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word_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3.00 KB
- 文档页数:8
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广东地区常见的民俗文化?
A. 端午赛龙舟
B. 中秋赏月吃月饼
C. 春节舞龙舞狮
D. 重阳登高采菊(正确答案)
下列哪个成语与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不符?
A. 琴棋书画
B. 诗酒风流
C. 刀光剑影(正确答案)
D. 笔墨纸砚
广东的哪种地方戏曲形式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A. 粤剧(正确答案)
B. 川剧
C. 越剧
D. 京剧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出自广东籍作家的手笔?
A. 《平凡的世界》路遥(正确答案)
B. 《三家巷》欧阳山
C. 《虾球传》黄谷柳
D. 《香飘四季》秦牧
下列哪个节日与广东地区的传统习俗“烧番塔”相关联?
A. 春节
B. 元宵节(正确答案)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广东话中,“食咗饭未啊?”是一句常见的问候语,意思是?
A. 你吃饭了吗?(正确答案)
B. 你去哪里?
C. 你好吗?
D. 再见!
下列哪首诗歌不是唐代诗人描绘广东地区风光的作品?
A. 《早发白帝城》李白(正确答案)
B. 《端州石室记》李邕
C. 《南海乱石山作》杜甫
D. 《广州朱长史座观妓》韩愈
广东的哪一种传统手工艺以其精美的雕刻技艺而著称?
A. 潮州木雕(正确答案)
B. 景德镇陶瓷
C. 苏绣
D. 蜀锦
下列哪个是广东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习俗?
A. 放风筝
B. 泼水节
C. 烧火龙(正确答案)
D. 祭灶神。
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真题+答案解析)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真题+答案解析)中考语文基础题比较多,第一轮以课本为主,按年级,从七年级上册开头复习,其次轮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进行综合复习并查漏补缺。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期望对您有所帮忙!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真题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学好语文的方法一、加强写作训练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
提高写作力量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
假如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除此之外,留意观看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忙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
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二、留意课外积累学问就像海洋,课本里的学问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意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进入了紧急的学习阶段,我们不行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
我们应广泛扫瞄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猎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
要关怀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
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学问,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学好课本学问课本学问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
有不少同学认为只要上课时用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仔细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果提高。
其实,这还不够。
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
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学问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登记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争论。
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
为了巩固学问,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学问才会把握的更坚固。
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育了自己的学习力量。
快速提高语文成果的窍门1、语文重点复习默写和古诗文鉴赏。
广东省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21分)1.默写古诗文。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2)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3)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5)李可染在《山水画的意境》中说:“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描写了大漠、长河,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勾勒了莺燕忙碌、生机盎然的早春图景;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视听结合,渲染了旅人早行清冷孤寂的氛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大多会充分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有的像chì rè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奔腾____的大海,有的像旋律优美的赞歌。
当然也有与此____的,那就是比较含蓄地表达情感。
这种方式似乎并不强劲猛烈,但蕴含着丰富的yán wài zhī yì,可以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情感的qū zhé回旋,领悟到更多的____。
无论作者采取哪种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chì rèyán wài zhī yìqū zhé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呼啸天壤之别意愿B.呼啸大相径庭意蕴C.呼唤天壤之别意蕴D.呼唤大相径庭意愿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无论采取哪种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
B.无论作者采取哪种表达情感,情感必须本身真实诚挚。
C.无论作者采取哪种方式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
D.作者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表达情感,情感必须本身真实诚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劳动周主题活动中,学校拟邀请大国工匠做报告。
2023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1.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9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2)高峰入云,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岸石壁,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3)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4)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5)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请将杜甫《望岳》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人奚足算哉(7)有些房屋取名源自古诗文,如“致远堂”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人境庐”出自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古诗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7分)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宁静yōu xián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jīngē-tiěmǎ的征战场面;有的豪放piāo yì,描绘了雄奇瑰丽的想象世界……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题号知识点考察方式分值1字音辨析选择题3分2字形辨析选择题3分3成语运用选择题3分4病句辨析选择题3分5语言得体选择题3分6名著阅读主观题5分一、1、【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慰藉(jiè)/嫉妒(jí);告罄(qìng)/惟吾德馨(xīn)考点:字音辨析难点与易错点:①形近字读音(“炫”与“眩”;“罄”与“馨”;“缀”与“辍”;“粹”与“猝”)②习惯性误读,“辍”(chuò)易读成zhuì,“炽”(chì)易读成“zhì”,“藉”(jiè)易读成“jí”攻关建议:多读多用,把常读错的抄进错题本,常常翻看。
