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NSFC药物学药理学中药学面上项目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4
1、“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度立项课题化学药组复审名单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2、“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度立项课题中药组复审名单序号1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度立项课题生物药组复审名单序号12345678910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度立项课题化学药组复审名单课题名称靶向FGFR抗癌创新小分子药物HMPL-453的临床I/II期研究原创1.1类靶向抗癌新药双替尼他的临床研究新型GABAA受体激动剂HSK3486的国内外临床研究靶向作用新靶点IAP的原创精准化抗肿瘤药物APG-1387临床研究埃克替尼用于EGFR敏感突变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肺癌治疗用化学1类新药—不可逆EGFR-TK抑制剂Hemay020的临床研究1.1类抗肿瘤药PEG-SN38的创新药开发肝癌靶向1.1类新药—注射用MB07133的临床研究新型抗肿瘤药PARP抑制剂SOMCL-9112的临床研究微核酸1.1类创新药用于大肠癌治疗临床前安全评价化药创新1类新药美迪替尼及硫酸美迪替尼片肿瘤术中诊疗1类新药淋巴示踪用米托蒽醌注射液的临床研究国家1类抗肿瘤新药优替帝的III期临床研究1.1类靶向抗肿瘤药物ALK抑制剂CT-1139的临床研究一类新药第三代EGFR抑制剂BPI-15086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治疗恶性肿瘤PARP抑制剂BGB-290的临床研发首创1类新药注射用绿原酸的Ⅰ/Ⅱ期临床研究国家1.1类新型抗肿瘤c-Met抑制剂HS-10241原料及其制剂的研发伯瑞替尼胶囊在c-Met异常脑胶质瘤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临床开发新型抗癌药阿法替尼原料及片的临床前研究抗肿瘤新药AL2846的研究与开发改良型抗肿瘤新药“注射用紫杉醇胶束”的III期临床研究新一代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及新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抗肿瘤新药拉洛他赛脂质微球注射液的临床研究癌症干细胞靶向药物GB608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Ⅲ期临床研究抗脑胶质瘤新药ACT001的国际临床试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保护药安脑三醇(YC-6)临床试验研究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盐酸芬戈莫德胶囊的临床研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化学1类新药PHPB(片剂、冻干注射剂)的Ⅱ期临床研究1.1类抗血栓新药WA1-089的临床前和临床I/II期研究化学1类新药Xa因子抑制剂CX3002的开发1.1类创新药甲磺酸胺银内酯B片的临床研究新型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泰格列净的研究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长效艾塞那肽药物的临床研究新型抗糖尿病药物DPP-4抑制剂盐酸澳格列汀的临床研究马来酸甲麦角新碱原料及制剂治疗认知障碍疾病的国家一类新药——左旋奥拉西坦原料、制剂的技术创新及临床研究1.1类抗老年痴呆新药(AD-35)的开发研究新一代抗抑郁药物FZ016研究治疗重要消化道感染——幽门螺杆菌和艰难梭菌双靶标抗菌新药TNP-2092的临床研究新型抗菌药西他沙星的临床研究新型全口服泛基因型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究全新抗丙型肝炎药物赛拉瑞韦钾的临床研究乙肝靶向1.1类新药—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的临床研究ASC08片II/III期临床研究国家1.1类新型抗病毒药物HS-10234原料及其制剂的研发1.1类抗慢性丙型肝炎药物ASC16片临床研究1 .1类新药人参皂苷CK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的II期和III期临床研究抗骨质疏松新药米诺膦酸及其片剂的研究1.1类新药“盐酸川丁特罗”的Ⅳ期临床研究慢阻肺复方药沙美特罗替卡松的仿创及临床研究抗痛风新药非布司他原料及片的工艺放大及临床研究抗肿瘤1类新药“注射用和厚朴酚脂质体”的Ⅰ期和Ⅱa期临床研究抗肿瘤1 类新药千层纸素片的临床前研究新型抗白血病1.1 类新药耐克替尼(GZD824)的临床研究全球第二代BRAF抑制剂抗肿瘤候选药物BGB-283的临床研究一类化学新药c-Met(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BPI-9016M用于肿瘤治疗的Ⅰ-Ⅱ期临床研究高效低毒抗癌光敏剂华卟啉钠的研究和开发孤儿药:地中海贫血祛铁药物CN128临床研究抗凝血新药——川阿格雷临床研究抗糖尿病类LJN系列新药候选物的临床前研究国家1.1类抗糖尿病新药脯氨酸恒格列净的II/III期临床研究抗多重耐药菌感染诺卡沙星注射剂的研究和开发抗乙肝病毒一类新药甲磺酸莫非赛定的临床研究新型肌松拮抗药Aom0498的临床研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度立项课题中药组复审名单课题名称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研发铁皮枫斗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中药6类新药杏地咳喘宁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中药新药派能达胶囊治疗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及产业化创新中药丹七通脉片的Ⅱb、Ⅲ期临床研究抗肝炎病毒中药5类新药肝能滴丸的Ⅲ期临床研究治疗肝腹水中药新药——消胀贴膏的临床研究前列维通颗粒临床研究银蓝调脂胶囊作用机理及临床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小儿宣肺止咳糖浆的临床研究疱疹病毒片的临床研究抗肝纤维化药物清肝化瘀胶囊临床研究清风胶囊治疗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临床研究和产业化天然药物复方藏茴香肠溶液体胶囊的研究开发治疗慢阻肺中药六类新药活肺通片Ⅲ期临床研究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肺脾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连花定喘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新药临床研究风叶咳喘平合剂临床试验研究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芍杞益坤颗粒的临床研究原创中药五类新药红珠胶囊的Ⅲ期临床研究加参片临床及产业化研究阿可拉定晚期肝细胞癌治疗有效人群的生物标志物探索和验证的III期临床研究一类中药抗病毒新药连翘苷的临床试验及产业化标准研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度立项课题生物药组复审名单课题名称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在老年人群中的免疫效果与安全性研究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研制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T细胞治疗白血病自体RAK 细胞用于实体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研究1类新药重组人源化抗BLyS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临床及产业化研究帕尼(Panitumumab)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物的临床研究首仿生物类似物重组抗RANKL全人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研究治疗眼表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I类生物药滴眼液的临床研究首仿生物类似物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Fab注射液的临床研究首仿生物类似物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研究注射用重组人抗CD20单克隆抗体(CHO)的研究与开发去岩藻糖化抗CD20抗体MIL62临床研究抗PD-1 