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岛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 格式:pptx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8
谈海南省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摘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原则和措施,对《纲要》思考后,本文认为应确立海南乡村旅游开发在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中的地位,提出了海南开发乡村旅游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了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四点问题。
关键词:乡村旅游市场开发海南的旅游资源丰富,极富特色,有“东方夏威夷”的美誉。
2010年6月24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正式出台,提出要把海南建成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纲要》中提到,到2012年,海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160万人天次,旅游总收入314亿元;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760万人天次,旅游总收入540亿元;到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7680万人天次,旅游总收入1240亿元。
另据统计,海南省2009年旅游总收入211.72亿,接待游客2250.33万人次;2008年,接待游客20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5亿元;2007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845.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1.37亿元;2006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1.43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605.02万人次。
各年实际或预计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及相应的增长率见下表。
可见,《纲要》中海南省对未来十年的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总收入做了大幅增长的预计(图1.所示),到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比2009年提高3.4倍,旅游总收入提高5.86倍,体现了海南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心。
《纲要》中指出,海南省大力发展旅游面临的机遇之一是国内旅游消费开始进入大众化、多样化快速发展时期,也指出了建设的原则和相应的措施。
在海南热带农业发展建设方面,《纲要》中提出做好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还提出要发展乡村旅游和森林旅游,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展示、田园观光、农业生产体验、瓜菜采摘、农家旅馆、特色餐饮、垂钓捕捞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作者:李萍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8期摘要:乡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文化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力,文章基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视角,以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鸡鸣岛为研究对象,探究海岛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多元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多元主体;鸡鸣岛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乡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国民旅游休闲的重要方式、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与发展思路。
受当下互联网“迷因”式网络传播机制与新消费主义的影响,各类“网红打卡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具有高知名度和高话题性的“网红打卡地”,吸引着大众前去游览、参观、拍照、打卡,一系列活动风靡社交媒体,成为新的社交表达手段。
当前,鸡鸣岛基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在思路清晰、合理定位的基础上选择政策工具,探索出了“村党支部全面引导,公司专业运营,村民自主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港西镇政府、当地村“两委”、那香海旅游公司、鸡鸣岛村民等多个利益主体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实现了多赢目标。
这种发展模式与多元主体参与的特征高度契合,因此选用鸡鸣岛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能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提供参考依据[1]。
(一)理论意义乡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文化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高度契合。
第1期(总第409期)2024年1月No.1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QUIPMENT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赋能海南乡村旅游研究余燕伶(三亚学院,海南三亚572011)摘要研究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赋能对海南乡村旅游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对文化赋能和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论分析,以及对海南乡村旅游现状的考察,发现文化赋能在推动海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海南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4.01.025Research on Cultural Empowerment of Rural Tourismin Hain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Yu Yanling(University of Sanya,Sanya 572011,Hainan,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influence and function of cultural empowerment on rural tourism in Hain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roug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ultural empower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policies,and the investiga ‐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tourism in Hainan,it is found that cultural empower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Hainan.Key words :cultural empowerment;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tourism;sustainable development;Hainan Province近年来,随着国内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地区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崛起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1]。
