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词类活用知识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27.05 KB
- 文档页数:6
山东统招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1、《采薇》选自《诗经·小雅》。
2、《诗经》根据音乐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内容(而不是根据描写的内容分的),根据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
3、《诗经》共收入西周处至春秋中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
4、《史记》---纪传体;《汉书》---断代史;《战国策》---国别体;《春秋》《左传》---编年体5、《牡丹亭》---汤显祖。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7、临川四梦作者是汤显祖:《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8、四大古典戏曲:《窦娥冤》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牡丹亭》汤显祖、《长生殿》洪昇。
9、白朴--《梧桐雨》---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10、王实甫---《西厢记》---红娘出自这里。
11、马致远---《曲状元》。
1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白居易的文学主张。
13、柳宗元倡导了“古文运动”,发展了唐代散文。
14、《荷马史诗》有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赫克托耳之死》选自伊利亚特,主角为赫克托耳和阿喀琉斯。
15、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温庭筠是花间派。
16、班固用“感于哀乐,缘于事发”评价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17、《燕昭王求士》是燕昭王“报仇雪耻、振兴燕国”的故事。
18、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
19、晋宋时期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谢灵运。
20、信誓旦旦出自《诗经·氓》。
2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作者是曹操。
22、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23、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24、市马:买马。
25、渔夫莞尔一笑;莞尔:微笑的样子26、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运用了借代、对比两个手法。
27、《聊斋志异》---短篇小说集。
28、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哈姆雷特》29、宋代开豪放词风的人是苏轼,边塞诗人是高适。
30、谏逐客书用的是归纳法。
31、白居易-香山居士;蒲松龄-柳泉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苏轼-东坡居士。
词类活用知识点大全
1.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2. 动词:表示动作、状态、变化等的词语。
3.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性词语的性质、特征、状态等的词语。
4.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语,表示程度、时间、地点、方式等。
5. 介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如时间、地点、方向、手段等。
6. 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从句等的词语,如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
7.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的词语,如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不定代词等。
8.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如基数词、序数词、分数词等。
9. 感叹词:用来表示情感、感叹、祝福等的词语,如哎呀、好啊、祝
福等。
10. 叹词:用来表示惊讶、疑问、不满等情感的词语,如啊、哦、嗯等。
11. 疑问词:用来引导疑问句的词语,如谁、什么、哪里等。
12. 拟声词:用来模拟声音、动作、情感等的词语,如咕噜、哗啦、哈哈等。
13. 成语:由四个汉字以上组成,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如井底之蛙、一马当先等。
14. 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的固定搭配,如红红火火、一举两得等。
15. 俚语:在特定社会群体中流行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如装逼、吃瓜群众等。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大动干戈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 3.止: 例句出处释义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 4.见: 例句出处释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xiàn,出现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见解、见识 5.过: 例句出处释义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 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席方平》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隶率出北门,指示归途,反.身遂去。
“反”同“返”,返回2.请反.见王,王如令我自归,亦复何劳相送“反”同“返”,返回二、词类活用1.自此不复言,时.坐时.立,状类痴名作状2.值城隍早衙.,喊冤以投衙,名作动,升堂3.城隍以所告无据,颇不直.席使……直,伸冤,使动用法4.席至邑,备受械梏..名作动,指酷刑折磨5.但汝父冤,我已为若雪.之矣名作动6.愤啼不乳.,三日遂殇名作动,吃奶7.羊.狠狼.贪,竟玷人臣之节。
名作状4.斧.敲斤.斫,妇子之皮骨皆空。
名作状5.鱼.食鲸.吞,蝼蚁之微生可悯。
名作状6.只宜公门修行,庶还.落蓐之身还,使……还,使动用法7.宜籍.羊氏之家,以赏席生之孝名作动,查抄没收8.其神聪明正直,诉之当有灵异..形作名,灵验奇异的效果9.其父名.廉,性戆拙名作动,名字叫10.冥.行百余里,至郡名作状,在晚上11.炽火..其下,床面通赤烧旺火,名作动12.而乃繁缨棨...[q..ǐ.].戟.,徒夸品秩之尊名作动,装饰马匹,威武仪仗13.乃上下..其鹰鸷之手抬高,压低14.三年间,良沃..遍野形作名,良田三、古今异义指示..归途,反身遂去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下的命令四、特殊句式1.席方平,东安人。
判断句2.我父朴讷,今见凌于强鬼。
见……于,被动句3.我将赴地下,代[其]伸冤气耳。
省略句4.其父已收[于]狱中。
被动句(收),省略句5.至狱门,遥见父卧[于]檐下省略句6.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摧残,被摧残,甚,状语后置7.二官密遣腹心与席关说,许[之]以千金省略句8.若言不讼,是欺王也判断句9.闻鬼曰:“壮哉此汉!”主谓倒装10.席念阴曹之昧暗尤甚于阳间,奈无路可达帝听状语后置11.世传灌口二郎为帝勋戚判断句12.窃喜二隶已去,遂转身南向宾语前置13.汝志诚孝。
判断句14.鬼子胡为者!宾语前置15.因犯卤簿,为前马所执被动句16.官府十余员,迎谒[于]道左。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常见文言虚词词义汇编(学生版)李春贵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要求》规定的10个文言虚词:之(354个)其(109个)者(118个)所(64个)以(138个)于(100个)而(156个)乃(21个)则(50个)焉(12个)本材料收集整理了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要求》中规定的16篇古诗文中出现的包含以上10个文言虚词的所有例句。