单抗BGB-A317 治疗中国高发、难治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研究首仿生物类似物重组抗EGFR全人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研究杰瑞单抗(同类最优抗IL-6抗体)临床研究新型抗体类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KH903)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开发新药人源化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研究全新治疗用重组人源化抗PD-L1与抗VEGFR2单克隆抗体联合使用治疗胃癌的临床前和临床I期研究全人源抗CTLA4单克隆抗体新药的开发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生物类似药--基因重组利拉鲁肽注射液的产业化研究新药重组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注射液(CHO细胞)的临床研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1.1类新药“注射用普瑞巴肽”的临床研究首仿生物类似物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的临床研究重组蛋白创新药普罗纳亭治疗急性胰腺炎的I/II期临床研究一类新药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产业化研究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临床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重组甲状旁腺激素1-84III期临床研究及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EV71灭活疫苗Ⅳ期临床应用研究及其它手足口病相关疫苗研究一类生物新药抗肿瘤多肽AP25的临床前研究人源化抗体靶向CD147-Ⅱ抗体注射剂责任单位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必贝特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江苏亚盛医药开发有限公司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新通药物研究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圣诺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华昊中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九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浦润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爱德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谊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尚德药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赛普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百裕科技制药有限公司云南生物谷创新药物投资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苑东药业有限公司江苏柯菲平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派格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智同医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方正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丹诺医药(苏州)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银杏树药业(苏州)有限公司西安新通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歌礼药业(浙江)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歌礼药业(浙江)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锦州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广州顺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青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合肥医工医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中国药科大学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杭州奥默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责任单位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天真制药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北京悦康凯悦制药有限公司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强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石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医科大学河北智同医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源市金源绿色生命有限公司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化州化橘红药材发展有限公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珅奥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富生天然药物开发有限公司责任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斯丹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上海众合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西藏海思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迈博斯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麦科奥特科技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健能隆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安徽鑫华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药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NSFC资助的中药学领域H28分子生药相关项目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研究收集了1995—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资助的中药学领域项目中分子生药相关研究共595项,采用TDA等工具对NSFC资助项目概况、热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排序,并进行热点研究内容相关性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生药学研究中,分子生药技术相关项目及经费数量逐渐增加,经费占中药学研究经费的比重趋于稳定;主要支持了用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对道地药材、次生代谢以及种质资源的研究;热点药物包括丹参、地黄、冬虫夏草等,热点内容包括丹参酮的生物合成、地黄的连作障碍等。
