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干预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92.50 KB
- 文档页数:1
156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24年1月第11卷第1期January.2024,Vol.11,No.1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结肠癌术后患者心理资本、疾病复发恐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林细琴 庄莎莎 吴玉燕 张云玲(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医院,泉州,362100)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结肠癌术后患者心理资本、疾病复发恐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医院接受手术的结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比较2组术后1d及干预后心理资本[使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评估]、疾病复发恐惧[使用中文版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 Q SF)评估]、睡眠质量[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表(PSQI)评估]及主观幸福度[使用主观幸福指数量表(IWB)评估]。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PQ、IW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oP Q 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睡眠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对结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心理资本,降低疾病复发恐惧,提高睡眠质量与主观幸福度。
关键词 PERMA模式;积极心理干预;结肠癌;心理资本;疾病复发恐惧;睡眠质量TheImpactofPositive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BasedonthePermaModelonPsychologicalCapital,FearofDiseaseRecurrence,andSleepQualityinPostoperativeColonCancerPatientsLINXiqin,ZHUANGShasha,WUYuyan,ZHANGYunling(Hui′anCountyHospital,QuanzhouCity,FujianProvince,Quanzhou3621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observetheimpactofpositive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basedonthePERMAmodelonthepsychologi calcapital,fearofdiseaserecurrence,andsleepqualityofpostoperativecoloncancerpatients Methods:Atotalof100patientswithcoloncancerwhounderwentsurgeryinHui′anCountyHospitalofQuanzhouCity,FujianProvincefromJanuary2020toDe cember2022wereselectedasthestudyobjects.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acontrolgroupandanobservationgroup,with50patientsineachgroup Themethodusedwasarandomnumbertable Comparetwogroupsofpostoperativepsychologicalcapital[assessedusingthePositivePsychologicalCapitalQuestionnaire(PPQ)],fearofdiseaserecurrence[assessedusingtheChineseversionoftheCancerPatientFearofDiseaseProgressionSimplifiedScale(FoP Q SF)],sleepquality[assessedusingthePitts burghSleepQualityScale(PSQI)],andsubjectivewell being[assessedusingtheSubjectiveHappinessIndex(IWB)]1dayandafterintervention Results:Afterintervention,thePPQandIWBscores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whiletheFoP Q SFscores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 Moreover,thesleepqualityoftheobservationgroupwasalso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 Conclusion:Positivepsychologicalin terventionbasedonthePERMAmodelforpostoperativecoloncancerpatients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irpsychologicalcap ital,reducefearofdiseaserecurrence,andimprovesleepqualityandsubjectivewell being.Keywords PERMAmode;Positive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Coloncancer;Psychologicalcapital;Fearofdiseaserecur rence;Sleepquality中图分类号:R735 3+5;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4.01.044 结肠癌属于胃肠道肿瘤一类,其病灶多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主要类型分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3类,预后较差[1]。
心理行为干预对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张侠;张静平;焦娜娜;彭芳【摘要】[目的]探讨癌症化疗病人治疗过程中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7例肺癌和乳腺癌病人随机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化疗周期的心理行为干预(约25 d),以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制定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为评价标准,观察心理行为干预对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各领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病人各种功能状况和整体生活质量状况普遍有所提高,各种疾病症状和治疗引起的反应程度普遍呈下降趋势.[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躯体症状.【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3(027)025【总页数】2页(P2767-2768)【关键词】癌症;心理行为干预;生活质量;化疗【作者】张侠;张静平;焦娜娜;彭芳【作者单位】437100,湖北科技学院护理学院;430017,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430017,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430017,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恶性肿瘤病人多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因素往往成为其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癌症病人的存活期明显延长,带病生存期的生活质量问题已经比较普遍;同时各种医疗手段以及疾病本身对病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均可造成病人以及整个家庭生活质量的下降[1-3]。
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发病率及存活率比较高、生存期比较长、心理问题出现率比较高的乳腺癌和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有效入组病人总数为87例,其中干预组43例(乳腺癌22例和肺癌21例),对照组44例(乳腺癌和肺癌各22例),其中男36例,女52例;年龄28岁~72岁(48.22岁±9.88岁),两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心理干预在癌症护理中的作用探讨作者:龙巧玲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17期【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许多不为人们认识的疾病得到临床确诊。
癌症,这一给人类健康提前出示死亡通知书的不治之症,人人皆畏。
由此而生的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也渐渐为人们所重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和患者最贴近,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最细微,对患者的心理变化也最易感受及掌握。
