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上课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25.30 MB
- 文档页数:33
虚拟仿真实习及实训教学大纲课程编码:x1103601 1周/1学分适用专业:能源化学工程开课单位:化工学院一、大纲说明(一)适应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二)适应教学计划版本:2018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实习(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1.对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1)熟悉能源化学工程主干课程专业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操作和生产检测工程实践;(2)具有工业实践工程或科研背景,能够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知识结构特征,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3)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并能正确引导学生遵守相关职业规范和道德。
2.对学生的基本要求(1)基本掌握化工模拟工厂的工艺流程及操作;在指导下,初步能理解能源领域化工生产和装置操作的工程实践;(2)了解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特征,初步具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能力;(3)认真遵守实习单位的作息时间、各项规章制度、实习考勤制度,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具备记录、归纳实习日记记录,独立总结完成实习报告,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和请教。
四、实习(实训)内容本课程总学时数为1周,实习单位包括: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虚拟仿真中心。
实习内容如下:1.准备好实习服装及用具,在企业人员带领下,参观并了解模拟工厂装置流程。
(支撑毕业要求9-3)2.学会利用电脑3D软件模拟的工厂操作。
3.学会内外操配合进行装置的开工、运行和停工。
(支撑毕业要求9-3,10-1)4. 笔试及实习报告撰写(支撑毕业要求10-1)(1)笔试采取开/闭卷考试形式;(2)学生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作业、笔试成绩等五、实习(实训)方式和时间安排实习学生应服从统一的安排,在已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第一周:(1) 实习动员;(2) 厂方安全教育;(3) 学生分组到各个实习院所实习;(4)实习考核与测试六、实习(实训)考核和成绩评定1.实习考核(支撑毕业要求9-3、10-1)(1)实习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实习任务,并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总结(报告)、平时作业、实习笔试,方可参加实习考核。
虚拟仿真实验教案设计及实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技术逐渐成为了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虚拟仿真实验具有直观性、互动性和可重复性等优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虚拟仿真实验教案设计及实践方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探究某一物理现象及其规律。
实验材料和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仿真软件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如下:打开计算机并登录仿真软件,确认网络连接正常;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给出反馈和建议。
本次实验计划为2学时(40分钟/学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实验方案设计,共1学时;第二阶段为实验实践和总结,共1学时。
在本次实验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仿真软件,他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深入理解物理规律的内涵。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操作不熟练、思路不清晰等,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解答,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规律,如在某一参数范围内,物理现象的变化更加明显等。
这些新的发现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相关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对虚拟仿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相关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也有了更好的认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部分物理现象的仿真效果不够理想等。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在今后的实验中加强操作培训和仿真效果评估,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本次虚拟仿真实验通过教案设计和实践,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相关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和质量,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相关领域的教学工作。
课程名称:大学生物虚拟实验课程对象: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虚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
3. 通过虚拟实验加深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虚拟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虚拟实验室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 选择典型生物学实验进行虚拟操作。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虚拟实验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 强调虚拟实验在提高实验技能、加深理论理解等方面的优势。
二、虚拟实验基本原理1. 讲解虚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计算机模拟、数学建模等。
2. 举例说明虚拟实验在实际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虚拟实验室操作方法1. 演示虚拟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步骤。
2. 引导学生熟悉虚拟实验界面,了解各功能模块。
四、典型生物学实验虚拟操作1. 选择一个典型生物学实验,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进行虚拟操作。
3.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第二课时一、实验总结与讨论1.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实验过程,强调实验原理和操作要点。
二、拓展实验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虚拟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2. 布置拓展实验,如“微生物的观察与培养”。
三、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虚拟实验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考察学生在虚拟实验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实验技能。
2. 实验结果分析:考察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团队协作: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教学资源:1. 虚拟实验软件:如LabVIEW、VirtualLab等。
2. 生物实验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虚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加深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
高温高压环境下金刚石单晶成核与生长虚拟仿真实验指导书讲义实验目的1. 虚拟仿真实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高压物理学是一门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的新兴学科。
在超高压极端条件下,物质中的原子/分子距离将缩短,相互作用显著增强,原子内层电子可参与成键,进而破坏原有的结构,导致电磁相互作用状态及核子间的强相互作用改变,合成新材料,出现新的物理现象。
高压为寻找特殊用途的新材料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因此,物质在超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行为研究被视为未来最有可能取得重大科学突破的研究领域,可广泛应用于国防、新能源、新材料、地学、化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