标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药[Abstract]This study collected 19952014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study,a total of 595 items,funded by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TDA and Excel softwar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projects about general situation,hot spots of research with rank analytic and correlation analytic methods Supported by NSFC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projects and funding a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the proportion of funds for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funding tends to be stable;mainly supported by molecular biology methods of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secondary metabolism and Germplasm Resources Research;hot drugs including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Radix Rehmanniae,Cordyceps sinensis,hot contents including tanshinone biosynthesis,Rehmannia glutinosa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Key word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Molecular Biotechnology;molecular pharmacognosydoi:10.4268/cjcmm20160908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已渗透到生药学研究中[12],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药用植物系统演化、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价、濒危药用植物保护、道地药材形成机制、活性成分生产等,分子生物学和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研究领域交叉、结合开展的研究意义重大,且日渐增多[3]。
世界中医药 2021年 2月第 16卷第 4期·527·规范与标准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4.001 本指南遵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 《世界中联国际组织标准管理办法》和《标准制定和 发布工作规范》(SCM 00012009),版权归世界中医 药学会联合会所有。
网络药理学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药物系统 性研究的新兴、交 叉、前 沿 学 科,强 调 从 系 统 层 次 和 生物网络的整体角度出发,解析药物及治疗对象之间 的分子关联规律,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和中药活性化合 物发现、整体作用机制阐释、药物组合和方剂配伍规 律解析等方面,为中药复杂体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为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研发等提供了新的科技支撑。
在大数据背景下,随着网络药理学的影响力和 应用日益广泛,网络药理学在理论分析、算法发展和 实际应用等方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整 合临床、实验的海量数据,结合科学验证,揭示药物 对疾病的调控机制,是网络药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然而,目前网络药理学研究存在质量良莠不齐、数据 缺乏规范、科 学 检 验 不 足 等 问 题,亟 须 建 立 严 谨 规 范、科学统一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评价标准,以保障该 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
本文件以网络药理学的核心理论 “网络靶标” 为基础,建立网络药理学评价的规范性标准,推动基 于“网络靶标系统调节”的研发模式成为更严谨、更 科学、更普适的新一代药物研究范式,推动网络药理 学更规范地开展计算、实验、临床应用,促进该学科 快速、健康与有序发展。
由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目 前研究水平与条件的局限性,其评价方法尚有诸多 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本文件将结合网络药理学研 究以及学科发展,不断修订和完善。
1 范围本文件规 定 了 网 络 药 理 学 研 究 过 程 中 数 据 收集、网络分析,以及实验验证的原则、流程和评价指 标等内容。
国自然基金中药学要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是我国最主要的科研资助基金之一,旨在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中药学作为我国独特的科研领域之一,也可以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资助。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药学项目的要求。
一、基本要求:1. 项目分类:中药学领域可以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面上项目适用于30岁及以上的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研究人员,资助期限为3年;青年科学基金适用于35岁以下的副研究员或相当职称及以下的研究人员,资助期限为2年。
2. 项目内容:申请人可以在中药学领域开展基础研究、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药物制剂研究等各方面的项目申请,包括但不限于中药的活性成分研究、药效学研究、毒副作用研究、药物制剂的研究等。
3. 申请条件:申请人需要有正规中药学相关专业的硕士以上学历,并具有深厚的中药学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同时,申请人需要具有扎实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有成功的科研项目承担经验者更容易获得基金的资助。
二、申请流程:1. 项目组成员:申请人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后以及合作导师等,人员结构合理且各有所长可以增加项目的申请成功率。
2. 项目申请书:申请人需要撰写一份详细的项目申请书,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计划、预期成果等内容,具体要求可以参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官方网站上的相关规定。
3. 申请材料:除了项目申请书之外,申请人还需要提交个人的科研成果和项目经验等材料,对于有过科研项目承担经验的申请人更有利于项目的获批。
