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与账户
- 格式:pdf
- 大小:308.85 KB
- 文档页数:12
一、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关系的表述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是会计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们对于组织和管理财务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从而全面理解这一主题。
1. 会计科目的定义和特点我们来了解一下会计科目的定义和特点。
会计科目是指用来系统地记录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的会计要素。
它通过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方面来界定。
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和编码,以便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进行标识和记录。
会计科目的特点包括科目名称明确、编码规范、性质确定和用途明确等。
2. 会计账户的定义和作用让我们了解一下会计账户的定义和作用。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的分类,用来记录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的账户。
它是会计科目的具体体现,记录了每一笔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资产的增减以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会计账户的作用包括记录经济业务、收集财务信息、提供决策依据和编制财务报表等。
3.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关系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
会计科目是对经济业务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和处理的基础,而会计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体现,用来记录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的账户。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关系,会计科目为会计账户的建立和使用提供了依据和基础,而会计账户则具体记录了会计科目中的经济业务,使得财务信息更加具体和可操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是会计学中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一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财务信息的核心要素,为组织和管理财务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深入了解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总结: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是会计学中的核心内容,它们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关系。
通过深入了解和理解这一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财务信息的核心要素,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和联系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和联系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记录的两个项目。
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和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没有会计科目,账户就失去了设置的依据。
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会计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
区别:会计不存在结构问题,而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会计科目介绍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一)会计科目的定义会计科目——是对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是账户的名称。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需要将会计对象中具体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设立一个会计科目,凡是具备这类信息特征的经济业务,都应该在这个科目下进行核算。
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为每一个具体的类别规定一个科目名称,并且限定在该科目名称下包括的内容,例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账务处理所遵循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是指除了各行各业有共性的会计科目外,还应根据各行各业会计对象的特点,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
如:工业企业必须设“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
全面:指内容上不能有遗漏(二)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设置科目时,要兼顾对外报告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要求。
例如:为了反映企业实收资本情况,可以设置“实收资本”账户,为了反映企业债务情况,可以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
可以根据管理需要设置总账和明细账。
(三)要将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统一性:就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统一规定,对于核算标准、口径都要一致。
【电子教案】会计科目与账户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掌握账户的设置、分类和特点。
3. 熟悉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科目的定义和分类2. 会计科目与经济业务的关系3. 账户的设置与分类4. 账户的特点和作用5. 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经济业务,引导学生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科目和账户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会计科目和账户知识的课件。
2.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实际经济业务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小组讨论题:提前准备一些关于会计科目和账户的问题,供小组讨论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会计科目:详细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作用以及与经济业务的关系。
3. 讲解账户:介绍账户的设置、分类、特点和作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经济业务案例,让学生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关系。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前准备的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会计科目与账户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掌握情况,检查是否能正确运用会计科目和账户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七、教学拓展1. 会计准则与会计科目:介绍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科目的规定,以及会计科目在不同企业中的应用。
2.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创新发展:探讨会计科目和账户在新技术、新业务下的创新发展。
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会计科目与账户关系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关系。
会计科目和账户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企业在会计工作中使用的会计科目,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设置的。
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单位,可以在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对于会计科目的名称,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在不违背会计科目使用原则的基础上,确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科目名称。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确定会计科目的编号、数量、名称、每个会计科目所包括的内容、记录和核算的方法与要求、各科目之间的联系等。
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下列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要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会计科目与账户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由于二者联系密切,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本章主要针对会计科目与账户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是本门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章节,是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对熟练使用账户核算业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章考点分布较广,几乎涉及所有考试题型。
本章内容考生一定要重点掌握,首先要熟悉和认识会计科目,然后多思考多总结,能正确且快速地判断出会计科目所属的分类,厘清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以及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等。
第一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与分类(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单位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必然引起各个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发生数量、金额的增减变化。
即使只涉及同一会计要素,其具体内容也往往不同。
例如,作为经营管理者要想知道企业各种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就必须对各类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单独进行记录。
为了全面系统地对各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及其增减变化情况进行核算和监督,需要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一步分类,这就有必要设置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划分,会计对象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如图3-1所示。
图3-1 会计对象的三个层次44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标准教程——会计基础(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可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即所属会计要素)、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1. 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除共同类科目外,各要素与科目之间的关系如图3-2所示。
图3-2 各要素与科目关系图(1)资产类会计科目,是对资产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收账款”“库存商品”等;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应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2)负债类会计科目,是对负债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
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共同类会计科目,是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的科目,主要有“清算资金往来”外汇买卖”“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科目。