2、【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A“人声顶沸”应为“人声鼎沸”、“搏学多才”应为“博学多才”B“家瑜户晓”应为“家喻户晓”、“妇儒皆知”应为“妇孺皆知”D“禁固思想”应为“禁锢思想”、“张惶失措”应为“张皇失措”。
此题注意“器宇轩昂”与“气宇轩昂”都是对的。
考点:成语、字形难点与易错点:对成语的熟悉度,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攻关建议:可按意思记忆字形。
如“人声鼎沸”中“鼎”是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用来煮东西的。
而“鼎沸”的意思是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锅中的水烧开了,发出大声响。
“博学多才”指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
“博”是“广博”,自然不是“搏斗”的“搏”。
3、【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眼花缭乱:缭乱:纷乱。
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不清。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既然已经“眼花缭乱”了,又岂会“清晰真切”?前后矛盾。
考点:成语运用难点与易错点:辨析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攻关建议:翻阅较权威的中考备考书,总结自己平常容易用错的成语,重点标记或者抄在小本子上,多看。
若对某个成语有疑问,要及时翻阅字典,以便准确记忆并且加强记忆。
4、【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分类不当。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一、基础(共5题;共28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
(XXX《与朱元思书》)(2)南宋诗人XXX《约客》中“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独坐灯下的寂寞心情。
(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________,________。
(XXX《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________,飞鸟相与还。
(XXX《饮酒》)(5)请把XXX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给拼音写词语。
n xún(________)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2)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wān yán(________)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3)“jū gōng jìn cuì(________),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4)希望你能够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作为借鉴,以免chóng dǎo fù zhé(________)3.以下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XXX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我心里隐隐作痛。
B.她总是希望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登高XXX,看到XXX。
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全国各行各业中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删掉“在”和“下”)B.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删除“给”)D.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
(80字之内)(4分)张望点缀不知不觉莺歌燕舞万紫千红眼花缭乱心旷神怡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冬去春来,乍暖还寒,人们在起床时发现窗外的世界陷入了茫茫雾海,这样的天气广东人称为“回南天”。
回南天是一种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
“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湿漉漉的,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
浓雾是“回南天”最具特色的表象。
据统计,回南天现象严重时可使能见度降至50米。
(1 )“回南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超过50个字)(2分)(2)“回南天”的主要特征是____(不超过15个字)(2分)二、(4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12分)出师表诸葛亮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共24分)一、(5小题,16分)1.(2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磅.礴/依傍.骨.碌/形销骨.立B.应.变/应.酬取缔./根深蒂.固C.桑梓./姊.妹干.涩/埋头苦干.D.格调./调.停田垄./震耳欲聋.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硕果人迹罕致镌刻苛捐杂税B.响午喜出望外燎原藏污纳诟C.狩猎彬彬有礼飘逸画龙点睛D.赞誉由然而生统筹语无伦次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车间一线的青年工人勤学苦练,对技术精益求精....,争当“青年岗位能手”。
B.志愿者在冬奥会闭幕式上向各国健儿挥手,言外之意....是:欢迎再来中国!C.果农们冒着炎热的天气奋战了好几个昼夜,轻而易举....地把水果销售一空。
D.市民陈先生参与毽子操、游泳、跳绳等多项全民云健身运动,各得其所....。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获得了更加优越的发展机遇。
B.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制定,有助于海上风电海域的通航安全。
C.我国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先后经过两次调整,更新的幅度超过了70%左右。
D.当前,科普工作不仅要提升科学知识,还要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
5.(8分)你跟同学到湿地公园开展研究性学习,恰逢工作人员布置关于湿地保护的宣传栏,你们想参与其中。
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向工作人员表达你们参与活动的意愿及理由。
(2)你们在研究性学习资料上找到了下面两段文字,想放在宣传栏上,请你根据对应的文字内容分别设计栏目名称。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开篇即以湿地起兴。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在古人眼里,湿地充满了诗意之美。
②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它同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对维护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中考语文广东试题及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句子中。
(3分)(1)A. 鹤立鸡群 B. 鸡犬不宁 C. 鸡鸣狗盗句子:在众多的选手中,他的表演________,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答案:A2.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适当的词语。
(3分)(2)在这个故事中,小明不仅表现出了勇敢,还表现出了________。
答案:智慧3.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古诗文,填写正确的句子。
(4分)(3)《静夜思》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阅读理解题。
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问题。
(20分)短文内容:(此处省略具体短文内容)问题:A.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5分)答案:(根据短文内容给出答案)B. 请分析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5分)答案:(根据短文内容给出答案)C.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5分)答案:(根据短文内容给出答案)D. 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感人?为什么?(5分)答案:(根据短文内容给出答案)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1. 请阅读以下现代文,并回答问题。
