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经济学总括
- 格式:ppt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23
如无例外,你的惯常一天是这样开始的:1.登入QQ,查看好友修改的状态和回复好友可能的留言,至少需要半个小时。
2.点击腾讯自动弹出来迷你首页上的新闻,或者打开自己习惯的新闻网站查看新闻,或者打开RSS阅读器,阅读订阅的博客以及新闻。
通常情况下,你会发现新闻不计其数,即使浏览式阅读,至少也需要花两个小时。
3.登陆校内,查看校友的更新状态和他人的分享,包括日志、图片、视频等。
至少需要一个小时。
当这一切结束时,我们会发现也快到午餐的时间了。
整整一个上午,时间都花在了浏览信息上,并且一无所获。
信息大爆炸毫无疑问,我们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据07年的数据,全世界每年出版近70万种期刊,60余万种新书,登记40多万项专利,新增期刊近万种向你源源不断地输出层出不穷的新观点;900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30多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时刻提醒你注意全球任一角落发生的大事件。
不止有新闻、调查、数据、分析、广告通行世界,更有预言、传言、流言与谣言招摇过市,世界上所有资源都匮乏,惟独信息过剩。
“...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信息的丰富意味着其他东西的缺乏——信息消费的不足。
显然,信息消费的对象是其接受者的注意力。
信息的丰富导致注意力的贫乏,因此需要在过量的可供消费的信息资源中有效分配注意力。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新的短缺产生新的经济——注意力经济。
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
用注意力经济学的角度看,人类的进化伴随着注意力的进化,遵循经济的原则。
第一章中从人的动物性对注意力经济作出的解释也沿用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方法。
面对信息爆炸的环境,人类的进化向何处去?首先是遗忘和忽视能力的增强,遗忘既保证不把注意力资源用于不必要的信息的编码存储,也防止由于不相关的信息占据记忆空间而造成已经存储的相关信息的回取困难。
然后我们不再阅读,我们只是浏览。
论注意力和注意力经济帮5买阮小二自选关键词:注意力,注意力经济,注意力行为,名人模特,虚荣二级市场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也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这种观点被IT业和管理界形象地描述为“注意力经济”。
那么,究竟什么是注意力呢?所谓注意力,从心理学上看,就是指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程度。
注意力是不能共享,不能复制的,而且有限,但是它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并且可以传递的。
注意力的主体是人,人的三种属性分别是符号性,注意力行为成为主要的行为模式,基于名声的注意力竞争;动物性,感官进化遵循注意力经济原则,基于体能的注意力竞争;社会性,商品构筑身份,社会角色表演基于金钱的注意力竞争。
例如狼孩,对于他来说,身体方面的特征(多毛)反映的就是他的动物性,基于身体方面的动物性,获取了人、媒体等的注意,使他变成了名人,构筑了他的符号性,狼孩毕竟也是生活在这个大社会中的,自己在生活中也会扮演着每一个正常人的角色,这就是他的社会性。
每个人都有获得注意力,付出注意力,逃避注意力的权力,这是动物的三本能,毕竟人也是动物。
打个最庸俗的比方,在异性之间,特别是是年轻的异性之间,女同胞打扮的花枝招展,还是妖娆迷人,或者是得体大方都是为了获得异性的注意力,相对的,男性要看到女性的魅力,就得付出相应的注意力。
假设男女双方各自都有好感,那么他们就会付出更多的注意力,如果没有好感,他们就会有逃避来自对方的注意力。
注意是一段体验,生命的意义来自注意力的配置,注意力是阳光,具有催生万物的作用。
男女间付出注意力成就了美好的爱情,牛顿因为对一个苹果的注意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希望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而孩子却喜欢把精力放在玩上,不管是和合小伙伴还是玩游戏。
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主要是父母考虑的是注意力资源在孩子一生的总体效用最大化,而孩子想的是即时效用的最大化。
在长时间的社会发展中,名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市场,并且在整个市场经济中已占有重要一席。
在如今这个商业化驱动的社会中,注意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被重视,所以名人一直在不断地被生产中,也在不断地被消费和使用中,以至于这个名人产业在迅速膨胀起来。
1.名人的生产(1)演艺名人的生产传统的演艺名人的生产模式就是好莱坞模式,经过发现名人、培养名人到制造名人这样的三个发展阶段。
其实当下的演艺名人的生产是普遍有经过这三个过程的:发掘、培养、推广。