高温高压技术应用于材料领域最经典的例子为人造金刚石的合成(图1)。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存在的最坚硬物质,是一种集多种优异性能于一体的极限性功能材料,具有最大热导率(20W cm-1K-1)、最宽透光波段、最快声速、耐腐蚀、抗辐射、超宽带隙(5.5 eV)、高击穿电压、大载流子迁移率(2000 cm2V-1s-1)等。
由于金刚石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的作用,拥有先进的金刚石制备技术并实现应用化,对一个国家整体工业发展、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国防力量的整体增强等都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国家战略物资”。
近年来,在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我国已将金刚石材料的合成定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实验原理高温高压物理科学研究具有高度灵活性(研究方法和对象),易于其它物理(材料)科学其它分支相结合的特点,是目前在地球物理科学和材料物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本项目中设计了高温高压实验操作和金刚石晶体生长控制两个主要教学核心,其中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包括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如下:1.高压产生与分类:(1)高压设备加压方式,思考高压产生的原理。
(2)高压的分类方法:根据压力产生的方式不同,高压技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动态高压(Dynamic High Pressure),另一种为静态高压(Static High Pressure)。
高中生物虚拟实验微课教案
目标:通过本次虚拟实验,学生将能够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细胞的特点。
教学资源:
- 虚拟实验软件
- 电脑或平板电脑
教学步骤:
1. 引入:介绍细胞分裂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兴趣。
2. 理论讲解:简要介绍细胞分裂的过程和不同时期细胞的特点,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3. 虚拟实验操作:让学生打开虚拟实验软件,通过模拟操作来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
学生
可以看到细胞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比如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和细胞器。
4. 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根据虚拟实验的结果,总结细胞分裂的过程和不同时期细胞的特点。
5. 总结:回顾本次实验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强调细胞分裂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
学习。
评估:
学生通过参与虚拟实验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评估他们对细胞分裂的理解程度。
扩展: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原因。
反思: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对于虚拟实验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反馈不断改进教学
方式。
虚拟仿真教学大纲一、总体介绍虚拟仿真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创新教育方式。
通过虚拟仿真教学,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模拟的场景中,获取真实且全面的学习经验。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虚拟仿真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方式,引导教师和学生有效开展虚拟仿真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学生能够模拟实际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促进跨学科学习:虚拟仿真教学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虚拟仿真教学提供了创新思维的土壤,学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中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虚拟仿真教学模拟了真实的社会合作环境,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虚拟仿真理论基础:介绍虚拟仿真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应用领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虚拟仿真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2. 虚拟仿真平台操作: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模拟操作,掌握平台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3. 虚拟场景构建: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学习如何构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虚拟场景,包括场景设计、模型建立、贴图等。
4. 虚拟仿真实验和练习:引导学生使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实验和练习,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问题解决与创新设计: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创新设计,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指导式教学:教师向学生介绍虚拟仿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帮助学生快速上手使用虚拟仿真平台。
2. 任务驱动教学:通过给学生设计实际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
3. 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在虚拟仿真环境中共同解决问题,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反思评估:学生完成虚拟仿真任务后,进行反思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仿真虚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仿真虚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仿真虚拟设计。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仿真虚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见的仿真虚拟方法和技术;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仿真虚拟软件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和仿真,能够分析和评估仿真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仿真虚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软件工具的使用。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仿真虚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仿真虚拟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讲解仿真虚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仿真虚拟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常见的仿真虚拟方法和技术,如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等,并讲解其优缺点。
3.仿真虚拟软件的使用:介绍常用的仿真虚拟软件工具,如MATLAB、SIMULINK等,并讲解其基本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概念,让学生掌握仿真虚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仿真虚拟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效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体验仿真虚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来说,我们将使用教材《仿真虚拟原理与实践》作为主要的教学参考书,同时配合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教学视频、PPT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此外,我们还将使用实验室的仿真虚拟软件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来说: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的仿真虚拟设计作业,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