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6
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社会现象B. 社会问题C. 社会结构D. 社会行为答案:C2. 社会化过程的目的是:A. 学习社会规范B. 形成个人身份C. 适应社会环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社会结构的功能主义理论是由哪位社会学家提出的?A. 马克思B. 韦伯C. 杜尔凯姆D. 斯宾塞答案:C4. 社会分层的主要形式包括:A. 经济分层B. 政治分层C. 文化分层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社会资本是指:A. 社会关系网络B. 社会资源C. 社会影响力D. 社会信任答案:A6. 社会运动通常是由以下哪种因素驱动的?A. 经济利益B. 政治权力C. 社会不公D. 个人情感答案:C7. 社会控制的目的是:A. 维持社会秩序B. 促进社会和谐C. 保护社会成员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力是:A. 技术进步B. 文化传播C. 人口流动D. 社会冲突答案:A9. 社会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A. 政府干预B. 社会参与C. 法律规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社会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的特点是什么?A. 强调量化数据B. 强调深入理解C. 强调统计分析D. 强调实验控制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性。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它帮助个体理解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从而能够适应并参与社会生活。
社会化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社会稳定都至关重要。
2. 解释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社会资本指的是个体或群体通过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规范等社会关系所获得的资源和优势。
它能够促进信息流通、增强社会凝聚力、降低交易成本,并有助于解决集体行动问题。
3. 描述社会问题的特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问题通常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和持续性,它们对社会的影响包括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不公、社会冲突等。
⼆、双项选择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10分)1.对个案社会⼯作会谈时间的安排准则理解正确的是( )。
A.每次会谈后,⼯作者须保留有时间把所听、所看、所想等事项记录下来B.不同个案的会谈时间宜相隔20分钟C.每次会谈的时间以40⾄50分钟为宜D.⼀个个案的会谈⼀般可安排4次E.个案案主每次会谈的间隔应为2周2.⼼理社会治疗的治疗⽅法可以分为( )两种治疗⽅式A.⽀持B.⾮反映C.保证D.反映E.直接影响3.在⼈本主义的治疗过程中,⼯作者只是⼀个良好⽓氛的( ),⽽不能主导治疗过程。
A.操纵者B.旁观者C.提供者D.协助者E.联系者4.任务中⼼介⼊模式所处理的问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A.问题发⽣于不久前B.是简单问题C.是案主的内⼼感受D.是可以⽤⾏为形式表达的E.是有限度及清楚明确的5.⾏为学派所谓的“⾏为”是( )的⾏为。
A.具体的B.抽象的C.可度量的D.不可度量的E.可想象的三、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并改正。
每⼩题3分,共6分)1.在个案社会⼯作途径上,任务为中⼼个案社会⼯作模式是起源于1943年林德曼对波⼠顿灾民及幸存者的适应研究。
( )2.联合家庭治疗(⼜称萨提亚模式),它的主要观点是假设个⼈问题与家庭的动⼒、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变家庭动⼒与家庭组织可以导致家庭中个⼈的改变。
(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根据尊重的强度,简述在个案社会⼯作中,尊重应包涵的五⼤层⾯的基本内容。
2.简述⼀次有效访视应注意的事项。
3.根据任务中⼼介⼊模式的观点,⼀个“可处理的问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什么是ABC性格理论?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试举例说明,个案社会⼯作的原则。
2.简述⼈本主义治疗法的主要治疗⽅法与技术。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社会学试题课程代码:1001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人口资源是指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关系的人的总和。
2.文化交流是指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相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3.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集体。
4.所谓科层制,是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5.社会变迁,是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4分)1.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是()。
A.涂尔干B.孔德C.斯宾塞D.韦伯2.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了()。
A.结构功能理论B.交换理论C.冲突理论D.符号互动理论3.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是社会唯实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关系B.个人的社会行为C.社会事实D.社会4.1922年梁启超在()一文中把文化定义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
”A.《普通文化学史》B.《文化论》C.《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D.《什么是文化》5.在社会化环境因素中,具有特殊价值的是()。
A.家庭B.学校C.工作单位D.大众媒体6.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是()。