4. 审查评审:通过初审的项目将会进入评审阶段,评审专家将对项目的科研内容、创新点、可行性等做出评价,最终决定是否获得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药学项目的要求有一定的严格性和专业性,希望有志从事中药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能够按照相关要求积极申请基金资助,为我国中药学领域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成立以来(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分支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并对中药药理学基础研究的新特点、新趋势以及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旨在为中药药理学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标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1 中药药理学科(H2808~H2815)项目申请与资助概况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范围内,与中药药理学直接相关的分支学科包括中药神经精神药理(H2808)、中药心脑血管药理(H2809)、中药抗肿瘤药理(H2810)、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H2811)、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H2812)、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H2813)、中药消化与呼吸药理(H2814)以及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H2815)等8个三级学科。
自2010年以来,中药药理学科共接收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申请3 021项,资助490项,占中药学科(H28)资助项目总数的30.8%,其中资助面上项目254项、青年项目176项、地区项目60项。
累計资助经费20 066万元,占中药学科(H28)这三类项目资助经费的30.6%,其中面上项目13 470万元、青年项目3 876万元、地区项目2 720万元。
4年来,中药药理学领域的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的变化趋势与中药学科的总体趋势[2-4]大体一致:2010—2013年,中药药理学科每年获资助面上、青年、地区项目总数分别为106,135,129,120项。
资助项目数量经历了2011年较大增长之后,2012年后连续2年均有所下降,其中面上项目尤为显著。
与资助项目数的变化趋势不同,中药药理学科的资助经费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面上项目和地区项目的资助经费经历了2011年的大幅增长之后,2013年出现小幅下降,而青年项目则在2010—2013年间一直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见图1。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学科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申请及资助情况分析简要分析了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中药学科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申请、受理与资助的情况,并对本学科热门研究领域资助项目研究内容进行归纳,同时对项目申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中药学科研工作者的基金申请提供参考。
标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医学科学部八处2012年共收到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青年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地区项目”)(以下统称为“面、青、地项目”)申请7 593项,资助1 173项,资助金额57 381万元。
2012年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的评审程序除了增加了会议初评程序外,均与往年相同[1]。
本文仅就中药学科(申请代码H28项下)面上、青年、地区项目的申请、受理及资助情况进行分析,对热门研究领域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并初步分析项目申请中存在的问题。
1申请、受理与资助情况2012年中药学科共接收面、青、地项目申请2 773项,其中面上项目1 334项、青年项目1 003项、地区项目436项。
申请量较历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与2011年相比,面、青、地项目分别增长了15.30%,13.72%,44.37%。
为鼓励承担青年项目的负责人围绕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开展较长期、系统和深入的研究,NSFC自2012年起在面上项目类别中增设了青年-面上连续资助项目。
本年度中药学科共接收青年-面上连续资助项目申请19项。
初审环节经形式审查不予受理的项目共106项,占申请总量的3.82%。
不予受理的主要原因有:研究内容不属于项目指南受理范围(28项)、超项(23项)、非高级职称无博士学位或在职博士生缺少专家推荐信或导师同意函(20项)、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所盖公章不符合规定(19项)、申请书缺项(14项)等。
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17:46:07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30724.1343.038◇皮肤药理学◇姜黄素对黑素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朱秀琪,展 晓,周 佳(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收稿日期:2023-02-04,修回日期:2023-05-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97130481)作者简介:朱秀琪(1998-),女,硕士生,研究方向:皮肤药理学,Email:yijiao1998@163.com;周 佳(1986-),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皮肤药理学,通信作者,E mail:cpuzj_2016@163.comdoi:10.12360/CPB2022110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3)08-1527-07中国图书分类号:R282 71;R322 991;R329 24;R341;R348 6;R977 7摘要:目的 姜黄素调节B16F10细胞微环境影响黑素合成的机制研究。
方法 (1)不同浓度姜黄素分别作用于B16F10及HaCaT细胞,MTT法检测该两种细胞活力;NaOH裂解法检测B16F10细胞黑素含量;L DOPA氧化法检测B16F10细胞酪氨酸酶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B16F10细胞黑素生成(gp100、Mitf、GPNMB、Tyr、TRP2)及转运(Rab27a)关键蛋白表达水平;HaCaT细胞:ISG15蛋白表达水平。
(2)不同浓度ISG15作用于B16F10细胞,NaOH裂解法检测黑素含量;L DOPA氧化法检测酪氨酸酶活性;结果 姜黄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直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且抑制黑素细胞迁移;ISG15蛋白作用于黑素细胞,明显促进gp100蛋白表达,酪氨酸酶活力,黑素含量。
姜黄素抑制HaCaT细胞ISG15蛋白表达,改变黑素细胞微环境,通过ISG15间接发挥抑制黑素合成作用。
2015 -2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皮肤领域项目资助情况分析!余倩颖1,张 洁2,彭 丽2,林文霞2,肖 敏1,郭 静】,陈明岭仏(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5 ; 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摘要:对2015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皮肤领域项目资助情况进行回顾,总结资助数量、资助经费、依托单位等分布情况,并分析资助项目疾病谱、干预措施、研究方向及热点,旨在为相关领域基金申请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皮肤病学;资助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 -2349(2021)05 -0025 -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 dation of china ,NSFC )旨在培养基础科研人才,注重 创新团队和学科交叉,是政府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