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农村新型实用人才培养热带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以类型多样化、知识技能专业化的数量充足的农村新型实用人才为支撑,为了解决海南农村新型实用人才极其短缺的问题,要以崭新的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政策保障;创新培养模式,开辟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广阔空间;完善人才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效益;夯实基础工程,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预备队伍的素质。
标签:国际旅游岛;热带现代农业;农村新型实用人才目前,海南仍属于工业化、城市化、人均收入水平低和经济总量小的“三低一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个农村人口占60%以上、尚未彻底摆脱农业主导型产业结构的省份。
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发展势头良好,2009年,海南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9%,比全国均值高出18个百分点[1]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础主体上是农村社会。
国务院对旅游岛确定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是:國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这一定位符合实际,突出了海南新型产业结构的特色。
为此,利用海南独特的热带国土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加快培养农村新型实用人才是旅游岛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一、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海南是中国唯一的一块热带国土,是天然的大温室,光、热、水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发展热带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以热带水果、热带作物、反季节瓜菜、海水产品、畜牧业等为代表的海南热带农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阻挡地崛起,成为支撑海南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格局的鼎力台柱。
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确立了建设发展的六大战略定位。
海南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不可替代的条件和绝对优势,使“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定位跻身于六大战略定位之中。
在战略定位的格局中,“海岛休闲度假胜地”是主定位、是核心,旅游休闲度假业是主导产业和核心产业,其他战略定位也都是立足于区位和资源优势所作出的特色突出的制度谋划。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摘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作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伴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在日益增加,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和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解读关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内容.关键词:休闲旅游,农村经济,环境建设一、背景乡村休闲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
(1)先天优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
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对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
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3)发展前景: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多年实践的积累为乡村旅游夯实了产业基础。
我为舟山献计策2000字海岛旅游,成为去年舟山发展中的热词,首届国际海岛旅游大会的成功举办让舟山旅游业发展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舟山今年旅游业发展的任务已明确:继续办好国际海岛旅游大会,打造精品旅游示范岛,大力发展邮轮经济,培育海岛民宿、渔家风情、禅修体验、乡村旅游等消费热点。
美好蓝图让人期待,但背后短板令人心忧。
旅游产品单一,“一山独大”的现象没有改变,淡旺季明显未得到有效改善,冬天游客看到的就是冷冷清清的环境,冰冰凉凉的海水,缺乏大的旅游项目落户,“皇帝女儿不愁嫁”这种等客上门的营销理念和手段需进一步创新。
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短板,更是让众多游客纷纷“吐槽”。
补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提升海岛“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核心内容。
当前我市旅游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旅游市场主体散客化趋势下,我市海岛休闲旅游的发展亟需加快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系统。
随着“自驾游”“自助游”“微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日益兴起,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已成为必然要求。
尤其是当前旅游目的地建设已由单纯的以旅游景点为主要内容的资源竞争转变为以旅游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竞争,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成熟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城市的主要标志之一。
旅游交通混同于公共交通,“有交通,无旅游”,舒适性、特色性弱,旅游公共服务项目不完善,供给水平较低,旅游信息指示与城市公共信息的指示风格雷同……提出以下建议,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首先要补理念的短板,转变政府职能。
借鉴国外关于第三部门的成功经验,政府应扮演掌舵者的角色,将旅游公共服务全面推向市场化和社会化,依靠社会力量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在杭州已经实施,杭州120多个旅游咨询点的规范运作,2000多个公共自行车服务亭和6万多辆公共自行车的推出等,都是采用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公共服务体系中多部分组成,需要各方联动完善,尤其是舟山特别明显的旅游公共交通短板。
乡村旅游业开发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摘要: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对于发展我国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在阐述乡村旅游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优势,指出了海南目前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了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假设干意见》,这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从此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掀起了区域旅游全面开发的热潮。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该如何定位和发展,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一大热点。
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目前在各地方兴未艾。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回归大自然已经成为人们的向往。
特别是对于久居喧嚣都市的人们来说,利用周末闲暇,到城郊乡村野外体验农事、休闲度假,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于有着特色热带海岛农业旅游资源的海南来说,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乡村旅游是指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表达“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二〕乡村旅游的类型1、观光型乡村旅游。