A.米德B.戈夫曼C.库利D.加芬克尔7.内群体和外群体是以成员对群体的()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A.关系结构B.群体的规模C.心理归属D.互动关系8.()是从人际关系理论发展而来的,其代表人物有巴纳德和麦克雷戈。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社会学试题课程代码:10010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社会学的本土化是一种使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2.定性研究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3.人口质量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和思想道德素质。
4.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_________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_________的过程。
5.米德是_________理论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个在大学里开设社会学课程(或讲授社会学)的人是()A.科尔曼B.哈贝马斯C.涂尔干D.帕森斯2.人格是_________的统一体。
()A.人的个性与社会共性B.需要与满足C.理想与现实D.自我与他我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成长过程划分为_________阶段。
()A.四个B.五个C.六个D.八个4.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_________联结起来进行共同生活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A.社会制度B.社会契约C.社会关系D.其他5._________是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单亲家庭6.人际关系理论认为_________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要素。
()A.人B.工作程序C.物质资源D.效率7._________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最基本的社会制度。
()A.文化制度B.经济制度C.政治制度D.家庭制度8.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___、区位、经济、文化、组织等五个基本要素。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教育社会学试题课程代码:10040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一般地,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的是______,他最早使用了______一词。
2.我们通常所说的“解剖麻雀”指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______。
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正确地______。
3.教育的生产性功能包括劳动力增值功能、______功能和______功能。
4.影响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因素主要有______、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和______。
5.人口机械变动是指人口在______位置上的移动。
一般地,教育程度与迁移成______相关。
6.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实施、______,______和高等教育要质量并重。
7.柯尔伯格的______认为性别角色学习本质上是儿童______的一个方面,它是儿童自我动机高度作用的结果。
8.个体社会化是反映______与______之间关系的一个概念。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被称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涂尔干,他写了《教育与社会学》一书。
()2.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一般包括选题、计划、实施等阶段。
()3.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也是一项经济活动。
()4.学校是社会中最有效的政治社会化工具。
()5.在增加教育投资时要充分考虑人口因素,只要保证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即可。
()6.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影响的关系。
()7.奠定社会化基础的是人的童年期社会化。
()8.文化是作为政治经济作用于教育的中介。
()9.青年群体的形成为青年文化的产生准备了物质载体,但青年文化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的社会条件。
()110.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 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
社会学概论自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人行为B. 社会行为C. 社会现象D. 自然现象答案:C2. 社会结构是指什么?A. 社会中的个体B. 社会中的组织C. 社会中的规范D. 社会中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化的功能?A. 社会整合B. 社会控制C. 社会变迁D. 社会稳定答案:C4. 社会分层的依据是什么?A. 个人能力B. 社会地位C. 个人财富D. 社会贡献答案:B5. 社会冲突理论主要关注什么?A. 社会和谐B. 社会秩序C. 社会不平等D. 社会整合答案:C6. 社会资本是指什么?A. 社会中的货币资本B. 社会关系网络C. 社会中的物力资本D. 社会中的人力资本答案:B7. 社会运动通常是由什么驱动的?A. 个人利益B. 社会不公C. 经济利益D. 政治利益答案:B8. 社会问题的特点是什么?A. 普遍性B. 严重性C. 争议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9. 社会控制的目的是?A. 维护社会秩序B. 促进社会变革C. 增加社会不公D. 减少社会问题答案:A10. 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是?A. 学校B. 家庭C. 工作场所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 简述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案: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文献研究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社会现象来收集数据;调查法是通过问卷或访谈来收集数据;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文献研究法是通过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来获取信息。
12. 什么是社会化过程?答案:社会化过程是指个体从出生开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逐渐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13. 什么是社会结构?答案: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要素,如个人、群体、组织、制度等,按照一定的关系和模式组织起来的整体。
