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小学一级、高级职称评审量化积分标准(职称工作领导小组)
- 格式:xls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教师晋升职称积分办法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教师晋升职称(专业技术职务)积分办法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推荐程序,使推荐晋升高、中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工作更加公正合理,依据南教体【2006】38文件及其他相关上级相关文件,特制定本办法。
一、量化内容及积分量化积分内容:学年度考核成绩、专业工作年限、学历、任职年限、教育教学成果。
满分为100分。
任现职以来,不遵守人事管理规定,擅自借入借出人员不得参与积分;无相应级别的计算机合格证和相应教师资格证的人员不得参与积分;任职期限不满的人员不得参与积分;学历不达标(含取得达标学历不满三年的)且未办理破格手续的人员不得参与积分。
具体量化内容和积分标准如下:(一)学年度考核成绩积分:最高积50分取任现职以来近五学年度以来的考核结果积分。
优秀等次每次积10分,合格(称职)等次每次积9分,其它等次不积分。
(二)专业工作年限积分:最高积15分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积0.5分。
(三)学历积分:最高积15分。
1、第一学历积分:硕士研究生15分,研究生14分,本科且有学士学位12分,本科11分,专科10分,中专9分,高中8分,初中6分。
2、后学历积分:不达标学历每满一年积0.1分,达标学历每满一年积0.2分,提高学历每满一年积0.3分。
3、先后学历可累计积分,但最终积分不得高于同等学历的第一学历积分(达标、不达标学历满三年方可参与积分,积分从毕业时间算起)。
取得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的在学历积分总分中加0.5分,后取得硕士学位的在学历积分总分中加1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和后取得硕士学位只取一项积分,不重复积分。
(四)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积分:最高积5分。
超过规定任职年限每满一年积0.5分。
(五)教育教学成果积分:以下各项积分均只取一项级别最高的参与积分,最高积9分。
1、荣誉称号积分:最高积4分。
积分范围:任现职以来,获得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含明确规定享受优秀教师待遇的称号)、优秀教育工作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及由教育教学主管部门颁发的其它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荣誉称号。
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量化积分办法(2020年度)为规范中小学高级、中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保证评审质量,使评审工作在阳光、透明情况下进行,根据《教师法》、《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徐教职称文件以及其他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评审量化积分办法。
第一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任现职以来,申报人员年度考核在“合格”及以上。
第二条:评分细则(一)分值权重:(二)评分标准:1、学识水平15%(2)职龄资历:任现职以来每年1分,去尾法计算职龄总分取整数。
(3)教龄:每年1分,去尾法计算教龄总分取整数。
2、教育工作25%:(1)教育管理分:任现职以来,班主任每年8分,学校教干每年6分,其它教育管理每年3分。
【备注:其它教育管理包含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兴趣社团等,取其中之一,同一年度中不累加计算。
】(2)任现职以来获得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综合荣誉称号的,按说明:①获得师德模范、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百佳教干(教师)等称号的,按上表降一档加分,县级降档为加5分。
②所负责(指分管领导)的班级、年级、备课组、教研组获得集体称号的按同档次奖级加一半分;获得其他部门评选的优秀党、团员、少先队辅导员、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等与教育工作有关称号,按县2分、市3分、省4分、国家级5分加分;与教育工作无关的不加分。
③年度考核获一次优秀加4分;以年度考核表为依据进行量分,无考核表的不予积分。
3、教学工作40%任现职以来,教学工作取得荣誉的,按下表加分:说明:①各奖项应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选拔性比赛获奖。
②教育学会评优质课等降一档。
③所负责(指分管领导)的备课组、教研组、体育队获得集体称号的按同档次奖级加一半。
辅导组织奖及非选拔性竞赛辅导奖不予加分。
⒋教科研工作20%说明:①非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或委托组织评比的论文、班主任教育管理论文等按照县级1分、市级2分、省级3分酌情加分。
中心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积分方案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职称评聘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稳步健康发展,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根据《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水平评价标准》的通知及有关文件和县局职称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职称积分方案如下:一、成立职称评审领导小组:组长:成员:二、基本条件1、遵纪守法,师德优良。
2、服从学校安排,承担满工作量,且在包信镇中心学校教学满三年。
3、必须取得相应的职称资格。
4、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票否决:(1)近三年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后果者;(2)近三年年度考核一年不合格者;(3)职称等文件有明显规定不准晋升者;(4)近一年D纪政纪处分者;(5)借调在外(没在本校具体工作)者;(6)评审时提供的材料有弄虚作假者;(7)近一年,病假累计超过1个月的。
