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关于粒子中所含电子数的求算.doc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2
第 1 页 共 1 页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粒子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离子、原子(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用化学式来表示。
分子的基本性质:小、轻、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基本性质的运用:“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溶解、升华、挥发、液化、气味等。
注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加速。
“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体积变化、三态变化、溶解、热胀冷缩等。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对于中性粒子(原子、分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对于任何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得电子带负电(粒子失电子后不一定带正电,得电子后不一定带负电)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 42-、CO 32-、NO 3-、OH -、ClO 3-、PO 43-、NH 4+*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③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一、物质分类(一)基本概念1、混合物:宏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的。
举例:空气、溶液和合金等。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2、纯净物: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举例:蒸馏水、氧气和冰水混合物。
3、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金、金刚石、氢气和氧气等。
注意:(1)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固体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有可能是单质。
4、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过氧化氢、二氧化碳等。
5、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举例: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乙醇和醋酸等。
注意:但是CO、CO2、H2CO3和碳酸盐具有无机物的特点,通常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6、无机物: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统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举例:碳酸钠、硝酸银和硫酸钡等。
7、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
举例:二氧化碳、过氧化氢等。
注意: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8、酸: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盐酸、硫酸和碳酸等。
注意:酸溶液的pH值小于7,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9、碱:电离时形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举例: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等。
10、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举例:硝酸铵、碳酸钙和硫酸钡等。
(二)、物质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根据所含单质元素种类非金属单质根据所含稀有气体单质物质物质种类根据所含有机物纯净物元素种类根据氧化物化合物有无C 酸无机物碱盐二、原子(一)原子发现史1、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的实心球体。
一、选择题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水银温度计测体温的原理,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增大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C解析:CA、水银是汞的俗称,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银温度计测体温的原理,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的间隔增大,选项说法不合理;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体积变大,选项说法不合理;C、分子是在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所以加入糖的水变甜,选项说法合理;D、1L大豆与1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L,大豆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选项说法不合理。
故选:C。
2.从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D.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B解析:BA、由图示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既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A的描述正确;B、该图示可知汞、氧气都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但并不是所有的分解反应生成物都是单质,如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同时生成水,故B描述错误;C、由图示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因此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故C描述正确;D、由图示可知:氧化汞与氧气由分子构成,而汞由原子构成,因此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描述正确;故选:B。
3.从下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D解析:D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分别为8、10,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人教新版初三上学期《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综合)单元练习(综合)一.选择题(共14小题)1.金鱼在凉开水中不能存活,是因为在凉开水中含量不足的是()A.氧元素B.氧原子C.氧分子D.氧离子2.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探月打算,拟于2021年前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猎取地球上蕴藏量专门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3.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的变化是()A.碘受热变碘蒸汽B.一定条件下水制成冰块C.块状的硫碾磨成硫粉D.加热氧化汞产生氧气4.据报导,科学家发觉了新的氢微粒。
这种氢微粒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微粒不显电性B.该微粒比一个一般H2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多3C.该微粒可用H3﹣表示D.该微粒比一个一般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5.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性质不一致的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B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C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分子是有质量的10mL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子是能够再分的A.A B.B C.C D.D6.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说明正确的是()A.现象:a烧杯溶液变红色,说明: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B.现象:a烧杯溶液变红色,说明: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C.现象:b烧杯溶液为无色,说明: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D.现象:b烧杯溶液为无色,说明: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氨水呈中性7.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关于该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差不多上112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77,核外电子数为112C.其原子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277倍D.其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8.青青年正处于成长期,需要摄入足量钙,那个地点的“钙”是指()A.元素 B.分子C.原子D.单质9.每100 克黑木耳中含铁185 毫克,它比绿叶蔬菜中含铁量最高的菠菜高出20 倍,比动物性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猪肝还高出约7 倍,是各种荤素食品中含铁量最多的。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分宜县初中学校联考九年级化学试题卷说明:1.物理、化学同场分卷考试,考试总时长150分钟。
2.本试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5分钟。
3.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它位置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小题1分,6-10每小题2分,共15分)1.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安排的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修剪盆栽B. 制作木雕C. 烧制瓷器D. 整理桌椅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B. 加热液体C. 滴加液体D. 点酒精灯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4.化学概念之间具有并列、包含、交叉等关系,如图所示概念M和M之间的包含关系,如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选项M M M MM化学变化氮气稀有气体混合物M物理变化空气氖气纯净物5.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C. D.6.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M2 ①MM2+ ①①①①A. ① 表示两个氮原子B. ① 和 ① 均表示阳离子C. ① 和 ①所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似D. 由 ① 可知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7.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B.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8.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B. 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没有改变C.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 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C.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11.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______ ( ) A.氮气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 ______12.氮化镓是生产5G 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易错题难题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C.③属于金属元素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D.分子大,原子小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4.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5.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A.B.C.D..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7.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C.氧属于非金属元素D.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A.B.C.D.9.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
