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代位权中_第三人_范围确定方法探析_李激汉
- 格式:pdf
- 大小:304.51 KB
- 文档页数:6
保险代位求偿权法律问题探析郑 萍(东北林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关键词] 代位求偿权;第三人;保险事故;民事赔偿责任;不当得到 [摘 要] 第三人由于过错致使保险标的受损,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损失后即取得向该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保险人请求赔偿的金额不能超过其向被保险人赔偿的金额,以符合保险损失补偿原则。
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很广,在财产保险实践中,第三人由于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共同海损、合同责任、产品质量等给被保险人造成财产损失,保险人都可以行使代位求偿权。
一、代位求偿权的概念及产生保险代位求偿权是指在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后,所取得的被保险人享有的依法向负有民事赔偿责任的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它是保险损失补偿原则派生的代位原则和核心,是世界各国保险法共同承认的债权转移制度。
保险代位求偿权既不同于民法中连带之债的求偿权,也不同于保证中的代位权,而是特指当保险标的因保险事故发生的损失,是由于第三人的侵权或违约行为所致,被保险人既有权向其提出赔偿要求,从而在被保险人与第三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即损害赔偿关系。
此前,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保险法律关系已经发生,双方产生了保险赔偿关系,因此,被保险人既是侵权损害赔偿关系的当事人,又是保险赔偿关系的当事人。
从法律上分析,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保险法律关系发生在前,而第三人的介入在后,保险人不能因为第三人有责任而拒绝赔付,因保险人有就保险事故的损失赔偿的义务。
从保险理论上分析,保险的意义在于分散风险,补偿意外损失。
当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其受益人也仅有获得补偿的权利,而无权获得额外的利益。
因此,一般情况下,被保险人仅有权向保险人或第三人中的一方取得补偿。
二、代位求偿权成立的要件 11保险事故的发生与第三人的过错行为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具体来讲,第一,发生的事故必须是保险合同所规定的责任事故。
如果发生的事故并非保险事故,与保险人无关,也就无所谓代位求偿权。
人身保险代位权探析——兼评我国《保险法》第68条摘要:人身保险代位权是指在被保险人死亡后,受益人可以代替被保险人行使保险合同权利的权利。
本文主要从人身保险代位权的概念、性质、产生条件、行使方式、范围等方面进行探析,并结合我国《保险法》第68条进行评述,旨在为完善我国人身保险代位权立法提供参考。
一、人身保险代位权的概念人身保险代位权是指在被保险人死亡后,受益人可以代替被保险人行使保险合同权利的权利。
简而言之,就是保险合同中的权利可以转移给受益人,由受益人行使。
二、人身保险代位权的性质人身保险代位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它的性质属于债权性质。
因为保险合同是一种债权关系,而代位权是一种债权的转移关系。
当被保险人死亡后,代位权的产生,实质上是保险合同中的债权关系转移到了受益人手中。
三、人身保险代位权的产生条件人身保险代位权的产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被保险人死亡:只有在被保险人死亡的情况下,代位权才能产生。
2.保险合同有效:只有在保险合同有效的情况下,代位权才能产生。
3.受益人身份确定:只有在受益人身份确定的情况下,代位权才能产生。
四、人身保险代位权的行使方式人身保险代位权的行使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代位行使:受益人可以代替被保险人行使保险合同权利。
2.转让行使:受益人可以将代位权转让给他人行使。
五、人身保险代位权的范围人身保险代位权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险金领取权:受益人可以领取保险金。
2.保险合同变更权:受益人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变更保险合同内容。
3.保险合同解除权:受益人可以要求保险公司解除保险合同。
4.保险合同续效权:受益人可以要求保险公司继续履行保险合同。
六、我国《保险法》第68条的评述我国《保险法》第68条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受益人有权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领取保险金。
保险合同中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该条规定明确了人身保险代位权的法律地位和受益人的权利。
但是,该条规定过于简单,没有对人身保险代位权的产生条件、行使方式、范围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容易引起争议。
产品责任保险中之第三人探究(全文)一、第三人范围之限定如上文所述,在产品责任保险中,第三人的范围包括缺陷产品消费者、使用者以及其他接近该缺陷产品并遭受损害的主体,现分析如下:(一)消费者根据美国《布莱克法律大词典》的定义,所谓消费者是与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相区别的人,指购买、使用、保存和处分商品和服务的个人或最终产品的使用者。
英国《牛津法律辞典》将消费者定义为:购买、获得、使用各种商品和服务(包括住房)的人。
按照上述定义,消费者是除制造商、批发商与零售商之外的为自己利益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
欧盟于1968年通过的《关于管辖的布鲁塞尔公约》认为:消费者是基于非行业或职业目的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
1980年通过的《关于合同义务的法律适用公约》认为:消费者是指基于行业或职业之外的目的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私人。
