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灌木植物复壮方案引言灌木植物广泛应用于园林和景观设计中,其丰富的形态和绿色植被可以为环境带来美观和生态效益。
然而,灌木植物在生长和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如疾病、虫害、环境压力等,导致其生长不健康或复壮能力下降。
本文将介绍一套灌木植物复壮方案,帮助植物恢复健康的生长状态。
1. 植物评估在实施复壮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植物进行评估。
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叶片形态、颜色、营养状况等。
•病虫害情况:检查植物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如有必要可以进行病虫害鉴定。
•环境因素:了解植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土壤条件等。
2. 病虫害防治如果植物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有些灌木植物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选用这些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清除感染部位:如发现植物某些部位已被感染,应及时清除受感染的叶片、枝干等,以防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
•使用化学药剂:如果病虫害已经较为严重,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需注意药剂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营养调理营养充足是植物健康生长的基础。
进行营养调理可以帮助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其复壮能力。
常见的营养调理方法包括:•施肥:根据植物的营养需求,适时进行施肥。
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化肥,但要注意施肥剂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喷施叶面肥:叶面肥可以直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效果更快。
选择适宜的叶面肥品种,并按照推荐比例稀释后喷施在植物叶片上。
4. 环境调整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适当调整环境条件,可以帮助植物恢复健康的生长状态。
常见的环境调整方法包括:•控制灌溉水量:灌木植物通常需要适量的水分才能良好生长,但过度浇水会导致根系腐烂。
因此,需要根据植物生长状况和环境条件来控制灌溉水量。
•调整光照条件:灌木植物对光照的需求有所差异,有些植物对充足的阳光辐射情况下才能健康生长,而有些植物对光照要求较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1995(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人工造林(含迹地人工更新)、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技术的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全国国有造林、集体造林、个体造林和各种形式的合作造林。
2 引用标准GB 2772林木种子检验方法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 7905油桐丰产林GB 7906油茶丰产林GB 7907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GB 7908林木种子GB 9982板栗丰产林GB 10016林木种子贮藏GB/T 15162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 l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LY 1000容器育苗技术LY 1058 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LY 1059 毛竹林丰产技术ZB B64 001杉木速生丰产林ZB B64 002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3红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4柠檬按速生丰产林ZB B64 006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ZB B64 007马尾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8枣树丰产林ZB B64 010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ZB B64 011湿地松速生丰产用材林3 总则3.1为规范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效,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制定本规程。
3.2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和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提高造林成效。
3.3造林要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相结合,提倡多林种、多树种造林。
4 林种确定4.1防护林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营造防护林。
4.1.1水源涵养林在江河源头、山地丘陵、湖泊和水库周围应营造水源涵养林。
4.1.2水土保持林在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带,为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防治滑坡和泥石流,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营造水土保持林。
4.1.3防风固沙林在流动、半固定沙地,受风沙危害的城镇、村庄、农田、牧场、工矿区、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等周围,应营造防风固沙林。
七、种植土选择、整理绿化用地、地形造型(一) 种植土选择、整理绿化用地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种植土、营养土回填的数量大,要求新回填的种植土为颗粒相对均匀、较细的有机土;结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对于土壤含有建筑废土及其他有害成分,应采用客土或采取改良土壤的技术措施。
绿地按设计要求构筑地形,对草坪种植、花卉种植地施足基肥,翻耕25-30cm。
栽植地宜选择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栽培土,PH值控制在6-7.5之间,对喜酸性的树木PH值控制在5-6.5之间。
