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5
《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知识梳理1.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观察温度计的和;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2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健康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_______________。
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 ___和分子之间___ ___. 5.摩擦生热实质是利用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是__ __和___ ___6.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能的多少叫做。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的物体将能量向温度的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间温度。
7.我们发现物质吸热升温的本领是的,若要研究这种不同与物质种类的关系,(一)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相同时间)升高的温度(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是。
(三)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水升高的温度,说明水的吸热能力。
(1)定义:的某种物质,温度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2)物理意义:c水=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之一。
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它仅与有关。
因此,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表汽油机和柴油机构造及工作过程比较9.若烧开一壶水需完全燃烧0.2kg煤气,那么完全燃烧0.2kg干草能否烧开这壶水?这说明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
10.在物理上用_______表示燃料燃烧放热情况,定义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固、液体燃料单位符号________气体燃料的热值单位符号。
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
12.5 《内能与热机复习》教案芹池中学郭劭扬一、课标要求:1.了解内能和热量。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4.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导入新课:小明的“想入非非”:人吃饭之后就会有力气,就能够跑跳、行走,汽车加油之后也能够持续运动,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是否都是利用某种能量的转化?同学们,经过了前面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自己的见解。
三、基础知识归纳考点1:内能与热量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与温度有关。
2.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那部分内能。
3.二者的单位都是“焦”,内能只用“具有”而热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混用。
考点2:热量与热值1.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
2.热值: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的比值。
q=Q/m 其单位是J/kg 热值与燃料是否完全燃烧、质量的多少都无关。
3.在计算当中经常把二者联系起来,比如燃烧5g的酒精能使200g的水温度升高多少度,这里就要把这些概念弄清才行。
考点3:比热容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热量,它速度单位:J/(kg.℃)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其质量、温度、吸热或放热都无关。
3.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它就可以作为汽车拖拉机水箱里的冷却剂,也可以作为供暖设备当中的散热剂。
考点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改变物体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做功的实质是能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的转移,二者在改变内能的多少上是等效的。
2.区别: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比如给打气筒打气时经过做功气体壁发热内能增加,啤酒从瓶子里冲出时内能减小。
3.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它可能在发生物态变化。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日期一、自主学习1.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表示物体的程度,该物理量的符号是______,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和。
玻璃泡要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和待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离开液面;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
3.体温计:由于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所以使用前要拿住它的上部用力向下甩,目的是。
可用消毒。
4.内能:物体内所有和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_____,如果体积变化不大,物体温度时内能大,内能大小还与物体有关。
物体的内能不会________,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
5.改变内能的途径有和前者实质是能量的,后者是能量的。
两者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如摩擦生热,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如塞子被水蒸气弹起。
6.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________,用符号_____来表示。
热传递有_________、_______和三种方式,热传递的条件是____________结果是到为止。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7.结合课本28页实验回答,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1)水和煤油的质量 (相等或不相等)(2)选用的加热器有什么特点?。
⑶这里用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4)比较方法有相同比较。
相同比较。
(5)这里运用了的研究方法。
(6)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物质的这种特性称为。
符号是,国际单位8. 酒精的比热容是 2.4×103J/kg·℃,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酒精的热值是 3.0×107J/kg,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把1kg酒精分成两等份,则每一份与等分前相比,下列物理量变化情况是:质量_______,体积______,密度_____,比热容__________,热值_______。
《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姓名知识结构一、内能1、内能: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等。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机械能可以为零,但一切物体都具有二、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方法:和。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②热传递过程中,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热传递的实质是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的。
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现象中的“热”是指: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三、热值1、定义:,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3、公式:Q=mq(q为热值)。
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
5、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只与燃料的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四、比热容1、比热容⑴定义:。
