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舞台表演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影视表演与舞台剧演出的异同影视表演和舞台剧演出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虽然它们都属于表演艺术范畴,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异同之处。
一、表演方式影视表演是在电影或电视中呈现出来的,主要是通过镜头的拍摄来表现演员的表演。
演员要具备丰富的表情、动作、语言、眼神等表演技巧,通过这些表现出角色情感和人物性格。
而舞台剧演出则是以舞台为表演平台,演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表现出角色情感和人物性格,需要通过极为细致的表演来传达感情和角色思想。
舞台上演员要依赖肢体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演,所以演员的动作和台词必须要非常到位,才能让观众完全理解剧情的发展。
二、演员表演技巧在影视表演中,演员的表演技巧主要是通过镜头来呈现的,演员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与角度都是影响表演效果的因素。
演员需要具备多种表演技巧,如面部表情、眼神表达、身体语言和语言表达等,在镜头前流畅、自然地表演。
在舞台剧演出中,演员的表演技巧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和肢体动作来传达情感和表现角色性格。
演员的动作和表演必须要精确到位,舞台上的动作需要根据演员的肢体语言和角色性格进行剧情的发展,从而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三、演员的表演形象在影视表演中,演员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化妆品和服装来表现的,化妆品和服装能够帮助演员更好的扮演角色,让观众更加真实地了解角色。
在舞台剧演出中,演员的形象必须要通过服装和化妆品来表现,同时还需要通过肢体表演和台词来表现角色性格和人物情感,演员必须要配合服装和化妆品来演绎角色,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剧情和角色。
四、演员的表演注重点影视表演和舞台剧演出的表演注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影视表演中,演员需要非常注重人物形象和角色性格,要精准地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人物性格,让观众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并达到观众心理上的共鸣,让观众更加容易吸收表演内容。
在舞台剧演出中,演员需要注重表演的细节、节奏和韵律,通过肢体表演和台词的配合,让剧情更加连贯自然,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剧情和角色,力求达到情感共鸣与角色共情的效果。
表演培训内容
1、表演基本功:
(1)演技方面:
(a)表情把握:如何掌握合适的表情,如眼神、嘴巴、如何把握表
情的力度等;
(b)肢体控制:如何掌控身体语言,如摆姿势,如何够妩媚,如何
把握中心感等;
(c)语言表达:如何在演出中有效地表达,如何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如何将情感表达出来等。
(2)技术把握:
(a)影视表演技巧:微调表演,如何变换角色、如何把握不同场景、如何把握台词等;
(b)舞台表演技巧:如何运用跑位、舞台设计等,如何变换角色表演,如何把握台词等。
2、表演心理:
(1)自信:如何掌握自信心,如何把握情绪,如何把自西奋发挥出来;
(2)激情:如何感受到激情,如何把激情融入表演,如何有激情的
表演;
(3)灵活性:如何把握灵活性,如何熟练掌握不同演出台词,如何
发挥不同表演风格等。
3、表演气概:
(1)影视表演:如何把角色表演塑造到位,如何准确理解角色,如
何有感情的表演等;
(2)舞台表演:如何将舞台展现的够完美,如何使用掌控舞台,如
何让表演更加有魅力等。
4、锻炼体能:
(1)机械练习:如何锻炼身体素质、力量和耐力,如何以合适的方
式锻炼身体;
(2)呼吸调息:如何掌握呼吸,如何用呼吸来控制情绪,如何科学
调息,使演出更加自然顺畅。
5、表演技巧:
(1)影视表演:如何把握镜头,如何加码个性,如何把握拍摄机位;(2)舞台表演:如何把握舞台风格,如何调整唱功,如何调整表演
动作等。
影视表演的概念影视表演是一种通过在摄像机或舞台前展示自己的表演技巧,以及通过表情、语言、动作等方式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影视表演是一门需要长期磨练和不断提高的技能,需要选手具备丰富的情感、个性魅力和极强的专业素养。
以下是对影视表演的详细介绍。
一、概述影视表演是通过演员表演形式,以情感、语言、动作等方式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整个影视制作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影视作品的关键环节。
二、影视表演的特点1.表演要求逼真自然影视表演要求演员必须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情感状态真实自然,使观众产生代入感,沉浸在角色之中。
2.造型和表演相辅相成影视表演需要演员有好的形象和造型能力,只有演员造型到位,表演才能更具说服力,可以更好地呈现角色形象。
同时,对于某些大众角色,演员也需要借助造型来营造更高的关注度。
3.语言和动作的协调影视表演要求演员同时运用语言和动作,达到表演的最佳效果。
演员的语言应该是贴合角色的特点和环境,使观众产生共鸣,并通过动作来表现角色的内心震动。