深根乔木的最小土层厚度为150cm,浅根乔木为 90cm,大灌木为60cm,小灌木为45cm,草坪地被及草本花卉为40cm,以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可促进苗木发根成活。
对喜中性偏微酸性树种,选用沙质土壤,在土壤中掺入腐熟有机肥,来增强沙土的持水保肥功能,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对喜酸性植物采用沙质土中掺酸性黄土和腐熟有机肥的办法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使之满足这些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条件。
挖填方工程基本完成后,对挖填出的新地面进行整理。
要铲平地面,使地面平整度限制在0.05米内。
根据各坐标桩标明的该点填挖高度和设计的坡度数据,对场地进行找坡,保证场地内各处地面都基本达到设计的坡度。
根据场地原有存在的建筑、环境等因素,确定边缘地带的竖向连接方式,调整连接点的地面标高。
使与周边地平的连接更自然。
(二)地形造型可分为粗平整、粗造型和细平整、细造型粗平整、粗造型即挖机平整与造型,施工时,应核对施工图纸上标高和地面上标高,对原地形加以改造。
由于工程量较大,这里采取挖机对地形进行粗略的平整与造型。
根据设计图及地形从高到低、从内到外回填土方,保证坡度自然、舒畅、平滑,坡度以利排水为好。
回填土要求分层碾压,回填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23%左右,从而保证碾压效果。
施工时应反复测量,随时将标高引测到施工现场。
细平整、细造型即人工细平整与造型,在土方粗平整按设计标高形成一定造型后,由施工人员进行细平整并核对设计标高进行进一步造型。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2.20•【字号】内政办发〔2021〕83号•【施行日期】2021.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强化质量监管,完善政策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有效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为建设美丽内蒙古提供保障。
(二)工作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综合治理。
遵循自然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和特点,坚持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以自然恢复为主,全面保护、综合治理,着力提高林草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立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需求,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坚持与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相衔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科学布局国土绿化空间,合理划定国土绿化用地,节俭务实开展国土绿化。
——坚持以水定绿,分类施策。
尊重自然规律、植物生长规律、水资源分布规律和承载力、生物多样性规律,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乔灌草、造封飞、带网片相结合,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
浅谈灌木林地的整地与造林技术浅谈灌木林地的整地与造林技术一,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方法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尽量提倡割除清理,这样有利于环保.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其工作量较大.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二,植树造林常用方法1,播种造林法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或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 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2,植苗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我县大部分造林采用这种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不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但却节省种子. 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李彩艳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密度不够的灌木林地上进行人工抚育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3,其他方法(1)插条造林.插条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进行,春季应在发芽前, 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而秋季则应在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选择1.5-2.Ocm粗,1—2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剪成长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实.插深为插条的上部露2—3cm.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插正,即插穗的大头向下小头向上. (2)插根造林.花棒,羊柴等树种可以用这种造林方法,在春秋季均可进行,用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长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cm, 深30cm的坑,将根按45度角倾斜埋入,要注意,插根的方向是大头向上,上部要埋入土下2—3cm.(3)分蘖造林.分蘖造林就是直接利用分蘖苗进行造林的方法.由于沙棘的根蘖能力很强,天然根蘖苗多, 尤其在平茬以后,每亩能产生根蘖苗6000—12000株以上,可为分蘖造林提供大量能区分雌雄的苗木.因此可以于春季或秋季在沙棘林内连根掘出分蘖苗,直接运输到造林地进行造林, 栽植时要保证根系舒展,并且要覆土踏实.。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造林技术规程1. 引言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典型地貌,其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为了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条件,进行人工造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人工造林技术进行规程的制定,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实施。
