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试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财政学重点复习提纲一.第一章1.财政的定义(10):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实践中,财政表现为政府的一系列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
财政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含义:(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 。
(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 。
(3)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14,了解)区分两者的标准通常是: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出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这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没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等。
非竞争形势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如:大学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是公共物品,因为其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我念大学不能排除其他人念,大学的成本不会因为我的加入而增加。
3.财政的三大职能(26--30)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财政的三大职能就不会消失。
(1) 资源配置职能,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其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O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财政学重点1:财政的基本特征答:(1)公共性和阶级性。
政府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是国家或是政府的经济行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财政的公共性不是冠以公共财政而存在的,因为材质本身的属性天然具有公共性。
(2)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
财政强制性是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利,通过颁布法令来实现;财政的非直接偿还性与强制性是相一致的,例如我国的税收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为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收入是否平衡是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因而收支平衡成为财政政策制定的轴心。
2公共物品的概念答:是有国家机关或是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或是服务。
3区分和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答: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混合物品的概念答:有些物品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称之为混合物品为准公共物品。
5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的概念答: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市场提供的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是私人需要。
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公共需要。
6市场失灵的概念答:是市场机制在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状态下成为市场失灵。
7市场失灵主要表现答:(1)垄断。
市场效率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当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效益和成本递减,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垄断时,就会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对称或是不充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对称或是不充分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要素。
(3)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
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益时,生产者的成不大于收益,出现负的外部效益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公共物品定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判定: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外部效应和效用不可分割。
财政支出的分类1财政功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它支出。
2支出用途分类: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3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4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
公共定价定义: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一般定价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2)二部定价方法:基本费,从量费;3)负荷定价法:按不同时间段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也相应随之提高替代效应:在危机时期,公共支出会代替私人支出,支出比重增加··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当前经济政策2、政治因素:政局的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公共物品需求、公共物品的成本和价格、公共物品的质量、生产组织形式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外交支出财政投资融资概念:政府为实现一定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头像急需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金融融通活动。
意义:1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2填补了财政无偿投资和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填补了准公共品投资的空白3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诱导机制,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基本特征1是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有很强的目的性,限制地限制在那些需要政府给予扶持或保护的产品或直接由政府控制定价的基础性产业融资3计划性以市场机制想结合4由国家专门设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颗避免有偿性投资于一般性投资相混淆,提高政府投资运作的总体效率5预算管理比较灵活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特点:1业务职能政策性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养老型保险的筹资模式1现收现付式2基金式:分为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完全基金式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为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部分式基金是当期的缴费一部分用于应付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养老储蓄基金我国保障制度新中国建立之初,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劳动保险制度,主要分两大块:一是集体所有制单位,其资金来源集体经营提留,采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形式,只保障集体的成员;二是国有制单位,形式上来自国有制单位,实质与上者无区别。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当局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当局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当局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当局提供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当局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重点考点: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1、试从不同方面阐述政府的局限性:a、公共决策参与主体的局限性。
具有相同经济利益的投票者会联合起来从而形成特殊利益集团,不仅因为联合起来耗费较低,而且因为联合起来能左右公共决策,使有利于自己的方案获得通过。
特殊利益集团可能会与政治家、官员形成“铁三角”:政治家批准某一方案,官员实施某一方案,特殊利益集团则从中获益。
;b、投票悖论。
在这一种情形中,没有一种提案能够赢得超过其他所有提案的多数票,这意味着简单多数票规则将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即投票均衡不存在,这一现象称为投票悖论;c、官员预算最大化模型。
(见15页图)《第二章:财政的本质》1、财政的定义:国家分配论认为,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他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2、财政的本质: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本质。