NSFC 自2009年便成立专门的学科申请代码用于受理和资助中医药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
2016年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 -2030年)》,将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列入国家战略计划。
近年来,中医药相关领域的NSFC 资助项目数和经费稳居医学科技部前列,而NSFC 资助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国内医学研究的热点和方向⑴%笔者通过对近5年NSFC 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申请代码下资助的皮肤病领域研究项目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了解中医药皮肤领域项目的资助概况,为中医学科研者了解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和登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http ://WWW. nsfc. gov. cn/)进入“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页面, 点击“资助检索”,在“申请代码”项下选择“ H27中医学”、“H28中药学”、“H29中西医结合”,搜索上述 代码的2015 - 2019年皮肤领域研究资助项目。
将检索项目按照批准年度、项目名称、项目类别、依托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金额等信息录入Excel 表格,建立数据库。
2010年NSFC项目学科代码H01 呼吸系统H0101 肺及气道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H0102 呼吸系统遗传性疾病H0103 呼吸调控异常H0104 呼吸系统炎症与感染H0105 呼吸系统免疫性疾病及变应性肺疾病H0106 气道重塑与气道疾病H0107 支气管哮喘H01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H0109 肺循环及肺血管疾病H0110 间质性肺疾病H0111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H0112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H0113 睡眠呼吸障碍H0114 纵隔与胸膜疾病H0115 胸廓/膈肌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H0116 肺移植和肺保护H0117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H0118 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2 循环系统H0201 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H0202 循环系统遗传性疾病H0203 心肌细胞/血管细胞损伤、修复、重构和再生H0204 心脏发育异常与先天性心脏病H0205 心电活动异常与心律失常H0206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H0207 肺源性心脏病H0208 心肌炎和心肌病H0209 感染性心内膜炎H0210 心脏瓣膜疾病H0211 心包疾病H0212 心力衰竭H0213 心脏/血管移植和辅助循环H0214 血压调节异常与高血压病H0215 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硬化H0216 主动脉疾病H0217 周围血管疾病H0218 淋巴管与淋巴循环疾病H0219 微循环与休克H0220 血管发生异常及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H0221 循环系统免疫相关疾病H0222 循环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H0223 循环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3 消化系统H0301 消化系统发育异常H0302 消化系统遗传性疾病H0303 消化道结构与功能异常H0304 肝胆胰结构与功能异常H0305 腹壁/腹膜结构及功能异常H0306 消化道内环境紊乱、黏膜屏障障碍及相关疾病H0307 消化道动力异常及功能性胃肠病H0308 消化系统内分泌及神经体液调节异常H0309 胃酸分泌异常及酸相关性疾病H0310 胃肠道免疫相关疾病H0311 消化系统血管及循环障碍性疾病H0312 胃肠道及腹腔感染性疾病H0313 肝胆胰免疫及相关疾病H0314 肝脏代谢障碍及相关疾病H0315 药物、毒物及酒精性消化系统疾病H0316 炎性及感染性肝病H0317 肝纤维化、肝硬化与门脉高压症H0318 肝再生、肝保护、肝衰竭、人工肝H0319 胆石成因、胆石症及胆道系统炎症H0320 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与胰腺炎H0321 消化系统器官移植H0322 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H0323 消化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4 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H0401 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异常H0402 女性生殖系统损伤与修复H0403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与感染H0404 女性生殖内分泌异常及相关疾病H0405 女性生殖系统遗传性疾病H040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H0407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H0408 女性性功能障碍H0409 乳腺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H0410 男性生殖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异常H0411 男性生殖系统损伤与修复H0412 男性生殖系统炎症与感染H0413 男性生殖内分泌异常及相关疾病H0414 男性生殖系统遗传性疾病H0415 男性性功能障碍H0416 卵子发生与受精异常H0417 胚胎着床及早期胚胎发育异常H0418 胎盘结构与功能异常H0419 胎儿发育与产前诊断H0420 妊娠及妊娠相关性疾病H0421 分娩与产褥H0422 新生儿相关疾病H0423 避孕、节育与妊娠终止H0424 精子发生异常与男性不育H0425 女性不孕不育与辅助生殖H0426 生殖医学工程H0427 生殖免疫相关疾病H0428 生殖系统移植H0429 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疾病相关诊疗新技术H0430 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5 泌尿系统H0501 泌尿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异常H0502 泌尿系统遗传性疾病H0503 泌尿系统损伤与修复H0504 泌尿系统感染H0505 泌尿系统免疫相关疾病H0506 泌尿系统结石H0507 肾脏物质转运异常H0508 肾脏内分泌功能异常H0509 原发性肾脏疾病H0510 继发性肾脏疾病H0511 肾衰竭H0512 肾移植H0513 前列腺疾病H0514 膀胱疾病H0515 尿动力学H0516 血液净化和替代治疗H0517 泌尿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H0518 泌尿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6 运动系统H0601 运动系统结构、功能和发育异常H0602 运动系统遗传性疾病H0603 运动系统免疫相关疾病H0604 骨、关节、软组织医用材料H0605 骨、关节、软组织损伤与修复H0606 骨、关节、软组织移植与重建H0607 骨、关节、软组织感染H0608 骨、关节、软组织疲劳与恢复H0609 骨、关节、软组织退行性病变H0610 骨、关节、软组织运动损伤H0611 运动系统畸形与矫正H0612 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H0613 运动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7 内分泌系统/代谢和营养支持H0701 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发育及结构异常H0702 