上述定义首先将消费者界定为自然人,与此同时,认为凡是基于行业或职业之外目的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主体都属于消费者。
我国台湾地区的“消费者保护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是指以消费为目的而为交易,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者。
上述定义并未将消费者局限于自然人,这意味着单位等非自然人也可以作为消费者受该法保护。
与之相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由此可见,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未针对消费者的概念作出明确规定,而只是间接描述了消费者的特征。
按照该定义,消费者应当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
在确定作为产品责任保险第三人的消费者时,有两点需要指出,首先,消费者是否仅局限于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主体。
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那些并非基于生活消费目的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主体,例如,像王海一样“知假买假”的打假人士,如果由于其购买的商品存在缺陷而导致自己遭受损害,则其当然可以向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请求赔偿,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在向其承担赔偿责任之后也可以向自己的保险人请求赔付保险金。
我国《保险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保险。
由此可见,责任保险针对的是赔偿责任,而不直接针对第三者因保险事故发生遭受的损害后果。
但是,《保险法》第五十条第一款同时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
那么,关于第三者是否有权直接依据责任保险合同向保险人求偿保险金,投保人与保险人、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可否协议变更(降低)责任保险的保险金额度,保险人是否负有向第三者直接赔付保险金的义务等问题,在实践中观点不一,操作各异,实有探析之必要。
本文试从责任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入手,阐明笔者对上述现实问题的观点,以期抛砖引玉或对涉及责任保险合同纠纷的处理有所启示。
一、责任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及合同主体我国《保险法》将保险合同分为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合同两类,并将责任保险作为财产保险合同的一个种类在财产保险合同一节作出了规定。
由于在责任保险合同中,第三者因保险事故而遭受的损害既有可能是财产上的又有可能是人身上的或者兼具财产和人身损害内容,就有观点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责任保险定位为财产或者人身保险合同,应当把责任保险作为单独的险种或者以第三者的损害结果作为定性依据。
但笔者认为,该观点把责任保险标的和第三者损害后果之法律责任的概念混为一谈,忽视了二者的区别,因而是错误的。
责任保险并不因为第三者遭受何种损害而改变其财产保险的法律性质。
首先,责任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付的赔偿责任,指责任保险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基于合同当事人约定产生的对赔偿责任的赔偿责任,没有该约定,就不会产生该标的;而因第三者的损害后果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则是由于被保险人的行为造成的,对于损害后果不能也不允许当事人约定发生,对损害后果的赔偿责任是基于法律规定产生的,二者的产生根据不同。
其次,责任保险标的是基于责任保险合同当事人的约定产生的,因而只能存在于合同法律关系当中,没有无约定的责任保险标的;而对第三者的损害后果之法律责任在现实中多以被保险人的行为产生,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多存在于侵权法律关系当中,二者存在于不同的法律关系之中。
保险代位求偿权第三者责任主体的确定作者:丁凤伟来源:《商情》2017年第05期【摘要】代位求偿权是《保险法》赋予保险人的一项特殊权利,它产生的基础是民事法律理论的“代位权”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和保险理论的损失补偿原则。
保险代位求偿权行使的对象是造成保险标的物损失且负有责任的第三者,由于《保险法》关于代位求偿权的规定十分抽象,使得实务操作中对第三者及其责任的认定难度加大,往往需要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
本文对第三者责任主体的确定进行了具体分析,更好地维护保险人及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代位求偿第三者不当利益故意一、保险代位求偿权概述(一)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概念我国《保险法》第45条第一款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显而易见,法律规定的这项权利就是保险代位求偿权。
由此可知,保险代位求偿权是指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于赔偿被保险人损失后所取得的被保险人所享有的依法向负有民事赔偿责任的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二)代位求偿权的取得我国立法上关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取得方式采用的是当然代位主义,即代位权的取得不需要被保险人确认。