⑵物理意义: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2、计算公式:五、热机:1、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2、能的转化:能转化为能3、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2014年中考第一轮内能、内能的利用复习学案班级姓名 .中考考点清单考点一分子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运动。
2.影响因素: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1)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叫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还表明。
3.分子之间存在着和。
考点二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和的总和叫内能。
由于分子的动能与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有关。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用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
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能的。
(2)用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物体放出热量,内能。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能的。
3.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多少叫热量。
单位:焦耳(J)。
热量是反映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因此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一个物体温度很高,不能说它的热量多,如果没有发生热传递,就没有热量可言。
考点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
3.水的比热容(1) 数值:C水= .(2) 意义:1kg水温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3) 应用:“暖气”取暖用水作介质,机器中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等。
4.热量的计算(1) 吸热公式: .(2) 放热公式: .考点四热机1.定义:热机是把转化为的机器。
使燃料在热机气缸内燃烧而获得动力的机器叫内燃机,常见的内燃机油汽油机和柴油机。
2.工作过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
图1图2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周,活塞往复运动两次,只有 对外做功,其余的三个冲程叫辅助冲程,是靠飞轮的 来完成的。
3.热机效率(1) 概念:用来做 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 放出的热量之比。
(2)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a.减少各种热量损失;b.减少摩擦,保持良好的润滑;c.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
内能与热机复习教案西峡县太平镇中学陈旭内能与热机复习教案一、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了解热量的概念,要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热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知道物体吸热时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时内能减少。
3、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中招考点:1、能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常见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认识物理与社会的关系,能通过热岛效应了解环境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4、通过生活实例和简单实验,归纳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途径。
5、有关比热容的概念,一般考查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归纳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途径。
(3)比热容、热值、效率的有关计算。
2.难点:(1)内能及改变内能的途径。
(2) 比热容、热值、效率的有关计算。
四、教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五、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关于“内能与热机”这一章,回忆一下你想到了哪些问题,请提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整理、归纳,形成自学提纲。
二、学生自学:1、组长安排有序进行,对自探中的问题进行整理。
2、组长组织讨论并确保人人参与。
三、展示评价:(一)教师引导,组长组织,学生评价。
展示要求:1、展示要板书工整、规范、快速。
2、口述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3、非展示同学结合展示点评,迅速记录,认真纠错,及时提问和补充。
点评要求:1、声音洪亮脱稿,言简意赅,思路清晰。
2、对展示同学打分,每题满分10分。
3、非点评同学认真听讲,有疑问或见解及时提出来,同时做好笔记。
(二)内能与热机导图:(三)中考基础知识考点清单::1、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____ 和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实例和简单实验,归纳出改变内能的两个途径(做功和热传递),知道热量是热传递中内能的改变量.2.理解比热容概念,会利用吸放热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通过内燃机的学习,了解燃料热值和热机效率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建立比热容的概念.2.学习用类比方法(比较法)建立内能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通过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的同时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重点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以及对比热容的理解.难点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认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的区别与联系.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知识框架构建“老师和同学一起复习完成本章知识框架的构建问题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的应用补充练习题: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把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学生反思做错的题目,巩固知识点.答案:1.C2.B合作共建D.物体放出了热量,温度一定降低知识点二:物质的比热容问题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它你是如何理解的?小结: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热学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它不随物体的质量而变化,也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更不随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变化.但应注意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不同的(如水和冰的比热容是不同的).问题2:关于比热容定义的理解补充练习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桶水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B.质量为2千克10℃时的水含有的热量等于质量为1千克20℃时的水所含的热量C.同种物质的质量变化时,其比热容不变D.比热容大的物体,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一定多问题3:如何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小结:比热容反映了物体的吸热本领,比热容大的吸热本领大,放热本领也大.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放出)的热量多;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降低)的值小.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用水来做冷却液或用热水来取暖.问题4: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解析】本题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可以在横坐标上取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也可以在纵坐标上取相同的温度变化,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问,学生充分展示,教师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教师特别强调B中不能说含有热量,只能说放出或吸收热量.