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实验二(新)
- 格式:ppt
- 大小:18.20 MB
- 文档页数:39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答案篇一:南医大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总结优化版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20xx级xx专业(x)班学号xx姓名xx第x室第x组组员:xx指导老师:xx[摘要]脓汁和粪便标本中有不同的病原菌。
本实验主要探究检测其病原菌的类型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与鉴定从而确定其病原菌的名称和性质。
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细菌群体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等技巧。
从而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各种操作方法,培养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
[引言]常见的化脓性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假单胞菌、流感杆菌等。
浓汁标本在做细菌分离培养的同时,均须直接涂片检查,观察是否有典型形态的菌体,芽孢有无,为临床提供最初的诊治依据。
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属、弧菌属、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艰难梭菌等。
粪便标本中常含有很多杂菌,应根据检验目的菌的不同而选择培养基(如ss、伊红美蓝平板、碱性蛋白胨水),尽可能抑制杂菌,以利于病原菌的检出。
本实验通过常规的病原菌检测方法从脓汁标本中分离出黄白两种细菌,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中黄色是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是白色葡萄球菌;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紫黑色和粉红色的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紫黑色的是大肠埃希菌,粉红色的是痢疾志贺菌。
1实验材料1.1器材打火机油性笔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污物盘普通冰柜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奥林巴斯cx21型生物显微镜电炉试管(带棉塞)称量纸药勺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尺子锥形瓶高压蒸汽灭菌器镊子bo片吸水纸拭镜纸1.2试剂药品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蒸馏水脓汁标本粪便标本石蜡油生理盐水结晶紫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葡萄糖微量发酵管(2支)乳糖微量发酵管(2支)青霉素抗菌素纸片链霉素抗菌素纸片庆大霉素抗菌素纸片血浆福氏志贺菌诊断血清2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的总流程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纯培养细菌的形态学检查细菌的生化试验细菌的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2.1培养基制备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集中放在试管筐里→罩上硫酸纸、牛皮纸→用橡皮筋扎好→放入讲台边的灭菌桶或灭菌筐内→送到高压蒸汽灭菌室(洗刷室)→灭菌→1)平板培养基:倾注平板10ml→琼脂完全凝固后,平板倒放→4℃冰箱保存备用。
一、实验题目:细菌的分布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细菌分布的常用检查方法。
2.了解细菌分布的广泛性,树立“有菌”观念,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3.了解常规消毒方法
三、实验原理
通过不同途径,采集各种状态下的细菌标本,经过培养观察,证明细菌的分布状态。
四、实验材料
1.自来水、土壤悬液、碘液
2.无菌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血平板、酒精灯、接种环、恒温培养箱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空气中细菌的分布:采用暴皿沉降法,取5个无菌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分别置于实验室、办公室、无菌室、卫生间、走廊,在空气中暴露30min后盖上盖子,37℃恒温培养48h。
2.水中细菌的分布:采用划线法。
①取1个无菌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在培养皿底部用记号笔划线将培养皿平均分成两部分。
②用酒精灯外焰灼烧接种环杀菌,用接种环接取中段自来水,在培养基一侧表面划线。
③再次灼烧接种环,用接种环取土壤悬液,在培养基另一侧表面划线,再次灼烧接种环。
④盖上盖子,37℃恒温培养48h。
3.手上细菌的分布:采用涂抹法。
取1个无菌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在皿底将其平均分为3个部分。
①用手指在第一个区域内轻轻压涂两下;②用自来水简单冲洗手,在第二个区域内轻轻压涂两下;③用碘液将手指消毒,风干后在第三个区域内轻轻压涂两下。
④盖上盖子,37℃恒温培养48h。
4.咽喉部细菌的分布:取1个血平板,近皿咳嗽4-6次,确保有飞沫进入培养皿。
盖上盖子,37℃恒温培养48h。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分布与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实验[目的]1.掌握皮肤消毒方法。
2.掌握标准纸片扩散法(K-B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的判读与解释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纸片扩散法的质量控制方法。
了解空气、水中细菌的检查方法。
4.熟悉人体皮肤、咽喉部细菌检查方法。
5.熟悉紫外线灭菌方法。
6.了解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一、细菌的分布检查[材料]普通琼脂平板,1%高层琼脂,无菌试管,1毫升无菌吸管,无菌平皿。
[方法]1.空气中的细菌检查取琼脂平板一个,打开皿盖,暴露于空气中10分钟,然后盖好,在平皿底面注明地点、班组,放入37℃温箱内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计算菌落数,并观察不同的菌落形态。
2.污水和净水中细菌数的检查(1)用无菌试管分别采取自来水和未经净化消毒处理的污水各一管。
取自来水样时,须先将水龙头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再将龙头完全开放,放水5分钟,然后用无菌试管以无菌操作采集水样。
(2)用无菌吸管吸取自来水及经适当稀释的污水各1毫升,分别放入两个无菌平皿内。
(3)将已溶化并冷至约45℃(手握琼脂管感觉热而不烫手)的高层琼脂1支,倾注入平皿内,盖好平皿,立即将皿底贴桌面轻轻摇动,使琼脂与水样均匀混合后(但勿溢出于皿外),静置桌面,待琼脂凝固。
(4)标记,皿底向上置于37℃培养24小时,取出观察结果。
比较自来水及污水内生长的菌落数。