之(354个)故名曰“寤生”,遂恶之.(《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郑伯克段于鄢》)()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郑伯克段于鄢》)()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郑伯克段于鄢》)()()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郑伯克段于鄢》)()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郑伯克段于鄢》)()()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郑伯克段于鄢》)()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郑伯克段于鄢》)()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夫人将启之.(《郑伯克段于鄢》)()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郑伯克段于鄢》)()既而悔之.。
(《郑伯克段于鄢》)()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郑伯克段于鄢》)()公赐之.食。
(《郑伯克段于鄢》)()公问之.,对曰(《郑伯克段于鄢》)()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郑伯克段于鄢》)()()公语之.故,且告之.悔(《郑伯克段于鄢》)()()公从之.(《郑伯克段于鄢》)()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郑伯克段于鄢》)()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郑伯克段于鄢》)()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燕昭王求士》)()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燕昭王求士》)()()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燕昭王求士》)()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燕昭王求士》)()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燕昭王求士》)()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燕昭王求士》)()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燕昭王求士》)()()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燕昭王求士》)()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2020年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新增篇目文言知识词类活用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使动用法,使……来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动用法,使……安定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臾》)使动用法,使……来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名作动,责备后世必为子孙忧.(《季氏将伐颛臾》)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忧患的事。
吾恐季孙之忧.(《季氏将伐颛臾》)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忧患的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季氏将伐颛臾》)名词活用为动词。
辅助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足之所履.(《庖丁解牛》)“履”,名作动,踩踏以无厚..入有间(《庖丁解牛》)“无厚”,形作名,薄薄的刀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水》)时,名作状,按时(季节)顺流而东.行(《秋水》)东,名作状,向东东.面而视(《秋水》)东,名作状,向东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秋水》)少,轻,意动用法,以(认为)……为少(轻)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爱共叔段,欲立.之(《郑伯克段于鄢》)立,使动用法,使……立。
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多行不义.必自毙(《郑伯克段于鄢》)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有献.于公(《郑伯克段于鄢》)献,动词作名词,奉献的东西。
公赐之食.(《郑伯克段于鄢》)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隧.而相见(《郑伯克段于鄢》)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夫人将启.之(《郑伯克段于鄢》)启,为动用法既而悔.之(《郑伯克段于鄢》)悔,为动用法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子产不毁乡校》)执政,动作名,执政的人我闻忠善..以损怨(《子产不毁乡校》)忠善,形容词作动词,尽力做善事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子产不毁乡校》)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药左右以君贱.之也(《冯谖客孟尝君》)意动用法,以…为贱,轻视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意动用法,以…为客孟尝君怪.之(《冯谖客孟尝君》)意动用法,以…为怪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意动用法,以…为羞,认为是羞耻孟尝君怪.其疾也(《冯谖客孟尝君》)意动用法,以…为怪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名作动,穿衣戴帽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冯谖客孟尝君》)意动用法,以…为子,视同自己的儿子西.游于梁,谓惠王曰(《冯谖客孟尝君》)名作状,向西于是梁王虚.上位(《冯谖客孟尝君》)使动用法,使……空着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赵威后问齐使》)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何以至今不业.也(《赵威后问齐使》)业,使动用法,使……成就功业恤孤独..(《赵威后问齐使》)孤独,困穷,形容词作名词,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之..,振困穷人;困苦贫穷的人是助王息.其民者也(《赵威后问齐使》)息,使动用法,使……繁衍生息胡为至今不朝.也(《赵威后问齐使》)朝,使动用法,使……上朝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赵威后问齐使》)业,朝,使动用法,使……成就功业,使……上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赵威后问齐使》)王,名作动,统治;子,意动,以……为子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赵威后问齐使》)臣,名作动,称臣;上,下,名作状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使动用法,翻译为“扩大”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执,持,名作动凌万乘,诎.敌国(《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使动用法,使……屈服子.元元,臣.诸侯(《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意动用法,以……为子;使动用法,使……臣服臣诸侯,非兵.不可(《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名作动,发动战争羸縢履.