临床证明,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可缓解癌症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干预;癌症;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674-6805(2013)17-0066-02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的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对癌症患者实施适当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各种反应,提高舒适感,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近年来,在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癌症患者的护理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心理干预,激发了患者的生存意识,提高了患者的心理素质和抗病能力,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本组病例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0~74岁。
其中白血病1例,胃癌7例,乳癌4例,肺癌5例,胰腺癌2例,直肠癌5例。
住院时间10~86 d。
1.2 心理干预方法1.2.1 采用自我开放方法,建立心理干预基础首先掌握患者病情,了解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分析病情,有的放矢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干预。
交谈中把握分寸,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把握其心理变化,注重癌症患者在生理方面、情绪方面、认知方面、行为方面等不同程度的反应。
心理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癌症的治疗也越来越关注,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心理学在癌症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心理学的介入可以帮助癌症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和身体变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升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癌症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
第一部分:癌症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常常面临来自疾病,治疗和身体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
他们面对死亡的威胁,可能会出现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抑郁和恐惧。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他们的治疗效果。
因此,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二部分:心理辅导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心理辅导是癌症治疗中常见的心理学应用之一。
心理辅导师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帮助他们理解并应对他们的情绪问题。
他们可以提供情感支持,让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接受。
此外,心理辅导还可以教会患者一些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正向思考等。
心理辅导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认识到疾病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学会应对和适应。
第三部分:认知行为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认知行为疗法(CBT)也是癌症治疗中常用的心理学技术。
CBT着重于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并通过改变其负面思维和行为习惯,来调节他们的情绪。
在癌症治疗中,CBT可以帮助患者克服消极的思维方式,如“我无法应对”、“我注定会死”的想法,并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如“我可以坚强面对治疗”、“我要把握每一天的快乐”。
这种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治疗效果。
第四部分:支持小组的作用癌症支持小组是由癌症患者、康复者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团体。
支持小组提供情感支持、信息交流和资源分享等服务。
患者在小组中可以感受到彼此的理解和支持,因为他们都有相似的经历和情感体验。
支持小组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并提供实用的信息和建议,如如何处理治疗副作用、如何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等。
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老年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摘要】目的对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老年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予以探讨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 68例老年肿瘤患者,将其均分为 2 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用心理行为干预。
对 2 组患者均采用 SAS 和 SDS 评估量表,分析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接受治疗后,2 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下降幅度要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心理行为干预应用到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焦虑抑郁程度,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06-01由于肿瘤疾病的治疗难度比较大,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紧张等诸多不良的心理情绪,且抑郁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1]。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老年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8例老年肿瘤患者,将其均分为 2 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 34 例中女 14 例,男 20 例,平均年龄为(64.8±2.2)岁,平均病程为(5.2±1.6)年;观察组 34例中女 15 例,男 19 例,平均年龄为(65.0±2.3)岁,平均病程为(5.4±1.8)年。
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
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用心理行为干预,具体措施为:1.2 .1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包括:①宣传教育。
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患者一旦被确诊,患者及家属都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常表现为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且这些负面情绪会贯穿于诊断、治疗、康复以及终末期治疗的全部过程。
目前,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为了达到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目的,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以纠正负面情绪。
笔者认为,护理工作不仅只是被动地执行医嘱,而应该是关心患者的整体护理,肿瘤科的护理工作者应加强肿瘤基础知识学习,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掌握癌症发生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掌握一定的心理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性护理。
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结构;针对患者在诊断、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各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干预性护理;对于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的患者应用疏肝解郁类中药进行辩证调护。
标签: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护理;中药癌症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发病率最高的为肺癌,其次是乳腺癌和大肠癌,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女性为乳腺癌[1]。
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治疗目的为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治疗的关键是预防复发和转移。
由于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其治疗的复杂性,对癌症预后的担心和对死亡的恐惧,使患者及家属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恐惧、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病情。
大量的研究表明,采用悲观失望或被动接受应对方式的患者比那些采用抗争精神或积极应对方式者的存活时间要短;恢复良好,存活时间长,生活质量高的患者,大多是性格开朗、善于宣泄负性情绪的性格[2]。