主要是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欣赏型乡村旅游,如参观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乡村民居建筑,或欣赏民俗表演等。
浅谈海南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对策摘要:近年来,生态农业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它对促进生态效益、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和现实意义,针对海南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条件优势及不利因素进行细致分析,进而提出海南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对策一.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及现实意义(一)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生态农业旅游是指在充分利用具有地区特色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为目的,把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高效产业,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旅游的现实意义生态农业旅游是以农业资源作为基础进而发展的,这样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有效转变,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合理的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能有效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海南生态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一)地理资源优势。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属于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森林覆盖率超过50%,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而且拥有很多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海南的空气、水质都非常优良,这些都是开发生态农业旅游的独特的自然基础。
(二)人文资源优势。
海南是38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饮食文化,而且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这些都是开发生态农业旅游所独具的优势。
(三)客源优势。
海南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目前来说是重要的热带海岛型休闲度假胜地,吸引了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形成一个强大的客流主体,这都为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强大的客流基础。
(四)政策优势。
2010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而且“七五”计划已把海南列为全国七个旅游重点城市之一,海南省也制定了《海南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建立了相关的指标体系,并启动了“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的文明生态活动,这都能更好的规范生态农业旅游的合理开发。
海洋旅游开展方向的研究报告国务院20年2月正式《海洋经济开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浙江海洋旅游开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海洋旅游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安康开展,也可以有力推动北仑海洋经济的开展。
位于宁波穿山半岛——江南大陆最东端,与世界著名的海洋旅游胜地舟山隔海相望。
地理位置处于宁波沿海的核心枢纽,是海洋经济开展示范区的龙头。
在宁波乃至浙江海洋旅游开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是北仑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洋洋东方大港——北仑港天下出名,是宁波的闪亮名片,也是将来北仑海洋旅游的王牌。
北仑拥有丰富的海洋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如间隔宁波市中心最近的洋沙山沙滩,沙细、坡缓、浪静;北仑的梅山、大榭等岛屿周围环境优良、海洋渔业资源丰富适宜开展游泳、垂钓、冲浪、风帆、游艇、滑水、潜水等休闲活动和海洋科考、度假等旅游工程的良好区域。
二是战略区位非常突出。
北仑位于东海之滨,我国沿海中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角,东临东海,与舟山隔海相望。
洋洋东方大港北仑港是宁波—舟山港的主体港区,是宁波乃至浙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建成之后,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在宁波市建立海洋旅游经济强市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宁波海洋旅游开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三是海洋旅游产业形成一定规模。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迅猛开展,北仑海洋旅游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涉海旅游景区建立成效明显。
现已建成有北仑洋沙山旅游区、凤凰山海港乐园、北仑港-北仑发电厂工业旅游点等一批海洋旅游景区,其中凤凰山海港乐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以及名阳农庄、原野滨海休闲中心、洋沙山餐饮排挡等一大批海洋餐饮、海洋娱乐、海上运动和渔家乐工程,涌现了一大批涉海旅游企业。
中国港口博物馆、梅山港游艇基地、梅山水道工程、世茂五星级酒店等一批海洋旅游工程进入启动和建立期,截止20年底,全区涉海旅游工程累计完成投资到达亿元。
四是体制机制较为灵敏。
小型有居民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三亚市西岛为例近年来海岛旅游逐渐升温,本文以三亚市西岛为例,分析有居民小型岛屿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对于这类小岛该如何发展,提供了一些开发思路。
希望对此类小岛发展旅游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MTA教育中心近几年,海岛旅游已经成为相当受欢迎的出行选择,不管是距离较远的奢华海岛游,还是附近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海岛游,都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选择。
据在浙江举办的2016国际海岛论坛上发布的《世界海岛旅游发展报告(2016)》称,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50个海岛旅游国家和地区,海岛旅游业成为推动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推测,在全球11.8亿国际旅游人次(过夜游客)中,有超过2亿人次选择海岛旅游。
以三亚为例,2016年三亚市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651.58万人次,同比增长10.4%。
其中蜈支洲岛旅游区全年接待人数254.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7%;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全年接待人数62.74万人次,同比增长25.88%,海岛旅游前景看好。
西岛海岛旅游开发SWOT分析西岛即西瑁州岛(以下简称西岛),位于三亚湾内,面积2.8平方千米,整岛呈东西两侧海岸线较长南海岸线较短的类等腰三角形状,岛上现有居民5000多人。
西岛上有由三亚西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以下简称景区),景区由坐落在西岛北部的码头、海上游乐世界和南部袖珍小岛牛王岭组成,约占西岛面积的十分之一。
景区与渔村相连,渔村占据西岛东侧海岸线及北部大部分区域,占全岛面积约二分之一,东海岸线有内港码头一座,曾经为渔民码头,随着渔业生产活动受到限制,渔船减少,老码头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用,现多用来停泊渔船和装卸货物。
西岛南部大部分为荒山、林地、坡地,南海岸线多为峭壁,无海滩。
全岛开发程度较低。
西岛海岛旅游开发存在的优势(Strengths)西岛距离三亚市区不足5公里,从肖旗港乘船10-15分钟便可以抵达,可进入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