3.皮肤及飞沫中的细菌检查材料:普通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
方法:(1)皮肤细菌检查取普通琼脂平板一块,用手指轻轻涂抹培养基表面,置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2)飞沫中的细菌检查取血琼脂平板一个,打开皿盖,将培养基面置于口腔前约10厘米处,用力咳嗽数次,约30秒钟,然后盖上皿盖,置37℃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二、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一)高压蒸汽灭菌法(示教)[材料] 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电炉等构造: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是一双层金属圆桶,外层坚厚,顶端有厚盖,盖边有翅状螺旋,借此紧闭此盖,防止蒸汽外溢。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内。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是疾病的致病因子,也可以是药物的生产者。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探索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一:细菌培养和鉴定在实验室中,我们首先收集了一些样本,包括空气、水、土壤和人体表面的皮肤。
然后,我们将这些样本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结果显示,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
而水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单细胞的微生物。
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包括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人体表面的皮肤样本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这些细菌通常是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
通过鉴定这些细菌,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些细菌在人体中可能引发感染和疾病。
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益的细菌,如乳酸菌和酵母菌。
这些细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制药工业中。
实验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用的抗生素,并将它们分别加入到含有细菌的培养基中。
然后观察细菌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有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高度敏感,而对另一种抗生素则不敏感。
这表明了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杀菌效果不同。
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病例,以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三:微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微生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细菌分别暴露在高温、低温、酸性和碱性环境中,观察其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有些细菌对高温和低温环境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而对酸性和碱性环境则较为敏感。
这可能是因为细菌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生理和代谢特性。
了解细菌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助于我们预测和控制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和传播。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一
1、紫外线杀菌试验:描述实验结果,包括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生长情况和
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生长的情况;分析并解释其原因。
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基本不生长,而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正常生长。
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的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与死亡所以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死亡。
但是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可被普通玻璃、纸张、尘埃、水蒸汽等阻挡,且紫外线只能沿直线传播,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细菌,因此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正常生长。
2、药敏试验结果:测试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单位是mm。
0mm
对大肠杆菌最敏感的是(卡那霉素);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的是(青霉素)。
《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的形态检查实验[目的]1.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
2.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
3.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及革兰染色的步骤,判断革兰染色性及明确其临床意义。
4.了解特殊结构的染色方法。
5.了解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
6.了解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方法。
[内容]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接物镜有高倍镜、低倍镜和油镜三种,检查微生物最常用者为油镜,在使用前首先要识别油镜头,在油镜头上常有下列标记:(1)放大倍数是90×或100×。
(2)油镜头前端有一白圈。
(3)物镜的前面透镜最小。
(4)刻有“油”或外文“HI”(Homogene Immersions), “Oil Immersion”等字样。
(二)使用方法(1)使用显微镜时,必须端坐,坐凳和桌面高度配合适宜,显微镜应直立在桌上。
把显微镜的电源线插在适当的电源插座中。
(2)把照明器的开关移到“ON(开)”的位置,滑动光亮控制钮以获得适宜的照明亮度。
集光器越靠近载物台平面,则光线越强;光圈放得越大,光线也越强。
