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乳牙生长发育规律
- 格式:rtf
- 大小:51.93 KB
- 文档页数:2
宝宝的出牙顺序(图宝宝现在不长牙怎么办?究竟宝宝几个月长牙算是正常呢?中国教育文摘本文将为妈妈介绍宝宝长牙的时间以及宝宝长牙顺序(图)。
我们每个人的牙齿是从婴儿时期开始长起来的,宝宝长牙是一个温长的过程,因为牙齿一般是两颗两颗长的,一口牙齿要全部长完需要的时间差不多要两年左右呢?宝宝几个月长牙算正常呢?育儿专家告诉我们,宝宝一般在出生后六、七个月就开始出牙。
但有的孩子出牙较晚,甚至相差3—4个月,也不能算异常,有的小儿1岁左右才出第一颗牙,仍可以认为属于生理范围。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八、九个月还没出牙,心里非常着急,认为孩子可能缺钙,牙长不出来。
于是,有些家长就给孩子服鱼肝油和钙粉,并且加量地服用。
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往往有损孩子的健康。
仅仅根据小儿出牙时间的早晚,并不能断定是否缺钙。
即使是缺钙引起出牙晚,也不能盲目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果家长擅自给婴儿大量服用鱼肝油、维生素D、注射钙剂,很容易引起中毒,给孩子带来痛苦。
儿出牙多数情况是自然萌出,没有什么感觉,也有部分小儿伴有局部发红、发痒、流口水、咬硬东西或手指,哺乳时咬奶头等现象,这些大都在出牙后自然消失。
宝宝妈不要太过于担心,再过上一段时间观察,您就会发现宝宝已经长出第一颗,第二颗....... (下一页附宝宝长牙顺序图)正常的宝宝平均六个月大开始长牙,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大约一岁大(十二个月)有六颗牙。
在两岁半左右二十颗乳牙会都长全。
但是每一个宝宝长牙的时间是不是都是那么一致,时常看的到的是很多宝宝不一定。
时常有母亲会问:我的宝宝怎么到九个月大还不长牙?我的宝宝长牙的次序怎么与别人不一样?我的宝宝怎么长了两颗牙就不长了?但是反观就们所接触、所认识的所有人,没有长牙的真的很少见(除了非常少数所谓"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的病例以外)。
宝宝乳牙的萌出遵循着这样一个生理规律:一定时间萌出、一定顺序长处、左右牙齿对称发育。
儿童牙齿生长的四个关键阶段• 妊娠6周:牙胚开始生长发育• 6个月:婴幼儿的乳牙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 2-3岁:20颗乳牙完全长出• 6-13岁:换牙孩子出牙迟,或者牙齿稀疏、牙缝很大甚至超过齿宽,排列不整齐,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在婴儿期甚至胚胎期就缺钙造成牙齿发育不良所导致的。
健康的婴儿于6~8个月开始萌出乳牙。
也有早在4个月或晚至10个月出牙的,均属于正常范围。
1岁左右共出6~8颗乳牙。
15个月时有10颗左右乳牙,18~24个月时有12~18颗乳牙。
发育好的孩子在2岁时20颗乳牙出齐,一般到2岁半时全部乳牙也都能出齐。
不同月龄的婴儿,正常乳牙长出数也可以这样估计:即月龄-4(或6)=乳牙数。
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数应为6颗或4颗。
婴儿出牙的时间和速度也是反映生长发育的一个指标。
发育好的及时出牙,牙质优良;否则出牙延迟,牙质欠佳。
宝宝在6岁左右,乳牙逐渐开始脱落,然后,恒牙陆陆续续长出。
它们除了替换所有的乳牙外,还在乳牙的后部各长出几颗恒磨牙(成年人的板牙)。
一般来讲,先长出的乳牙先脱落,到了12岁左右,20颗乳牙则全部脱落而换上了恒牙。
此后,18岁时长出第二恒磨牙,第三恒磨牙的萌出因人而异,有的可能24-25岁才长出,有的则终身不长,总共有28-32颗。
由于恒牙的牙体比乳牙大、数目多,因此功能较强。
• 妊娠6周:牙胚开始生长发育• 6个月:婴幼儿的乳牙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 2-3岁:20颗乳牙完全长出• 6-13岁:换牙孩子出牙迟,或者牙齿稀疏、牙缝很大甚至超过齿宽,排列不整齐,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在婴儿期甚至胚胎期就缺钙造成牙齿发育不良所导致的。
健康的婴儿于6~8个月开始萌出乳牙。
也有早在4个月或晚至10个月出牙的,均属于正常范围。
1岁左右共出6~8颗乳牙。
15个月时有10颗左右乳牙,18~24个月时有12~18颗乳牙。
发育好的孩子在2岁时20颗乳牙出齐,一般到2岁半时全部乳牙也都能出齐。
牙齿解剖知识点总结大全1. 牙齿的分类牙齿是由牙齿冠和牙齿根组成,根据不同的功能和位置,可以将牙齿分为四类:切割牙、犬齿、前臼齿和后臼齿。
其中,切割牙和犬齿主要用于切割食物,前臼齿和后臼齿主要用于咀嚼和研磨食物。
2. 牙齿的结构牙齿由牙齿冠和牙齿根组成。
牙齿冠是牙齿的上部,暴露在口腔中,主要用于咀嚼和切割食物。
牙齿根则是牙齿的下部,固定在牙槽骨中,起到支撑和固定牙齿的作用。
另外,牙齿还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周膜和牙齿的附属组织。
牙釉质是牙齿最外层的组织,硬度最大,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牙本质是牙齿的主要组织,主要由羟基磷灰石组成,是牙齿的主要支撑和保护组织。
牙髓是牙齿中可以产生牙本质和牙釉质的组织,同时还能感受到外界的刺激。