蹻[jué],负书担橐(《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名作动,穿着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意动用法,以……为远;名作状,在朝廷上乃夜.发书,陈箧[qiè]数十(《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名作状,在晚上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名作动,做宰相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名作状,在朝廷上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名作状,在郊外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名作状,像蛇一样嫂何前.倨而后.卑也(《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名作状,在以前;后来贫穷则父母不子.(《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名作动,(把儿子)当做儿子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察传》)过,名作动,犯错误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察传》)霸,名作动,称霸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察传》)正,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雅正(和谐)夔能和.之,以平.天下(《察传》)和,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和谐(安定)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察传》)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西.取由余于戎(《谏逐客书》)“西”,名词作状语。
山东专升本语文考试知识点大全语文是思维的工具。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专升本语文考试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升本语文考试知识点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两首,然而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让他在文学占了一席之地。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艺术特点:1、题材开拓、意境创新作诗贵在创新。
《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春、江、花、月、夜的景色以及游子思妇的题材,历代屡见不鲜。
然而,张若虚却互这些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它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美自然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将他们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的询问等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这对唐诗意境开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的突出意象,它象一条纽带,贯穿全诗,情意也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诗中经历了一夜的过程,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全过程。
而在月光之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花林、流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和漂泊的游子,交相辉映,展现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诗歌意境。
3、韵律节奏美。
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并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交错运用平仄,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随着音律节奏的变化,诗中的情感也在跌荡起伏。
这确实是一篇横绝千古的诗篇,故而有人盛赞张若虚是,“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1、王维与盛唐山水田园诗王维不光是一个文学、书画、音乐的通才,还是一个诗歌创作的奇才,他各体皆工,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绝句,号为“诗佛”。
山东专升本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山东专升本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这一重要话题呀!首先呢,咱们得说说古诗词部分。
哎呀呀,这可是考试中的重点哟!像李白的《 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豪迈的气势,得深深印在咱们脑子里呢!还有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是不是能引起咱们的共鸣?这一首首经典的古诗词,不仅蕴含着优美的语言,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再讲讲文言文吧! 论语》可是不能忽视的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名句,传递着为人处世的道理。
还有《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那奇幻的想象,是不是让咱们惊叹不已?现代文部分也很重要哟!鲁迅先生的作品那可得好好琢磨。
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让咱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还有老舍先生的 济南的冬天》,那生动的描写,仿佛让咱们置身于温暖而美丽的济南。
文学常识也不能落下呀!古代的文学流派,像唐宋八大家,他们的作品风格和特点都要清楚。
还有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都得心里有数。
哎呀呀,关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等,要能在阅读和写作中准确运用。
写作手法呢,比如烘托、对比,也要明白它们的作用。
总结起来,山东专升本语文必背的知识点真是不少呢!这需要咱们下苦功夫去记忆和理解。
但是别怕,只要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每天积累一点,相信一定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呀!哇,加油吧朋友们!接下来,咱们再深入说一说古诗词中的意象。
“月”这个意象,在很多诗词中都有出现。
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月代表着团圆和思念。
还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又引发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文言文里的实词和虚词,那也是重点中的重点!实词的含义要准确掌握,虚词的用法也要清楚明白。
比如“之”“而”“以”这些常见的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和意义。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备考材料
整理:李春贵
第 1 页 共 16 页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
词类活用、通假字100题训练
(2019年修订版)
(共100个试题,每题1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请将各题的答案填写在下面表格相应的位置,填写在其它地方的不给分
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 B.欲因此时降.
