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词类活用知识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27.05 KB
- 文档页数:6
山东统招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1、《采薇》选自《诗经·小雅》。
2、《诗经》根据音乐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内容(而不是根据描写的内容分的),根据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
3、《诗经》共收入西周处至春秋中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
4、《史记》---纪传体;《汉书》---断代史;《战国策》---国别体;《春秋》《左传》---编年体5、《牡丹亭》---汤显祖。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7、临川四梦作者是汤显祖:《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8、四大古典戏曲:《窦娥冤》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牡丹亭》汤显祖、《长生殿》洪昇。
9、白朴--《梧桐雨》---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10、王实甫---《西厢记》---红娘出自这里。
11、马致远---《曲状元》。
1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白居易的文学主张。
13、柳宗元倡导了“古文运动”,发展了唐代散文。
14、《荷马史诗》有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赫克托耳之死》选自伊利亚特,主角为赫克托耳和阿喀琉斯。
15、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温庭筠是花间派。
16、班固用“感于哀乐,缘于事发”评价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17、《燕昭王求士》是燕昭王“报仇雪耻、振兴燕国”的故事。
18、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
19、晋宋时期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谢灵运。
20、信誓旦旦出自《诗经·氓》。
2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作者是曹操。
22、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23、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24、市马:买马。
25、渔夫莞尔一笑;莞尔:微笑的样子26、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运用了借代、对比两个手法。
27、《聊斋志异》---短篇小说集。
28、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哈姆雷特》29、宋代开豪放词风的人是苏轼,边塞诗人是高适。
30、谏逐客书用的是归纳法。
31、白居易-香山居士;蒲松龄-柳泉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苏轼-东坡居士。
词类活用知识点大全
1.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2. 动词:表示动作、状态、变化等的词语。
3.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性词语的性质、特征、状态等的词语。
4.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语,表示程度、时间、地点、方式等。
5. 介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如时间、地点、方向、手段等。
6. 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从句等的词语,如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
7.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的词语,如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不定代词等。
8.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如基数词、序数词、分数词等。
9. 感叹词:用来表示情感、感叹、祝福等的词语,如哎呀、好啊、祝
福等。
10. 叹词:用来表示惊讶、疑问、不满等情感的词语,如啊、哦、嗯等。
11. 疑问词:用来引导疑问句的词语,如谁、什么、哪里等。
12. 拟声词:用来模拟声音、动作、情感等的词语,如咕噜、哗啦、哈哈等。
13. 成语:由四个汉字以上组成,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如井底之蛙、一马当先等。
14. 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的固定搭配,如红红火火、一举两得等。
15. 俚语:在特定社会群体中流行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如装逼、吃瓜群众等。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大动干戈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 3.止: 例句出处释义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 4.见: 例句出处释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xiàn,出现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见解、见识 5.过: 例句出处释义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 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席方平》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隶率出北门,指示归途,反.身遂去。
“反”同“返”,返回2.请反.见王,王如令我自归,亦复何劳相送“反”同“返”,返回二、词类活用1.自此不复言,时.坐时.立,状类痴名作状2.值城隍早衙.,喊冤以投衙,名作动,升堂3.城隍以所告无据,颇不直.席使……直,伸冤,使动用法4.席至邑,备受械梏..名作动,指酷刑折磨5.但汝父冤,我已为若雪.之矣名作动6.愤啼不乳.,三日遂殇名作动,吃奶7.羊.狠狼.贪,竟玷人臣之节。
名作状4.斧.敲斤.斫,妇子之皮骨皆空。
名作状5.鱼.食鲸.吞,蝼蚁之微生可悯。
名作状6.只宜公门修行,庶还.落蓐之身还,使……还,使动用法7.宜籍.羊氏之家,以赏席生之孝名作动,查抄没收8.其神聪明正直,诉之当有灵异..形作名,灵验奇异的效果9.其父名.廉,性戆拙名作动,名字叫10.冥.行百余里,至郡名作状,在晚上11.炽火..其下,床面通赤烧旺火,名作动12.而乃繁缨棨...[q..ǐ.].戟.,徒夸品秩之尊名作动,装饰马匹,威武仪仗13.乃上下..其鹰鸷之手抬高,压低14.三年间,良沃..遍野形作名,良田三、古今异义指示..归途,反身遂去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下的命令四、特殊句式1.席方平,东安人。
判断句2.我父朴讷,今见凌于强鬼。
见……于,被动句3.我将赴地下,代[其]伸冤气耳。
省略句4.其父已收[于]狱中。
被动句(收),省略句5.至狱门,遥见父卧[于]檐下省略句6.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摧残,被摧残,甚,状语后置7.二官密遣腹心与席关说,许[之]以千金省略句8.若言不讼,是欺王也判断句9.闻鬼曰:“壮哉此汉!”主谓倒装10.席念阴曹之昧暗尤甚于阳间,奈无路可达帝听状语后置11.世传灌口二郎为帝勋戚判断句12.窃喜二隶已去,遂转身南向宾语前置13.汝志诚孝。
判断句14.鬼子胡为者!宾语前置15.因犯卤簿,为前马所执被动句16.官府十余员,迎谒[于]道左。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常见文言虚词词义汇编(学生版)李春贵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要求》规定的10个文言虚词:之(354个)其(109个)者(118个)所(64个)以(138个)于(100个)而(156个)乃(21个)则(50个)焉(12个)本材料收集整理了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要求》中规定的16篇古诗文中出现的包含以上10个文言虚词的所有例句。
之(354个)故名曰“寤生”,遂恶之.(《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郑伯克段于鄢》)()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郑伯克段于鄢》)()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郑伯克段于鄢》)()()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郑伯克段于鄢》)()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郑伯克段于鄢》)()()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郑伯克段于鄢》)()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郑伯克段于鄢》)()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夫人将启之.(《郑伯克段于鄢》)()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郑伯克段于鄢》)()既而悔之.。