《保险法》第44条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二、代位求偿权的行使条件(一)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对第三者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对第三者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这是保险人代位行使实体权利,因此是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的前提条件,被保险人享有相应请求权是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不可或缺的条件。
(二)保险人已经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金这是代位求偿权行使的实质性条件。
保险事故发生后,在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支付保险赔偿金之前,被保险人仍享有向第三者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若被保险人在获得相应补偿前草率将索赔权移转给保险人,将面临无法向第三者求偿的境地。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方式作者:陈城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4年第11期摘要:通过对保险代位求偿权行使方式的分析,以供大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予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预追偿;代位求偿;第三人一、保险人在赔付前对第三人的预追偿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保险人在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款以前,并未取得代位求偿权,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向第三人追偿,尤其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追偿诉讼。
如果保险人想要启动追偿程序,就只能要求被保险人先向第三人追偿或者自己以被保险人的名义向第三人追偿,保险行业内通常把保险人在赔付以前对第三人的追偿称为“预追偿”。
1.要求被保险人直接向第三人追偿在保险事故发生以后时,保险人一般都会要求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被保险人有时也会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或保险人的要求向第三人提出赔偿要求,在责任明确的情况下,第三人有时也愿意主动承担赔偿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我国《保险法》第45条第2款和《海商法》第254条第1款的规定,保险人赔偿保险金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从第三者已取得的赔偿金额。
不过,《保险法》和《海商法》关于“相应扣减”的规定过于笼统,并未区分保险赔偿能否补偿被保险人的全部损失,以及被保险人追偿标的与保险赔偿标的是否一致的情况,在实务操作中必然会引起争议。
当保险赔偿不能弥补被保险人的全部损失时,比如存在部分损失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不足额保险、免赔等情况,被保险人从第三人追偿回来的收益应优先用来弥补保险赔偿不足部分的损失,如果还有剩余,才能用来扣减保险赔偿责任。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追偿回来的收益一律首先扣减保险赔偿责任,必然会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也不符合《保险法》第45条第3款“保险人依照第一款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不影响被保险人就未取得赔偿的部分向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的精神。
2.以被保险人的名义向第三人诉讼追偿在保险实务中,下列情况下保险人经常会以被保险人名义诉讼追偿:1.诉前保全,在海上保险业务中,因情况紧急需要扣船或对第三人采取其他诉讼保全措施时,保险人来不及理赔,只能以被保险人名义申请保全;2.追偿时效即将届满,如被保险人不愿自己先行起诉,保险人为避免错过追偿时效,一般会借用被保险人的名义对第三人提起诉讼;3.保险人调查事故原因及评估损失需要一定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赔付,为及时启动对第三人的追偿程序,先以被保险人名义提起诉讼或仲裁;4.在不足额保险情况下,为了及时足额的从第三人那里获得赔偿,被保险人也愿意与保险人联手提前以被保险人名义对第三人提起诉讼,从而提高追偿效率;5.为了规避第三人免责条款,比如在有的运输合同中规定如货物损失已经得到保险补偿,承运人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再比如有的运输合同中规定由托运人负责购买保险,保险赔偿以外的损失才由承运人负责赔偿,这种条款容易被理解成免除第三人赔偿责任,保险人在赔偿以前以被保险人名义直接向第三人追偿就可以规避这些免责条款的效力。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诉讼中第三人的抗辩理由
李文湘
【期刊名称】《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28)004
【摘要】为了从理论上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规定>)中有关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律规定,通过分析代位求偿权的基本概念、第三人在代位求偿诉讼中常见的抗辩理由、第三人抗辩保险合同的法律依据、<规定>第14条对第三人抗辩保险合同的否定、<规定>第14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252条之间的关系,认为代位求偿权是一种仅仅存在于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基于海上保险合同的相对权利,因而第三人不能通过抗辩保险合同来抗辩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并且,第三人只能以对抗被保险人的理由来抗辩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阐述<规定>第14条给代位求偿权带来的影响.
