么是现代教育观呢? 我认为:其一,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其二,教学是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其三,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其四,教学更注重人而不是学科更不是成绩。我们教育者早就从“中心”转变成“主导”,学生也已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二、学生观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正确的学生观尤为重要。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教育理念更新,端正教育态度,规范教育行为;应该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清楚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2、注重科学规律 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是有独特思想的人,是有个性差异的人,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育和成长,因材施教、正确评价学生,并能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的理念是让优秀生得到飞跃,让中等生得到发展,让后进生得到进步。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方案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方案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实施新课程的要求 “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中基于对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建设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及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往、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2.学校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不断取得好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但我们要认识到,目前我区区属学校扩招,明年我校班级规模进一步扩大,导致招收的学生基础将更差,而且差生面更广。如何应对这一变化,从教法、学法方面改进来保持学校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抓住这一改革发展的机遇,顺应课改潮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改革,只有改革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3.“尝试教学法”在众多学校实验获得成功 “尝试教学法”由邱学华1980年开始实验,历经20余年,为解决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探索一种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法。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主体的不断尝试,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潜力,并实现学习者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理念。尝试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认为离开了学习者就无法构成学习活动,尝试学习强调了尝试在学习活动的重要作用。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与目前的新课改理念一致。“尝试教学法”以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目前,有98个县市在推广,运用教师约20万人,试用班级约90万个,受教学生3000多万人,实验基地1800多个,成立100多个研究分会。通过对“尝试教学法”实验学校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实地参观考察,经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尝试教学法”比较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决定在我校开展《运用尝试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20多年来,“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实验与推广,在初中的教学实践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一、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的行为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须知数千年的师道尊严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学生对教育学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一方面不断学习、吸收现代教育思想,努力树立现代学生观,另一方面还要用现代的学生观检验我们的教育行为。 1.教师心中要有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为着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判断。然而教育实际中,却常常出现教者自行其事,心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如课上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常常“怒发冲冠”,动辄罚站、训斥、责骂。虽然,所问问题可能已解说不止一次,但学生仍旧未能理解。怎么办?我们认为教师能做的和该做只是再向他解说一遍。因此,可以对他这样说:那不是你的错,是老师没有说清楚,让老师你再讲一遍,好吗?反过来想一想,训斥、责骂和罚站,对于学生而言,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有损于师生之间的感情。再比如,找学生面批作业,见到明显“低级”错误时,教师常会十分生气,言语多严厉,甚至斥责学生。静而思之,面批本是好事,旨在帮助巩固提高。殊不知,严厉之语,斥责之声,非但不能帮学生,反而伤及学生脆弱的心理,又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可谓好事没办好。教育实际中,这一类好事没办好的情况恐怕不是少数。体罚、变相体罚等现象的存在,不能说与此无关。如果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那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2.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 有学者将教育列为服务行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的提法也屡见报端。我们赞成这一提法。我们认为,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家长花钱送子女到学校读书,就应该让子女享受良好的教育服务。然而,受到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影响的相当一部分教师,一下子难以接受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角

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健康成长 方百堰:逯林林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要想培养好学生,就要多给他们一些关爱,以心交心,使学生健康成长。 (1)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人格榜样,因而班级群体对学生人格影响的魅力首先来自于班级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用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来传递爱意,让学生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关心,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安全感、亲切感。 (2)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比如:有些学生遭受一点挫折就授不了;一到学校就紧张、不自在,见到某一位老师就害怕;一写作业就心烦,一考试就心慌;对学习很厌烦。这些学生就必须借助课任老师或心理辅导员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成为老师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心里,帮助他们排除内心的不良情绪。 例如,学校中一名女学生趁课间休息时将几个男同学的铅笔、文具盒、书包等东西拿走扔掉,从表面看这属于偷盗行为,是品质问题。但是,了解后发现这名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白,经常受到男同学的欺负,从而产生了一种报复的心理。经过分析发现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问题,只有通过心理辅导的方法才能解决。如果我们一味的批评她的品德不好,甚至认为她的品质存在问题而冷落她,那么结果就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传递给这个有缺憾的女生,用真诚去唤醒她,让她受到公平的教育。深入的观察、分析她的内心世界,真正的关注她的心理反应。教师可以通过表情、言语、眼神,将对她的期待投射到她身上,自我得以肯定,信