比较多还是培养名人的阶段。
就是说名人推手还是通过一些途径来发掘名人,比如去影视或者戏剧学校发掘在校学生,星探去大街上掘金,或者是现在最流行的举办大型选秀活动来挖掘新人。
然后再需要对这些新人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上表演课,学歌唱,学跳舞,送去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外培训。
最后通过某部电影、电视剧作品,或者是歌唱专辑,或者是广告将其推广开去。
也有很多出道很久但是也沉寂那么久的艺人,他们也会被重新包装再推广出去。
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还是以制造的形式最为成功。
所谓的制造,就是在推广期间为这些人制造一些极具话题性的东西,比如传艺人之间不和、炒作绯闻等。
周杰伦的初夜门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被称为第一个“J女郎”的吴佩珊在不久前自爆,将自己所有的“第一次”都献给了13年前的男友周杰伦,引起连番波澜,之后周杰伦否认。
后来她又出来说是节目中安排的幕后藏镜人替她出主意,指每位J女郎都红了,她身为第一代J女郎又有才艺,如借此宣传,也必能红。
这一连串的事件无疑使她在那两个月中风头无量,不管是自我炒作还是确有幕后黑手,事实上吴佩珊确实成功的成为了一个名人。
所以说如今制造名人的模式还是能成功的生产一个名人的最主要的方法。
(2)网络名人的生产其实网络名人的生产模式更符合现在所说的制造名人的模式。
因为网络传播的特殊性,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成为网络红人。
这些网络红人也是越来越多元化。
首先是网络美女,这些人将自己的自拍靓照上传网络,经人转载后,在网上疯狂流传,有些甚至还成为宅男们的“女神”。
注意力经济学问答题整理:1. 简述注意力经济的特点?答:1.注意和吸引是基本的经济行为:在注意力经济中,人的行为主要是注意力的流动和变化,因此注意力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的注意力行为的经济价值以及如何实现这种价值。
在另一方面,注意力的获得、引导和价值实现都离不开吸引,吸引也成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日常行为。
注意和吸引是注意力经济的一对基本矛盾,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
在注意力经济中,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到没有吸引就没有注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正因为有太多的吸引,才使得注意力资源严重不足。
2. 非物质经济是经济的主流:注意力经济更多的是与非物质经济联系在一起,如文化娱乐、教育出版、大众传播。
网络的发展把虚拟经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注意力经济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并将最终成为经济的主流。
可以说一切非物质经济都是注意力经济。
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切非物质经济都是一个纯粹的注意力经济,因为任何非物质经济都是以一定的物质或物质经济为基础的,只不过在非物质经济中物质的价值处在一个次要和从属的地位,而精神的价值占据主导地位。
3. 传播活动与经济活动合流:注意力的付出行为是在观察、体验和传播活动中产生的,其中传播活动是注意力资源消耗最多的领域。
在注意力经济中,经济活动常常伴随着大量的传播活动,经济活动的大量过程和内容就是传播过程的经济和注意力付出过程的经济。
注意力的付出与传播活动紧密相关,而媒体则是现代社会人们进行思想和信息传播交流的主要场所,更是注意力的主要消费场所。
正因为大量的注意力的交易活动在这里进行,使得媒体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活动中心。
因而注意力经济的研究必须把经济学与传播学结合起来。
4. 明星体制是基本的经济制度:在注意力经济中,一切能够最大限度地赢得注意力资源的制度都是一种好的制度,而明星体制是注意力经济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一种体制。
事实证明这种体制在激烈的注意力竞争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正因为它的优势,使得这一体制在注意力经济的各行各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最终成为这种经济活动的一个普遍的、基本的体制。
‘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An Economic Approach to the Concept of Attention)汪丁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载《经济研究》2000年10月,请勿侵权欢迎访问“汪丁丁文选”/wddindex.html一.引言“注意力”,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应当引起经济学家的注意:(1)经济学博弈论基础的研究导致对“理性”本身的重新理解,以及在这一背景下理性建构学派向着演进理性学派回归。
