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第1节)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40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种群和群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种群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而群落则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本文将重点介绍种群和群落的一些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种群的概念及组成1. 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河流、一个树林或整个地球上某个区域等等。
同一区域的个体组成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和空间分布。
2. 种群的组成:种群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基因型:种群内的个体具有相同基因型,但也可能会存在变异。
基因型受到基因和表现型的影响。
(2)数量:种群的数量一般比单个个体多得多,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数量多的群体往往表现出更加灵活、适应力强,便于繁殖扩大。
(3)空间分布: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同一区域内,但可能在不同的小区域内生活。
(4)性别和年龄结构:生物体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对种群的数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都会影响种群的群体动态和结构。
二、群落的概念及组成1. 群落概念:群落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不同种类的个体在群落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群落的组成:群落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生境:生境是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包括土壤、温度、光线、水分、空气质量等一系列因素。
(2)生物群落:指与生境相适应的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内的个体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但是数量和比例随时在变动,受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3)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相互作用的种类和数量,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生境条件的共同作用。
三、种群和群落相互关系1.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两者的数量和比例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1节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
2.研究的问题:①群落的范围和边界;②群落组成、优势种;③各种群占据的位置;④种间关系;⑤群落的空间结构;⑥群落的演替3.研究基础: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1.作用: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2.衡量标准: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3.规律: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的数目有差异,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4.物种组成特点: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5.优势种:①不仅数量很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②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种间关系含义实例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档都收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海葵和寄居蟹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草与羊、翠鸟捕鱼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种获取营养并通过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马蛔虫与马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思维导图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结构。
类型:(1)垂直结构现象:垂直分层;①植物分层:植物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
a.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b.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则是水分、无机盐等。
②动物分层:动物分层分布与其食物条件及栖息空间等有关,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现象:镶嵌分布;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1.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9、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1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1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1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1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
;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
15、年龄组成的类型:(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很少。
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知识比钱更挑剔,知识的流动比钱更偶然更深层,有质量的知识都是整体流动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教材答案与提示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教材第2页问题探讨1.通过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可以了解东北豹的生存状态和濒危程度,从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全面禁猎、禁止商业性采伐林木、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等,对于濒危动物的拯救和种群恢复有重要意义。
2.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教材第3页旁栏思考东北豹一年只生一胎,每胎2~3仔,鼠一年可生数胎,每胎产多只小鼠。
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
教材第4页思考·讨论1.种群年龄结构的分析(1)A为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2)C为衰退型,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3)B为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相当,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2.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会受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少,但是也不排除由食物充足、缺乏天敌、迁入率提高等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3.24年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减少,这说明我们应该关注我国的老龄化问题。
教材第5页探究·实践1.随机取样不会掺入任何主观因素,可以减少误差,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2.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
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
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3.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应当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5%以内。
如果超出了正常波动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结果不一样的原因应当首先考虑取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可根据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5.1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形成的集合。
分析:大明湖里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大明湖里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填“是”或“不是”)。
2.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逐个计数法:适用于调查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2)估算法①样方法:范围:试用于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的卵、作物上蚜虫、蜘蛛、跳蝻等。
步骤:确定调查对象(一般选择双子叶植物,原因:单子叶植物丛生或蔓生,不好辨别);确定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正方形为宜;若样方内的个体数偏小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最好选择种群密度稳定时所对应的最小样方。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随机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计数: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夹角上的个体。
对于边界上的个体,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计算:以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②标记重捕法:范围: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比较大的生物。
步骤:第一次捕获生物量,记为m,并做好标记,放回一段时间,保证充分混合。
第二次捕获生物量,记为N,其中带标记的生物量记为n。
设种群的生物总量为M,则m/M=n/N注意:若标志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偏少,测得M值偏大;标记后易被天敌捕食,导致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偏少,测得M值偏大;标记个体变得更难捕捉,导致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偏少,测得M值偏大;第一次标记后,较短时间内进行重捕,则会导致导致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偏大,测得M值偏小。
若捕获时,网眼偏大,则会导致导致两次捕获数量偏小,测得的M值偏。
③黑光灯诱捕法范围: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4.与种群数量有关的其他数量特征及关系(1)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种群和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B.一块棉田中所有同种的跳蝻、蝗虫是一个种群C.可以用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表示其种群密度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即杂草种群的种群密度解析: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包含多个物种;跳蝻即蝗虫的若虫,一块棉田中所有同种的跳蝻、蝗虫包含该种群中所有的个体,属于一个种群;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新增个体数只包含种群的部分个体;杂草中包含多个物种,不全属于一个种群,故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不能称为杂草种群的种群密度。
2.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会导致估算结果偏低解析:蜘蛛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估算结果偏高。
3.下图表示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波动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⑥D.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近期其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少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因此①为死亡率、②为出生率、③为迁出率、④为迁入率,⑤为年龄结构,⑥为性别比例;春节前后,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人口流动所引起,即主要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⑤年龄结构;衰退型的种群一般来说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但是也不排除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种群数量不变甚至增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