14. 什么是社会问题?答案:社会问题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影响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问题,通常具有争议性、严重性和普遍性。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自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人行为B. 社会行为C. 经济行为D. 政治行为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调查研究B. 实验研究C. 历史比较研究D. 案例研究答案:B3. 社会结构指的是什么?A. 社会中的个体B. 社会中的组织C. 社会中的制度D. 社会中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答案:D4. 社会化是指个体:A. 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B. 形成个人身份的过程C. 获得社会地位的过程D. 形成社会关系的过程答案:A5.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由社会学家Émile Durkheim提出的?A. 社会事实B. 社会整合C. 集体意识D. 社会冲突答案:D6. 社会分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维持社会秩序B. 促进社会变革C. 消除社会不平等D. 增加社会多样性答案:A7. 社会资本是指:A. 社会中的经济资源B. 社会中的文化资源C. 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网络D. 社会中的政治资源答案:C8. 以下哪个不是社会问题的特点?A. 普遍性B. 社会性C. 持续性D. 个体性答案:D9. 社会运动通常是由以下哪个因素推动的?A. 个人利益B. 社会不公C. 经济利益D. 政治利益答案:B10.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社会学理论?A. 功能主义B. 冲突理论C. 符号互动论D. 进化论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
答案:社会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包括社会结构、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
社会结构研究社会中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关系;社会行为研究个体或群体在社会中的互动和行为模式;社会变迁研究社会结构和行为随时间的变化和发展。
2. 描述社会化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答案: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它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并成为社会成员。
社会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传承文化,并使个体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A.马克思 B.孔德研究社会的科学C.斯宾塞D.韦伯P422.“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D )P267A.科学技术B.理论知识C.信息技术信息社会论D.专业与技术人员3.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A )P39A.斯宾塞B.涂尔干社会事实C.韦伯社会行动D.孔德4.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间是()A.1982 年B.1983 年C.1981 年D.1984 年5.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板 B )A.哥伦比亚学派B.芝加哥学派C.哈佛学派D.牛津学派6.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是社会学的(C )P60A.整体性特征B.综合性特征C.实证性特征D.应用性特征7.个人地位获得模式强调对获得新职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埴 D )A.父亲的职业B.本人第一个职业C.现职业D.本人受教育水平浙00034#社会学概论试卷第1页共7页8.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A )P89A.文化交流B.文化濡化C.文化交往D.文化比较9.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P87A.文化特性B.文化模式C.文化结构D.文化特质10.“吃饭不是文化,吃什么、怎样吃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B )P86A.创造性B.习得性C.共享性D.累积性11.不同群体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称()P117A.合作B.交换C.竞争D.冲突12.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是(A )P87A.习俗B.道德C.法律D.宗教13.相距365厘米以上的距离,是()P122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14.职业学校教育属于()P95预期社会化A.基本社会化B.再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15.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A.0—10 人B.0—20 人C.0—30 人D.0—40 人16.被视为克服“市场失灵”最有效机制的社会组织是()A.股份制公司B.公共部门C.政府D.第三部门17.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B )A.利润最大化B.非营利性浙00034#社会学概论试卷第2页共7页C.提供公共物品D.有组织性18.教育制度的潜功能表现之 一是(B )P161建立未来人际关系、减少就业压力、社会控制A.社会化B.缩小收入差距C.文凭功能D.社会选择19.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P191 A.工业化B.经济发展C.农业发展D.服务业发展 20.属于人群类别的是()P144 A.消费者协会B.看热闹的人群C.工会组织的旅游团D.训练的军队士兵21 .社区的首要功能是()P176 A.社会化B.社会保障C.社会控制D.经济生活22 .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 等的体现, 是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这是社会分层理论流派 中的( )P214A.进化论B.冲突论C.功能论D.交换论23.“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即( )P152A.组织目标与成员需要 C.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 24 .社会制度起源于( )A.民俗民德 C.人类的需要25 .