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偶记译文
- 格式:pdf
- 大小:199.71 KB
- 文档页数:15
全国2014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课程代码:0053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苏轼议论文的风格是A.纡徐委备B.瘦硬简健C.雄辩恣肆D.雍容典雅【解析】C 苏轼的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
他的政论文从儒家的政治思想出发,广引历史事实加以论证,文笔雄辩恣肆;他的史论能据常见史料做翻案文章,见解独到,不落窠臼。
2.黄庭坚的诗歌被称为A.山谷体B.后山体C.简斋体D.诚斋体【解析】A 黄庭坚的诗歌被称为山谷体,山谷体的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
3.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是A.清丽淡雅B.沉郁哀痛C.清空骚雅D.浓艳密丽【解析】A 李清照的词风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是清丽淡雅;后期词的主要风格是沉郁哀痛。
4.秦观词的特点是A.词风豪放B.词风婉约C.多用典故D.议论纵横【解析】B 秦观词的特点是词风婉约。
5.“永嘉四灵”专攻的诗体是A.五律B.五绝C.七律D.七绝【解析】A “永嘉四灵”为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作诗以唐诗为号召,学贾岛、姚合诗体,重姚合武功体,诗风清苦冷僻、局度狭小。
作诗专攻五律,多咏景物,写萧散野逸之躯,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韵调。
6.刘克庄所属的诗派是A.西昆体B.晚唐体C.江西诗派D.江湖诗派【解析】D 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江湖集》得名。
江湖诗人多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下层官吏,进退无据,流落江湖,身份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
7.元代前期散曲创作的主流风格是A.豪放B.清丽C.质朴D.蕴藉【解析】A 元代散曲前期以豪放为主,后期以清丽为主。
8.《琵琶记》剧本结构的艺术特点是A.悲喜相承B.苦乐相错C.首尾铺陈D.主线隐伏【解析】B 高明《琵琶记》在中国戏曲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为“南戏之祖”。
李渔《闲情偶记·卷五》原文及翻译李渔原文: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
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
《记》曰:“甘受和,白受采。
”鲜即甘之所从出也。
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
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
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
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
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
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
调和之物,惟醋与酒。
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
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
《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
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闲情偶记·卷五》)译文:李渔《闲情偶记·卷五》要讲到蔬菜的美味,就是清淡、干净、芳香、松脆这几样。
人们不知蔬菜的美味是在肉食之上,可以用鲜这个字来形容。
《礼记》上说:“甘受和,白受采。
”鲜是甘美的来源。
这种享受,只有山里的和尚、野外的人家和那些亲自种植的人才能够得到,城市里向菜贩子购买蔬菜的人,是享受不到的。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赏析清·刘大櫆《论文偶记》(节录)[原文]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曹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2],是矣。
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3],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
至专以理为主,则未尽其妙。
盖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4]。
人无经济[5],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
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若行文自另是—事。
譬如大匠操斤[6],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7],何处设施[8]?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匠。
故文人者,大匠也。
神气音节者,匠人之能事也[9],义理、书卷、经济者,匠人之材料也。
神者,文家之宝。
文章最要气盛,然无神以主之,则气无所附,荡乎不知其所归也。
神者气之主,气者神之用。
神只是气之精处。
古人文章可告人者惟法耳,然不得其神而徒守其法,则死法而已。
要在自家于读时微会之。
李翰云:“文章如千军万马;风恬雨霁,寂无人声。
”[10]此语最形容得气好。
论气不论势,文法总不备。
文章最要节奏;管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窃渺处[11]。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然余谓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
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12]。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13],以字句准之。
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故音节为神气之迹。
一句之中,或多一字,或少一字;一字之中,或用平声,或用仄声;同一平字仄字,或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则音节迥异,故字句为音节之矩。
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文贵奇,所谓“珍爱者必非常物”[14]。
然有奇在字句者,有奇在意思者,有奇在笔者[15],有奇在丘壑者[16],有奇在气者,有奇在神者。
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
次第虽如此,然字句亦不可不奇、自是文家能事。
东坡诗文文言文翻译在日常过程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东坡诗文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坡诗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
