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李大钊介绍1.李大钊简介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
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0月,在李大钊的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
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
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
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2.李大钊被捕以后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但他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1927年4月8日《晨报》报道:李大钊受审问时,“态度甚为从容,毫不惊慌”“着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同日《顺天时报》也报道:李大钊“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为镇静,自称为马克思学说崇信者,对于其他之一切行为,则谓概不知晓”“李无确供”!《晨报》1927年4月17日又报道:李大钊被捕10天来,受到了多次审讯。
五四风雷剧本人物简介
李大钊人物简介: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
他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
1919年,参与领导五四运动;1921年7月,促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的领导者之一。
陈独秀人物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官名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革命家、启蒙思想家、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之一。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1927年7月离开中共中央。
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开除党籍。
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
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
抗日战争爆
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
1942年5月27日逝世。
李大钊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个书香世家。
他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李如珍抚养成人。
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学习,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在校期间,他深受其老师、后为辛亥革命烈士白雅雨的影响,“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辛亥革命后,因愤恨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统治,于1913年冬,得到友人资助,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当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并担任总会的文牍干事,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
这篇慷慨激昂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对国内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1916年5月,他提前中止了学业,怀着“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激情,为创造一个新的“青春之中华”的事业,启程回国,到了上海。
同年7月,卖国贼袁世凯死后不久,李大钊应汤化龙、孙洪伊的邀请,到北京办报,担任《晨钟报》的总编辑。
他在报上连续撰写了10多篇文章,揭露军阀、官僚、政客的罪恶行径,引起了掌握该报实权的“宪法研究会”政客们的不满。
为了坚持真理,他断然辞职。
又担任《宪法公言》杂志的撰稿人。
在《甲寅日刊》上,他发表了诸如《孔子与宪法》、《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等许多篇反对军阀统治和封建文化的文章,“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7月,“张勋复辟”帝制,李大钊避走上海。
不久,张勋被赶下台,他又于11月返京。
1918年1月,经章士钊推荐,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随后还兼任经济学教授。
他到北大后,很快就参加了由陈独秀主办的、成为当时新文化旗帜的刊物《新青年》编辑部的工作。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李大钊受到极大鼓舞和启发,他在1918年下半年,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生平简介揭秘李大钊是怎么死的?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七岁起在乡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
1913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
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在日本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告全国父老书》。
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他积极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
时年尚不足三十八周岁。
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于1983年3月18日将他和他的夫人赵纫兰同志(1883年——1933年)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
以上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简介,接下来看看李大钊是怎么死的。
1927年4月28日下午2时,李大钊等20名革命志士被军车押解到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
执刑者为了延长他的痛苦,特别使用了“三绞处决”法。
敌人的所谓特别法庭,突然开庭判决:对大钊同志等立即处以绞刑。
敌人不敢举行公开的审判,而由所谓的安国军总司令部、京畿卫戍总司令部、京师高等审判所、京师警察厅所组成的“军法会审”,竟是偷偷地在警察总监的一间客厅里匆忙进行的。
当下午大钊同志等被解到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秘密杀害时,更是“马路断绝交通,警戒极严”,如临大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简介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
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
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0年2月,他同邓中夏一起,在北京大学里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5月,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任中共北方区党委书记,后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书记。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他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起了积极作用。
1924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
他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团结广大群众,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
他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
但是,他始终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
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敌人丧心病狂地折磨李大钊、绞刑竟用了四十分钟之久。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
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
李大钊同志生平简介(1889-1927)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0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0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
一九一三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
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
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一九一六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
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
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
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
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一九二0年三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
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
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
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生平事迹简介李大钊同志,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七岁起在乡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
1913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
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
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在1917年到1919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
他在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
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
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
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1920年3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
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
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
李大钊烈士生平简介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
一九一三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
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
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一九一六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
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
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
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
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一九二○年三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
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
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
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二十位革命者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内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绞杀。
人物生平分析李大钊的选择从政的这一决定,并不偶然。
一个人在后期产生的思想一定与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故居,在设计上就非常不同。
三进宅院错落有致,一丈高的十字花墙透露出无华淡雅,两棵对称而植的丁香树花开正艳。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家是一个较为传统、保守的大户人家。
但可惜的是,李大钊的童年,并没有父母的陪伴。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而他身体羸弱的父亲已于7个月前病逝。
母亲周氏感伤过度、忧虑成疾,在李大钊不满一周岁半时也撒手人寰。
无奈之下,已是63岁高龄的大祖父李如珍接过了李大钊的抚养权。
祖父希望李大钊能够光宗耀祖,这给了李大钊很多学习的动力。
李大钊在私塾学习时,并不希望从商,于是在私塾老师的提议下,他走上了仕途,秉持着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事业中去。
1907年,位于天津的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及北洋法政专门学堂都在招生。
为了把握起见,李大钊同时报考了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和长芦银行专修所,结果这两所学校的考试,他都通过了。
毫无悬念,李大钊选择了前者。
选择研究法政,是李大钊18年人生经历的必然。
此后,无论是积极参与第四次国会请愿还是东渡日本求学,是拥袁还是反袁,是入主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是联合首倡建立中国共产党,无不是李大钊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的思想所致。
李大钊所学的正科课程,除了政治学、比较宪法、选举制论、外国贸易论、国际私法等内容,每周还有多达十几个小时的日语、英语课。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早期政治理念是从法政专门学堂学习现代的宪政思想开始起步的。
在参与1910年的四次速开国会请愿运动中,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的两名学生断指写血书、断肘示决心的激烈之举令李大钊“终不能忘”,而运动最终的失败也使他坚定了对清朝封建统治“奋全力以颠掊之”的信念。
革命家李大钊的人物简介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
2019年10月27日,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会议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回顾神州大地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怀念李大钊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
2021年4月28日,俄罗斯保存的李大钊生前唯一影像公布。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
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
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19年参加创建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
与提倡实用主义的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
1920年3月与前来北京的共产国际远东局局长魏金斯基和马迈耶夫等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
10月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
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在京奉、京汉、京海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
次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后,受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
不久,在孙主盟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0月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改组委员。
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会后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
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五大”。
11月返回北京,发动群众准备召开国民会议,揭露和抵制段祺瑞的“善后会议”。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与赵世炎等在京组织“沪案雪耻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
北伐战争期间协助冯玉祥制订军事行动方针。
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
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