在把“演进”因素融合到博弈模型里的时候,我们意识到“知识传统”对于决定“均衡的”博弈格局的重大影响(North, 1998; 汪丁丁,1995,1996,1997; Arrow, 1994; Becker,1994, 1996)。
而当我们试图对“知识”概念做进一步分析时(例如Best, 1998; Simon, 1996),立刻就意识到在这一基本概念之内的“认知科学”诸概念---‘感觉’,‘记忆’,‘意识’,‘联想’,‘感知’,‘注意’,‘格式塔’,‘统觉’,‘确信’,‘判断’,…,其中最关键的,便是所谓‘注意(attention)’,或注意力在各个认知对象之间的配置方式,正是注意力的配置方式决定了知识获取的方向,结构,速率;(2)现实经济正在进入所谓“网络时代”---以收益递增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现象,以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主要职能的信息经济,以人力资本为主要形态的资本积累方式。
经济学不得不重新审理自己的全部思路,为了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网络经济的社会实践向经济学提出的迫切问题包括:“注意力”这种稀缺资源是怎样配置的以及何种配置方式才是有效率的(Shapiro and Varian, 2000; Tapscott, Ticoll, and Towy, 2000; Pine and Gilmore, 1999)。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经济学首先应当对“注意力”这一概念作深入的理解,并应力图将这一理解融入传统的经济学行为模型---理性选择模型。
注意力经济范畴分析作者:聂洲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17期【摘要】所谓注意力经济,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注意力能够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注意力的经济价值的学说。
对于目前物质商品来说,同质化是很严重的现象,不同的品牌之间只有通过争夺受众注意力来实行区别,也就是市场划分,这对于成功的现代商业活动来说是必需的,因此,注意力经济的范畴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如果将注意力经济的范畴研究透彻,那么,才能更加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特征,将生产投资的效用开发到最大。
实际上,注意力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的一种生存以及其他社会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心灵之窗。
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某项事物,并通过购买、消费行为才能获得时,这时的注意力,就具有了经济意义。
人的注意力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活动规律,从这个基点出发,才能解决注意力的经济价值、经济关系以及正确掌握、分配、利用注意力的一系列经济问题,这就是注意力的经济范畴问题。
【关键词】注意力经济范畴稀缺资源一、注意力经济的提出二十世纪末,互联网的应用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的大众化传播形成点对点、点对面、面对点、点面交织的局面,呈现海量信息涌现的状态。
人们一方面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经受着大量的信息冲击,甚至产生信息疲劳,干扰使人无所适从,恨不得到世外桃源去清静清静;另一方面,相对于增长的需求,又感到需要掌握的有用信息不足,在虚虚实实的信息面前,让人难以决断,直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美国的著名商人约翰·华纳梅克曾发出的感叹“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了,可问题是我不知道哪一半被浪费了!”。
1994年,美国加州大学学者Richard wbam发表了《注意力的经济学》,其中提出了注意力经济的观点,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也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这种观点被IT业和管理界形象地描述为“注意力经济”(the economy of attention),1997年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MichaelH.Goldhaber)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以他为代表的注意力经济理论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有的提出:这是代表新经济时代的经济理论,是向传统的经济规律发起的挑战,是对新经济时代的重大贡献。