甲状腺/甲状旁腺发育及结构异常H0703 肾上腺发育及结构异常H0704 胰岛发育、胰岛细胞分化再生及功能调控异常与胰岛移植H0705 内分泌系统炎症与感染H0706 内分泌系统遗传性疾病H0707 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疾病H0708 松果体/下丘脑/垂体疾病及功能异常H0709 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及功能异常H0710 肾上腺疾病及功能异常H0711 糖尿病发生的遗传和环境因素H0712 血糖调控异常与胰岛素抵抗H0713 糖尿病H0714 其他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异常H0715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移植H0716 能量代谢调节异常及肥胖H0717 代谢综合征H0718 糖代谢异常H0719 脂代谢异常H0720 脂肪细胞分化及功能异常H0721 氨基酸代谢异常H0722 核酸代谢异常H0723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及酸碱平衡异常H0724 微量元素、维生素代谢异常H0725 钙磷代谢异常H0726 骨转换、骨代谢异常和骨质疏松H0727 营养不良与营养支持H0728 遗传性代谢缺陷H0729 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异常与营养支持领域相关新技术H0730 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异常与营养支持其他科学问题H08 血液系统H0801 造血、造血调控与造血微环境异常H0802 造血相关器官(肝脏/脾脏/胸腺)结构及功能异常H0803 红细胞异常及相关疾病H0804 白细胞异常及相关疾病H0805 血小板异常及相关疾病H0806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衰竭H080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0808 骨髓增殖性疾病H0809 血液系统免疫相关疾病H0810 血液系统感染性疾病H0811 出血、凝血与血栓H0812 白血病H0813 造血干细胞移植H0814 血型与输血H0815 遗传性血液病H0816 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H0817 血液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9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H0901 意识障碍H0902 认知功能障碍H0903 躯体感觉、疼痛与镇痛H0904 运动调节与运动障碍H0905 神经发育、遗传、代谢相关疾病H0906 脑血管结构、功能异常及相关疾病H0907 神经免疫调节异常及神经免疫相关疾病H0908 神经系统屏障和脑脊液异常及相关疾病H0909 神经系统炎症及感染性疾病H0910 脑、脊髓、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H0911 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自主神经疾病H0912 神经变性、再生及相关疾病H0913 神经电活动异常与发作性疾病H0914 脑功能保护、治疗与康复H0915 节律调控与节律紊乱H0916 睡眠与睡眠障碍H0917 器质性精神疾病H0918 物质依赖和其他成瘾性障碍H0919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障碍H0920 神经症和应激相关障碍H0921 心境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和心身疾病H0922 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异常H0923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H0924 其他精神障碍与精神卫生问题H0925 精神疾病的心理测量和评估H0926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H0927 危机干预H0928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诊疗新技术H0929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10 医学免疫学H1001 免疫器官/组织/细胞的发育分化异常H1002 免疫应答异常H1003 免疫反应相关因子与疾病H1004 免疫识别/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异常H1005 炎症、感染与免疫H1006 器官移植与移植免疫H1007 超敏反应性疾病H1008 自身免疫性疾病H1009 继发及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H1010 固有免疫异常H1011 神经内分泌免疫异常H1012 黏膜免疫疾病H1013 疾病的系统免疫学H1014 疫苗和佐剂研究/接种/免疫防治H1015 免疫相关疾病诊疗新技术H1016 免疫相关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11 皮肤及其附属器H1101 皮肤形态、结构和功能异常H1102 皮肤遗传及相关疾病H1103 皮肤免疫性疾病H1104 皮肤感染H1105 非感染性皮肤病H1106 皮肤附属器及相关疾病H1107 皮肤及其附属器疾病诊疗新技术H1108 皮肤及其附属器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12 眼科学H1201 角膜及眼表疾病H1202 晶状体与白内障H1203 巩膜、葡萄膜、眼免疫H1204 青光眼、视神经及视路相关疾病H1205 视网膜、脉络膜及玻璃体相关疾病H1206 视觉、视光学与近视、弱视及眼肌疾病H1207 全身疾病眼部表现、眼眶疾病H1208 眼遗传性疾病H1209 眼组织移植H1210 眼科疾病诊疗新技术H1211 眼科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13 耳鼻咽喉头颈科学H1301 嗅觉、鼻及前颅底疾病H1302 咽喉及颈部疾病H1303 耳及侧颅底疾病H1304 听觉异常与平衡障碍H1305 耳鼻咽喉遗传与发育相关疾病H1306 耳鼻咽喉疾病诊疗新技术H1307 耳鼻咽喉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14 口腔颅颌面科学H1401 口腔颅颌面组织生长发育及牙再生H1402 颅颌面部骨、软骨组织的研究H1403 口腔颌面部遗传性疾病和发育畸形及软组织缺损修复H1404 牙体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疾病H1405 牙周及口腔黏膜疾病H1406 唾液、涎腺疾病、口腔颌面脉管神经及颌骨良性疾病H1407 味觉、口颌面疼痛、咬合及颞下颌关节疾病H1408 牙缺损、缺失及牙颌畸形的修复与矫治H1409 口腔颌面组织生物力学和生物材料H1410 口腔颌面疾病诊疗新技术H1411 口腔颌面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15 急重症医学/创伤/烧伤/整形H1501 心肺复苏H1502 多脏器衰竭H1503 中毒H1504 创伤H1505 烧伤H1506 冻伤H1507 创面愈合与瘢痕H1508 体表组织器官畸形、损伤与修复、再生H1509 体表组织器官移植与再造H1510 颅颌面畸形与矫正H1511 急重症医学/创伤/烧伤/整形其他科学问题H16 肿瘤学H1601 肿瘤病因H1602 肿瘤发生H1603 肿瘤遗传H1604 肿瘤免疫H1605 肿瘤预防H1606 肿瘤复发与转移H1607 肿瘤干细胞H1608 肿瘤诊断H1609 肿瘤化学药物治疗H1610 肿瘤物理治疗H1612 肿瘤综合治疗H1613 肿瘤康复(包括社会心理康复)H1614 肿瘤研究体系新技术H1615 呼吸系统肿瘤H1616 血液淋巴肿瘤(白血病除外)H1617 消化系统肿瘤H1618 神经系统肿瘤(含特殊感受器肿瘤)H1619 泌尿系统肿瘤H1620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H1621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H1622 乳腺肿瘤H1623 内分泌系统肿瘤H1624 骨与软组织肿瘤H1625 头颈部及颌面肿瘤H1626 皮肤、体表及其他部位肿瘤H17 康复医学H1701 康复医学H18 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H1801 磁共振结构成像与疾病诊断H1802 fMRI与脑、脊髓功能异常检测H1803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造影剂H1804 X线与CT、电子与离子束、放射诊断与质量控制H1805 医学超声与声学造影剂H1806 