检查染色标本时,光线应强,光圈应放大,集光器要抬高。
检查未染色标本时光线宜较弱,此时应适当缩小光圈,降低集光器。
(3)染色标本上加一小滴香柏油,油勿过多,更勿将油涂开。
(4)置标本于载物台上。
弹簧夹固定,将待检部分移至接物镜下。
(5)转动接物镜旋转盘,使油镜头对准标本。
眼睛从侧面看着,转动粗调节器,使载物台逐渐上升,直至油镜头侵没入油滴内(上升程度是使油镜头几乎与标本接触,但两者切勿相碰!)然后眼睛转到目镜处,一面观察,一面调节粗调节器使载物台缓慢下降,待获得模糊物象时,再换用细调节器调节至物象清晰为止。
调节时千万不可使用强力将载物台任意上升,以至压碎标本玻片,甚至将贵重的油镜头损坏。
观察标本时,两眼应同时睁开,调节视度圈,使其与瞳距基本一致。
(6)观察完毕,转动粗调节使载物台下降,取下标本片,用滴加有乙酸乙酯的擦镜纸将油镜头的油擦净,再用干净的擦镜纸将镜头擦净(7)显微镜见图1-1二、革兰染色法[原理]革兰染色的原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革兰阳性菌等电点(PI2~3)比革兰阴性菌的等电点(PI4~5)低。
引言概述微生物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药品开发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实验室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制定和执行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最新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二)的内容和结构。
该SOP文件的内容涵盖了实验室的日常操作、样品处理、设备使用、风险防控以及数据管理等方面。
正文内容1.实验室规范操作1.1实验室安全和卫生要求强调实验室内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实验服等;确定实验室安全区域,警示标识的使用;指导实验室内的废弃物管理。
1.2实验室设备操作规范提供常见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如培养箱、离心机等;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实验设备,如PCR仪,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
1.3样品收集和处理引导样品采集的方法和规范;介绍样品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消毒处理、样品保存等。
2.样品处理流程2.1样品接收和标记规定样品接收的流程和记录方式;强调样品标记的重要性,以确保正确识别和追溯。
2.2样品准备和稀释提供适当的样品准备和稀释的指导;强调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避免样品污染和误差。
2.3样品培养和分离介绍不同类型的培养基的选择和制备;引导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如纯培养、拮抗筛选等。
2.4样品保存和运输提供正确的样品保存条件和时间;强调样品运输的准备工作,如合适的包装、冷链运输等。
3.设备使用与维护3.1实验设备的验证和校准详细说明实验设备验证和校准的程序和周期;强调校准结果的记录和维护。
3.2设备的日常使用提供设备的日常清洁和消毒方法;强调设备使用前的检查和注意事项。
3.3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提供设备维护的周期和方法;引导故障排除的步骤和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4.风险防控措施4.1生物安全操作规范(BSC)的使用解释BSC的原理和分类;强调在特定实验条件下使用BSC的重要性。
4.2操作中的风险评估引导实验人员进行实验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提供风险控制方法和措施。
4.3废物处理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介绍实验室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强调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微生物学检验(二)(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一1. 一般的细菌生长最适宜的pH值是多少( )A.pH3.0~3.6B.pH5.0~5.6C.pH7.0~7.6D.pH8.0~8.6E.pH9.0~9.62. 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培养时,菌落和培养基的颜色为( )A.白色B.褐色C.银灰色D.绿色E.黑色3. 甲醛属于哪一类消毒剂( )A.氧化剂B.重金属盐类C.醛类D.还原剂E.酸类4. BCG是一种( )A.外膜蛋白B.脂多糖C.灭活疫苗D.减毒活疫苗E.基因工程疫苗5. 正常菌群对构成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下面描述其生理学意义中的哪项是错误的( )A.生物拮抗作用B.营养作用C.免疫作用D.维持肠道的渗透压E.抗衰老作用6. 沙门菌的抗原容易发生变异,变异的种类有( )A.H-O变异B.S-R变异C.V-W变异D.相位变异E.以上都是7. 关于细菌Ⅰ型错误的叙述是( )A.细胞壁缺陷型B.可能体外试验中形成C.呈多态性D.失去产生毒素的能力,致病性被减弱了E.需在高渗透压培养基中分离培养8. 沙门菌在选择培养基SS琼月旨上其菌落呈现出( )A.浅红或无色B.深红C.微黄或五色D.浅蓝或无色E.深灰9. 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中,下列哪种原虫引发腹泻最常见( )A.蓝贾第鞭毛虫B.阿米虫C.鞭虫D.隐孢子虫E.等孢子球虫10. 对于诊断血清,不正确的叙述是( )A.多价诊断血清,又称混合诊断血清B.单价诊断血清是仅含一个群(型)细菌和相应抗体C.因子诊断血清,吸收了其中的共同抗体,仅保留了一种所需的特异抗体D.抗O诊断血清是细菌表面抗原(O)免疫动物获得的血清E.Vi诊断血清是由表面抗原制备的诊断血清11. 在调整培养基酸碱度时,常用比色管法进行,比色管常用于培养基pH值时指示剂是( )A.麝香草酸蓝B.甲基C.刚果D.麝香草酸蓝或酚红E.酚酞12. 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毫米(mm)B.微米(1μm)C.纳米(nm)D.纳克(ng)E.道尔顿(Dalton)13. 志贺菌属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鉴别试验是( )A.氧化酶和ONPG试验B.血清凝集试验C.在KIA上培养24小时以上D.加热破坏K抗原E.免疫荧光菌球法14. 亚甲蓝在细菌学中是常用染料之一,它是哪一类染料( )A.酸性染料B.弱酸性染料C.碱性染料D.中性染料E.复合染料15. 采用悬滴法检查不染色标本时在显微镜下若看见细菌在液体中能定向地从一处泳到另一处,这称为( )A.分子运动B.布朗运动C.分子运动与布朗运动D.真正运动E.分子运动或布朗运动16. 适用于保存含有Vi抗原的沙门菌,可选用哪种保存方法( )A.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B.血液琼脂斜面保存法C.巧克力琼脂斜面保存法D.鸡蛋斜面保存法E.半固体穿刺斜面保存法17. 血凝抑制试验可以应用于两方面,即除了应用标准病毒悬液测定血清中的相应抗体,还可以应用特异性抗体完成下列哪一项内容( )A.测定病毒感染力B.鉴定新分离的病毒C.测定病毒侵袭力D.测定机体应激能力E.测定补体活力18. 细菌生长繁殖中所需营养物质,其中葡萄糖、淀粉、甘露醇等属于哪一类物质( )A.碳源B.氮源C.无机盐类D.维生素类E.生长因素类19. 一病人突然起病,畏冷发热,体温常在38℃以上,同时出现腹痛、腹泻,每日大便十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