具体来说,财政在本质上隐含着两种基本分配关系:一是经济体系中的个人、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尤其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政府机构系统内政府部门之间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尤其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3、试述财政的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公共性:指财政具有满足公共需要的属性。
公共性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财政的共性。
财政的公共性又具有历史性。
公共产品的构成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而变化。
公共产品的构成可能因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利益集团性:指财政反映着参与财政分配活动的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
这一属性是财政的个性。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财政体现出不同的利益集团性。
《第三章:公共产品》1.为什么公共产品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答: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
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第一张1.财政的概念(概念)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凭借其公共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财政的本质就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的基本特征(选择)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3.公共物品及其判定标准(简答)所谓公共物品,在经济学上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其供给成本却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和地域范围的变化而变化的物品。
指的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比如国防、路灯等物品。
判定标准(公共产品的特征)(1)非排他性是指个人消费不会被排除在某种物品的消费之外。
它与物品的所有权相关(2)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4.市场的含义是指市场机制(资源配置角度)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三大分体机制。
第二张1.市场失灵及其表现(简答及以下)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市场无法自行纠正的缺陷。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2. 政府存在的意义(应对市场失灵,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内在地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1)对资源利用与社会财富增长的影响。
(2)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影响。
2.为经济运行提供国家权力干预3.对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
3. 政府干预手段(框架)(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4.政府干预失效原因(政府失灵):(1)内部性(2)垄断性(3)政治性5. 市场经济中财政的职能(重点掌握,论述题)1. 资源配置职能(1)含义资源配置是指为满足人们的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间进行分配和组合,并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
(2)资源配置的效率通常会采取某些指标或若干指标组成的“景气指数”来表示(3)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国家重点支出。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重点考点: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对象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3.加强税收调节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1)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2)公共需要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2、特征:(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财政支出概论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一、财政定义: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实物、力役或价值开工,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本质以及隐含的关系:(1)本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隐含的关系:一是经济体系中个人与国家、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尤其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政府机构系统内政府部门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属性:公共性、利益集团性的双重属性基本要素:主体:国家或政府;客体:一部分国民收入;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二、政府的职责:(1)提供法治制度;(2)保持和保护竞争;(3)克服市场无效;(4)促进社会公平;(5)保持经济稳定。
三、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断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
原因:(1)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经济交往复杂化→经济主体间的摩擦增加→要求更多的政府保护、调节和管理活动。
(2)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对分配问题的关心加强→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需求增加→要求政府以更大的比例提高这些方面的支出。
(3)政府需直接介入某些大规模的投资生产领域四、时间形态理论以及审视效应和置换效应主要观点:(1)公民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决定可容忍的财政支出水平(2)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制度受到冲击时,人们才会审视过去,在心理上接受一个更高的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审视效应),容忍政府支出更多地替代私人支出(置换效应)(3)审视效应和置换效应促使政府支出上新台阶(4)在冲击消失后,较高的支出水平因惯性而持续存在。
五、财政收入的类型和形式(1)类型按所有制形式划分: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等收入。
按部门划分:来自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等部门的收入。
按产业划分:来自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
1、市场失灵分为两类:第一类市场失灵是因为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假设条件而存在。
第二类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本身的失灵,即它所产生的资源配置或收入分配状态是不理想的。
2、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1)市场机制无力于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2)市场机制无法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3)自由市场竞争最终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垄断;(4)市场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5)市场分配机制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6)市场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发展;(7)市场中存在着优值品和劣值品。
3、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所产生的对其他经济单位有利的或有害的影响。
分类:外部性根据其性质不同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个人或企业不能得到其决策和行为带来的额外收益则是正外部性。
个人或企业不必承担其行为带来的成本情况是负外部性。
4、负外部性:从社会的角度考虑MSC和MSR,社会最优量小于私人决策量。
矫正性的税收与负的外部性的内在化。
正外部性:从社会的角度考虑MSC和MSR,社会最优量大于个人决策量。
矫正性的财政补贴与正的外部性的内在化。
5、界定产权成为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一种主要措施。
6、萨缪尔森1956年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给出了公共产品的两个特性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7、信息不对称可能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形成市场失灵。
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的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形。
道德风险是指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所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的情形。
8、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特定的物品和服务,并为这些支出活动融资而征税。