由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消除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改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3],所以医护工作者必须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心理学在癌症患者心理健康中的应用概述: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还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可以为癌症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癌症患者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一、认知行为疗法癌症患者常常面临着诸如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并改变其行为反应,从而缓解情绪问题。
例如,患者可能会过分担心癌症的发展和治疗的结果,认为自己无法控制疾病的进展。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与患者的对话和指导,帮助其认识到这种思维模式的不合理性,并引导其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以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二、支持性心理治疗癌症患者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沮丧。
支持性心理治疗是一种以情感支持为主的心理干预方法,旨在帮助患者面对癌症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心理学家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患者的内心痛苦,并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
同时,他们还可以教授患者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技巧,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心理健康。
三、心理教育和信息提供癌症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对患者和其家属来说,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和信息提供,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癌症的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他们还可以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减少他们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
四、应对策略的培训面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患者常常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培训患者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有效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例如,他们可以教授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松弛,以减轻焦虑和紧张感。
此外,心理学家还可以教授患者问题解决的技巧,帮助他们应对治疗中的困难和不适。
五、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癌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与患者的合作,帮助他们制定康复计划,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心理学干预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5-03T15:58:59.6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4期作者:王西安[导读] 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存在相关性,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从而起到平衡心理、维护心理健康和改善情绪状态的作用。
(辽宁省军区大连第十四干休所 116023)
摘要: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存在相关性,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从而起到平衡心理、维护心理健康和改善情绪状态的作用。
关键词:应对方式;癌症;影响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正在逐年增加,成为人类首位死亡原因。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癌症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证实,癌症患者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很高,其中以抑郁障碍最常见。
癌症带给患者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干预是影响应激事件结果的重要中间因素,近年来已受到国内外肿瘤心理学界的重视,评估个体的应对方式有助于了解其与心身健康之间的关系。
应对是个体在处理超出其适应能力的破坏性事件时做出的认知和行为努力,是人们持续地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以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系列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目的在于调整人的内部状态或改变人与环境的关系。
由于个人的个性特征不同,面对应激时所做出的评估和采取的应对方式也各不相同。
癌症作为一种危害生命的负性生活事件,常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及症状,其中以抑郁最常见,而抑郁是影响癌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常见症状。
有研究显示,不同应对方式可降低或增加应激反应水平,从而影响应激和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
面对、回避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屈服与抑郁呈正相关。
说明抑郁情绪的发生与癌症患者较多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关,这与以往报道一致。
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引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使其面对现实,减少心理障碍。
回避应对方式对患者是否有利,目前尚有争议。
回避在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有研究显示,回避应对可以预期负性心理过程,导致更多的抑郁症状和更差的生活质量回避不同于逃避,是注意力转移的一种方式,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或许可以缓和情绪应激,为当事人赢得必要的调整时间,从而可以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有益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回避癌症相关的压力和环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综上所述,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存在相关性,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从而起到平衡心理、维护心理健康和改善情绪状态的作用。
而且,应对方式一直维持对情感反应的影响。
生活质量评价是一种新的医学评价技术,其理念不仅关心患者能存活多久,更重视患者的社会性和心理状态,强调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功能状况,能够从多维度反映个体或人群的健康状态。
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很多,如知情状况、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疼痛强度以及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等,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应对方式作为一个能够预测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有可能减少生活质量的恶化。
应对方式也会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屈服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表明使用屈服应对方式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中发现,有效的应对方式与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
采用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较多者,感知的整体生活质量较好。
以往被认为是消极应对的回避因子显示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说明当癌症患者采取回避的方式面对癌症时,有可能降低对癌症的关注程度,减少应激事件对其自身的影响,从而感受到较好的生活质量,故认为回避可能也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
积极应对可减缓应激,有利于健康;消极应对则可加重应激,影响健康。
当遇到威胁生命的疾病时,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平衡使用,有利于患者维持心理和生活质量的最佳状态。
在治疗、护理癌症患者时,应鼓励和引导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缓解癌症和治疗带来的压力,教育并帮助患者减少或消除消极的应对方式,以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学干预包含了压力管理和放松策略,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措施和技术,但都具有重要的共同要素,每种干预:都有一个对病人的苦恼进行解释的基本原理;提供有关病人问题的性质和起源的信息,以及应对问题的途径;给病人提供希望,病人期望从治疗中得到帮助;在疗程中,给病人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并获得对问题进行控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