心得以重建,从而完善个性,自觉提高奋斗目标,增添学习动力。如果我们无形之中将诸如“无药可救”、“朽木不可雕”的消极情绪传递给了这样的学生,肯定会使这些有缺陷的学生自暴自弃、自我放逐。 培养学生。教师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要下功夫把他们培养成乐观上进、风趣开朗、兴趣广泛、勇于创新的人才。为此,教师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德高为范、学高为师就是这个道理。同时,教师还要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 锻炼学生。现在的学生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裕生活,没有艰辛的经历。然而在学校里,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学习和生活中会感到诸多不如意,例如,有些学生成绩不好,每次考试成绩出来,都会产生一定的心里压力。这种压力若不及时排解,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教师在成绩公布前后,要做好差生的思想工作,要热心帮助差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予以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关怀,从而使其经受精神和意志的锻炼,逐步懂事和成熟起来。 师生们积极参与大课间。跳校园舞、校园活动如:摇呼啦圈、滚铁环、跳绳、拍篮球和做篮球操、这些特色性的体育项目新颖多参与其中的学生热情高涨、劲头十足,真正体验到了快乐与健康。另外,学生的运动参与性、运动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均有所加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精神状态好了,真正做到健康成长。

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内容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主要力量,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理想脚踏实地 随着《蜗居》的热播,很多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在《蜗居》中,海藻是一个悲剧,不是一个胜利者。剧中的海藻在物质上是得到了少许和短暂的满足,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女人的生育权被永久的剥夺了,真爱的小贝随之远去,还有母亲的白眼,社会的唾弃,道德的煎熬,心灵的折磨可能在陪伴她的一生。这正是海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如今这个物欲纵流和现实残酷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忽视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正面领着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应该有正确的追求和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热爱祖国,发奋图强,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概念 (一)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新)

教学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质疑、比较、判断,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与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四、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学科为本,重认知轻感情,重教书轻育人。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记翼城二中学生“八部制”模式 翔山脚下,滦水池畔,历来是大家眼中的风水宝地,这里山青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拥有翼城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翼城县第二中学。 近年来,学校以“相信每位教师都愿展示自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为办学理念,在实践中坚持把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推进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常抓不懈。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取得了家长朋友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尤其是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各班成立了八部,实行八部自主管理,学生们各司其职,个个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各项制度的践行者,学校也因此呈现出了一片“自动自发”的局面。回顾这几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明白管理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不是一味的打压限制。 许多的教育资料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我意识过于膨胀,依赖性很强,缺乏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心理素质较差,责任感淡漠。同时,许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一直认为班主任理所应当是班级的主人,是班级这个小家的家长,无论任何事情、任何问题都应该由班主任解决,班级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应由班主任来管理。在这种管理理念的作用下,班主任成了表面上高高在上而实际上身心疲惫的

个体,而学生也成了听任安排、缺少主观能动性的“顺民”。无疑,这是老师、学生、家长所不愿接受的教育“成果”。我们学校也一样面临着这样的一些个体,遭遇着同样的境况,如何才能打破这样的纠结,那就必须实现学生管理上的创新,就必须改变观念,推行学生自主管理。通过不断地研究摸索,我们制定出了在学导处和团委的组织下,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了学校学生会,下设八部,各班成立各自小八部的八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八部具体构成如下,学生会设主席团、秘书处,下设学习部、公寓部、文体部、健康利益部、餐饮部、纪律安全部、卫生部、监察部八个部。学生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二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二人,各部设部长一人,副部长三人,委员为各班八部部长,学生会干部要经常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既要向学导处,团委请示、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学生会实行由学导处、团委和学生会主席统一领导,各部分工合作的制度,各部直接领导相对应的各班八部。 一、加强学生会八部委建设,确保管理质量 我们的学生会是全体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学生组织,为进一步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扩充校园生活力量,进而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自己能力,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在学导处以及全体老师的全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根据热爱学生工作,富有激情,有创新灵感,执行能力强;学习成绩良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一个教师对学生这个群体的科学认识。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相应有什么样的教学态度,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认识的深浅不同,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所以,从教者的学生观很重要, 下面谈谈我的认识: 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人; 也就是,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是独特的人;学生有哪些不同呢?一是智力不同,二是性情不同,三是所接触的环境不同; 因为智力不同,所以学生接受事物的快慢不一样;相同的问题有的学生马上就能学生,有的学生需要的时间长一点,还有些学生,怎么都理解不了,学不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个知识,有的学生在上新课的时候就学会了,有的学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慢慢醒悟,再慢的也可能在生活的过程中慢慢理解;比如,元角分的问题,大人觉得很好理解,可是对学生就是个难题,教学的老师都知道让所有学生都理解的过程很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一边传授、讲解,一边静待花开; 学生的性情不同,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事件,感受、想法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决定了有的学生适合鞭策,有的学生适合激励。不能一个问题学生的表现不同,教师就用一种表