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10.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B.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1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1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所示,由该图示不能得出的的结论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氟气比氧气更活泼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D.丙不是氧化物13.如图A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B是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 B.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C.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四周期D.钾元素和钾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1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15.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16.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硒属于非金属元素B.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C.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17.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A.B.C.D.18.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9.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且都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0.下图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中考化学复习---原子的结构解答题练习(含答案解析)1、(2022•金昌)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
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写出B粒子的符号Mg2+,它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3)D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6 。
【答案】(1)失去;(2)Mg2+;MgCl2;(3)6。
【解答】解:(1)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2)B粒子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Mg2+。
C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氯离子,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3)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4=2+8+18+x,x=6。
故答案为:(1)失去;(2)Mg2+;MgCl2;(3)6。
2、(2022•益阳)以下为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你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氟元素与氯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1个电子;(2)写出元素周期表中第8号和第12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MgO ;(3)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与氯元素排在同一周期(横行)的理由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1)得到;(2)MgO;(3)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解答】解:(1)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2)第8号和第12号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镁元素,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
(3)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与氯元素排在同一周期(横行)的理由是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故答案为:(1)得到;(2)MgO;(3)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3、(2022•临沂)载人飞船舱内常用高氯酸锂(LiClO4)获得备用氧气。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 A、木炭在氧气充足完全燃烧,生成CO,在氧气不充足不完全燃烧,生成CO,所以反应2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正确,B、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正确,C、化学反应,把物质配成溶液,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因为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机会比在固体中接触机会多,所以氯化铜与氢氧化钙两溶液间的反应速率比两固体间的反应快,正确,D、水银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由于在受热情况下,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体积增大,并不是汞原子体积变大,错误,故选D【考点】碳的可燃性,溶液的用途,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则:(1)若该粒子为原子,则x与y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若该粒子为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x=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
(3)若该粒子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x=____________。
【答案】(1)x="y+10" (2)208(3)1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解题时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来解答。
原子是呈电中性的,但当原子核外的电子(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有了“得”或“失”后,原子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就不再相等,进而使原子带电,形成了离子。
根据所带电荷的电性不同,我们把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此时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且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我们把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此时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且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关于粒子中所含电子数的求算
朱蕙圻
学习了离子以后,有许多练习题指向了粒子中所含电子数的求算。
例如:据最新报道,美国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其组成可用H 3+表示。
在一个H 3+粒子中含有__________个质子,________个电子。
看到这个问题,许多同学无从下手。
其实,我们可以从离子的形成过程分析。
由于H 3+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它是由一个H 3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而每个H 3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每个氢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一个电子。
所以,在每个H 3分子中含有3个质子和3个电子,失去1个电子后,则一个H 3+粒子中含有3个质子和2个电子。
由此可以看出,要计算粒子所含的电子数,分2种情况:一种为不带电荷的粒子,如原子、分子。
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在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且质子数是一个分子中所有原子的质子数的总和。
如H 2O 分子中,质子数=1×2+8×1=10,所以电子数=10。
另一种为带电荷的粒子,如S 2-、NH 4+。
此时粒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
在计算这两种离子所含的质子数时,可以先把它们看成不带电荷的原子(硫原子)、分子(NH 4分子),仿照第一种情况先计算粒子的质子数,然后计算电子数。
如果离子是带n 个单位的负电荷,那么它的核外电子数为质子数+n ;如果离子是带m 个单位的正电荷,那么它的核外电子数为质子数-m 。
例如,S
2-,先看成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则S 2-的核外电子数为16+2=18;再如NH 4+:先看成NH 4分子,其质子数为7×1+1×4=11,则NH 4
+的电子数为11-1=10。
即:设R 、X 、Y 三种元素的质子数分别为r x y 、、。
粒子中所含电子数
不带电荷的粒子原子(原子):质子数电子数分子():质子数电子数带电荷的粒子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R r X Y ax by R r r n X Y ax by ax by m a b n a b m ====+⎧⎨⎩==+=+=+-⎧⎨⎪⎩⎪⎧⎨⎪⎪⎩
⎪⎪-+
对应练习:
1. 在氧化物R 2O 中含有30个电子,则R 的质子数为( )
A. 12
B. 11
C. 22
D. 8
2. 某元素R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x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y ,则R 2+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
A. x y --2
B. x y -+2
C. x y -
D. y -2
3. 某化合物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14个电子,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SO 3
B. NH 3
C. C H 22
D. CH 4
4.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电子总数最少的是( )
A. Cl 2
B. NH 3
C. HCl
D. S 2- 5. 对于SO 3与SO 32-两种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两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
B. 这两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C. 这两种粒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 这两种粒子中,硫的化合价相同
参考答案:
1. B
2. A
3. C
4. B
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