三、影视表演的技巧1.角色塑造演员需要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去发掘人物的较为深层的动机,从而更好地生动还原角色,使其看似是现实人物。
塑造角色的关键在于深入剖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背景故事,同时将其演绎得感情真实、逼真自然。
2.动作表达动作表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它不仅可以表达情感状态,更能呈现出角色的个性和特点。
演员应该根据角色的特点来进行不同类型的动作表现,让观众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
三、舞台和镜头表演的差异1.表现方式不同舞台表演和镜头表演的表现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舞台表演需要用大声说话、音响灯光设置等手段来协助演员完成表演。
而在影视表演中,演员需要完全依靠自己的表演技巧,通过更自然的方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
2.镜头表演更加考验演员技巧在舞台表演中,演员可以凭借高声、高调甚至是剧烈动作等方式来掩盖自己的不足,但在镜头前,任何表演动作都会被放大,所以演员需要更多的技巧和功底去精准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动机。
演员在电影剧组中的表演技巧演员是电影剧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通过扮演角色,将故事情节逼真地呈现给观众。
在电影剧组中,演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表演技巧,以确保他们的演出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将介绍演员在电影剧组中常用的表演技巧,并探讨其重要性。
一、情感表达的技巧在电影中,演员需要通过面部表情、眼神等来传递角色的情感。
他们可以通过练习面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掌握眼神的运用,来准确地表达角色内心的情感。
演员应该深入理解角色,将自己融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中去,进而更好地传递观众所需要感受到的情感。
二、语言表达的技巧与舞台剧不同,在电影中演员的语言表达通常要更加真实、自然。
他们需要掌握好语速、语调等要素,使观众感到情节流畅而不生硬。
此外,演员还需要准确地发音、调整音量,以确保观众能够清晰地听到台词,从而更好地理解剧情。
三、动作表达的技巧在电影中,动作表达是演员与观众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演员需要注意自身的动作语言是否与角色相符合,是否能够准确地展示角色的特点和内心感受。
在动作表达中,演员还需要注意身体的姿态和协调性,以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从角色的动作中获得信息。
四、氛围营造的技巧电影中的氛围营造是演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他们可以通过音乐、光线等元素的配合,以及角色的表演来创造出与剧情相符合的氛围。
这需要演员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并适时地运用自己的表演技巧来调整氛围,使观众更好地进入角色所处的场景。
五、团队合作的技巧在电影剧组中,演员与导演、制片人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演员需要善于沟通和合作,灵活地适应剧组的工作要求。
演员应该理解剧组的各项工作,并与他人协同工作,以确保整个电影的拍摄进程顺利进行。
总结演员在电影剧组中的表演技巧对于电影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情感表达、语言表达、动作表达和氛围营造等多种技巧的应用,演员可以将角色塑造得更加立体和生动,为观众展示出一个更加真实的电影世界。
同时,演员与剧组其他成员的团队合作也是电影成功的关键所在。
影视表演与舞台表演的区别比如,两种表演艺术都是靠演员进行人物创作;从演员自身来讲都是人物与形象、“榜首自我”与“第二自我”集于一身;其创造人物的目的任务和方向都来源于剧作家供给的剧本;其表演的特性把握和行动方法都受导演的操控;演员都是靠自身作为东西来描写人物形象;为了创造典型、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演员都必须从内到外的集结运用各种肢体语言和描写细腻准确的心里视像;并且在描写人物形象时都必须运用准确的、现实主义的创造方法来教导自己的扮演;一样要在创造上做到内部与外部的共同、体会与表现的共同等等。
影视表演是一种“二度创造”。
演员是依据剧作者创造的剧本,在导演的总的艺术构思的教导下进行的创造。
这种创造,一样是需要来源于日子,需要演员深化生活、观察日子、体会日子,从日子的源泉启航,创造鲜活的、典型的、真实的人物形象。
这种创造方法就一同需要演员也能够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才干,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盛的想像力、深刻的理解力和生动的表现力。
这些需要都与舞台表演对演员的需要不约而同。
因此,适用于舞台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创造原则和方法,也一样适用于影视表演艺术。
相关阅读:表演者台词练习及技巧一个演员的发声器官,只要在生理方面没有缺陷,即已具备了发声的基本条件,只要经过长期的锻炼与护理,就能持久耐劳,如鱼得水,运用自如。
我练习发声,曾试用了这样几种方法:一、呼吸吸气:1、假设在饿的时候,忽然窗口吹来了阵炒菜的香味,烧虾?炖鱼?请大家闻闻看,究竟是什么味道?2、有一瓶香水打破了,是哪种香水?请大家说说看。