(《郑伯克段于鄢》)()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郑伯克段于鄢》)()公赐之.食。
(《郑伯克段于鄢》)()公问之.,对曰(《郑伯克段于鄢》)()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郑伯克段于鄢》)()()公语之.故,且告之.悔(《郑伯克段于鄢》)()()公从之.(《郑伯克段于鄢》)()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郑伯克段于鄢》)()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郑伯克段于鄢》)()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燕昭王求士》)()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燕昭王求士》)()()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燕昭王求士》)()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燕昭王求士》)()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燕昭王求士》)()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燕昭王求士》)()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燕昭王求士》)()()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燕昭王求士》)()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古诗文词类活用汇总1.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惊,使动用法,使……受惊吓。
2.爱共叔段,欲立之。
(《郑伯克段于鄢》)立,使动用法,使……立为太子。
3.今京不度,非制也。
(《郑伯克段于鄢》)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郑伯克段于鄢》)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郑伯克段于鄢》)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郑伯克段于鄢》)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的东西。
7.公赐之食。
(《郑伯克段于鄢》)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8.隧而相见。
(《郑伯克段于鄢》)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9.夫人将启之(《郑伯克段于鄢》)启,为动用法,为……开启城门10.既而悔之(《郑伯克段于鄢》)悔,为动用法,为……后悔11.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燕昭王求士》)诎:使……屈北:面向北,名作状12.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燕昭王求士》)13.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燕昭王求士》)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向……学习14.燕兵独追北(《燕昭王求士》)北:动词作名词,败逃的人、军队15.岂远千里哉(《燕昭王求士》)远:意动用法,以……为远16.桓公北征山戎(《管晏列传》)名作状,向北17.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晏列传》)怒,为动用法;名作状,向南18.将顺其美(《管晏列传》)形作名,(君子的)美德19.匡救其恶(《管晏列传》)形作名,(君子的)缺点20.齐桓公以霸(《管晏列传》)名作动,称霸21.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管晏列传》)名作动,穿22.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管晏列传》)名作动,处在……之下23.然孔子小之(《管晏列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小,轻视2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管晏列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以……为耻25.贵轻重(《管晏列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贵26.晏子怪而问之(《管晏列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奇怪27.富国强兵(《管晏列传》)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使……强28.管仲因而信之(《管晏列传》)动词使动用法,使……守信用29.邵忽死之(《管晏列传》)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死30.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晏列传》)动词为动用法,为……发怒31.单于壮其节(《苏武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32.诚甘乐之(《苏武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甘乐。
33.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
34.空以身膏草野(《苏武传》)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肥沃。
35.反欲斗两主(《苏武传》)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
36.单于愈益欲降之(《苏武传》)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
37.何久自苦如此(《苏武传》)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38.王必欲降武(《苏武传》)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
39.天雨雪(《苏武传》)雨:名词做动词,下。
40.羝乳乃得归(《苏武传》)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41.杖汉节牧羊(《苏武传》)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2.武能网纺缴,檠弓弩(《苏武传》)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43.惠等哭,舆归营(《苏武传》)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
4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苏武传》)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苏武传》)使…全(完整),保全4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先秦诸子语录》)第二个“立”“达”,使动用法,使……立身,使……通达4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先秦诸子语录》)形容词意动,以……为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人47.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秦诸子语录》)形容词意动,以……为孩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孩子4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先秦诸子语录》)第一、三“乐”:形容词意动,以……为乐49.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先秦诸子语录》)第一、三“忧”:形容词意动,以……为忧愁5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先秦诸子语录》)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51.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先秦诸子语录》)贼,名词活用为动词,残害52.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先秦诸子语录》)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危害53.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先秦诸子语录》)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平静54.举笃敬,兴孝弟。