扬或批评的办法,有的时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教师要想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经验丰富了,就能做到手到擒来,正所谓“闻弦音而知雅意”,教育、处理起来得心应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相同年龄不同学生的性格差异,做学生的知心人。 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的成长经历就不一样,他们所接触的人与事就有千差万别,造成学生成长的心理、情感、价值观、学习的积极性、道德品质等方面就成全不一样,这也就造成了教育对象的丰富性。教师要想教好每个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曾经和现在所接触、感受的家庭、社会等环境,针对不同的学生产生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治病救人”。 正是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所以我们不能把自己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做法,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学生是人,学生是独立存在的,具有人格尊严、丰富情感和独特性的个体,学生与成人是平等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生有错误,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要让学生心服口服。 正是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也就要求教师教育学生的知识要丰富,掌握的教育方法要科

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健康成长

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健康成长 编者按:健康,一个耳熟能详的词。那么,究竟何为“健康”呢?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观念的更新,“健康”被赋予了更加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才是完全健康的人。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是人们希望拥有的最大最重要的财富。作为孩子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起点,小学教育理所应当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奠基。在北京市大兴区第四小学校长赵文民看来,“学校要为健康人生奠基”。基于这一理念,他在校园内实施“健康教育”理念,用“健康教育”文化引领师生,让他们正确理解健康,亲身感受健康,共同享受健康。 如今,在大兴区第四小学,“健康”二字已成为融入师生血液中的一股力量,是他们不断前行的灯塔,更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人生追求。健康的思维、健康的思想、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行为……一幅以健康为底色的画卷在校园舒展,诉说其厚重的教育内涵。 在北京市大兴区七街桥南,第四小学静静走过57年的

光阴,既没有动辄千亩的校园面积,更没有雄伟高耸的楼宇。该校隐于寻常巷陌之中,踏入校门,你会涌起一股熟悉的亲切感,平房院落,宛如回到自己小时候的校园。深入了解学校后,你会发现,这所看上去“低调平凡”的学校绝对称得上内藏锦绣…… 大兴区第四小学,始建于1960年,原名为饮马井村小学,为大兴区直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475平方米,建筑面积2631平方米。体育场面积3900平米。近年来,随着各项管理的不断完善,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不断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学校的规模和办学条件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培育出一代代栋梁学子,为大兴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初衷与愿景:健康教育助力孩子成才 初见赵文民校长,笔者心中暗暗惊讶,面前这位校?L与以往所见的敦厚长者形象不同,他那自信深邃的眼神中透露出睿智沉稳,尽显儒雅与风度。随着交谈的热络,赵校长为我讲述了他自己对健康教育的思考与感悟。他认为,大兴四小以健康教育为办学特色,走出这样一条特色创建之路,是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健康教育是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基础的教育。这是一切发展的基础,真正的教育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成长之路,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第二,