三、考核评分细则一)教龄计分:1-10年每年计0.5分,10年以上每满1年计1分。
计满12分为止。
教学中途因各种原因中断工作经历的,扣除相应年限后再计算。
(二)任现职(同一级别)年限计分:1-4年计3分,4年以上每满1年计1分。
计满10分为止。
(三)学历计分:中专计3分,专科计4分,本科计5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计6分,以最高学历计分,不重复计分,学历证书须经有关部门认证。
第二学历为本科及以下学历取得时间不满二年的不予计分。
(四)教育教学管理岗位计分:现任校长级干部计2分,现任主任级干部计1.5分,任现职期间班主任、年级组长每满一年计0.5分,教研组长每满一年计0.2分,计满2分止。
兼任多职的以最高项计分,不重复计分。
(五)业绩条件计分:1、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学科专题讲座计分:在任现职期间,讲授过县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并符合相应要求的计4分,若高出相应要求的,每高一个级别加0.3分(且只有相应要求的证书)。
除符合相应要求的证书外,获一次乡级不论等次均加0.1;获一次县级无等次、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分别加0.2分、0.3分、0.5分、0.7分;获一次市级无等次、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分别加0.3分、0.5分、0.7分、1分,获一次省级无等次、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分别加0.5分、0.7分、1分、1.5分。
实验小学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审量化积分实施办法为进一步规范职称评审过程,使学校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评审条件的公平、公正、公开,根据《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以及武义县教育系统相关指导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一、积分原则1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2.资历与业绩并重的原则;3.向长期坚守在村小(教学点)的教师适度倾斜的原则。
(X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必须具备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二、申报条件1.必须具有相应学段教师资格证书。
2.专科及以上学历(不分专业),各类学科业绩材料均可作为申报材料。
业绩材料均为任现职以后的材料。
3.申报高级教师年均课时量必须达标。
小学学科教师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480学时(每周12节)以上。
兼任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教师,其授课学时不得少于本学校学科教师标准工作量的二分之一。
校级领导任一级教师以来,累计授课学时不得少于本学校学科教师三年的工作量,累计担任班主任三年以上。
4.必须参加水平能力测试(2023年-2023年)取得合格成绩。
申报高级职称时,在湖北省职称申报系统中自动比对。
5.普通话等级必须合格(语文学科、幼教需达到二级甲等、其他学科达到二级乙等)。
6.继续教育必须完成规定学时,近两年学分不少于144学时。
7.申报人员择优选取本人教科研水平成果的代表作进行申报,所填写的各类教科研项目、获奖项目及论文数量,均不得超过申报条件文件规定数量的15倍,超过的视为无效。
三、积分办法1任职资格积分(1)高学历:研究生学历从事高中、初中、小学教学分别积5、7、8分;本科学历从事初中、小学教学分别积5、7分;专科学历从事小学教学积5分。
(2)工龄:在教育部门工作每年积1分,在教育部门外的工龄每年积0.5分,可依次累加。
(3)任职专业年限:符合拟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任职年限,每超过一年积1分,可依次累加。
(4)农村工作经历:城区教师积极参加支教工作,且能坚守支教工作岗位,一次积2分,可以累加。
徐州市中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标准及评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我市中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保证评审质量,根据《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以及《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苏职称[200911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件标准及评分办法。
第二条:中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标准。
一、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在合格以上,师德考核及学生满意度测评在80%及以上。
二、学历、资历要求1.获得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后,取得中学二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并受聘中学二级教师职务4年以上。
2.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后,从事教学工作满2年。
申报人所学专业应与申报评审的学科相同或相近。
学教不一致的,若前学历与申报学科相同或相近,应通过自学考试取得2门任教学科专业课程的结业证书。
三、职称计算机要求1.取得国家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规定科目的合格证。
2.取得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
3.取得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合格证。
4.取得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四、继续教育要求在聘期内年均不少于48学时。
五、教育工作要求(一)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或团委书记或少先队大队辅导员3年以上,或担任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等教育管理工作4年以上,其中任现职期间担任教育管理工作2年以上。