(30分)现代文内容:(此处省略具体现代文内容)问题:A.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观点?(10分)答案:(根据现代文内容给出答案)B. 文中提到的“XX”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5分)答案:(根据现代文内容给出答案)C. 请分析文中的论证方法。
(10分)答案:(根据现代文内容给出答案)D. 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请给出你的看法。
(5分)答案:(根据现代文内容给出答案)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1. 请阅读以下古文,并回答问题。
(20分)古文内容:(此处省略具体古文内容)问题:A.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5分)答案:(根据古文内容给出答案)B.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5分)答案:(根据古文内容给出答案)C. 请分析文中作者的写作手法。
2024年广东湛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共7页,21小题,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1分)1. 默写古诗文。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
(《礼记》)(2)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5)李可染在《山水画的意境》中说:“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如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描写了大漠、长河,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白居易的“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勾勒了莺燕忙碌、生机盎然的早春图景;温庭筠的“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视听结合,渲染了旅人早行清冷孤寂的氛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大多会充分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有的像chì rè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奔腾________的大海,有的像旋律优美的赞歌。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附参考答案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1分)(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1分)(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2分)(4)□□□□,□□□□,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分)(5)把王维的《终南别业》默写完整。
(4分)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1)、(2)两小题每小题错、漏、多1字扣0.5分;第(3)、(4)、(5)每句1分,每句错、漏、多1字扣0.5分。
扣完小题分为止。
本题共5小题10组空格,每组空格1分,错、漏、多1字,该组空格即不能得分。
(1)白露未晞(2)星汉灿烂(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5)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juéjiàng地反抗着命运。
(2)女佣略一chóuchú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jì。
(4)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wúyǔlún bǐ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1)倔强(2)踌躇(3)销声匿迹(4)无与伦比】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
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C.“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D.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改为“跌宕起伏”】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
(删去“其原因”或“因为”)*B.“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把“描绘”改成“勾画”)C.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删去“使”)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将“新思路”改为“新蓝图”,或将“描绘了一幅”改为“构想了一条”】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4分)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1)___,___,___;(2)___,___,___。
【(每个句子2分)示例:美在戏曲(1分)生旦净丑演绎悲欢人生(1分)美在文学(1分)诗词曲赋抒写灿烂文化(1分)美在汉字(1分)点横撇捺记载悠久文明(1分)美在建筑(1分)亭台轩榭尽显精巧布局(1分)】二、(46分)(一)(10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以其境过清.()(3)不可久居.()【每个1分。
(1)可:大约(表示估计数)(2)清:凄清、冷清(3)居:留、停留】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分)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
关注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每对一处给1分,最多给2分。
(2)(2分)(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关注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每对一处给1分,最多给2分。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潭中气氛——小潭源流”“景随情迁”不对。
】(二)(9分)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
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
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
”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
”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
”于是撤兵离开。
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
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约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3分)【(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
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
(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
)】(三)(10分)培养自己的“静能量”鲁云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
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
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
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
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
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
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
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
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
《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
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
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
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
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
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