3、现在我们到了一座花园里,请每个人嗅一嗅丁香、巴兰、茉莉、晚香玉、紫玫瑰的气味。
4、取上列真的鲜花一枝,包在手绢里,通过嗅觉品评出它的名字来。
在表演艺术中运用嗅觉的小品,对体验吸气有帮助。
练习时,要做到舒适自如,避免紧张僵硬,吸气时须深沉而安静,使五脏六腑都感到十分熨贴愉快。
呼气:1、请把桌子上的尘土清除干净,但不许用手而要用嘴去吹。
《影视表演基础》教学课件•影视表演概述•影视表演基础技能目录•角色塑造与解读•镜头前的表演技巧•影视表演中的合作与沟通•影视表演实践案例分析01影视表演概述影视表演的定义与特点影视表演的定义指演员在影视作品中的表演艺术,包括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等。
影视表演的特点以视觉形象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故事情节和传递情感。
影视表演的发展历程早期影视表演以舞台剧表演为基础,演员表演风格夸张、动作幅度大。
中期影视表演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影视表演更加自然、真实,演员的表演风格也逐渐趋于内敛。
当代影视表演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和影视市场的不断扩大,影视表演风格更加多样化,演员的表演也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演员通过表演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对角色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投入。
塑造人物形象演员的表演是影视作品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员的表演,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展现故事情节演员通过表演将角色的内心情感传递给观众,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
传递情感影视表演的艺术价值02影视表演基础技能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调、停顿和重音等语音技巧,使台词更加生动有力。
语音训练台词分析台词记忆理解台词的背景、情感和角色性格,从而更好地诠释角色。
运用记忆技巧和方法,快速准确地记住大量台词。
030201台词技巧通过深入生活、观察人物和情感体验等方式,积累丰富的情感素材。
情感体验学会在表演中调动自己的情感,使表演更加真实感人。
情感调动掌握情感表达的度,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情感表现。
情感控制情感表达面部表情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传递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身体姿态通过不同的身体姿态表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身份等特征。
手势动作合理运用手势动作,增强表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身体语言运用03角色塑造与解读03职业背景了解角色的职业特点、职业习惯、职业素养等,展现角色的职业形象。
影视表演与舞台剧演出的异同影视表演和舞台剧演出都是表演艺术的一种形式。
虽然这两种表演形式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共同点,但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不同之处。
下面将具体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一、演员的表演影视表演和舞台剧演出都需要演员来表演,但是两种表演形式中演员的表演方式不同。
影视表演中演员通常需要经过多次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得到最终的作品。
演员需要时刻保持自己的表演如实,保持准确、自然的表达,但同时不需要像舞台剧演出那样在瞬间将所有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而舞台剧演出中,表演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表演,并且需要关注每一个观众的反应。
演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排练来完美自己的表演,以确保观众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表演。
舞台剧演出需要演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情感、思想、意图和意识传递给观众。
二、舞台和摄影棚舞台和摄影棚也是两者表演方式中的一大不同点。
在拍摄影视作品时,演员通常可以重复、尝试多次创作,摄影机的视角和光线调整也可以由导演和摄像师来控制,这使演员有机会将自己的表演重复到最好的效果,制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与此不同的是,在舞台剧演出时,演员必须更加专注于每个角色和情感表演,以便更好地将自己的表演直接传达给观众。
在舞台剧演出中,演员需要借助道具、背景和音乐来帮助自己的表演。
同时,舞台剧演出也会受到现场不可预测的因素干扰,比如观众的笑声和掌声等,演员需要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现。
三、表演的观众群体在影视表演和舞台剧演出中,观众群体的差异也是一大不同点。
