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1.45 KB
- 文档页数:2
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行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盲选法将其划分成2小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小组有30例患者,对照组地塞米松单独治疗,观察组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于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应用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为患者病情康复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地塞米松;高压氧;糖尿病;突发性耳聋临床中将突然发生,即数分钟、数小时或3小时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持续2个频率听力降低20dB以上的情况称之为突发性耳聋,患者可并发出现眩晕或耳鸣,不存在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属于一种在耳鼻喉科十分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
现如今,就糖尿病并发突发性耳聋的具体原因仍然不明确,相关治疗方法也无公认的特效疗法,多采用神经营养、糖皮质激素以及血管舒张药物实施治疗[1]。
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分析了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及方法1.1常规资料筛选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盲选法将其划分成2小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有14例和16例,均为单耳,年龄18~65岁,平均(41.32±5.23)岁,病程介于3到15天之间、病程均值为(10.25±1.32)天。
观察组男性与女性分别有16例和14例,均为单耳,年龄20-66岁,平均(41.55±5.61)岁,病程介于4到15天之间、病程均值(9.49±1.11)天。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展开对比,发现差异不突出(P>0.05),不存在统计学优势。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临床路径一、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确诊为突发性耳聋患者(二)确诊依据。
根据1996年上海医学会议的诊断标准,即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分会《关于突发性耳聋诊断与疗效分级的标准》1.病史:单侧或双侧耳聋相伴咳嗽、晕眩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耳聋的阳性体征。
3.电测听检查:轻度耳聋(<60db)中度耳聋(60-90db)重度耳聋(<90db)(三)化疗方案的挑选及依据。
根据《高压氧医学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耳鼻喉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突发性性耳聋确诊明晰。
2.电测听到检查3.发病时间小于30天。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确诊必须合乎突发性性耳聋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高压氧化疗前准备工作。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胸片、心电图、头颅ct(4)填写进舱同意书(5)向患者交代进舱注意事项(七)入院化疗1、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2-2.5ata,每次吸氧60-80分钟,连续2-3个疗程银杏类制剂:金钠多(3两支)或舒血宁(3-4两支)重新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静滴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采用抗凝剂、血管扩张剂、和营养神经药物。
能量合计: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三磷酸腺苷注射液40毫克,辅酶a100单位,胞二磷胆碱0.5克静滴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2%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10mg,重新加入能量合计静滴3天。
(八)疗效判定标准。
复发:听阈恢复正常或身心健康水平取得成效:频率提升30db以上。
有效率:频率提升15-30db。
违宪:各频率平均值听阈提升<15db.(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高压氧治疗不同程度突发性耳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不同程度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方法将5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照听力水平分为轻至中度耳聋组12例,中重至重度耳聋组29例,极重度耳聋组16例。
3组均采用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3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听力水平进行比较,评价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结果轻至中度、中重至重度、极重度耳聋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6.6%、93.8%,3组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组治疗后听力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轻至中度、中重至重度、极重度突发性耳聋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高压氧突发性耳聋疗效分析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可伴随眩晕、耳鸣、恶心等症状,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原因不明确,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多采用综合治疗法,包括采用血管扩张剂、维生素B12、糖皮质激素、高压氧及卧床休息等。
我院采用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获得满意疗效,现就我院2010年以来收治的不同程度度突发性耳聋患者54例,进行如下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54例做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
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16-69岁,平均(52.4±8.6)岁;病程4h~1个月,其中≤1d 5例,2~7d 11例,7~14d 20例,≥14d 18例;左耳26例;右耳23例;双耳5例;耳聋轻至中度(26~55dB)12例,中重至重度(56~90dB)29例,极重度(﹥90dB)[2]16例。
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3组患者均采用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抗凝溶栓药物、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治疗时,患者入舱后空气加压20min,至舱内压力达0.20MPa,稳定后戴面罩吸纯氧25min,吸空气10min,再吸纯氧25min。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护理探析【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被诊断为患有突发性耳聋的78例患者,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并配合临床护理,观察治疗的效果。
结果78例患者都痊愈出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结论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对于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压氧;突发性耳聋;临床护理突发性耳聋(sudden hearing loss),又称为“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
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1]。
突发性聋的病因不明,目前普遍认为内耳供血障碍是突发性聋的主要病因,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与耳蜗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管横截面积有关[2]。
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耳蜗微循环功能障碍都可以造成听觉器官功能损害,引起听力下降。
其次,使用改善循环功能的药物能够促进患者听力恢复,也间接证明了循环功能障碍可能是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3]。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8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被诊断为患有突发性耳聋的78例患者,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现将大致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8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被诊断为患有突发性耳聋的78例患者,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在20-64岁之间,平均年龄(32.48±2.96)岁,都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所有的患者都进行常规的治疗,给予扩血管药以及扩凝治疗,然后再进行高压氧治疗。
采用三枪七门的空气加氧舱,将压力控制在0.22mpa左右,让患者间歇性吸氧30min,休息五分钟之后再吸30min,即每天吸一个小时,12天为一个疗程。
所有患者都治疗1-3个疗程。
2护理2.1入舱前护理由于突发性耳聋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而且高发群集中在218岁-6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大部分都处在工作或者学习阶段,突然发生听力下降甚至丧失,会对工作、学习及社交活动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使用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将100例老年突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同时对比病程早期患者及晚期患者高压氧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0%,总有效率86%;对照组痊愈率24%,总有效率68%;治疗组中病程早期者总有效率90.9%;晚期组总有效率70.6%;组间差异均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老年突聋疗效确切,病程越短者治疗效果越好,对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老年人;突发性耳聋;高压氧;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64.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45-01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病因复杂,发病与内耳微循环障碍有着直接关系。
2005年5月~2008年6月年我们应用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0例突聋患者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60~73岁,平均66.5岁,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听力下降,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程度不一,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伴耳鸣,眩晕等,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单侧耳聋79例,双侧耳聋21例,病程1d~1个月,听力损失情况及临床伴随症状无明显差异,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内听道ct排除听神经瘤。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其中病程早期(1w内)接受药物加高压氧治疗者33例,晚期(>1w)接受药物加高压氧治疗17 例。
排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出血性疾病及精神病等伴随疾病,无高压氧及药物治疗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