(二)任现职以来,本人或所带的班级、团队、课外活动小组获得校级以上表彰奖励。
教育管理工作,包括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以及中层干部、校级干部等专职管理岗位;或负责音乐、体育、美术、劳技、信息(电教)、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等课外活动小组的组织、训练等教育管理工作,每年应有活动计划,有固定的活动组织、备课、总结、学校考核。
六、教学工作要求(一)任现职以来,担任过1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能胜任一定年级段的教学工作或毕业班教学工作并独立指导学生实验等工作。
(二)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中高级职称晋升量化细则模版中高级职称晋升的量化细则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定:1. 工作表现:根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履行情况、工作业绩和业务能力进行评估。
包括工作成果的质量、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表现等。
2. 学术研究:涉及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
评估学术研究的质量、影响力和创新性,包括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参与的科研项目以及获得的学术荣誉等。
3. 学历和学术背景:评估个人的学历水平和学术背景,包括获得的学位、参与的学术组织和项目等。
4. 职称评审:个人需要通过相应的职称评审程序,并满足评审的条件,如工作年限、职称评审要求等。
在量化评估时,可以设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根据个人的工作表现和学术研究情况进行打分或评级。
评估结果可以根据综合得分确定职称晋升的等级或级别。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单位和不同岗位的职称晋升细则可能存在差异,具体的细则还需要根据相关的职称评审制度和相关规定进行具体规定和调整。
中高级职称晋升量化细则模版(二)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职称评定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很多从事专业工作的人来说,拥有一定的职称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因此,如何量化中高级职称晋升的细则,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二、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中高级职称晋升细则应该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每个人在评定过程中都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
2. 功能导向:中高级职称晋升应以岗位职责和工作成绩为导向,考察候选人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表现,而不是单纯依靠学历和资历。
3. 量化可行:中高级职称晋升细则应该是可量化的,能够通过具体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候选人的职业发展水平和能力。
三、晋升条件1. 工作年限要求:a) 中级职称晋升:候选人需具有连续五年从事相关工作经验,且其中至少三年在本单位工作;b) 高级职称晋升:候选人需具有连续十年从事相关工作经验,且其中至少五年在本单位工作。
2. 学历要求:a) 中级职称晋升:候选人需具有与岗位要求相符的本科学历及以上学位;b) 高级职称晋升:候选人需具有与岗位要求相符的硕士学历及以上学位。
XXX县中小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考核推荐量化评分细则(试行)“量化评分”分基本素质、教学常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业绩评价五个方面13项内容;另设特别加分和扣分6项内容。
一、基本素质1.资历教龄:按实际任教时间(按虚年,不在岗的年限不算)每年计1分,任现职每年计1分。
2.学历(4分)合格学历计2分,现有学历高于相应合格学历每提高一个层次加计1分,取得学士学位加计1分,硕士学位加计2分。
(不超过4分)任职分)任职必须是现任职务并以正式文件和有效证件(或证明材料)为准;任多职者,只取最高的一项职务计分,其余职务不计分;任职不满2年者,折半计分。
4.班主任工作(5分)近5年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按每年1分计(总分不超过5分);二、教学常规(18分)1.教学工作量(10分)近三年内教师周工作量达到标准(或平均)工作量计7分,超多少标准工作量加多少分,少多少标准工作量减多少分,最高计10分。
2.教学常规(3分)由设岗单位根据常规检查记录制定相应的量化评分方案。
3.继续教育(5分)近五年(20XX-20XX)继续教育学分达到360分记4分;参加培训获得优秀学员的:县、市级加0∙5分,省、国家级加1分。
继续教育是指近5年参加由教育行政或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不含职称评审所必须的公需科目、普通话、计算机等培训项目。
凭培训结业证进行计分,同一年度参加多次培训的取最高一项计分。
(以教师发展网上已登记的为准)。
三、教学水平(共48分)中心学校管理人员(不含校本部)、高中学校校长或支书关于教学竞赛和辅导竞赛的计分:计学校参评人员的平均分。
1.教学业务比赛获奖(8分)各类教学业务比赛、公开课是指任现职以来由教育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
同一年度同一项目在不同级别比赛中获奖的只取最高级别计分,"一师一优课”"网络备课大赛(含视频课)”按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降低一个级别计分,送教下乡每年只计一次最高等级的分,教案、案例设计等公开发表按同级单项类比赛一等奖计分指导学生获奖(个人三等奖以上,其中体育类限个人前3名,团体前6名)必须是任现职以来获得,且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业务主管部门主办或承办的,辅导教师必须以正式文件和有效证明材料为准,非教育系统和非本学科不计分(德育类、文艺类内容可计算,小学教师不受学科专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