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扭转
- 格式:ppt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三章 扭 转 1 扭转的力学模型①构件特征——构件为圆截面直杆。
②受力特征——外力偶矩的作用面与杆件轴线相垂直。
③变形特征——杆件各横截面绕杆轴作相对转动。
2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扭矩 ①传动轴的速度、传递的功率与外力偶矩之间的关系为{}{}{}minr n KW P M mN e 9950=∙ ②扭矩——构件受扭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以T 表示。
③扭矩的正负号规定——用右手螺旋法则,扭矩矢量的方向指向截面的为负,背离截面的为正。
④扭矩图——表示圆杆各截面上的扭矩沿杆轴线方向变化规律的图线。
3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强度条件 (1)横截面上的切应力①分布规律——一点的切应力的大小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其方向与该点的半径相垂直。
②计算公式 ρτP I T =PP max W TR I T ==τ (2)极惯性矩与扭转截面系数, ①实心圆截面 432D I P π= , 316D W P π=②空心圆截面 ()()444413232αππ-=-=D dDI P ,()44116απ-=D WP式中, Dd =α (3)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ττ≤=Pmax W T(4)强度计算的三类问题①强度校核 []ττ≤=Pmax W T②截面设计 []τTW P ≥,由P W 计算D⑧许可荷载计算 []P e W M τ≤,由T 计算e M 4.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刚度条件 (1)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小变形时,圆轴的二任意横截面之间仅产生相对的角位移,称为相对扭转角。
① 相对扭转角 ()rad GI TLP=ϕ ②单位长度扭转角 ()m rad GI Tdx d P'==ϕϕ 计算相对扭转角ϕ的公式,应在长度L 范围内,T ,G 和P I 均为常数,若其中任意参数T 或G 或P I 不为常数,则应分段计算ϕ,然后叠加。
2)圆轴扭转时的刚度条件 []()()m GI max T max 'P '0180ϕπϕ≤⨯=5.矩形截面杆扭转的主要结果 (1)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矩形截面的长边中点处;即 3b Tmax βτ=式中,β为与比值h 有关的系数,可查文献1中表3—1获得。
扭转实验指导书(试验三)实验三扭转实验在实际工程机械中,有很多传动是在扭转情况下工作。
设计扭转轴所用的许用剪应力,是根据材料在扭转破坏试验时,所测出的扭转剪切屈服极限τS或剪切强度极限τb 而求得的。
在扭转试验时,即使韧性极好的金属也能在扭转时发生断裂,由于扭转断裂后外形无明显变化,从而可以精确地计算应力和应变情况。
一、试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材料的扭转时剪切屈服极限τs,剪切强度极限τb。
2、测定铸铁材料的扭转时剪切强度极限τb。
3、观察两种材料扭转时现象,断后断口情况,进行比较。
二、试验设备1、NJ—50B型扭转试验机2、游标卡尺三、扭转试样根据国家标准,扭转试样一般采用圆形截面试样,与拉伸试样相似。
不同的是两端加持部分被磨出两平行平面,以便装夹。
本次试验也用低碳钢与铸铁材料两种材料作为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代表。
图3—1 扭转试样四、扭转试验机扭转试验机用于实施扭转试验以测定材料的抗扭力学性能。
本次扭转试验采用NJ-50B型扭转试验机。
见图3-2。
图2—3 NJ-50B型扭转试验机1、构造原理由加力装置和测力装置组成。
加力装置由机座及装于其导轨上的溜板和加力机构组成,溜板可沿导轨(即试样轴线方向)自由移动以保证试样只受扭矩而不受轴向力的作用,加力机构由直流电机经两级蜗杆传动减速后,驱动加力夹头转动从而对试样施加扭矩,加力夹头上安装有360°分度环以显示试样产生的扭角。
测力装置为游砣重力平衡式,来自加力夹头的扭矩T通过试样传给测力夹头,加头受力后经过传感器反映到测力表盘的指针上。
当需要变换测力量程时,转动量程选择旋钮。
2、扭转试验机操作规程1)试验前检查设备情况,加油润滑。
2)估算所测材料断裂时的最大扭矩,选择量程。
3)根据试样大小决定夹块的大小。
4)装夹试样:将试样一端夹入被动夹头,另一端夹入主动夹头。
5)主动针定在零点,将被动指针转至与主动指针重合。
6)选定主动夹头的转速,根据需要选好旋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