2. 造林区划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地貌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将造林区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2.1 丘陵造林区丘陵造林区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类型,其地势较为平缓,土壤相对较好。
在丘陵造林区,应注重选择适应性强、抗旱抗寒的树种,如柏树、云杉等。
同时,要合理进行地形整治,修建沟渠、梯田等,以减少水土流失。
2.2 沟壑造林区沟壑造林区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特殊类型,其地势陡峭、沟壑纵横。
在沟壑造林区,应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如修建护坡、植被覆盖等。
选择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树种,如杨树、柳树等,以增强地质稳定性。
3. 树种选择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人工造林中,树种的选择至关重要。
树种应具备以下特点:3.1 抗旱性强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较少,干旱是造林工作的主要挑战之一。
因此,选择抗旱性强的树种至关重要。
如油松、红槐等树种,能够适应干旱的气候条件。
3.2 抗寒性强黄土丘陵沟壑区冬季寒冷,温度较低。
因此,选择抗寒性强的树种对于保证造林成活率至关重要。
如云杉、柏树等树种,能够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
3.3 适应性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贫瘠,养分含量低。
因此,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能够适应贫瘠的土壤条件,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至关重要。
如杨树、柳树等树种,能够适应贫瘠的土壤条件。
4. 土壤改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需要进行土壤改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改良措施:4.1 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合理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
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和无机肥进行施用。
4.2 土壤覆盖通过覆盖秸秆、草木灰等物质,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湿度和减少水土流失。
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试行)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退化林修复总则、技术流程、退化林判别、退化等级划分、修复措施选择、作业设计文件编制、修复作业施工、质量评价与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退化用材林和防护林修复,其他林种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LY/T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退化林degraded forest受到人为干扰或自然灾害影响,森林结构发生逆向改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或生产力持续性明显下降,依靠自然力短期内难以恢复的森林。
3.2退化林修复remedi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forest通过采取科学的人工措施,改善退化林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恢复森林功能,促进森林正向演替的活动或过程。
3.3目标林相target forest根据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或按照特定培育目的,确定的培育目标林分的特征。
注:通常用树种组成、群落结构和蓄积量等指标来描述。
3.4全周期修复设计full cycle remediation and restoration design按照森林发育阶段,从退化林现状到目标林相的全过程,做出系统性的培育措施设计。
3.5竞争生长阶段competitive growth stage森林郁闭后林木互利竞争,出现快速高生长的发育阶段。
3.6质量选择阶段quality selection stage林木间出现明显的互斥竞争并显著分化,相邻竞争林木表现为明显的优势木和被压木特征,林下开始出现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发育阶段。
典型荒漠与绿洲过渡带人工梭梭林平茬复壮试验研究吉小敏;宁虎森;梁继业;罗青红;雷春英【摘要】梭梭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与绿洲过渡带维持脆弱生态的优良树种,对退化梭梭林进行有效的更新复壮是保持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手段,而平茬复壮就是其中一种主要方法。
以奇台县西北湾乡荒漠人工梭梭林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试验和观测,系统研究不同平茬时间、平茬高度和平茬强度等不同处理方式下,研究区人工梭梭林木的枝条特征(枝长和枝粗)和成枝能力(新生枝条数)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平茬时间、强度和高度处理下梭梭成枝能力与枝长、枝粗的影响结果有所差异;就维持过渡带生态的作用而言,冬季处理的梭梭复壮效果要优于春季,100%平茬强度和60 cm 平茬高度对梭梭更新复壮的综合效果最好。