答案:C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列举生活中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现象,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注意引导用控制变量叙述结论,教师提问,学生展示,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出示例题,学生讨论、交流,寻找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说明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加深对压力的理解答案:B变式练习1答案:A知识点三:内燃机问题1:内燃机工作时一个循环有几个冲程?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能量如何转化呢?小结:压缩冲程是活塞对内部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高温高压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知识点四:热学公式问题1:写出物质吸放热公式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的公式,并说出各量的单位和含义?小结:物质吸放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c mΔt,Q是指热量,单位为J;c是指物质的比热容,单位为J/(kg•℃);m是指物质的质量,单位为kg;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单位为℃.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 mΔt;燃料燃烧释放热量的公式Q=mq,其中m指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指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问题2:关于物质吸放热公式的应用,补充练习题:质量为500g的铁锅中放有3kg的水,把它们从20℃加热到90℃,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铁=0.46×103J/(kg·℃))答案:1.61×104J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解析】本题的前两问可直接用公式计算,第三问需要理解燃气灶烧水的效率应是水吸收的热量跟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比值.答案: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强调利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图像问题的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口答即可.教师强化出做功改变内能包括:外界可以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如压缩冲程;内能也可以对外做功,如做功冲程.教师提出问题,两名学生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思考并写在练习本上,师生共同纠错.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分析思考,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学生给黑板上的两名学生纠错.引导学生尝试解答,并对解题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第3课时.内能与热机【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考试内容与要求)1.知道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能量的一种形式,知道内能和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即质量一定的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2.,知道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3.知道比热容的概念,能举例阐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能利用比热容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能运用关系式Q=cMt2—t\)进行简单.的计算。
4.能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5.能举例阐明燃料热值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关系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6.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不要求知道内燃机具体的工作过程,即不要求分析说明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
过程与方法1.类比机械能建立内能的概念。
2.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进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的同时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
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比热容的概念和吸、放热计算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应用能力。
难点认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的区别与联系及有关热量的计算。
【教学坏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知识再现. “考点知识梳理”见学案(答案见课件或学案后)可用练习或提问的方式梳理基础知识,也可边板书边梳理.展■ •交考点1:内能命题点:(1)内能的概念;(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3)改变内能的方法.流问题1:什么是内能?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问题2:温度、内能、热量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怎样改变内能?完成下表:教师出示,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r温度热量内能区别联系问题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后者是内能的转移。
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班级姓名[中考要求]1.知道什么是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2.理解比热容和热值的的概念,会进行热量的先关计算;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会计算热机效率。
[知识回顾]①分子动理论②③内能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方法:和热量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比热容单位:_______________物体吸放热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计算公式:热值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料的燃烧单位: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气态燃料)从能量的转化来说,热机是把转化成的装置。
四冲程内燃机四冲程:、、、热机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做功冲程:热机效率计算公式:[精选练习]1.将一瓶酒精倒掉一半,变化了的物理量是()A.密度 B.质量 C.比热容 D.热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 B.具有内能的物体必定同时具有机械能C.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必定同时具有内能 D.没有机械能的物体必定没有内能3.关于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两物体的温度相等具内能一定相等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4.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内能做功的例子是()A.将两块冰相互摩擦,一部分冰熔化为水 B.运箭火箭点火后升入高空C.用火炉烧开水,水的温度升高 D.用锤子敲打铁丝,铁丝变热8.下面实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有()A.水沸腾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B.给自行车打气,打气筒变热C.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D.摩擦生热9.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扫地时,灰尘飞扬 B.刮风时,黄沙满天C.下雪时,雪花纷飞 D.花开时,花香满园10.汽油机甲的热机效率比乙的热机效率高,这表明( )A .甲做功比乙多B .甲做功比乙快C .甲消耗的汽油比乙少D .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耗油比乙少11.从同一沸水中取出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把它们分别冷却,使之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再接触,则 (C 铝>C 铜)( )A .内能从铜块转移到铝块B .内能从铝块转移到铜块C .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 .无法确定传热情况12.两滴小水珠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 ,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 ,说明_________________。