(4)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是对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反映资本的科目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等;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
所有者权益类的“本年利润”科目归属于利润会计要素,由于企业实现利润会增加所有者权益,因而将其作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5)成本类会计科目,是对可归属于产品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按成本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反映制造成本、劳务成本的科目等。
反映制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45造成本的科目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有“劳务成本”等。
企业产品销售后,其生产成本就转换为销售当期的费用,实质属于费用要素。
(6)损益类会计科目,是对收入、费用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反映收入的科目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反映费用的科目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所得税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损益类科目分别归属于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
【例3-1】(单选题)会计科目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本年利润”科目属于()。
A. 成本类科目B. 资产类科目C. 负债类科目D.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会计科目的分类”知识点。
“本年利润”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中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2. 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
总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括情况,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和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或姓名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
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可在总分类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在二级明细科目下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总分类科目概括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明细分类科目详细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注意】明细科目除会计准则有明确规定外,会计主体可根据自身经济管理需求进行设置。
但是,并不是所有科目都有明细科目,如“库存现金”科目。
另外,科目一般分到三级为宜,不是越多越好;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统称为明细分类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一)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各单位由于经济业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规模大小与业务繁简程度等情况不尽相同,在46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标准教程——会计基础具体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考虑其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但设置会计科目时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合法性原则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以及对外提供统一财务会计报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2. 相关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还要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本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来设置会计科目,以便满足各方的信息需求。
3. 实用性原则在合法性的基础上,企业应当根据组织形式、所处行业、经营内容、业务种类等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例如,对于制造业,由于主要的经营活动是制造产品,因而需要设置反映生产耗费的科目,如“生产成本”;还需要设置反映生产成果的科目,如“库存商品”等。
而对于商品流通企业而言,由于主要的经营活动是购进和销售商品,不进行产品生产,因而一般不需要设置“生产成本”科目,但需要设置反映商品采购、商品销售,以及在购、销、存等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的会计科目。
(二)常用会计科目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依据会计准则中关于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规定了企业的会计科目,其中常用的会计科目见表3-1。
表3-1常用会计科目参照表编 号 名 称 编 号 名 称一、资产类二、负债类1001 库存现金2001 短期借款1002 银行存款2201 应付票据1012 其他货币资金2202 应付账款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2203 预收账款1121 应收票据2211 应付职工薪酬1122 应收账款2221 应交税费1123 预付账款2231 应付利息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47续表编 号 名 称 编 号 名 称一、资产类二、负债类1131 应收股利2232 应付股利1132 应收利息2241 其他应付款1221 其他应收款2501 长期借款1231 坏账准备2502 应付债券1401 材料采购2701 长期应付款1402 在途物资2711 专项应付款1403 原材料2801 预计负债1404 材料成本差异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1405 库存商品三、共同类(略)1406 发出商品四、所有者权益1407 商品进销差价4001 实收资本1408 委托加工物资4002 资本公积1471 存款跌价准备4101 盈余公积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4103 本年利润15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4104 利润分配15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五、成本类1511 长期股权投资5001 生产成本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5101 制造费用1521 投资性房地产5201 劳务成本1531 长期应收款5301 研发支出1601 固定资产六、损益类1602 累计折旧6001 主营业务收入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51 其他业务收入1604 在建工程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605 工程物资6111 投资收益1606 固定资产清理6301 营业外收入1701 无形资产6401 主营业务成本1702 累计摊销6402 其他业务成本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1711 商券6601 销售费用1801 长期待摊费用6602 管理费用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6603 财务费用1901 待处理资产损益6701 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6711所得税费用680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90148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标准教程——会计基础【例3-2】(多选题)下列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有()。
A. 实收资本B. 盈余公积C.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D. 投资收益【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常用会计科目的分类。
“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都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投资收益”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属于损益类科目。
第二节账户一、账户的概念与分类(一)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或名称,还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
为了全面、序时、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在设置会计科目后,还需要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相应的账户,以便对各交易或事项进行系统、连续的记录,并向有关方面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例3-3】(多选题)下列关于账户的叙述,正确的有()。
A. 账户以会计科目作为名称B. 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C. 是用于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的载体D. 进行会计核算前需要设置账户【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账户的概念。
根据账户的定义,所有选项的说法均正确。
(二)账户的分类账户可根据其核算的经济内容、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进行分类。
1. 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6类。
各类账户的核算内容见表3-2。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49表3-2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的账户表账 户 内 容资产类账户①反映企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②按资产类的流动性和经营管理核算的需要,资产类账户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③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如“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账户;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账户负债类账户①反映企业负债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②按负债的流动性和偿还期限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负债账户和反映非流动负债账户③反映流动负债账户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账户;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如“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①反映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②按所有者权益来源不同又可分为反映投入资本账户和反映留存收益账户③反映投入资本的账户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账户;反映留存收益的账户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等账户成本类账户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并计算产品或劳务成本的账户,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账户损益类账户①反映企业收入和费用的账户②按损益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关,损益类账户又可分为反映营业损益的账户和反映非经常性损益的账户③反映营业损益的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账户;反映非经常性损益的账户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账户其中,有些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存在备抵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