%H.ammodendron is a type of superior tree species to maintain fragile ecological of semiarid areas of desert and oasis transition zone. Keeping its ecological function is to updating the degradation H.ammodendron into rejuvenation situation, and the cutting Rejuvena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 Taking desert artificial H.ammodendron forest in the Northwest Bay Township of Qitai County as a typical research area, system researches about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anches (including twigs length and thick) and branching ability (ie new branches number)are carried out during form 2012-2014,under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such as cutting seasons, cutting height and cutting intensity through field tests and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bserved outcomes of test indexes have discrepancy under the different treats on branches characteristics and branching ability. In terms of maintaining transition zone ecologicalutilities, H.ammodendron rejuvenation effects being cut in winter is better than spring, and the overall rejuvenation effects are the 60cm cutting height and 100% treat intensity treat.【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6)012【总页数】7页(P37-43)【关键词】梭梭;平茬;复壮更新;荒漠与绿洲过渡带【作者】吉小敏;宁虎森;梁继业;罗青红;雷春英【作者单位】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63;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63;塔里木大学,新疆阿拉尔 843300;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63;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8.2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藜科Chenopodiaceae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三级保护植物,植株一般高2~3 m,个别植株高度可以达到10 m[1]。
林 业 科 技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5期摘要:柠条灌木林广泛出现在北方地区,是当地防风固沙以及保持水土,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保证,柠条灌木林的林业生态建设对当地经济以及环境影响甚大,一方面畜牧业的饲料供给需要柠条灌木的支持,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离不开柠条灌木,实现柠条灌木林持续性和优质化经营与管理,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平茬复壮作为柠条灌木林发展等主要技术,是促进柠条灌木林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精益化经营的保证,主要是对柠条灌木林的平茬复壮技术以及具体实施进行分析,详细地介绍了平茬复壮技术的内容,为今后柠条灌木林的经营和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柠条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研究0 引言中部地区广泛地种植了柠条灌木林,为当地的农牧以及环境治理提供基本的生态绿林。
柠条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态学特性,具有较短的开花结果时期,且其生长适应能力强,所以在柠条灌木林种植、经营和管理中,普遍采用平茬复壮技术,实现柠条灌木林的可持续与集约化发展,现如今平茬复壮技术不断更新,实现了复壮更新与利用协调的一致性发展,但难题在于如何确定平茬复壮的时间,柠条生长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为能实现和履行灌木林的林业生态发展和水土保持和荒漠植被恢复等功能,需要按照柠条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选取恰当的时期,发挥柠条的生态学优势,不断稳定柠条灌木林发展。
1 柠条的生态学和生物特性柠条是防风固沙以及水土保护优树种,这种植物具有突出的生态学特性,首先其作为我国典型的旱生树种,能在高温以及寒冷环境中生存,特别是在降雨量少的地区,其是实现绿色生态以及保持水土的主要树种,现如今的黄土丘陵地区都是采用柠条作为固沙树种,因为柠条具有较长的寿命,又是深根系的树种,主根异常突出,侧根则是可以向四周纵深,且横纵交错,可以稳固水土,纵使是在含水量较少的土壤中也能够正常生长,并且生命力长达百年之久。
播种的柠条生苗虽然当年在土地上生长的非常慢,但是在第二年以后,其生长速度就会显著增加,特别是在旱地上其生长速度以及生长规模显著优于其他树种。
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1.标准起草简况
灌木林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结构复杂、光能固定率高、对环境影响力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它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发展和经济建设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沙柳、黄柳、柠条和杨柴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多年生灌木植物,具有耐寒、耐旱、耐高温、耐沙埋、适应性强、生长快等特性。
可防风固沙、保护水土、改良土壤,有些还是优质的灌木饲料植物资源,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价值。
但是在生长一定年限后,木质化现象严重,输送养分和水分的能力逐渐减弱,枝条干枯甚至全株死亡,造成灌木林的退化,从而引发土地沙化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充分发挥人工灌木林的防护功能及其多种效益,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提高灌木林的覆盖面积和生物生产力。
平茬是促进灌木生长和复壮更新的一种方式,经过平茬的刺激作用,促使其根颈部萌生不定芽,在根部积累的大量养分供应下,迅速生长成林。
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灌木平茬的技术标准,在平茬时间、平茬年限、平茬强度、留茬高度等技术参数方面大多根据经验确定,影响平茬后植被恢复的效果。
因此,为规范人工灌木林的平茬复壮技术,发挥其防风固沙、改善小气候的特殊作用,内蒙古林业厅造林处提出编制《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规范》。
标准提出单位:内蒙古林业厅造林处
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具体人员有:闫德仁研究员、刘林福、薛博硕士、胡小龙副研究员、袁立敏博士、曲娜硕士。
2.标准编制原则和标准主要内容