【总页数】6页(P89-94)
【作者】李文湘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上海,2001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438.4;DF715
【相关文献】
1.商业秘密诉讼中被告的抗辩理由 [J], 张慧霞
2.海上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诉讼中的一个问题--第三人对被保险人的反索赔 [J],
闫冰;陈雷;徐佳
3.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律性质探析 [J], 袁雪
4.论保险法司法解释(二)对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诉讼时效的适用性 [J], 杨运福;吴星奎;
5.行政诉讼中第三人和民事诉讼中第三人的异同 [J], 汪彩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篇一、引言保险法作为我国重要的法律体系之一,对于保障社会经济秩序、维护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保险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保险人可能需要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支付保险金。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可能因第三人的原因而遭受损失,此时,保险法中的代位法律规定便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保险法代位法律规定展开论述,旨在提高人们对该法律规定的认识,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二、保险法代位法律规定的概念及意义1. 概念保险法代位法律规定,是指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因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向其支付保险金后,保险人依法取得对侵害权益的第三人的追偿权。
这种追偿权是保险人基于保险合同而产生的,旨在保障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2. 意义(1)保障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代位法律规定,使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遭受损失后,能够及时获得保险赔偿,弥补损失,保障其合法权益。
(2)维护保险合同的公平性。
保险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基于自愿原则签订的,代位法律规定,使保险人在支付保险金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确保保险合同的公平性。
(3)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代位法律规定,有助于规范保险市场秩序,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三、保险法代位法律规定的适用范围1. 保险合同种类保险法代位法律规定适用于各类保险合同,包括人身保险合同、财产保险合同、责任保险合同等。
2. 保险事故类型代位法律规定适用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保险事故,如火灾、盗窃、交通事故、疾病等。
3. 第三人责任代位法律规定适用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遭受损失,且该损失是由第三人责任造成的情形。
四、保险法代位法律规定的行使条件1. 保险合同有效保险法代位法律规定的前提是保险合同有效,即保险合同已成立并生效。
2. 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支付保险金前,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必须遭受保险事故,且保险事故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
3. 第三人责任保险事故发生,且该事故是由第三人的责任造成的。
保险人对第三人不享有代位权案情1998年5月,上海紫江企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江公司)起诉要求上海新亚-汤臣大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汤臣酒店)赔偿其车辆被窃后车辆价值损失人民币65万元及车辆其他损失(附加费等)人民币143260.95元。
1998年7月,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参加诉讼,代位紫江公司行使追偿权,要求汤臣酒店赔偿其已理赔的保险赔偿金人民币49.2万元。
之后,紫江公司变更诉讼请求,要求汤臣酒店赔偿车辆价值人民币15.8万元及附加费等损失。
原审法院经审理判决上海新亚-汤臣大酒店有限公司赔偿上海紫江企业有限公司车辆损失人民币12.3万元,并赔偿上海紫江企业有限公司车辆其他损失人民币131319元;上海新亚-汤臣大酒店有限公司赔偿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已理赔的保险损失人民币49.2万元。
上海新亚-汤臣大酒店有限公司不服原审判决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判决撤销原审民事判决,上海新亚-汤臣大酒店有限公司赔偿上海紫江企业有限公司失车的经济损失人民币132341元,并驳回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代位请求上海新亚-汤臣大酒店赔偿已理赔的保险损失人民币49.2万元的诉讼请求。
原审法院审理查明:1998年1月17日至19日,紫江公司在汤臣酒店召开董事会。
1月17日下午5点左右,紫江公司的总经理郭峰驾驶一辆凌志LS400型轿车(车牌号为沪A-F5378)到汤臣酒店出席会议。
因当日汤臣酒店同时有其他大型会务活动,汤臣酒店工作人员彭峰引导郭峰将车停到鑫联广场,并询问郭峰房间号,因郭峰当时尚未了解住宿号故未能告知。
郭峰即开车绕到鑫联广场停车,鑫联广场上有1-2名汤臣酒店的保安售货员在指挥车辆停放。
当晚10时,酒店工作售货员彭峰下班时在记事本上记录了广场尚有客人车辆,请接班人员注意。
19日中午,紫江公司会议结束,郭峰去开车时,发现车辆失踪,故向汤臣酒店保安部报案,后又向新区公安部门报案。
保险代位权的行使范围
保险代位权是指保险人在赔偿被保险人时,有权代替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的权利。