武(《苏武传》) C.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先秦诸子语录》) D.蚕.
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谏逐客书》) 答案:D (名作状;其它动词的使动用法)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谏逐客书》) B.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谏逐客书》) C.羊.狠狼贪,竟玷人臣之节。
(《席方平》) D.陵与卫律之罪,上.
通于天(《苏武传》) 答案:B (名作动;其它名作状)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隧.而相见。
(《郑伯克段于鄢》) B.爱共叔段,欲立.之。
(《郑伯克段于鄢》) C.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
帛(《管晏列传》)。
一、基本常识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
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多字、漏字、改字的现象,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要知道有一个字错了,整个1分就没有了,前功尽弃。
二、基础知识1、字:语音错别字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①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②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
★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
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③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古诗文词类活用汇总1.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惊,使动用法,使……受惊吓。
2.爱共叔段,欲立之。
(《郑伯克段于鄢》)立,使动用法,使……立为太子。
3.今京不度,非制也。
(《郑伯克段于鄢》)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郑伯克段于鄢》)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郑伯克段于鄢》)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郑伯克段于鄢》)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的东西。
7.公赐之食。
(《郑伯克段于鄢》)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8.隧而相见。
(《郑伯克段于鄢》)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9.夫人将启之(《郑伯克段于鄢》)启,为动用法,为……开启城门10.既而悔之(《郑伯克段于鄢》)悔,为动用法,为……后悔11.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燕昭王求士》)诎:使……屈北:面向北,名作状12.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燕昭王求士》)13.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燕昭王求士》)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向……学习14.燕兵独追北(《燕昭王求士》)北:动词作名词,败逃的人、军队15.岂远千里哉(《燕昭王求士》)远:意动用法,以……为远16.桓公北征山戎(《管晏列传》)名作状,向北17.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晏列传》)怒,为动用法;名作状,向南18.将顺其美(《管晏列传》)形作名,(君子的)美德19.匡救其恶(《管晏列传》)形作名,(君子的)缺点20.齐桓公以霸(《管晏列传》)名作动,称霸21.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管晏列传》)名作动,穿22.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管晏列传》)名作动,处在……之下23.然孔子小之(《管晏列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小,轻视2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管晏列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以……为耻25.贵轻重(《管晏列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贵26.晏子怪而问之(《管晏列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奇怪27.富国强兵(《管晏列传》)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使……强28.管仲因而信之(《管晏列传》)动词使动用法,使……守信用29.邵忽死之(《管晏列传》)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死30.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晏列传》)动词为动用法,为……发怒31.单于壮其节(《苏武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32.诚甘乐之(《苏武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甘乐。
33.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
34.空以身膏草野(《苏武传》)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肥沃。
35.反欲斗两主(《苏武传》)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
36.单于愈益欲降之(《苏武传》)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
37.何久自苦如此(《苏武传》)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38.王必欲降武(《苏武传》)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
39.天雨雪(《苏武传》)雨:名词做动词,下。
40.羝乳乃得归(《苏武传》)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41.杖汉节牧羊(《苏武传》)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2.武能网纺缴,檠弓弩(《苏武传》)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43.惠等哭,舆归营(《苏武传》)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
4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苏武传》)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苏武传》)使…全(完整),保全4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先秦诸子语录》)第二个“立”“达”,使动用法,使……立身,使……通达4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先秦诸子语录》)形容词意动,以……为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人47.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秦诸子语录》)形容词意动,以……为孩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孩子4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先秦诸子语录》)第一、三“乐”:形容词意动,以……为乐49.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先秦诸子语录》)第一、三“忧”:形容词意动,以……为忧愁5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先秦诸子语录》)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51.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先秦诸子语录》)贼,名词活用为动词,残害52.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先秦诸子语录》)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危害53.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先秦诸子语录》)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平静54.举笃敬,兴孝弟。