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就是人们对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价值途径的认识和根本态度。价值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和非常重要的,当然包括大学生。而且,价值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具有极特殊的意义。 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面临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的技能、学会学习的潜力、学会创造与创新、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面向未来面向社会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要求我们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首先,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认识与思考。作为新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有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要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从更高层次上要求,则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生发展的原动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点。高等学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基地,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场所。知识产生于思维和创造之中,良好的思维素质,能促使人不断地追求新知。思维素质首先表现为勤于思考,其次表现为善于思考,我们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进行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多向思维,才能在思维中有所收获。创造素质,主要是指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和构建力,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能发现别人忽视的东西,并给予重视;能寻找新的生长点,兴趣广泛,思路开阔,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仅仅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力是我们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智能,是科学技术人员品质的核心,高素质人才除了提高使用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之外,也要提高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表达、组织、创新能力。当前,科技领域相互渗透、交叉的趋势增强,重大攻关项目依靠“大兵团作战”,因此,对高素质人才的领导能力、合作能力、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二二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自身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 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因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学生教师的尊敬、对学习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为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这比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更新和经验的总结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将立德树人的中心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二、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育人意识。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的“传道”本质上就是培养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这样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实际上,不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育工作者本身,都应该放下功利心,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让每个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为他人着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知道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回报社会。我认为:成才比成绩重要,而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平等观 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没有平等、民主,就没有现代教育。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还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的益友,是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的角度是水平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在国外的课堂上,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视角能和学生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直接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有时他们会跪在地上,由此也可以看到平等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其实是先知和后知的关系,或者说是在某一领域比别人先知而已。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科技日益发达、信息手段不断进步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在很多领域也许我们真的还没有学生知道的多。因此互相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也是今天新课标理念的基本要求。

谈谈我的学生观

教学心得体会 谈谈我的学生观 作者:程卫华单位:礼林中学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以及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学生观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制约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影响着教育效果。作为教师,要想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从教几年来,我一直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次促进学生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以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我的学生观。 一、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生为本 作为教师,每天工作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时刻考虑到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工作中,我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各个环节,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生为本,了解学生特点,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明确学生的需要。以此为基础,精心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教育教学适合学生需要,解决学生心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坚持尊重学生,以尊重促成长 学生和教师一样,也是活生生的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希望教师能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教师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在教育教学上取得好的成绩。 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一个班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不尽相同,有的优秀,有的稍差,但我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并不因某个学生优秀而给予特别照顾,更不会因某些学生稍差而歧视他们。我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平等享受教育。从上课到作业,从练习到考试,我对每个学生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严格;对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都认真解答。我对学生的尊重换来了学生对我的尊重和爱戴。 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影响,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各有特点,形成了每个人独特的个性。班内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种不同的个性。教

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

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教师,当把我们的工作放在关系到一个个生命生存、成长的高度去审视时,当把我们的工作放在关系到国人素质、民族振兴的高度去剖析时,当把我们的工作置于祖国历史与未来的交叉点上思考时,我们的职责还仅仅是教会学生考个高分吗? 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教会学生生活的常识、生存的技能使其拥有自食其力自我生存的本钱,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成为终生学习者、思考者、真理的践行者,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教会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使其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我们就会被痛苦和耻辱的宣告为教育的失败,我们自己也会成为罪人而不得不接受学生家长的公审。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剥去自身的浮躁,远离世俗的喧嚣,对我们的教育本身进行冷静地思考,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台湾高震东校长解读学生的含义是:凡是求学的人,我们统称他们“学生”。“学”就是来求学的,学什么呢?学“生”。第一就是学“生活的常识”,第二就是学“生存的技能”,第三就是学“生命的意义”。由浅入深,阶段分明。从他的阐释,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让学生生命有价值、有意义,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生活的常识、生存的技能,这里就包含着一些生活起居、一言一行、同同学相处、学会共事、学会求知、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等,自己能照顾自己,独立生活,学会一定的本领到社会上能够独立生存。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是要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魏书生老师也说过:“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我校教学楼走廊上写的一句话很好: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引导学生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就必须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这是培养习惯的着力点,也是培养学生的落脚点。魏书生老师说:“谁想实实在在搞教育,谁就不能只在喊口号上下功夫,谁就应该用力气提高认识,在行动上下功夫”。在行动上下功夫,指的就是落实到小事,落实到学生身上,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

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消费观 1682,我想我们很多人都很清楚这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是什么,没错,这个数字就是2017年天猫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1682亿元。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大呢,2016年河池市全年GDP为657亿元。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个数字是如何的惊人。这个数字说明了我们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但是背后也有太多关于过度消费的新闻,过度消费已经成为了社会聚焦的一个问题,其中这些过度消费者不乏我们当代大学生。 理性消费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民族的文化传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效的提升,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也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作为当前的消费主体之一,也是未来消费潮流的引导者。然而目前我们的绝大多数的经济来源都是来自于父母,经济独立性差,自控能力不强,对此我提出几点关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倡议: 第一、我们应该认清我们目前的身份,我们是一名大学生。目前没有收入来源,日常开支来源于父母,要学会看菜下锅,合理支配消费。随着当代购物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线下的商场,还是如日冲天的网络电商。都极大改变了人民购物方式,便捷,高效的购物节奏,引发了很多年轻大学生在没有消费能力的情况下,超前消费,特别现在很多网店,手机实体店甚至可以分期付款,零首付购买价值较