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超 A )A.形式主义B.退缩主义C.创新D.反叛 26 .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 )P181A.工业化水平高B.精神生活丰富浙00034#社会学概论试卷第3页共7页 B.组织与环境D.组织制度与社会文化B.立法的制度D.统治者的需要C.人口集中度高D.全面的有机组合27.李某原是某机械厂厂长,后调到同级的公司当经理,李某完成的社会流动匙C )A.自由流动B.垂直流动C.水平流动D.代际流动28.“水不是文化,自来水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A )A.创造性B.习得性C.共享性D.累积性29.亚国家组织或秘密团体对非战斗目标发起的有预谋、有政治目的的,通常故意影响视听的暴力行为,称之为(D )A.暴乱B.暴动C.骚乱D.恐怖主义30.组织与初级群体最显著的区别是(A )A.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B.对其成员有明确的角色规定C.有一定的权威体系D.组织规模比较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0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韦伯的主要著作有( C )1-11A.?社会静力学?B.?社会分工论?C.?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D.?宗教生活的根本形式?2.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年,是( B )1-19A.费孝通的江村调查B.陈达的民众生活费用调查C.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状况调查D.晏阳初、李景汉的河北定县调查3.社会学研究应该在答复“将会怎样〞的根底上,进一步答复“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指的是社会学的( D )2-37A.描述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预测性功能D.标准性功能4.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3-56A.韦伯B.马克思C.布劳D.涂尔干5.社会学界常以外在的关联形式为标准,把社会关系分为( A )3-64A.结合关系与对立关系B.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关系C.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D.地缘关系与业缘关系6.在文化的结构中,一辆马车是( D )4-85A.文化特性B.文化模式C.文化集丛D.文化特质7.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标准,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这指的是( B )4-91A.习俗B.道德C.法律D.宗教8.在冲突理论中,刘易斯·科塞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C )2-48A.阶级斗争理论B.辩证冲突论C.功能冲突论D.结构冲突论9.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被称为( A )5-110A.政治社会化B.行为社会化C.思想社会化D.制度社会化10.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D )5-114A.再社会化B.根本社会化C.反社会化D.开展社会化11.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是( B )6-139A.制度化的传统合作B.自发性合作C.指导性合作D.契约式合作12.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 B )7-156A.内群体和外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13.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 A )7-163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完全家庭14.在组织管理的研究中,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8-184A.梅约B.巴纳德C.摩尔斯D.泰罗15.基金会属于( A )8-189A.第三部门B.第二部门C.公共部门D.私人部门16.私人部门的优势表达为( C )8-192A.组织优势B.结构优势C.效率优势D.市场优势17.社会制度的形成,有一种途径是自发形成,即( A )9-203A.民俗——民德——制度B.民德——民俗——制度C.民俗——法律——制度D.民德——法律——制度18.根源制度包括( B )9-208A.政治制度B.婚姻家庭制度C.教育科学制度D.思想文化制度19.教育制度的潜功能表达在( A )9-212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D.文凭功能20.一般认为,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类型学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 B )10-228 A.韦伯 B.滕尼斯C.林德D.伯杰斯21.帕累托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 C )11-256A.文化发散论B.社会结构论C.精英阶级理论D.政治循环论22.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村阶层结构中,20世纪60年代服从国家安排回乡的下放职工属于( B )11-265A.专业技术人员B.离退休人员阶层C.办事人员D.社会管理者23.根据美国社会学家特纳的分析,任命某人某项荣誉称号,属于( D )11-271A.结构性流动B.垂直流动C.代内流动D.赞助式流动24.以具体的行动或动作显示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 C )12-280A.偏差习惯B.偏差心理C.偏差行动D.偏差文化25.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都被称为( A )12-281A.违规行为B.违例行为C.违章行为D.违法行为26.在失范理论中,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 B )12-288A.革新B.反叛C.形式主义D.退缩主义27.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被称为( A )13-306A.结构性问题B.制度性问题C.标准性问题D.政治性问题28.自然灾害的特征是( D )13-317A.显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B.显在性、突发性和无限性C.潜在性、突发性和无限性D.潜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29.在社会预警系统中,对人们潜伏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沟通、疏导、救助、防止偏差行为的发生,这种任务属于( A )13-324A.社会干预中心B.社会支持网C.调查研究机构D.监测系统30.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这实质上是( B )14-335 A.社会改革 B.有方案的社会变迁C.自发变迁D.社会进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浙江省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