影视作品的观众通常是在电视、电影院或互联网上观看制作好的作品。
而舞台剧演出中,观众将自己置身于演员的演出场景中,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演员的情感细腻和表演水平。
然而,座无虚席的剧院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演员压力的来源,因为演员需要在每场演出中保持精湛的表演技巧和高度的专注力,以便让每个观众都投入到表演之中,为演员所呈现的角色打Call。
四、发布和传递方式最后,两种表演形式的编辑和发布方式也不同。
1.表情与肢体语言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在舞台表演中,表情与肢体语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演员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传达情感、展示角色的特点,并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剧情。
表情的重要性表情是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展现内心情感的方式。
通过微妙的面部肌肉运动,演员能够传达喜怒哀乐、愤怒、恐惧等各种情感。
观众通过观察演员的表情,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加深对剧情的理解和共鸣。
在舞台表演中,表情能够增强角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一个富有表情的演员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通过细腻而准确的表情表达,演员能够创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形象,使观众对剧情产生共鸣。
肢体语言的重要性肢体语言是演员通过身体动作和姿势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手段。
通过肢体语言,演员能够展示角色的性格特点、态度和意图。
不同的姿势、动作以及身体的位置和姿态都能够传递特定的信息,帮助观众理解角色的行为和情感状态。
舞台表演中,肢体语言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身体的姿态、动作的流畅性以及空间的利用都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增强舞台效果。
通过精确而有力的肢体表达,演员能够创造出生动、有张力的角色形象,使观众更加投入到剧情中。
表情与肢体语言的协调在舞台表演中,表情与肢体语言需要相互协调,共同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
一个成功的舞台表演需要演员能够准确地掌握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使其与角色的内心世界相一致。
通过训练和实践,演员可以提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技巧。
他们可以学习观察和模仿不同情感和动作的表现方式,通过反复排练和调整,逐渐掌握如何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和特点。
总之,表情与肢体语言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们是演员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增强角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加深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和共鸣。
通过训练和实践,演员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技巧,创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舞台表演。
2.如何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传达情感和角色特点在舞台表演中,演员通过精确地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能够有效地传达情感和展示角色的特点。
舞台剧表演技巧引言在舞台剧表演中,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优秀的演员不仅需要有出色的表演能力,还需要掌握一些舞台剧表演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升舞台剧表演技巧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演员们更好地呈现角色和故事情节。
1. 意识和观念首先,一个出色的演员应该具备正确的意识和观念。
在舞台剧表演中,演员不仅仅是扮演角色,更是要将自己融入剧情中,与角色产生共鸣。
因此,演员需要专注于角色的内心感受,挖掘角色的情感和动机,以便更好地展现角色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2. 体态与动作舞台剧表演强调身体语言的表达。
演员需要通过合适的体态和动作来传达角色内心的情感和特征。
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体态和动作风格,演员应该通过观察生活和研究角色,找到适合角色的体态和动作。
同时,演员需要注意动作的控制和节奏,使之与剧情相协调,不过分夸张或过于生硬。
3. 语言和声音语言和声音是舞台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员需要通过准确和有力的语言来表达角色的思想和情感。