1、欧阳公:指欧阳修。
2、谓:说。
3、尝:曾经4、虽:即使译文一: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
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
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颂我的名声了!”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多相互夸赞。
士大夫没有熟读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不雅。
译文二: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
每当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
一天欧阳修与儿子欧阳棐谈论文章,说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道:“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东坡被贬海南所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流传的诗文越多,人们经常凭借收集到的海外诗多相互夸赞。
吾少时,家贫,居于山林之间。
邻有老叟,名曰山翁,善谈古事,常与吾论道。
山翁言:“人生在世,偶得一时,须当珍惜。
”吾未解其意,然心中存疑。
一日,山翁邀吾至其家,谓吾曰:“吾有一偶,欲赠与汝,汝宜细读之。
”吾接过偶,见其上书:“偶之一字,其义深远,吾以汝少时,宜解之。
”吾再读偶,其文如下:偶者,偶然也。
人生百态,事事皆偶。
偶得一人,偶失一人,偶得一事,偶失一事。
人生如梦,一切皆偶。
偶之一字,亦含机缘之意。
机缘者,天命也。
天命难测,然机缘可求。
人生在世,偶遇良友,偶遇知己,偶遇机遇,皆属机缘。
机缘不可强求,然可偶遇。
偶遇之机,乃人生一大乐事。
偶之一字,亦含偶然之意。
偶然者,意外也。
人生在世,偶遇挫折,偶遇困难,偶遇厄运,皆属偶然。
偶然不可预知,然可面对。
面对偶然,需以平常心处之。
吾读至此,心中豁然开朗。
偶之一字,道尽人生百态。
人生如梦,一切皆偶。
吾于是悟得:人生在世,须珍惜偶遇之人,偶遇之事,偶遇之机。
偶遇之人,或有良友,或有知己,或有红颜;偶遇之事,或有喜悦,或有悲伤,或有挫折;偶遇之机,或有成功,或有失败,或有转机。
吾自此后,每遇偶遇,皆视为珍宝。
遇良友,则与之共度时光;遇知己,则与之共谋大业;遇机遇,则勇往直前。
遇挫折,则坚韧不拔;遇困难,则迎难而上;遇厄运,则泰然处之。
岁月如梭,吾已步入中年。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人生在世,偶遇良多。
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败。
然而,一切皆因偶得。
偶得一人,偶得一事,偶得一生。
偶之一字,道尽人生百态。
人生如梦,一切皆偶。
吾愿以偶之一字,警醒世人:珍惜偶遇,珍惜人生。
偶遇之人,或有良友,或有知己,或有红颜;偶遇之事,或有喜悦,或有悲伤,或有挫折;偶遇之机,或有成功,或有失败,或有转机。
人生在世,须以平常心面对偶遇,以感恩之心对待偶遇。
偶之一字,吾已领悟。
愿吾之领悟,能传遍世间,让更多的人懂得珍惜偶遇,珍惜人生。
如此,吾心足矣。
欧阳修作文文言文翻译欧阳修论作文,是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他论述了做作文的诀窍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一是多读书,二是多动笔。
写作的诀窍就是要勤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作文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欧阳修作文文言文翻译原文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好。
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
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
”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显得更加有意味。
字词注解(1)顷岁:近年来。
(2)孙莘老:人名,字复明,号莘老。
(3)欧阳文忠公:欧阳修。
(4)乘间:乘机,乘着空隙。
(5)尝:曾经(6)以:用(7)之:这里代指欧阳修(8)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之:代词,代指文章。
(9)工:精,妙。
(10)患:弊端,毛病。
(11)至:达到。
(12)疵:瑕疵,引申为缺点。
(13)指摘:批评,挑剔。
(14)见:通假字,通“现”,发现。
(15)尝:曾经。
(16)术:办法。
(17)过:超过。
(18)多作自能见之。
之:代词,指代疵病(文章的缺点)。
(19)为:作。
(20 )唯:只有。
1.文心雕龙注(上下) 作者: 刘勰/范文澜注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2.文赋集释作者 : 陆机著/张少康集释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3.诗品集解·续诗品注作者 : [唐] 司空图著/郭绍虞集解/[清] 袁枚著/郭绍虞辑注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4.随园诗话(上,下)作者 : [清] 袁枚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5.沧浪诗话校释作者 : (宋)严羽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6.艺概作者 : 刘熙载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7.文章作法作者 : 夏丏尊/刘熏宇出版社 : 中华书局8.生命的空间作者 : 马正平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先锋小说技巧讲堂作者 : 刘恪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10.现代小说技巧讲堂作者 : 刘恪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11.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作者 : 高行健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12.修辞学作者 : (古希腊)亚理斯多德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13.诗学作者 :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14.判断力批判作者 : [德]康德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15.西方美学史作者 : 朱光潜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16.现象学的观念作者 : 埃德蒙德·胡塞尔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17.悲剧的诞生作者 : 尼采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18.