为昂贵的商品。还有很多大学生为了追求时髦,不惜欺骗父母,以各种理由和父母要钱,盲目攀比,最后不仅加剧家庭经济问题,而且还养成了不好的购物习惯。 第二、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正确的大学生消费观是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符合自身经济条件的价值观。理性消费我们要做到:首先更加注重消费品的实用性,就是买了要能用,好用,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常常根据视觉来购买东西,最后买回来的东西不能用,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其次要结合家庭经济条件,合理支配消费。每年双十一,很多网络报道,剁手族的新闻历历在目。曾经看到一个家庭妇女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用在网购里,等待她的就是日后的,不断还债。现在很多大学,每到双十一,学校的菜鸟驿站,学校门口的快递点,都是爆满,可见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网购的热衷,其中就有一些大学生已经失去了判断能力,出现别人买,我也买,凑热闹的现象,他们并没有把实用作为购买的出发点。 第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管在过去,还是当今社会,都是永远适用的。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艰苦奋斗不是吝啬,他是一种作风,当我们在琳琅满目的消费品中无法辨别的时候,艰苦奋斗的精神会指引我们走出迷茫,按需购买,按经济能力购买的购物观才会逐渐形成。也不会在眼花缭乱的促销活动中迷失自己。当前我国还有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均资源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我国还存在很大一部分的人

教学观和学生观

教学观和学生观 教学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是现代教学观现代教学观要求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即着眼于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下面本节对现代教学观念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教学以及教学观含义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实践活动。教学观就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教师从这一认识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并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育对象采取的态度。因此,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行为必然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影响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表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首先,将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成为教学的中心和惟一任务。教师忽视从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应付考试,忽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其次,教师直观主教,忽略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单一的,课堂成为讲堂。由于教师不够重视对学生活动的反馈,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扮演了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消化知识的时间,从而占据了学生课上的自主学习时间,“以练代讲”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上述保守、片面的教学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更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相悖。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观的革命,树立现代教学观。 二、现代教学观基本主张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是“仓库理论”,它以教师为圆心,把学校当成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把书本当作主要教学内容,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工具,把分数看成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惟一标准。其结果,严重的妨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不利于现代新人的成长。而现代教学观念完全摒弃了这些落后的想法和方式,试图用崭新的教学观来改变这种现象,因此在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改革。下面对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主张进行简要的阐述。 1、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科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其目标应全面体现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教育功能的前瞻性,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即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1)教学的基本价值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教学的基本作用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铁匠小学课堂教学活动月方案 一、指导思想 优化的教学过程是提高质量的保证,是生命成长的基石,是个性张扬的平台。“关注过程,关注生成,关注发展”是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几年来,我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大力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理念,扎实实践教学策略,课堂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为全体教师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促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学校决定在全体教师范围内开展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活动月”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二、活动宗旨 以课堂为主阵地,整合教学资源,深化学校特色;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深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三、活动目标 通过一个月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达成以下四个层面的目标:一是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提高;二是每个教研组都有优质高效课堂的典型教师和典型经验;三是每个级部都形成浓厚的研究课堂教学的氛围;四是课堂教学效益有较大提高,能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五是鼓励骨干教师凸显教学特色,带动教师队伍迅速成长。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实施方案与宣传动员阶段(2010年9月)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制定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铁匠小学课堂教学活动月方案》,然后召开会议,使全体教师明确此次活动的意义,了解活动的要求。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阶段(2010年10月) 学校将课堂教学活动月的系列活动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有机地结合,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发挥专家与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认真组织读书学习、名师引领、教学研讨、百家讲坛、教师沙龙等活动,鼓励教师要立足课堂,广泛学习、积极探索、深刻反思、及时评价、迅速成长。 活动一:百花开放 时间:2010年10月中上旬 地点:各班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任课教师 组织人员:林炜钧王涛聂章树苏健舒福应聂巧吴开武 活动目标:人人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结束后每位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都有较大提高,以达到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活动办法: 1、每位任课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围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一节研讨课,由教研组长确定讲课时间和地点,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