(《先秦诸子语录》)忠厚,此指忠厚之人,孝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5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先秦诸子语录》)覆,使……倾覆,动词的使动用法56. 民不畏死,奈何死惧之(《先秦诸子语录》)使……畏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7.民恶忧劳,我佚乐之(《先秦诸子语录》)佚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逸快乐58.民恶危坠,我存安之(《先秦诸子语录》)使……保全、平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9.民恶灭绝,我生育之(《先秦诸子语录》)使……生育,动词的使动用法60.王也者,非必坚甲利兵(《先秦诸子语录》)使……坚硬,使……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6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先秦诸子语录》)令,名作动,下命令62.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先秦诸子语录》)聚,为……聚集,为动用法63.西取由余于戎。
(《谏逐客书》)“西”,名词作状语,在西面。
64.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谏逐客书》)“来”,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使……来”。
65.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谏逐客书》)宝,名作动,作为宝物66.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谏逐客书》)“蚕”,名词作状语,像蚕那样……。
67.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谏逐客书》)却,使动用法,使……退却;“明”,形容词使动,“使……明显”,或解释为“宣扬”。
68.却宾客以业诸侯。
(《谏逐客书》)却,使动用法,使……退却;“业”,名词用为使动,“使……成就功业”69.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谏逐客书》)散,使动用法,使……消散(消亡);西,名作状,面向西70.强公室,杜私门(《谏逐客书》)强,使动用法,使……强大71.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谏逐客书》)名词作动词,称霸7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谏逐客书》)却,使动用法,使……退却73.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谏逐客书》)快,使动用法,使……快乐74.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谏逐客书》)乐,以……为乐75.包九夷,制鄢、郢(yǐng)(《谏逐客书》)包,名作动,囊括76.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谏逐客书》)名词作状语,在西(北、南)面77.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谏逐客书》)喜欢,以……为乐,意动用法78.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谏逐客书》)使动用法,使……愉悦、高兴79.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谏逐客书》)名词作状语,向西80.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谏逐客书》)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外)81.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驳复仇议》)刃,名词作动词,杀82.臣窃独过之(《驳复仇议》)过,意动用法,认为……是一种错误83.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驳复仇议》)本,名词作动词,根据,探究84.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
(《驳复仇议》)为动用法,为义而死85.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驳复仇议》)旌,名作动,表彰86.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
(《驳复仇议》)贼,名作动,杀害87.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
(《驳复仇议》)坏,使……坏,破坏,使动用法88.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
(《驳复仇议》)治罪,名作动89.师韫之诛,不愆于法(《驳复仇议》)过错,此指违犯,名作动90.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驳复仇议》)仇视,名作动91.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驳复仇议》)符合义的要求,名作动92.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留侯论》)居于……之下,谦逊对待,名作动93.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留侯论》)怪,以……为怪,意动用法;惊,使……受惊,怒,使……发怒94.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留侯论》)称王,名作动95.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留侯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全,翻译为“保全”。
96.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留侯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挫折97.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留侯论》)名作动,称臣称妾,充当奴隶98.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留侯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挫折99.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下,名作动100.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渔父》)划动,名作动10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为动用法,为……发愁102.问君西游何时还?(《蜀道难》)名作状,向西10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难》)动词的使动用法,愁:使……愁104.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衰谢、憔悴105.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转动106.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名作状,朝西107.汉皇重色思倾国(《长恨歌》)动作名,倾国之美人108.春宵苦短日高起(《长恨歌》)以……为苦,形容词意动用法109.千乘万骑西南行。
(《长恨歌》)名作状,向西南110.西出都门百余里。
(《长恨歌》)名作状,向西111.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长恨歌》)112.上穷碧落下黄泉(《长恨歌》)名作状,朝上,朝下113.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长恨歌》)名作状,向下114.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游园》)名作动,沾污115.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游园》)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它动词的使动用法116.自此不复言,时坐时立,状类痴(《席方平》)名作状,有时117.值城隍早衙,喊冤以投(《席方平》)衙,名作动,上衙118.城隍以所告无据,颇不直席(《席方平》)使……直,伸冤,形容词使动用法119.愤啼不乳,三日遂殇(《席方平》)名作动,吃奶120.但汝父冤,我已为若雪之矣(《席方平》)名作动,昭雪121.羊狠狼贪,竟玷人臣之节。
(《席方平》)名作状,像……一样122.斧敲斤斫,妇子之皮骨皆空。
(《席方平》)名作状,用……123.鱼食鲸吞,蝼蚁之微生可悯。
(《席方平》)名作状,像……一样124.只宜公门修行,庶还落蓐之身(《席方平》)还,使……还,动词使动用法125.宜籍羊氏之家,以赏席生之孝(《席方平》)名作动,查抄没收126.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谏逐客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127.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先秦诸子语录》)仁,实行仁德,名作动128.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管晏列传》)穷困,使……困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