保险代位权的行使范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追偿权的范围
保险代位权的第一个方面是追偿权的范围。
被保险人受到损害后,保险人可以代替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
这个范围包括了所有被保险人可能拥有的追偿权利。
例如,如果被保险人拥有侵权第三人的追偿权,则保险人可以代替被保险人行使这个追偿权。
2. 追偿权的限制
保险代位权的第二个方面是追偿权的限制。
保险人在代替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时,也要遵守被保险人所受到的损失的限制。
例如,如果被保险人受到的损失只有100万元,保险人代替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时,也只能追偿100万元。
3. 追偿权的优先顺序
保险代位权的第三个方面是追偿权的优先顺序。
如果被保险人和保险人都向第三人追偿,那么谁的追偿权更为优先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下列规则来解决:
a. 如果被保险人已经向第三人追偿,那么保险人的追偿权就自然而然地排在后面。
b. 如果被保险人没有向第三人追偿,那么保险人可以先行行使追偿权,等到保险人追偿成功后,再把追偿权转让给被保险人。
总之,保险代位权的行使范围是很广泛的,但是在行使这个权
利时,也要遵守一些限制和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关于责任保险中第三人法律地位的规定及其评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第一次修正;2009年2月 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第二次修订;根据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5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第四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度令第26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经四次修订后的保险法,共计八章,一百八十五条。
二、责任保险中第三人的范围界定1、《保险法》第六十五条第四款规定: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本条第4款是关于责任保险的概念。
所谓“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它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由于过失等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根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应对受害者承担的赔偿责任提供经济赔偿。
责任保险具有两种承保方式:独立的责任险、附加的或基本的责任险。
前者指保险人出立专门的独立保单的责任保险,一般分为:产品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
后者与特定的物质财产保险有密切联系,可分作为一般财产保险的附加险承保和作为一般财产保险的基本险承保:作为附加险的,如船舶碰撞责任保险、飞机旅客责任保险等;作为基本险的,如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
在一般财产保险中,保险人的赔偿金额由保险人根据投保方式、保险金额、损失金额等因素确定;而在责任保险中,赔偿责任产生后,被保险人承担的赔偿金额通常是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责任的大小及受害人的财产或人身的实际损害程度来裁定。
代位权诉讼中的第三⼈如果⾃⼰的债权因为债务⼈不及时⾏使对次债务⼈的债权受到损害的,债权⼈可以向⼈民法院提起代位权诉讼。
代位权诉讼是有原告、被告双⽅当事⼈的,那么,代位权诉讼中的第三⼈是怎样的呢?今天,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代位权诉讼中的第三⼈什么代位权诉讼中的第三⼈是债务⼈。
债权⼈可将债务⼈列为第三⼈、法院也可以通知债务⼈作为第三⼈参加代位权诉讼。
这⼀规定明确了债务⼈在代位权诉讼中的地位是第三⼈。
如果债务⼈⾃愿参加代位权诉讼,其地位应该是⽆独⽴请求权的第三⼈。
⾸先,债权⼈提起代位权诉讼后,债务⼈原则上不得再提起同⼀诉讼请求的诉讼,因⽽债务⼈不应与债权⼈作为共同原告。
另⼀⽅⾯,就债务⼈与次债务⼈的关系⽽⾔,他们并不具有共同的权利义务,因⽽将债务⼈与次债务⼈作为共同被告缺乏实体法基础。
其次,在代位权诉讼中,将债务⼈列为有独⽴请求权的第三⼈,显然与法律规定不符,也缺乏理论上的根据。
众所周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1款的规定,所谓有独⽴请求权的第三⼈,是指对他⼈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认为有全部或部分清求权,⽽以起诉的⽅式参加到诉讼中来的⼈。
有独⽴请求权的第三⼈与本诉中的原、被告双⽅对⽴,他既不同意本诉中原告的主张,也不同意被告的主张,认为⽆论是原告胜诉,还是被告胜诉,都将损害他的民事权益。
实际上,他是为了维护⾃⼰的权益,以独⽴的实体权利⼈的资格提起⼀个新的诉讼。
代位权是法律赋予债权⼈的⼀项权利,债权⼈在法定的条件下代债务⼈提起诉讼有着正当的法律根据,不存在债务⼈对该诉讼标的的独⽴请求权问题。
因此,对于代位权诉讼,债务⼈并不具备有独⽴请求权的第三⼈的构成要件。
再次,认为债务⼈处于证⼈的诉讼地位也⾮合理,因为债务⼈与代位权诉讼的结果有利害关系,并且要受到判决效⼒的约束,这⼀点与证⼈有着显著的不同。
结论是,代位权诉讼中的债务⼈的诉讼地位应适⽤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的规定,即作为⽆独⽴请求权的第三⼈对待。
浅析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范围保险代位求偿权是指在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受到损害且获得保险金赔偿后,保险人可以代替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的权利。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范围包括向第三人追偿的权利。
当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受到损害后,可以向保险人主张赔偿。
但如果第三人对被保险人的损害负有赔偿责任,而被保险人已经获得了保险金赔偿,此时保险人可以代替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范围就是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的权利。