核医学H1807 医学光子学、光谱与光学成像H1808 分子影像与分子探针H1809 医学图像数据处理与分析H1810 脑电图、脑磁图与脑机交互H1811 人体医学信号检测、识别、处理与分析H1812 生物医学传感H1813 生物医学系统建模及仿真H1814 医学信息系统与远程医疗H1815 治疗计划、导航与机器人辅助H1816 介入医学与工程H1817 康复工程与智能控制H1818 药物、基因载体系统H1819 纳米医学H1820 医用生物材料与植入科学H1821 细胞移植、组织再生与生物反应器H1822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H1823 人工器官与特殊感受器仿生医学H1825 用于检测、分析、成像及治疗的医学器件和仪器H1826 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其他科学问题H19 医学病原微生物与感染H1901 病原细菌、细菌感染与宿主免疫H1902 病原放线菌、放线菌感染与宿主免疫H1903 病原真菌、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H1904 病毒、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H1905 其他病原微生物及感染与宿主免疫H1906 寄生虫、寄生虫感染与宿主免疫H1907 传染病媒介生物H1908 病原微生物变异与耐药H1909 医院获得性感染H1910 性传播疾病H1911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研究与诊疗新技术H1912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其他科学问题H20 检验医学H200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H200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H2003 临床细胞学和血液学检验H2004 临床免疫学检验H2005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H2006 临床检验新技术H2007 检验医学其他科学问题H21 特种医学H2101 特种医学(航空、航天、航海、潜水、高原、极地等极端环境) H22 放射医学H2201 放射医学H23 法医学H2301 法医毒理、病理及毒物分析H2302 法医物证学、法医人类学H2303 法医精神病学及法医临床学H2304 法医学其他科学问题H24 地方病学/职业病学H2401 地方病学H2402 职业病学H25 老年医学H2501 老年医学H26 预防医学H2601 环境卫生H2602 职业卫生H2603 人类营养H2604 食品卫生H2605 妇幼保健H2606 儿童少年卫生H2607 卫生毒理H2608 卫生分析化学H2609 传染病流行病学H2610 非传染病流行病学H2611 流行病学方法与卫生统计H2612 预防医学其他科学问题H27 中医学H2701 脏腑气血津液体质H2702 病因病机H2703 证候基础H2704 治则与治法H2705 中医方剂H2706 中医诊断H2707 经络与腧穴H2708 中医内科H2709 中医外科H2710 中医骨伤科H2711 中医妇科H2712 中医儿科H2713 中医眼科H2714 中医耳鼻喉科H2715 中医口腔科H2716 中医老年病H2717 中医养生与康复H2718 中医针灸H2719 按摩推拿H2720 民族医学H2721 中医学其他科学问题H28 中药学H2801 中药资源H2802 中药鉴定H2803 中药药效物质H2804 中药质量评价H2805 中药炮制H2806 中药制剂H2807 中药药性理论H2808 中药神经精神药理H2809 中药心脑血管药理H2810 中药抗肿瘤药理H2811 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H2812 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H2813 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H2814 中药消化与呼吸药理H2815 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H2816 中药药代动力学H2817 中药毒理H2818 民族药学H2819 中药学其他科学问题H29 中西医结合H2901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H2902 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H2903 中医药学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H30 药物学H3001 合成药物化学H3002 天然药物化学H3003 微生物药物H3004 生物技术药物H3005 海洋药物H3006 特种药物H3007 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H3008 药剂学H3009 药物材料H3010 药物分析H3011 药物资源H3012 药物学其他科学问题H31 药理学H3101 神经精神药物药理H3102 心脑血管药物药理H3103 老年病药物药理H3104 抗炎与免疫药物药理H3105 抗肿瘤药物药理H3106 抗感染药物药理H3107 代谢性疾病药物药理H3108 消化与呼吸系统药物药理H3109 血液、泌尿与生殖系统药物药理H3110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H3111 临床药理H3112 药物毒理H3113 药理学其他科学问题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班主任工作总结专题8篇第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
医学科学九处
医学科学九处主要资助药物学和药理学领域的基础研究。
药物学(H30):主要资助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微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海洋药物、特种药物、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药剂学、药物材料、药物分析、药物资源等研究。
药物学总体强调多学科交叉和成药性基础研究,且相关学科方向各有侧重。
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主要资助有药用前景的化合物合成,动植物与微生物来源的具有潜在药用活性物质的发现、结构优化、制备等新理论、新技术及新方法研究;生物技术药物主要资助应用新颖的生物技术和方法获得治疗性抗体、疫苗、蛋白质、核酸及细胞等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适当资助新型表达系统和大规模培养技术中的探索性研究;特种药物主要资助航空航天、深海、放射、军事和特殊环境等方面的药物研究;药物设计和药物信息学主要资助基于生物医学、系统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理论,应用药物设计原理、药物信息学和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药物设计、安全性预测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药剂学主要资助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分子药剂学、新型药物递释系统和制剂成型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的评价方法研究;药物材料主要资助新型药用辅料和药用载体材料的构建、安全性评价等的基础研究,注意区别于药剂学研究,突出特色;药物分析主要资助创新性的药物成分分析和药物效应分析技术、方法的发展和建立,用于解决药物学和药理学研究中遇到的重要科学问题,交叉学科如组学、ADME和药物分析信息学等研究应侧重检测分析方法的创新,创建生物技术药物、多糖、生物效应分子体内外检测新理论、新方法;药物资源主要资助新资源的发现和挖掘、资源可持续利用、药用资源保护等重要科学问题研究。
药理学(H31):主要资助针对某种疾病、具有一定特点的治疗药物、候选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与作用机制及/或耐药机制研究,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毒理与临床药理研究等。
药理学着重于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包括应用药物探针分子研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疾病的病理机制。
