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三柱式(附图)、罗马柱
- 格式:ppt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2
古希腊三大柱式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
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计算出包括柱础(Base)、柱身(shaft)和柱头(Capital)的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的建筑各部分尺寸。
15世纪以来,建筑学研究者发现了包括古希腊的三个柱式和古罗马的五个柱式。
最早的柱式来源于古希腊,之后为古罗马所使用和修改。
每种类型都有各异的柱头形式,包括过梁(额枋)、雕带和檐口。
按柱式雕刻的顺序,由最粗壮原始的到最苗条奢华的柱式依次是塔司干柱式(古罗马)、多立克柱式(古希腊和古罗马)、爱奥尼克柱式(古希腊)、爱奥尼克柱式(古罗马)、科林斯柱式(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组合柱式(古罗马)。
这其中有三种柱式:多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是由古希腊人发明的。
随后古罗马人增加了比多立克柱式简单的塔司干柱式,以及比科林斯柱式还繁杂的组合柱式。
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介绍了有关古希腊柱式的传说。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建筑教育家塞利奥出版一系列关于古典建筑样式的书,在第四册书中,首次出现了对古罗马的五种柱式划分等级的说法。
随后著名的建筑大师安德烈亚·帕拉弟奥(Andrea Palladio,1508—1580)在威尼斯发表的论文《建筑四书》中明确将柱式系统规范化,形成了被建筑界广为接受的建筑立面设计规范。
他设计的维琴察圆厅别墅(Rotonda in Villa Capra,1550)就是采用此规范的典范。
1.多立克柱式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前叶.由来自巴尔干半岛的侵略者---多立安人建造.这种柱式直接插入地面,没有柱基,柱子上只有平淡的柱头(上面平放着一块支撑屋顶结构的木块)和带凹槽的柱身,无其它装饰.横跨在两柱头之间的为额枋式的石梁(接点在柱头中间),额枋上是装饰性的檐壁,它由2.爱奥尼亚柱式爱奥尼亚柱式比多立克柱式出现稍晚一些,爱奥尼亚柱式神庙一般是在岛屿和小亚细亚海岸线上发现的,这些地区居住着为逃避多立安人侵略的希腊人.其柱式比较纤细轻巧并富有精致的雕刻.其明显的标志是柱头上的旋涡饰呈号角形两端轻轻卷成旋涡.只要看一眼这训柱式的整个外观,就可以分辨出它比多立克式复杂的程度.修长的柱子,位于多层富有装饰的柱础上,布满柱身的凹槽上窄下宽,凹槽端头呈扇形彼些间有窄平的隔条.这里没有嵌板与三槽板,但腰线与山墙几乎全部以雕刻装饰.3.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产生于古典化时期的末期的罗马帝国时代.其柱头为倒钟形,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一方面可以避免常遇到的爱奥尼亚柱式的问题(即爱奥尼亚柱式只适合从前面看),另一方面表现出精细匀称的追求,当时罗马帝国追求奢华的风气已十分普遍.三种柱式的比较:多立克柱式更多一点男性的雄健庄严;而爱奥尼亚柱式更多一点女性的柔和华贵,这两种建筑风格最成熟完美的代表是雅典卫城建筑群.多立克柱式简朴单纯,线脚少而方棱方角,没有曲面线脚,没有经过雕饰的线脚,保持了它风格的纯粹.在帕特农神庙中,其高度(含柱头)为底面直径的5.47倍;爱奥尼亚柱式有柱础,是两层或三层的凸圆盘和凹圆槽组成的,像压缩的弹簧,很有弹性柱身凹槽通常为24个左右.其高度(含柱头)为底面直径的9.5倍.古希腊三大柱式影响1历史分期荷马文化时期:公元前11~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文化形成时期。
古罗马柱式详解发布时间:2011-05-24古希腊建筑神庙的灵感来于古埃及人,他们将埃及神庙的内部翻转为外,用大量的柱子作为建筑物的支撑,把天然石材柱子及柱式的广泛的应用起来。
但是真正把西方石材柱式发扬广大的集大成者,则是古罗马人。
他们继承了古希腊的柱式,原有基础上又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并且随着罗马大军的脚步,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带到了所到之处。
古罗马时代的建筑艺术相比古希腊要更丰富多彩,他们在古希腊三大柱式(希腊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的基础上又创立了两种新柱式:塔司干柱式(Tuscan Order)、混合柱式(Composite Order)。
而且他们并制定出了柱式的比例关系,形成了成熟的5种柱式,分别是罗马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罗马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罗马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塔司干柱式(Tuscan Order)和混合柱式(Composite Order)。
其后,古希腊的三柱式与古罗马的五柱式合称古典柱式。
这些柱式规范的影响非常深远,成为了西方建筑的基本母题,至今仍在被广大建筑师所学习和模仿。
1.罗马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外观跟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相近,但在柱头下端添上一圈环状装饰;柱身下添加了圆环形柱础。
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8:1,整个柱身显得比较粗壮。
[page]2.罗马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柱式与古希腊爱奥尼克柱式相同,只是把柱头上两个涡卷间的连接曲线改为水平直线。
[page]3.罗马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样子与古希腊科林斯柱式一致,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10:1,显得纤细高大;柱身上有24条凹槽;柱头部分由两层毛茛叶和涡卷图案组成,涡卷图案成对出现。
[page]4.塔司干柱式(Tuscan Order)塔司干柱式其实就是去掉柱身齿槽的简化多立克柱式,柱础是较薄的圆环面。
昨天上了外国建筑史讲的是古希腊的建筑主要讲的是三种柱式。
古希腊三柱式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雅典卫城山门)、柱子比例粗壮,柱身有凹圆槽,槽背呈尖形,没有柱础希腊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柠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爱奥尼克柱式(雅典伊瑞克先神庙)、柱子比例修长,柱身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希腊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朠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
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
爱奥尼柱以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雅典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柱头如满盛卷草的花篮,其它与爱奥尼克柱式相同。
希腊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柠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
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是科林斯柱式。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
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蠡算出包括柱础(Base)、柱身(shaft)和柱头(Capital)的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的建筑各部分尺寸。
柱式包括古希腊的三个柱式和古罗马的五个柱式。
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帠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介绍了有关古希腊柱式的传说。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建筑教育家塞利奥出版一系列关于古典建筑样式的书,第四册书中,首次出现了对古罗马的䠔种柱式划分等级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