对人工灌木林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平茬复壮是改善其生长状况、充分发挥其防护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照灌木平茬的生产实际、相关技术的成熟度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编写《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规范》。
本规范主要包括:术语和定义、平茬抚育目的和原则、人工灌木林平茬抚育设计、沙柳(黄柳)人工林平茬技术指标与要求、柠条人工林平茬抚育技术指标与要求、杨柴人工林平茬抚育技术指标与要求以及验收、技术档案等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沙柳、黄柳、柠条和杨柴四种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经营的技术标准,适用于生态建设中需要进行平茬复壮的人工灌木林的抚育经营活动。
3.编制过程
编写人员在多年从事沙漠治理、沙区生态恢复及植被复壮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查阅并整理了我国常见的人工灌木林在平茬时间、平茬强度、初次平茬林龄及平茬周期、留茬高度、平茬方式、平茬工具、平茬作业流程、平茬注意事项、平茬后林地管护及平茬抚育作业设计等方面的资料、论文,并结合编写者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按照技术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组织人员编写《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规范》的提纲及初稿。
初稿形成后,内蒙古林业厅下发文件,征求厅科技处、厅资源处、厅造林处以及鄂尔多斯市林业局、赤峰市林业局等市林业局意见。
根据反馈意见,编写人员再次进行修改、完善,从而完成了送审稿的编写工作。
4、填补我国人工灌木林平茬技术标准的空白
在灌木林平茬技术方面,我国尚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标出台。
仅在内蒙古林业厅2008年制定的《灌木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中对内蒙古几种主要灌木树种的平茬方式、采伐强度、采伐间隔期、新植林始伐年龄及采伐后封禁期等做出了一些要求,但多属于原则性表述,缺乏可操作性。
所以,在编写《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规范》内容时,我们特别突出了该技术规范的实际应用部分,如针对不同经营目的确定初始平茬林龄及平茬周期、根据不同立地条件确定人工灌木林的平茬方式、留茬高度,还对平茬作业流程、注意事项、平茬后林地管护等一系列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出规范,明显提高了该技术的可操作性。
5.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根据人工灌木林平茬应根据具体立地条件和树种实施的特点,本标准建议为推荐性标准。
附:鄂尔多斯市、赤峰市反馈意见
鄂尔多斯市林业局关于《人工灌木林
平茬复壮技术规程》的修改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科技处: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关于征求〈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通知》(内林科函〔2012〕390号)已收悉,现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一、沙柳平茬留茬高度中一般应控制在5cm以下或齐地刈割改为一般控制在根茎部位以下或齐地刈割。
二、柠条平茬留茬高度中一般紧贴地面或低于地表1—5cm改为一般在根茎部以上2cm。
三、扬柴平茬留茬高度中留茬高度为0,即齐地刈割时改为齐地刈割或根茎部以上2cm。
四、平茬周期柠条和扬柴依据目的不同确定平茬周期,如用于饲料可在开花后、结果前进行平茬,生长1—2年平茬一次;如用于生物质燃料,4—5年平茬一次。
五、技术规程中加入以下沙棘平茬技术指标和要求
1.沙棘平茬技术指标和要求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别名醋柳、酸刺、黑刺,属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保持水土先锋树种,适应性强,喜光,不耐阴。
对于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在粟钙土、灰钙土、棕钙土、草甸土上都有分布,在砾石土、轻度盐碱土、沙土、甚至在砒砂岩和半石半土地区也可以生长但不喜过于粘重的土壤。
1.1 平茬时间
平茬时间自树木落叶后至发芽前均可进行,以早春土壤未解冻前最好。
1.2 平茬强度
平茬强度需要综合考虑造林立地条件、固沙效果、林地草本植物覆盖度以及沙棘果产量。
在植被覆盖度60%及以上、沙棘产果率高的地块,每次平茬强度20—30%;在植被覆盖度60%以上、沙棘产果率低的地块,每次平茬强度40—50%;在植被覆盖度低于40%的地块,每次平茬强度低于25%。
1.3 初次平茬时间及周期
沙棘林如长期不进行平茬利用,尤其在干旱的荒坡或比较粘重的土壤上,就会
出现生长停滞,甚至枝梢干枯等衰老现象。
沙棘初次平茬可在造林后5—7年开始,水分条件好、沙棘生长旺盛、丰产期维持时间长的地块平茬时间可稍晚。
根据沙棘生物学特性及产果量,平茬间隔期4—6年为宜,但不能连年平茬。
1.4 留茬高度
沙棘平茬时,留茬高度越低,越能清除沙棘木蠹蛾越冬虫卵,一般控制在根茎部10cm以下。
1.5 平茬方式
平茬方式采用隔带平茬,带的走向与主风害方向垂直,丘陵山坡沿等高线平茬,每隔10—20m沿水平方向砍5—10m宽一条带,间隔两年再砍5—10m的一条带。
散星状采取隔丛平茬或小片平茬,每次不超过50%,以防止风蚀沙化。
1.6 平茬工具
在平坦和缓坡丘陵地带,可使用小型背负式平茬机及大中型多功能自走式割灌机进行平茬。
在沟壑较多、沙棘零星分散地区,宜人工作业,可用镢头、斧头、砍刀及小型平茬机进行平茬。
1.7 平茬作业流程
按照作业设计平茬要求,从地块一侧沿着林带水平方向进行带状平茬,作业隔带往复进行。
1.8 平茬注意事项
平茬宜在土壤冻结状态下进行,利用镢头、斧头、砍刀等锋利的平茬工具及割灌机对土层下10cm以上部分全部平茬掉,避免只平茬地上部分,从而造成次年沙棘生长萌蘖减弱,对沙棘木蠹蛾防治不彻底。
1.9 平茬后林地管护
平茬后要对林地进行封禁,加强管护及抚育管理,避免牲畜啃食。
1.10 平茬抚育作业设计
按照《国家林业局中幼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执行。
包括行政区域、小班号、立地条件、土壤类型、树种、植被盖度、造林时间、造林密度、平茬抚育技术指标等内容。
赤峰市林业局反馈意见
根据自治区林业厅《关于征求<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通知》,我市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第一、范围不应局限于沙柳、黄柳、杨柴和柠条四个树种,应加上山杏、榛柴。
理由是沙源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造林树种超出上述四个树种范围,其它灌木如山杏、榛柴也需平茬。
第二:建议增加灌木混交林的平茬复壮技术规程,分为灌木╳灌木混交,灌木╳乔木混交。
赤峰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