在选择词语和语气时要细致入微,以符合角色的个性和情境需求。
此外,演员需要注意声音的控制和运用,使之适应观众听觉的需求,并用声音来传递角色情感的包容性。
4. 眼神与表情眼神和表情是演员与观众之间重要的联系方式。
通过眼神和表情,演员可以传达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演员需要学会使用眼神和表情来表现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
眼神的凝视和表情的微妙变化,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感受和内心世界。
5. 创造氛围和情感共鸣舞台剧表演需要创造一个真实而有力的氛围,以吸引观众的关注和情感共鸣。
演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声音和情感表达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剧情的发展。
创造氛围的关键是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演员需要注意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使观众完全沉浸在角色和故事情节中。
6. 稳定情绪和应对突发状况舞台表演是实时的,演员需要面对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和情绪起伏。
在面对这些情况时,演员需要保持心理稳定和专注力,快速并适应性地做出应对。
影视,舞台表演技巧
一、两种形式的表演在自我准备方面的一致性 1、“从自我出发”所需要的条件及对自我的加工和准备 1) 建立起演员的观念 2) 演员自身素质的解放与拓展 3) 相应技巧的掌握是“从自我出发”的前提 2、运用自身经验系统参与表演创作 1) 人生经验是演员创作的基础 2) 艺术经验是对生活的选择及再组织艺术人生的前提 3) “角色的远景”和“演员的远景”与自身经验的对位
二、创作原理与技巧的一致性关于电影表演与舞台表演的争论由来已久,自表演进入电影后,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历史的演进,它就力图从戏剧模式中解脱出来,寻找出自己独特的表呈方式及美学特征。
这样终于导致二者演化成一对错综复杂的矛盾。
电影极力要摆脱剧场的正面性,戏剧式表演和剧场性陈设,电影被认为是从舞台化的停滞状态跃进到电影化的流动状态,从舞台化的人工造作跃进到电影化的自然和直截了当。
而戏剧面多这种挑战,也宣称让戏剧电影化,舞台演出工业化。
电影表演技巧与舞台表演技巧必有其共同的规律可循,他们内核的一种结合是两种技巧外在呈现的原动力。
这便是本文的初衷与文中论题的由来。
一.两种形似的表演在自我准备方面的一致性众所周知,电影表演与舞台话剧表演同属于人创造人的艺术,三位一体是电影演员和话剧演员共同遵循的表演规律。
我们所说的人创造人,实际上是演员创造人物性格。
人既要创造角色,也就是说要使一个普通的人转化成另一个普通的人,首先离不开演员自身这个创作实体。
“从自我出发,利用有魔力的假定去创造形象。
”保持本能才能从实际出发,它是前提和条件。
要想从自我出发,还必须认识到人的自我是呈多元状态的。
有作为社会的自我,有作为家庭的自我,还有作为师生的自我、朋友的自我;有地位悬殊不同的自我;有知名与不知名的自我,有自备的自我和趾高气昂的自我;情绪状态不同的自我还有不同的变化。
正因为有了无数的自我,才展现出自我性格的多侧面。
演员的艺术自我受到艺术对象的制约,它是一种精神的投入,如不在精神上全部投入,就只能生产出物质产品,如车工的自我只能生产出机械零件,纺织女工的自我只能织出花布来。
演员如不实施精神的全部投入,就只能创造出角色的躯壳而没有精神,没有精神的人就只能创造“死人”。
进行有意识的加工和准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其演员的概念; 2. 演员自身素质的解放与拓展; 3. 相应技巧的掌握是从自我出发的前提演员运用自身经验进行创作,从一定意义而言,人生本是一出戏,生活中有精彩的表演,表
演中有真实的生活。
演员在表演创作中的经验有其多重交*运用,归为以下几类: 1. 人生经验是演员创作的基础; 2. 艺术经验是对生活的选择及再组织艺术人生的前提; 3. 角色的远景和演员的远景与自身经验的对位。
演员运用自身经验系统参与表演创作,本身是从自我出发的基础,是表演在自我准备过程中必备的先决条件,充分调动和运用自身的经验系统,就能找到角色的影子,反之影子也会飘忽得无影无踪,即使看得见,你也很难摸到它,更不能充分利用它。
它使你眼前蒙上一层迷雾,不清晰,因此,我们要调动经验系统为创造角色服务,它是演员创造角色的基础和宝贵财富。
二.创作原理与技巧的一致性(一) 组织行动是表演技术的基础表演从某种艺术上讲,就是行动的艺术,无论是电影还是舞台,都依赖于行动这一技巧。
行动是指在舞台上或镜头前组织的有既定的目的的心理行动、形体行动和语言行动的总和。
斯坦尼表演体系主要是揭示人类行动的规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通过可以为意志操纵的行动,去把握不为意志操纵的心理。
以行动联系演员内外部,实现以体验为基础的有意识的行动,以激发下意识的创造。
这是组织行动的原理。
演员创造角色的技巧究其根本就是组织行动的技巧,无论是电影演员还是舞台演员,在对这条原理的事实上是根本一致的。
斯氏理论中演员以行动的实施去激发心理的体验,从而获得角色感觉,进入下意识创作,其最终目的是使创作角色的演员实现一种良好的角色感觉,去更有机的、合乎逻辑的完成角色行动。
演员创造人物性格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套用一个模子,而是要求对千姿百态的芸芸众生的典型性格进行多角度的全方位的立体放大与展现。
我们讲求性格塑造,反对只演概念,因而必须积极的实施行动以创造性格。
(二) 运用假定去实现正式的行动假定永远只是手段,而非艺术的目的。
假定中必参与人物真实行动,才能完成角色的创作,才能调动人的情感。