全面开发注意力的研究----读书《注意力经济学》“注意力经济”(The Economy of Attention)是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随着Internet在中国的逐渐升温,媒体上出现最频繁的术语之一。
那么,到底什么是注意力经济,什么样的经济算是注意力经济?在信息时代,我们可以用注意力做些什么??怎样做??这些问题在张雷先生所著《注意力经济学》一书中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
本书旁征博引,从多维度解答和论证了有关注意力经济和注意力经济学的问题,并用大量的篇幅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全面开发注意力服务于经济的问题。
作者以深厚的公共关系研究作为基础,以严密的逻辑和丰富的素材为依托,从一个公共关系专家所具有的特别视角,全面的论述和研究注意力经济问题。
本书既有理论上的指导性,又有实战的参考性。
是现代经济生活里不可多得的一本著作。
一、注意力经济的研究价值和注意力经济学应该承认,高德哈伯无疑是比较早而且比较系统的提出注意力经济概念并进行过深入研究的一位学者。
注意力经济能够在学术界获得大量的关注,一则缘自于网络的飞速发展,另外和高德哈伯研究是分不开的。
同时的爱格琳也是重要人物之一,爱格琳与高德哈伯的研究,偏重于注意力经济的不同侧面,高氏更偏重于本源和意义的研究,爱氏则试图能够找到经济学的实际解释和实际操作的路径。
当然,注意力经济研究者众多,在笔者看来,大部分都没有超越概念和纯理论范畴,反而使这个新经济现象变得玄虚起来。
当然,高氏研究的最大成果,就是成功的解释了为什么信息爆炸并没有如预测的一样,给人类社会带来超量冲击,注意力有限说是非常科学的论断。
爱氏的努力则使人们把目光更加关注在注意力的经济价值和实现上面。
这样的背景下,注意力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高速发展。
所谓注意力经济学就是从注意力的角度分析和探索经济实践中的问题,从中找出注意力和经济的各种联系,发现并总结其内在规律以服务于社会经济实践的一门科学。
二、注意力经济漫谈1、注意力是有价商品,具有交换性。
注意力经济建构的过程1、“投入”与“产出”应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2、“投入”与“产出”有着它们的构成要素。
例如:金钱,时间,感情,精力等等。
3、构成要素可以分成两个层面:〔1〕物质层面〔2〕精神层面4、一个要素一定要与另外某些因素联系起来,才有意义,或者才可以研究,否则,没有意义或无法研究。
5、“交易”是另一个基本的中介概念。
〔变化〕6、或者:“交易”是最基本的概念:交相互易,交相互用。
此为“一”7、“投入”与“产出”为次生的概念:一件事物消失,转换成另一件事物,“能量守恒定律”在这里有用吗?此为“二”8、人参与进来,此为“三”9、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事万物。
经济学就这样建构起来了。
10、在经济学里:交换是所有权的转移.转移的方式是假定的或者说是事先给定的:就是用交换,而货币充当了一般等价物.11、注意力经济研究的难度在于:投入与产出在同一过程,得到的同时却又失去.它对得与失的界定有点难度,或者说,对投入与产出的界定有点难度.12、例如:当金钱退化为背景,当时间退化为背景,当意向性,关注,感情,精力退化为背景,只说“作业”“活动”里的“心行活动”里的“希望”与“失望”13、我们常说:也许,希望越多,失望越大.这一个事实说明了什么.或者严格意义上来说应是这样的:对一件事情是有期望值的,如果期望值越高,而事件最终实现了期望,那么,是不是快乐越大呢?而反之,如果事件没有实现期望,那么,就失望越大呢.14、如果说:希望是一种资源,那么,失望则是一种负资源.就像利润可以是正或负,差价可以是正或负一样.或者说正粒子与负粒子一样.15、例如:以个为单位来对希望与失望进行度量与评价.例如在资源投入之前的状态为平衡或均衡状态:标记为0.如果投入的希望实现了为1,如果投入的希望未实现为0.假设投入1个希望的期望值为2个希望或者说:差价为1,那么它们的等式为:(1):0+a+a*(2-1)*1=2a或0+a+a*(2-1)*0=a 前者的投入为a,产出是2a,净利为2a-a=a;而后者的投入为a,产出也是a,净利为a-a=0,0相对于a是失望,0-a=-a,而a相对于0是希望,a-0=a两相比较,第一种情况(实现了的情况:希望越大,越高兴),第二种情况(未实现的情况下:希望越大,失望越大)16、边际效用(效益,收益)递减规律是符合人之常情的.17、对人的活动就划分为:作业与受用.18、世界是一个或长或短的不断演化与不断交易的过程.从时间上划分为:昨天,今天,明天,或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或者是昨世,今世,来世,可以统称为时空里,或时间里,或历史里.如果不说事件的演化,讨论时间与空间的存在就没有意义.时间与空间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框架.19、能量守恒定律说的前提条件是:在一个开放的,演进的系统里面.而经济学则是一个密闭的系统.能量守恒说的是:一件事物必定由另一件事物产生,一件事物消失必定变成另一件事物.而经济学说的是:资源组合是有多种方式的,在这种种方式里面,一定有高低优劣之别,而经济学的任务则是把这种最优组合创造、设计或寻找出来.20、《红楼梦》里妙玉问贾宝玉:“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贾宝玉不知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