《内能与热机》课堂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课程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知识的力量,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思考的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3、知识: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理解并能应用比热容,知道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学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教学内容分析:内能是在学生认识了热现象之后,进一步探究热现象本质的开始篇,由此开始了解内能,了解热的本质。
内能跟八年级时所学的看不见的运动有一定的联系,这要求学生要重拾旧课本,使知识前后连通。
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因为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相关,而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紧密相联,故将内能的概念的建立放在温度之后,并用与机械能作类比的方式来建立,限于初中学生的认识与能力,改变内能的途径是通过生活事例与实验分析来认识的。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能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识,对于学习内能有了一定的帮助,比如刚接触内能,一定会想知道影响内能的因素,具体是怎么影响的,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内能这一重点内容。
四、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2.理解比热容和热值的的概念,会进行热量的相关计算;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会计算热机效率。
五、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学习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及应用实例,比热容的理解与应用计算,热机效率的相关计算和提高措施。
学习难点:综合计算。
解决办法:重难点内容逐一展开、由浅入深、逐一突破、循序渐进。
六、设计思路按照知识点回顾—知识点理解---知识点应用的步骤来逐一展开,达到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对知识点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的课堂效果。
内能的利用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内容学习,能正确理解热量、热值、效率的概念、公式。
2.通过练习,能计算有关物质热量、热值、效率的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本节学习能利用热量、热值、效率的概念、公式,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课前准备:课前回顾《内能的利用》并完成知识梳理
学习过程:
【知识疏理】
1.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叫做热量,其符号是,国际单位是。
2.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物体将能量向
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
3.单位质量的物体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物质的。
符号是,国际单位。
4.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5.人们把1Kg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
符号是,单位:或
6.热机转变为的能量与燃料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的。
7. 酒精的比热容是 2.4×103焦耳/千克·℃,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的燃烧值是3.0×107焦耳/千克,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1千克酒精分成两等份,则每一份与等分前相比,下列物理量变化情况是:质量___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密度_____,比热容__________,燃烧值__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 热值、比热容和热量公式
①.求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 ,其中C为比热容。
②.燃料燃烧:Q放= ,其中q为热值。
变形求:燃料质量m= 。
③.利用率:η= ,变形求:Q
吸=Q
放
×η
④.热机效率:η= ,变形求:Q
有= Q
总
×η
【典例分析】
例1.现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其比热容C铝>C铁>C铜。
(1)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后,吸收热量最多的是块
(2)如果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末温最高的是块
例2.小华家给水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了20℃,如果此时水吸收了
=4.2×103J/(kg.℃) 1.68×105J的热量,问加热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C
水
例3.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酒精灯把0.1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
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如果这些热量由酒精燃烧提供,至少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酒精?
( C
=4.2×103J/(kg.℃), 酒精的热值3.0×107J/Kg )
水
例4. 杨洋同学家原来是用液化石油气烧水的(每天至少用65℃的热水100kg),参加“探究性学习”活动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制作了一台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这台热水器6月份平均每天可以将100kg的水从15℃升高到65℃。
(1)杨洋家每天烧水需要多少热量?
(2)若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8.0×107J/kg,改用太阳能热水器后,6月份平均每天可节约液化石油气多少千克?[液化石油气燃烧放热的70%被水吸收] (3)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比使用燃料烧水,除了节约能源外,还有哪些优点?(至少写出两点)
例 5. 液化气炉是人们目前较普遍地使用的炉具,而电磁炉则是新一代灶具。
需多少热量?
(2)上述热量若靠电磁炉提供,需耗电多少度?
(3)若靠液化气炉提供,需燃烧多少千克的液化气?
(4)哪种炉具的日耗能费用低?
【知识巩固训练】
1.两个铁块的质量之比4∶1,升高的温度之比1∶2,则两铁块的比热容之比,吸收的热量之比。
2.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再立即将铜块投入水中,则()
A、铜块向水传递热量
B、水向铜块传递热量
C、二者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无法判断
3.两台汽油机,甲的效率比乙的效率高,其意义是()
A.甲的功率比乙的大.
B.甲消耗的汽油比乙少.
C.在消耗相同的汽油时,甲输出功率比乙大.
D.在消耗相同的汽油时,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多.
4.两台汽油机,甲的效率比乙的效率高,其意义是()
A.甲的功率比乙的大.
B.甲消耗的汽油比乙少.
C.在消耗相同的汽油时,甲输出功率比乙大.
D.在消耗相同的汽油时,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多.
5.把一瓶600g的矿泉水从20℃加热到70℃,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6.小明学习了热学的有关知识后,知道了水的比热容,他想估算一下自己家每天烧水、做饭需要的热量。
于是小明仔细记录了他家每天烧水、煮饭、炒菜需要的时间,并把它折算
成烧水时间,相当于每天将30kg、20℃的水烧开。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
(1)小明家每天烧水做饭需要多少热量?
(2)如果普通煤的热值为3X1O3J/kg,从理论上讲小明家每天烧水做饭需要多少煤?
(3)小明实际平均每天需要烧4块蜂窝煤,按每块蜂窝煤含煤0.5kg算,他家每天实际用煤2kg,由此小明计算出他家煤炉的效率只有16.5%,你认为小明家煤炉效率低的原因是什么?
(4)从社会方面看,家用煤炉除了热效率低,浪费能源外,另一个主要缺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