假定创造是艺术的创造,而没有非艺术的自然性做基础,也没有艺术的生命——体验。
电影表演和舞台表演都必须运用假定去实现真实的行动,假定是实施行动的前提和基础。
1. 利用双重假定来创造人物首先必须完成角色的假定,这是人物创造最基本的、共通的假定。
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变幻无穷的时空; b. 人物变形的随心所欲。
2. 假定性与逼真性的对立统一 3. 两种表演艺术都是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观众面前展现,而且人物具体可见,具有很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因而它们较之小说或其他门类更直接、更具体,它给剧作的虚构增添了强烈的真实感。
因此,两种形式的表演是既有假定性,又有逼真性。
(三)行动的直观性激发幻像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而行动则是演员在舞台上或镜头前组织的有既定目的的心理行动、语言
行动和形体行动的总和,行动主要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它具有直观性。
这种直观性的直接和具体,迫使观众去怕判断人物的声调是友好的、恐吓的或是嘲讽的,从而促使观众解释它面前多方面发生的事情。
这些事实意味着戏剧具有现实世界的一切特性,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情境。
当然这种真情实境在电影或舞台方面是经过演员演出、假定的,它是做戏。
(四)行动——永恒的现在时态把实践表现成为似乎是此时此地发生的,一种永久的现在。
剧作家和演员必须竭力使得观众认为自己就是所看到的事件的见证人,而演员也应该真正相信自己就是哈姆雷特或奥赛罗;因此全神贯注于演员和表演的观众,就会忘记自己在看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把它当作自己正在亲眼见到,甚至正在经历的事。
表演创作,仅仅有了经验还不行,还必须使得感情到位,感觉到位严格说来就是情感,这种体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情的体验,而是在情绪上、情感深入上的深深体验。
行动最终要完成“三通”,它的出发点以及突出特点永远还是“人”,是自我。
三、创造角色性格过程中体验的一致性(一)情感是体验中生命的核心情感世界是人类独领的精神舞台,演员的情感创造是一个全息的流动过程,这过程中,有其不同的强度,它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变幻着不同的色彩,孕育着不同的人物形象。
情感是人类共有的有机天性,而体验正是从人的天性中吸取而来的,情感永远是体验中生命力的核心,演员的创造永远离不开情感。
(二)移情是体验的心理基础移情的过程其实就是把主观情感客观化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演员创作中的角色的情感性质是被演员赋予的。
通过主体意识的活动将对象人格化为自我,移情所产生的快感是对自我内心活动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欣喜,也是演员创作中双重自我的有机融合。
演员借助于本能和无意识的动作移植于角色身上,才能从情感发源地——自我情感,辐射或投射到客体的角色身上。
(三)下意识是体验的闪光点以行动的实施去激发心理的体验,从而获得角色人物的感觉,进入到下意识创作。
行动永远离不开心理活动、语言行动和形体行动。
演员在摄像机镜头前或在舞台上积极的行动,然后由行动反馈到内心,从而及其角色的情感,最终完成角色的体验。
下意识是电影表演和舞台表演所共同需要的,下意识使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鲜活动人,闪烁着生命力的火花。
(四)控制是体验的定位演员创作角色永远要植根于深深的有意识的体验角色基础之上,要正确的生活于角色之中由此产生“我就是”的真实感和信念。
演员真情投入创作,使角色富有生命力。
但是,就是在演员一味的沉浸于真情实感而忘记
了控制,那么表演也就失去了分寸,而分寸感也便谈不上演出的真实。
演员实施体验创造角色,控制是保证角色的定位,定位标志着角色的诞生,电影表演和舞台表演同样需要实施合理的控制,以求人物形象的准确定位。
四、性格对时空依赖的一致性表演创作是人类深层情感的表达方式,它区别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能切实体验到的明确的喜、怒、哀、乐,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过程,是一种对情感的理解,使人类从一种特殊的角度观看世界的方式。
它超越了一般的个体生命,而带有人类的、一般的、宽泛的情感体验。
生活中的人往往为了自己的既定目的在有意或无意的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而在表演的使用中,则凭借机会合理的借用假定释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对人类情感的集中体现。
因此,生活中到处都在演戏,表演中的演员却在生活。
表演艺术创作需要把人的情感进行归纳、集中,使之凝练并赋予艺术的感染力。
因此,它需要时空对其实施规范。
因此,性格的创造,无论是电影表演,还是舞台表演,都是对时空的依赖。
以直观的时空创造非直观的时空,是艺术家创作在塑造性格中情感参与的直接结果,也是创作者经验参与的结果,是以经验与经验的呼应,是艺术家对自身经验系统和情感系统进行改造的结果,最终创造出具有独特创造性的、鲜明性格的人物的形象,并把观众带入那丰富的情感世界。
物质的发展进步,既把演员的艺术创作推向新的高峰,使前景一派奇光异彩,同时也隐藏着种种危机。
如何在物质的重围下绽放异彩,使演员作为创作的主体得以不断充实与发展,以至不成为科技的俘虏,这是我们不断思索和探究的意义所在,也是电影表演与舞台表演值得共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