这样可以使保险人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并避免第三人因为赔偿问题导致的经济纠纷。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范围还包括向第三人追偿的方式。
保险公司可以选择向第三人直接追偿,也可以选择通过转让债权的方式追偿。
如果保险公司选择向第三人直接追偿,那么保险公司会与第三人进行协商和谈判,以达成追偿的协议。
如果保险公司选择通过转让债权的方式追偿,那么保险公司会将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由第三人向被保险人追偿。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范围就是保险公司选择追偿的方式。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范围主要包括向第三人追偿的权利、向第三人追偿的权力和向第三人追偿的方式。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以保障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避免由于赔偿问题而导致的经济纠纷。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需要秉持公正、公平、合法的原则,确保追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对于第三人来说,需要承担合理的赔偿责任,积极履行相关义务。
只有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和第三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有效行使,维护各方的权益。
交强险中“第三者”范围的界定
邓书丹
【期刊名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26)004
【摘要】随着交强险的日益普及,保险争议案件也随之与日俱增.如何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利益平衡成为当前社会亟须解决的法律问题.虽然法律对交强险中“第三者”的范围做了相应规定,但过于笼统和僵硬的设置导致在司法实务中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车上人员”与“第三者”身份转化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从既要保护弱者又要兼顾保险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建议在认定具体的保险事故“第三者”时,应内外结合,满足外部时空条件的同时,还应坚持保险近因原则,以寻求一个适度的“第三者”范围.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邓书丹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14
【相关文献】
1.我国交强险第三者范围的法律界定 [J], 瞿明镜
2.我国“交强险”中第三者的范围界定及其立法完善 [J], 张艳侠
3.我国交强险第三者范围的法律界定 [J], 瞿明镜;;;
4.论交强险中“第三者”的界定 [J], 王卫国[1];王睿[2]
5.交强险之“受害人”及第三者责任险之“第三者”界定新探 [J], 刘珍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上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制度价值探析——从合理性与可行性入手杨云君【摘要】在海上责任保险以保护第三人利益为目标的发展趋势下,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制度引发广泛的关注.通过对海上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制度的局限性观点的分析与校正,进一步阐述了该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从而探讨了海上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制度价值.【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1)001【总页数】6页(P43-48)【关键词】海上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合理性;可行性【作者】杨云君【作者单位】惠州学院,政法系,广东,惠州,516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96近几年来,责任保险在海上保险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引发了学者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海上责任保险的最终目的是保障第三人的利益,海上责任保险中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制度由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为了与国际社会越来越注重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这一大趋势相吻合及建立和完善海上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制度,对其制度价值进行研究,具有十分迫切和现实的意义。
海上责任保险中的第三人直接请求权(以下简称“第三人直接请求权”),顾名思义,是第三人的一种请求权,事实上是第三人对海上责任保险人的直接请求权,它是指第三人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请求保险人直接给付保险赔偿金的权利。
它是为了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而创设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当海上责任保险所承保的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按照严格遵循法律传统理论的做法,先由被保险人向第三人赔偿,然后再由被保险人向保险人请求支付保险赔偿金。
此时三方当事人之间存在两层法律关系:被保险人基于侵权行为或违约行为而对第三人负有损害赔偿责任,以及被保险人基于海上责任保险合同而对保险人享有保险赔偿金的给付请求权。
而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出现完全打破了以上索赔顺序:受害第三人越过被保险人直接向保险人请求保险赔偿金,保险人直接面对的索赔人不再是被保险人,而是合同以外的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