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提出的。
A.奥古斯特•孔德
B.圣西门
C.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2.()把统计方法从自然科学领域推广到社会科学领域,为社会统计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A.萨姆纳
B.凯特勒
C.约翰•格劳思特
D.威廉•配弟
3.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是()。
A.社会经验的研究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前社会学理论
D.自然科学的发展
4.社会学在中国初步实现制度化是在()时期。
A.传入
B.成长
C.建设
D.恢复重建
5.()是全部社会发展的动力。
A.物质生产
B.生产力
C.劳动
D.生产关系
6.从地缘关系的角度来看,表现为地缘关系现存方式的是()。
A.部落
B.企业
C.国家
D.村社
7.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尔认为,使用()这个概念,对于研究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研究文化传播很有价值。
A.文化圈
B.文化区域
C.文化模式
D.文化集丛
8.()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文化变迁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文化接触、撞击、冲突、采借与整合调适等阶段。
A.文化整合
B.文化濡化
C.文化冲突
D.文化传播
9.在人类社会中,对人口的增殖产生影响的决定性因素是()。
A.人口投资费用
B.人口素质
C.交换方式
D.生产资料占有方式
10.人口、生态、社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相对的不平衡
B.短暂的不平衡
C.相对短暂的平衡
D.长期的平衡
11.在原始社会阶段的人类社会,对人口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自然生态环境
B.人工生态环境
C.社会生态环境
D.生产力水平
12.再社会化是指对()的社会化。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13.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称为()。
A.理想角色
B.先赋角色
C.期望角色
D.自致角色
14.在决策时,我们应注意发挥()的优点。
A.群体同质性结构
B.群体角色结构
C.群体异质性结构
D.群体社会网络结构
15.研究表明,影响群体行为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A.群体规范与压力
B.群体凝聚力
C.群体人际沟通
D.群际环境
16.家庭矛盾的解决主要靠()。
A.分离
B.调适
C.社会
D.法律
17.按照美国学者沙波特的家庭关系公式,一个三口之家有()种关系。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8.()是认识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与环境和其他组织相互作用的一种宝贵工具。
A.系统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组织行为理论
D.古典理论
19.()是指影响和控制他人按一定方式活动的能力。
A.权力
B.地位
C.强制力
D.影响力
20.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首先是一个()。
A.政治范畴
B.经济范畴
C.社会范畴
D.文化范畴
21.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
A.韦伯
B.马克思
C.沃纳
D.帕森斯
22.以个人的才能和成就为条件决定的社会地位称()。
A.先赋地位
B.自致地位
C.社会地位
D.政治地位
23.美国乡村社会学家C•J•葛尔宾认为,划定乡村社区界限以()为依据。
A.行政区划
B.乡村贸易地带范围
C.社区文化
D.人口数量
24.社区发展主要依靠()。
A.社区自身的力量
B.社区外来物力
C.政府支持
D.社区领导干部
25.()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社会行为。
A.从众行为
B.政治行为
C.经济行为
D.文化行为
26.最高层次的社会规范是()。
A.道德
B.法律
C.舆论
D.宗教
27.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是()。
A.教育
B.改革
C.开放
D.报刊
28.城市系统的整个结构呈()型。
A.正梯型
B.倒金字塔型
C.正金字塔型
D.倒梯型
29.全世界现代化最早的开始于()。
A.17世纪初
B.16世纪初
C.16世纪中叶
D.18世纪
30.有效地控制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实现和保持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最根本的是取决于()。
A.政治的稳定
B.工业持续增长
C.文化的繁荣
D.生产力的发展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所谓“平列论”是指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处于平等位置上,()持这种观点。
A.孙本文
B.涂尔干
C.孔德
D.腾尼斯
2.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的一种()。
A.结构方式
B.组织方式
C.管理方式
D.协调方式
3.社会学界常以外在的关联形式为标准,根据肯定或否定的状态,把社会关系分为()。
A.和睦关系
B.结合关系
C.反感关系
D.对立关系
4.人群与群体在某些条件下不易区分,但在多数情况下人群具有如下特点()。
A.易受暗示
B.易受控制
C.具有个性特征
D.易于冲动
5.经典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缺陷在于,该理论是以()作为构成这一理论的基础。
A.代议民主制
B.西方工业化模式
C.西方价值观
D.西方国家国情
E.西方宗教世界观
三、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并改正。
每小题3分,共6分)
1.首属群体与小群体的关系是:首属群体是小群体,小群体也是首属群体。
()
2.社会刺激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即心理刺激、语言刺激和行为刺激。
其中行为
刺激对人们的影响最大。
()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社会的主要特征。
2.在现实社会中,角色的内涵是什么?
3.社会流动有哪些类型?
4.简述社会控制的方式。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文化交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论述中国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社会阶层状况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