书写与差异(上下)作者 : [法] 雅克·德里达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美学原理作者 : 克罗齐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原始思维作者 : 列维-布留尔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21.歌德谈话录作者 : 爱克曼辑录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22.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作者 : 荣格出版社 : 工人出版社23.写作作者 : (法)玛格丽特・杜拉斯出版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24.古修辞学描述作者 :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25.艾略特文学论文集作者 : [英] 托·斯·艾略特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6.秀美与尊严――席勒艺术和美学文集作者 : (德)弗里德利希・席勒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27.论文学与艺术作者 :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8.短篇小说写作指南作者 : [美] F.A.狄克森(Frand A.Dickson) 编/[美] S.司麦斯(Sandra Smythe) 编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29.小说鉴赏作者:[美]布鲁克斯(C.brooks)编/[美]沃伦(R.P.Warren)编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30.西方现代派作家谈创作作者 : 程代熙、程红出版社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31.海明威谈创作作者 : 董衡巽编选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32.世界著名作家访谈录作者 : 王诜编出版社 : 江苏文艺33.中国修辞学史作者 : 周振甫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34.符号:语言与艺术作者 : 俞建章/叶舒宪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35.普通语言学教程作者 : (瑞士)费迪南·德·索绪尔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36.文学研究法作者 : 姚永朴撰许振轩校点出版社 : 黄山书社37.文心雕龙札记作者 : 黄侃/黄延祖重辑出版社 : 中华书局38.文之悦作者 : (法)罗兰·巴特著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39.S/Z 作者 : 罗兰・巴特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40.中国文学理论作者 : [美]刘若愚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41.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作者 : 祁寿华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2.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史作者 : 王志彬主编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43.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作者 : 王国维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44.野性的思维作者 : 列维-斯特劳斯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45.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作者 : 雅克.马利坦出版社 : 三联书46.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作者 : 叶圣陶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47.论文偶记初月楼古文绪论春觉斋论文作者 : 刘大槐吴德旋林纾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48.后现代主义作者 : 让-弗.利奥塔等49.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0.结构主义诗学作者 : 乔纳森.卡勒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1.文学原理作者 : 钱中文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2.小说修辞学作者 : [美] W·C·布斯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53.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作者 : 钟涛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54.艺术心理学作者 : [苏] 列·谢·维戈茨基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55.语言与神话作者 : 恩斯特·卡西尔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56.故事的歌手作者 : [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出版社 : 中华书局57.林中路作者 : [德] 马丁·海德格尔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58.当代西方修辞学作者 : 肯尼斯·博克/Kenneth Burke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9.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作者 : 胡壮麟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60.后现代叙事理论:新叙事理论译丛作者 : 马克.柯里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61.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作者 : (美)乔纳森・卡勒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62.审美之维作者 : [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63.读者反应批评作者 : [美] 斯坦利·费什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4.情感与形式作者 : 苏珊·朗格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5.镜与灯作者 : 艾布拉姆斯 (Abrams)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66.中国诗学作者 : 叶维廉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67.艺术哲学作者 : 丹纳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68.