(《先秦诸子语录》)忠厚,此指忠厚之人,孝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5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先秦诸子语录》)覆,使……倾覆,动词的使动用法56. 民不畏死,奈何死惧之(《先秦诸子语录》)使……畏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7.民恶忧劳,我佚乐之(《先秦诸子语录》)佚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逸快乐58.民恶危坠,我存安之(《先秦诸子语录》)使……保全、平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9.民恶灭绝,我生育之(《先秦诸子语录》)使……生育,动词的使动用法60.王也者,非必坚甲利兵(《先秦诸子语录》)使……坚硬,使……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6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先秦诸子语录》)令,名作动,下命令62.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先秦诸子语录》)聚,为……聚集,为动用法63.西取由余于戎。
(《谏逐客书》)“西”,名词作状语,在西面。
64.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谏逐客书》)“来”,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使……来”。
65.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谏逐客书》)宝,名作动,作为宝物66.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谏逐客书》)“蚕”,名词作状语,像蚕那样……。
67.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谏逐客书》)却,使动用法,使……退却;“明”,形容词使动,“使……明显”,或解释为“宣扬”。
68.却宾客以业诸侯。
(《谏逐客书》)却,使动用法,使……退却;“业”,名词用为使动,“使……成就功业”69.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谏逐客书》)散,使动用法,使……消散(消亡);西,名作状,面向西70.强公室,杜私门(《谏逐客书》)强,使动用法,使……强大71.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谏逐客书》)名词作动词,称霸7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谏逐客书》)却,使动用法,使……退却73.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谏逐客书》)快,使动用法,使……快乐74.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谏逐客书》)乐,以……为乐75.包九夷,制鄢、郢(yǐng)(《谏逐客书》)包,名作动,囊括76.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谏逐客书》)名词作状语,在西(北、南)面77.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谏逐客书》)喜欢,以……为乐,意动用法78.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谏逐客书》)使动用法,使……愉悦、高兴79.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谏逐客书》)名词作状语,向西80.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谏逐客书》)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外)81.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驳复仇议》)刃,名词作动词,杀82.臣窃独过之(《驳复仇议》)过,意动用法,认为……是一种错误83.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驳复仇议》)本,名词作动词,根据,探究84.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
(《驳复仇议》)为动用法,为义而死85.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驳复仇议》)旌,名作动,表彰86.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
(《驳复仇议》)贼,名作动,杀害87.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
(《驳复仇议》)坏,使……坏,破坏,使动用法88.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
(《驳复仇议》)治罪,名作动89.师韫之诛,不愆于法(《驳复仇议》)过错,此指违犯,名作动90.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驳复仇议》)仇视,名作动91.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驳复仇议》)符合义的要求,名作动92.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留侯论》)居于……之下,谦逊对待,名作动93.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留侯论》)怪,以……为怪,意动用法;惊,使……受惊,怒,使……发怒94.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留侯论》)称王,名作动95.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留侯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全,翻译为“保全”。
96.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留侯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挫折97.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留侯论》)名作动,称臣称妾,充当奴隶98.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留侯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挫折99.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下,名作动100.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渔父》)划动,名作动10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为动用法,为……发愁102.问君西游何时还?(《蜀道难》)名作状,向西10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难》)动词的使动用法,愁:使……愁104.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衰谢、憔悴105.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转动106.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名作状,朝西107.汉皇重色思倾国(《长恨歌》)动作名,倾国之美人108.春宵苦短日高起(《长恨歌》)以……为苦,形容词意动用法109.千乘万骑西南行。
(《长恨歌》)名作状,向西南110.西出都门百余里。
(《长恨歌》)名作状,向西111.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长恨歌》)112.上穷碧落下黄泉(《长恨歌》)名作状,朝上,朝下113.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长恨歌》)名作状,向下114.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游园》)名作动,沾污115.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游园》)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它动词的使动用法116.自此不复言,时坐时立,状类痴(《席方平》)名作状,有时117.值城隍早衙,喊冤以投(《席方平》)衙,名作动,上衙118.城隍以所告无据,颇不直席(《席方平》)使……直,伸冤,形容词使动用法119.愤啼不乳,三日遂殇(《席方平》)名作动,吃奶120.但汝父冤,我已为若雪之矣(《席方平》)名作动,昭雪121.羊狠狼贪,竟玷人臣之节。
(《席方平》)名作状,像……一样122.斧敲斤斫,妇子之皮骨皆空。
(《席方平》)名作状,用……123.鱼食鲸吞,蝼蚁之微生可悯。
(《席方平》)名作状,像……一样124.只宜公门修行,庶还落蓐之身(《席方平》)还,使……还,动词使动用法125.宜籍羊氏之家,以赏席生之孝(《席方平》)名作动,查抄没收126.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谏逐客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127.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先秦诸子语录》)仁,实行仁德,名作动128.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管晏列传》)穷困,使……困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