药理学项目申请应加强新靶点和分子标志物的发现与确认、克服耐药的策略与手段、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定量与系统药理学、药物表观遗传学等的深入系统研究;加强对复杂疾病的网络调控及其药物干预机制、个体化治疗和新治疗方案、老药新用、转化医学等的基础研究,以及创新性药理学模型和疾病模型研究。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应创建发展新方法和新模型,加强与药效、毒性、临床用药和药物干预疾病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重视药物在不同细胞,甚至亚细
胞器的分布和代谢,在更加微观的层面理解药物疗效和毒性的物质基础;重视建立生物大分子药物,尤其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和抗体偶联药物灵敏、专属、准确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深入认识其体内分布、代谢和消除过程,认识其药动学–药效学–毒性特点。
药物毒理应加强分子毒理学、遗传与生殖毒性机制、代谢物毒性机制研究和药物安全性评价新模型、新方法的研究,重视基因多态性、小RNA(miRNA)、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小分子代谢物在药物毒性早期筛选、毒性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毒性作用机制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近年来药物学项目申请中,药剂学、合成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项目占很大比例,其中涉及抗肿瘤药物研究、纳米制剂研究的项目今年有所减少但仍然偏多,其研究思路需要拓展,原创性需要加强,与生命科学、医学、化学、物理学、数学、控制学的交叉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疗疾病的种类需要多样化,特别是罕见病、被忽视疾病应受到重视,研究内容需要深入,并应重视新化合物、新递释系统成药性的研究。
药理学项目多数围绕某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或耐药机制展开研究,能见到一些在长期工作积累基础上形成特色的项目申请,但多数机制研究停留在对药物生物活性的描述上,针对新靶点发现、新靶向概念证明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的项目仍显不足。
部分选题较好的项目由于申请书提供的数据、立项依据不充分、研究方案不够详细,或提出的研究计划“大”而/或“泛”、研究深度不够、目标不明确而未获资助;不少项目因选题没有明显新颖性,或因申请书过于简单、科学逻辑不够缜密、前期研究不够等原因而未获资助。
有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和连续深入研究的项目申请将获得优先资助。
鉴于转化医学在提高基础研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加强基于创新药物、临床治疗学和诊断学新发现的实验室基础研究,以期在探索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过程中,发现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和疾病诊断标志物,确证新的靶向概念,为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和诊断试剂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
为报批新药而开展的常规研究和制药工艺研究不属于本科学处的资助范围。
申请人一般应提供所研究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或母核结构,但是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处理好项目申请和保密的关系。
一些关键内容或技术如化合物的结构等,如不便在申请书中介绍,申请人应将其通过保密信函直接寄给本科学处,并在申请书中予以说明。
医学科学十处
医学科学十处以突出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学理论为宗旨,主要资助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基础研究。
中医学(H27):主要资助①中医基础理论:脏腑、气血津液、体质、病因病机、证候基础、治则治法、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②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口腔科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养生与康复学;③针灸推拿:经络与腧穴学、针灸学、推拿按摩学;④民族医学。
中药学(H28):主要资助①中药药物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效物质、中药质量评价、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性理论;②中药药理学:中药神经精神药理、中药心脑血管药理、中药抗肿瘤药理、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中药呼吸药理、中药消化药理、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中药药代动力学、中药毒理学;③民族药学。
中西医结合(H29):主要资助①中西医结合基础;②中西医结合临床;③中医药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近年来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领域资助项目的特点是:①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临床疗效为基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从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分子水平进行多层次的深入研究,探讨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规律和中医药的整合调节作用;②注意引进医学科学及其他现代科学前沿领域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不断创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把中医药的基础研究与新兴学科(如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循证医学以及转化医学等)的理论及研究思路有机结合,推动了中医药学科的发展;③重视中医及民族医学治疗优势病种(如某些功能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等)的临床基础研究,以探明临床疗效机制。
本科学处优先支持基础性研究和连续深入研究的项目申请,关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现代医学内涵的研究,继续鼓励学科交融,强调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多学科理念、方法、技术与手段进行跨学科协作研究,促进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根据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发展情况,本科学处继续重视支持以下方面的研究:藏象理论,中医证候,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经典方药与病症相关性,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基础,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学,经络腧穴理论与针灸防治疾病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与临床基础,中医药创新性研究技术与方法,中药资源,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药性,中药药效物质、体内过程及作用机制,中药毒性、毒理与毒–效相关性,民族医药等。
本科学处的项目申请应注意与中医药理论(民族医药理论)的有机结合,避免脱离临床疗效的机制研究,克服盲目应用高新技术等倾向。
研究中药复方或针灸穴位的项目,如不便在申请书中介绍处方组成或穴位名称,应通过保密信函直接寄给本科学处,并在申请书中予以说明。
无中医药或民族医药理论指导的药学研究项目,请申报至药物学科
(H30)或药理学科(H31);无中医药或民族医药理论指导的医学研究项目,请申报至医学相关学科(H01~H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