文化研究访谈录作者 : 谢少波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9.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作者 : 海登・怀特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0.存在与时间作者 : [德] 马丁·海德格尔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71.诗.语言.思作者 : M.海德格尔(德)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72.文艺对话集作者 : 柏拉图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73.词与物作者 : [法] 米歇尔·福柯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74.知识考古学作者 : (法)米歇尔・福柯出版社 : 三联书店75.巴尔扎克论文艺作者 : 〔法〕巴尔扎克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76.为诗辩护试论独创性作作者 : (英)菲利普·锡德尼/(英)爱德华·扬格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77.伏尔泰论文艺作者 : (法)伏尔泰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78.美国十九世纪文论选作者 : 董衡巽编选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79.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作者 : 波德莱尔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80.十九世纪英国文论选作者 : (英)赫兹利特等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81.新科学作者 : 维柯(意)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作者 :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3.10学教育13讲《鹿鸣》而兄弟同食,斯为得之。
董子云,‘诗无达诂’,此物此志也,评点笺释,皆后人方隅之见。
”[8](中,52)不应对前人诗文进行主观诠释,因这样的诠释是后来人的一己之见,和文本的原意不符,这里,沈德潜的思想和桑氏的观点“传统的阐释是在改动文本”并无二致。
而“批评的功能应该是显示它如何是这样,甚至是它本来就是这样,而不是显示它意味着什么。
”持“诗不可注”观点的批评家同样也提倡多用感性去体验诗文,提倡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优游涵泳、吟诵玩味。
在阐释诗歌时,亦必不能只注重内容而忽视形式。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这样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诗贯六义,则讽喻、抑扬、渟蓄、温雅,皆在其间矣。
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
”王思焜指出,司空图所言“诗味”,不单指思想感情的内容方面,也不单指风格等艺术方面,而是思想感情与艺术表现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清薛雪《一瓢诗话》也指出,“杜少陵诗,止可读,不可解。
……夫读之既熟,思之既久,神将通之,不落言诠,自明妙理,何必断断然论今道古耶?”[5]薛雪认为诗不可注,因熟读涵泳,玩赏品鉴,比凿凿注解更有收益,更富于审美意味。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也陈述了同样的观点:“自今而后,拟以纯灰三斛,细涤其肠,日取《六经》、《周礼》……便须铨择佳者,熟读涵泳之,令其渐渍汪洋。
遇有操斛,一师心匠,气从意畅,神与境合。
”[5]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不必自行揣测作者意图,不必诠释,而应该潜心涵泳、靠主观感受去体验。
中国古代学者的文论中这样的观点俯拾即是。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善读《诗》者反复涵泳而自有得于心焉。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积字成句,积句成章,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5]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亦主张:“先须熟读《楚辞》,朝夕讽诵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籍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文言诗文主题阅读------讽喻什么是讽喻?讽谕者,意激而言曲。
讽喻主要是寓事理于故事、情景之中,含蓄、委婉,给人以启迪和诱导,一般都蕴含着讽谏、讥刺、规劝、批评、诱导的意义。
往往是在本意不便于明说或者为了说得更形象、更明白的情况下使用的。
讽喻的方式:讽喻的使用灵活,散文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也可以也可以独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说,而留给读者以思考;还可以通过整篇的语言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讽喻诗则还可以通过对外物或情景的描绘,来达到讽喻的目的。
讽喻的目的,其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其二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
几乎都表现了卿士大夫们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爱民之情。
按表达功能分,讽喻可以分为:(1)进谏性讽喻。
多为封建社会臣下对君主提供施政建议,或委婉匡正时弊所使用。
如高中教材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2)启迪性讽喻。
它提示一种生活哲理,或激发人们某种信念;或暗示一种生活流向,或概括一种有益的人生经验。
(3)寓理性讽喻。
即以一个故事作为喻体,比说某一种道理,或将其化入整个论说之中。
如柳宗元的《黔之驴》。
【习题设计一】题所居村舍杜荀鹤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
衣食旋营犹可过,赋输长急不堪闻。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更邀勋。
1、有人说,此诗首联末尾当点问号“?”,对此,你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可以。
用“?”表示反问。
家里的人都被征兵走了,官府征收的税款就宁肯少收一份了?增强了讽喻、控诉的色彩。
故此可以改。
不可以。
从本诗整体风格来看,属于直陈式纪实诗歌。
用“?”,虽然可以增强了控诉色彩,却破坏了诗歌的整体风格。
所以不宜改动。
2、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怎样用讽喻手段来表达情感的。
参考答案:作者不直接写连年征战抓丁,百姓家中已是十室九空,而是借描写村庄的情景来表达:到了夏天,因为村寨中无人,桑树疯长,却无蚕来织锦。
到了春耕时节,田野荒芜,耕牛都被犒劳了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