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一下《给物体分类》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17 MB
- 文档页数:18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Chapter 1: 我们身边的物体1.1 物体的特征1.2 物体的分类2. Chapter 2: 水和空气2.1 水的奥秘2.2 空气的力量3. Chapter 3: 动物和植物3.1 常见的动物3.2 常见的植物4. Chapter 4: 天空和地球4.1 天空的变化4.2 地球上的事物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水、空气、动植物、天空和地球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水、空气、动植物、天空和地球的科学概念。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地呈现教学内容。
2. 提纲:列出教学内容的要点,便于学生记忆。
3. 图表:用图表展示物体的分类、水循环等知识点。
4. 例题: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你身边的物体,并分类。
画出水循环的过程。
观察天空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学生描述物体和分类的答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水循环的过程图可以根据课堂所学进行绘制。
天空变化的记录可以包括天气、云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拓展科学知识。
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三条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6. 板书设计中的提纲、图表、例题7.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重点关注各章节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4.给物体分类【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图片,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物品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调查并唤醒学生生活中的分类经验,认识到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将前三课用过的所有物体进行编号、分类,并让学生按物体不同的特征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
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并且已经能从颜色、大小、形状、轻重、是否透明等方面对物体进行描述和区分。
分类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面对同样的物体,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便不同。
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小结和巩固,又是对物体特征认识的深化。
教科书研讨部分的两个问题都是指向分类活动。
“我们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进行了分类?”是引导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根据同一个特征进行分类时,我们的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是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分类结果和细分标准。
可将学生的分类依据和结果呈现在班级记录表中,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分类结果,不必追求结果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本课隶属于“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这一学科核心概念,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通过课内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比较与分类这一基本的思维方法,能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物质。
【学情分析】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植物的叶进行了分类。
学生已经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对于同一属性,不同的物体表现不同。
当学生面对众多物体需要分类时,孩子们会将分类标准、分类依据混淆,造成同一次分类时,可以把同一物体分到多个类别中,或者同一次分类,存在几个标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清晰、有序地对物质进行分类。
同时一年级的孩子,面对多种材料时,会产生独自占有个别材料的想法。
而进行分类活动时,应该把所有的材料放在一起,组内成员轮流按一定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摆放,整个过程不仅是对物体进行分类,也是培养小组有序合作及活动反思的过程。
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给物体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能够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类的依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分类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
能够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分类特征。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杂乱无章的物品图片,如文具、玩具、水果等,提问学生:这些物品看起来很混乱,我们可以怎么做让它们变得整齐呢?引出分类的话题。
2.认识分类讲解分类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物品。
展示一些已经分类好的物品图片,如超市里的货架、图书馆的书架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物品是如何分类的。
3.给物体分类分发一些物品给学生小组,如铅笔、橡皮、尺子、苹果、橘子、香蕉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
让学生选择一个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对物品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
4.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
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比较不同小组的分类方法和结果,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分类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5.拓展延伸提问学生:除了我们今天选择的特征,还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呢?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分类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对自己的玩具、书籍等物品进行分类,并向家人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分类特征,进行分类活动。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愿意大胆尝试,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
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整理物品,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幼儿个个都能将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
接着引导幼儿运用图谱标记送物品回家,幼儿也都能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给物品按标记分类中产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标记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过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仔细观察标记,都分类错了。
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于急促。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操作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操作材料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不爱动脑筋。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
给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
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科学探究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科学态度
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每组6根铅笔、8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分类:出示按准备好的6支铅笔,让学生仔细观察后,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选择分类标准,给铅笔分类。
3、学生示范分类:学生上台展示分类标准,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
4、引导学生总结分类过程:(1)观察对象特征
(2)找出相同点和不同(3)选择分类标准(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4)依据标准分类
三、拓展练习
1、提供8根小棒,让学生尝试分类。
2、全班交流。
四、小结全课
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课后拓展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