宏观层次上的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改变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状况;微观层次上的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进行调整,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物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一、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一)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基本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政府干预失效的根本原因收支平衡是制定财政政策的轴心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智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三、财政的职能1、含义: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手段,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2、意义:在于使广大财政工作者从日常繁杂的具体中国中解脱出来,开阔视野,从本职工作出发,总揽全局,摆正财政工作在国民仅集中的得为,充分发挥财政工作应有的作用3、具体职能:(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目标,机制,手段)(3)经济稳定与发展四、公共生产【37---二、三。
四】1、含义: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2、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在整个国民仅集中以及在公有制经济主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而国有经济师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他控制这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公共物品提供:1)提供纯公共物品和某些提供准公共物品的国有部门和单位,应采取国有国营模式(资金来源:国家预算拨款、按政府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向公众收费)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2)垄断性国有企业应采取国有国控模式3)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应采取公司制改造模式4)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放开搞活五、公共定价1、含义: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给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2、对象: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3、政策:1)纯公共定价:自然垄断行业2)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4、目的和原则: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公共物品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而且是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的重要措施5、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2)二部定价法3)负荷定价法6、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亏损的弥补,部分可以通过财政渠道以补贴形式进行,部分可以通过自身的收费弥补)7、结论:政府若要既充分提供高公公物品又要提高有关政府支出的效益,就必须按政府的政策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41基本要求】财政支出的内涵和范围,,3个公共选择的借鉴意义【49】公式【61】【74】一般服务的三个科目【75】六、财政支出分类1、按财政功能:1)经济建设费2)社会文教费3)国防费4)行政管理费5)其他支出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能够解释国家执行了那些职能以及侧重于那些职能,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做时间序列分析,便能够揭示改过的国家职能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做横向分析,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异2、按支出用途:1)基本建设支出2)流动资金3)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4)地质勘探费5)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6)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失业非7)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8)抚恤和社会救济费9)国防费10)行政管理费11)价格补贴支出3、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经济意义分析: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和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财政学重点财政学考试整理一、单选20题,20分二、多选5题,10分三、名词解释5题,15分四、计算题1题,10分五、简答题3题,30分六、材料分析题1题,15分基本慨念1、财政:指的是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
2、混合经济:由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成的经济。
3、规范分析: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4、帕累托效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5、帕累托改善: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6、产品组合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既有的产品组合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7、基尼系数:基于洛伦茨曲线、用于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8、市场失灵: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经由市场机制和私人部门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9、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也即,该产品一旦被提供,新增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10、外部性: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1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水平等作出的决策。
12、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管理,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决策。
13、公共选择:政治过程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14、单峰偏好:选民偏离其最偏好的结果时,效用随之下降。
15、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享用。
16、排他性:指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产品的权利,从而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17、公共地的悲剧:公共资源因其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被过度开发和使用的情形。
18、混合产品:具有公共产品部分特征的产品。
19、科斯定理:科斯指出,假定资源所有者能够分清对其财产损害的来源,并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同时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调,那么,无论谁获得产权,有关各方总能达成一种协议。
财政学资料一、所谓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是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二、政府干预失效:是指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而是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规划,降低了市场效率。
三、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四、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银行借款形成的国家债务。
五、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六、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七、公共生产:是指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
八、公共定价:政府通过一定的政治民主程序制定公共物品、垄断型物品和一些重要的私人物品的价格。
九、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通常按财政年度计算,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故名赤字。
十、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十一、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十二、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十三、周期性赤字:赤字变化(整或减)的一部分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反映,是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自动地生产和整减的。
十四、结构性赤字: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
十五、试述“成本——效益“分析法。
(1)又称成本——收入分析法,是针对政府的财政支出目标提出备选项目和备选方案,通过对备选项目和方案预期成本和效益的分析选择出最优的财政支出项目。
(2)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受益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是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于货币计量的情况。
(3)如果NPV大于0,该项目可行;如果等于0,计算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于0的贴现率),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银行贷款利率,该项目可行;如果小于0,该项目不可行,对不同项目进行选择时,则比较他们的NPV取值大小,同等条件下选择NPV高的项目。
1.财政的基本含义:就就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其生存与履行职能的需要而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特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分配关系。
2.财政的产生条件:①剩余产品的出现就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②国家的形成就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3.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⑵强制性与非直接性偿还;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简答)4.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法:⑴平均成本定价法⑵二部定价法⑶负荷定价法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的区别:①经济市场的个人选择与最终结果确定,而政治市场就是不确定的;②经济市场的竞争就是连续的,且允许多个卖主存在,政治市场的竞争就是间断的, 且只能有一个胜者;③经济市场的选择规则就是自愿性,政治市场为少数服从多数;④经济市场的参与者职责与损失关联度大,政治市场相反。
(选择,判断或简答)5.财政监督的方式: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个案检查。
(选择)6.财政支出分类: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她);(选择) 现行支出经济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①作用: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与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有间接的影响;转移性支出则相反。
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这种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强;在安排转移支出时,政府并没有一以贯之的原则,对政府的效益约束就是软的。
③微观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关系时,也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这对微观主体的预算约束就是硬的;在同政府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产生,对其预算约束就是软的。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①政局就是否稳定②政体结构与行政效率③政府干预政策);社会性因素。
(选择)财政支持与保障社会民生的几种关系(多,简答)①促进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的关系②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③财政支持与社会坚持的关系④增加投入与制度建设的关系11.国防支出项目包括: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
财政学考试重点:第一章:中文P4 :财政学定义、帕累托最优、英文p2 :public finance?财政思想(public finance and ideology)、organic :政府有机论P4 :机械论(医疗保险等)中文p9 政府规模英文P7 :the size of Government (政府应该重建信誉)P11 :图的异同中文p 11 英文P10 :支出expenditures 收入renenues第二章:中文p36 :效率英文p35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4E理论P48 :有益物品merit goods中文p65 、英文p65Should airport security be produced publicly or privately?基层安检应由公共生产还是私人生产BOT(built、operate、transfer)第五章:中文p70 :外部性英文p71 :首句when man is happy, he is harmony with himself and his environment.中文p80 、英文p82 :外部性的内部化taxes (税收、补贴)产权中文p83 、英文p85 :PUBLIC RESPONSES TO EXTERNALITIES :emissions fees and cap and trade programs 排污费和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要引导社会向善……)中文p86 、英文p88 Congestion Pricing (拥挤定价)、用价格去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中文p97 :谁受益谁承担英文p99 :Who benefit?第六章:中文p115 、英文p118 :政治经济学、public employees英文p119 :adequate margin(适当限度)第三句latitude and power(回旋余力和权力)However……第3段institutional memory (制度存储器)(解读政策才能执行正确)中文p131 、英文p135 :IS EDUCATION A PUBLIC GOOD中文p139 、英文p144 :NEW DIRECTIONS ……中文p133 、英文p137 :IS the EDUCATION MARKET inequitable?政府干预教育能否取得成果?中P141:学校绩效责任制英P146 :School Accountability第八章:中文p152 、英文p158 :社会贴现率、Social discount rate中文p156 、英文p163 :the value of time / life中文P174 保险的作用英文p180 :the role of insurance第十章:中文p197、英文p207 :图sources 收支中文p205 :医疗保险成本控制英文p215 :cost control under medicare中文p211 、英文p222:health care reform 改革(趋势、经验)个人托管:individual mandateSingle payer第十一章:中文P220 社会保障制度结构英文p232 :STRUCTURE OF SOCIAL SECURITY中文P227 信托基金英文P240 : Social Security Trust Fund中文P232 退休效应遗赠效应英文P245 :Retirement Effect Bequest Effect 中文233 退休决策P247 :Retirement Decisions第十二章:标题、名言p244能否给穷人提供像样的生活条件,是对文明社会的真正考验。
重点:(以书本章节为准)
第1章财政学概论
1、财政的三大经济职能
第3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什么是外部性,外部性的概念及特征
2、什么是政府失灵及其表现
第4章配置、稳定与再分配
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有哪些?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内容。
3、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内容,及它是如何对经济发挥作用的。
第5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
1、了解公共物品的概念,特征
第6章地方财政
1、什么是以足投票?
第7章税收分类与税制结构
1、了解税收概念及其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地、固定地、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它是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形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2、了解税收分类的具体内容
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直接税和间接税
按课税对象的不同性质分类: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
按计税依据不同分类—从价税和从量税
按税收管理权限不同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3、税率的分类
了解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和定额税率的含义
4、税收的一些术语: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税源、税目、税基、计税依据等。
尤其是分清纳税人、负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关系
5、什么是税制结构,影响税制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6、税制模式的类型,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税制结构模式的原因
7、了解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含义、纳税人、征税范围及税率等。
①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的特征,增值税税率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②消费税:我国消费税的税目有哪些。
8、我国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税共享税的划分。
第8章税收原则与经济效应
1、了解税收的原则,重点了解现代税收原则的公平原则和收入弹性原则。
2、拉弗曲线的内涵及其意义
3、税收的经济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第9章税负转嫁与归宿
1、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2、税负转嫁的方式(向前转嫁、向后转嫁、税收资本化、混转、消转)
3、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重点弄清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是如何影响税负转嫁的
第10章公共收费
1、了解公共收费的含义、分类及特征
2、我国非税收入包含的内容
第11章公共支出分析
1、公共支出的分类
2、衡量公共支出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边际系数和弹性系数)
3、了解公共支出增长理论(瓦格纳定律、皮考克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的发展阶段论、鲍莫夫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4、公共支出乘数
5、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第12章公共债务
1、公债的概念和特点、分类
2、公债的负担:代际负担
3、衡量公债的规模的指标:了解公债依存度、公债负担率、借债率、偿债率各个指标的内涵
4、公债的发行和偿还方式
5、了解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内涵
第16章财政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目标与工具
2、了解财政政策乘数(购买乘数、转移乘数、税收乘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