牙周膜是牙齿根部的包膜,起到固定和支撑牙齿的作用。
牙齿的附属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槽骨膜等组织,它们都是牙齿的重要保护和支撑组织。
3. 牙齿的生长发育人的牙齿主要在出生后的婴儿期和青少年期进行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6岁前的小儿为乳牙阶段,6岁后的儿童为恒牙发育阶段。
乳牙一般在6岁前全部长齐,而恒牙则需在12~21岁之间生长完成。
牙齿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结构、遗传因素、口腔保健等。
4. 牙齿的解剖结构(1)牙齿生理结构:牙冠和牙根、牙本质、牙釉质、牙髓。
(2)牙齿组织结构:牙釉质、牙本质、牙质、牙髓、牙周膜等。
(3)牙齿种类:前牙、犬齿、前臼齿和小臼齿等。
(4)牙齿生长过程:乳牙生长、恒牙生长、牙齿矫正生长等。
5. 牙齿的临床意义(1)牙齿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牙齿是人类进行消化的第一步,能够将食物咀嚼成细小颗粒,易于胃肠道吸收。
(2)牙齿在美观方面的作用:牙齿能够保护口腔结构,使面容更加美观。
(3)牙齿在发音和口腔功能中的重要作用:牙齿对口腔的形成、单字发音等有重要的作用。
6. 牙齿的保健与常见问题(1)牙齿的保健: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戒烟戒酒等。
(2)牙齿的常见问题:蛀牙、牙龈出血、牙周炎、牙齿断裂、拔牙、牙齿黄染等。
简述小儿乳牙的生长规律
小儿乳牙是指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间所长出的牙齿,也称为乳齿。
它们在婴儿出生后约6个月时开始生长,一直生长到大约2岁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小儿乳牙的生长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小儿乳牙的生长是有顺序的。
一般来说,乳牙的顺序是从
下颌中央切牙开始生长,紧接着是上颌中央切牙,然后是下颌侧切牙、上颌侧切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最后是乳犬牙。
整个过程通常在
2-3岁之间完成。
其次,小儿乳牙的生长速度是逐渐增加的。
从开始长出第一颗乳
牙到生长完整的一整排乳牙,大约需要1年时间。
而这个过程中,一
般情况下每隔2-3个月就会有一颗新的乳牙长出。
所以,在孩子的口
腔中,牙齿的数量会逐渐增多,直到达到满口乳牙的状态。
此外,小儿乳牙的脱落也是有规律的。
当孩子长出自己的恒牙时,乳牙就会陆续脱落。
一般来说,乳牙的脱落顺序是从下颌中央切牙开始,然后是上颌中央切牙,依次向外脱落,直到乳犬牙脱落。
整个过
程通常在6-12岁之间完成。
最后,小儿乳牙的生长过程中也需要特殊的关注和护理。
家长在
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口腔卫生。
可以给孩子定期
刷牙,选择适合孩子的软毛牙刷和少量儿童牙膏。
同时,还要注意避
免孩子吃过多含糖食物,以防止蛀牙的发生。
综上所述,小儿乳牙的生长规律是有顺序、有时间间隔、有脱落规律的。
家长们要了解这些规律,以便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口腔健康。
定期的口腔卫生护理和注意饮食健康,能够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保护他们的牙齿健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宝宝长牙的症状有哪些宝宝长牙顺序
导语:孩子出牙时间的早晚,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通常孩子在出生6~7个月便开始长牙,出牙早的孩子在4个月便开始长牙,出牙晚的孩子宝宝长牙的症状有哪些?宝宝长牙顺序?宝宝长牙发烧又应该怎么办?
宝宝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所以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位爸爸妈妈都非常关注的事。
而宝宝一般在七个月大的时候就会长出第一颗压。
那在宝宝长牙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则需要对于宝宝长牙时的一些症状有所了解,同时也要知道宝宝长牙的期间要注意些什么。
这样才可以有利于宝宝的牙齿发育不是吗?宝宝长牙的症状宝宝长牙顺序宝宝长牙发烧怎么办
孩子出牙时间的早晚,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通常孩子在出生6~7个月便开始长牙,出牙早的孩子在4个月便开始长牙,出牙晚的孩子要到10个月左右才萌出,个别孩子要到1岁以后才长出第一颗乳牙,这种情况与婴幼儿时期骨骼生长的快慢有关。
出牙晚说明孩子骨骼生长较缓慢,出牙早说明孩子骨骼生长较快,当然这是相对而言。
只要不是由于缺钙或疾病所致的出牙晚,一般来说是不会影响今后骨骼的生长发育的。
孩子的长高主要是靠长骨(四肢骨)的生长,长骨的生长主要是在骨干两端的干骺端和骨骺间的软骨组织中进行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四肢长骨增长速度远远较躯干增长迅速,到青春后期骨骼停止生长,孩子也就不会再长高了。
孩子今后的身高,决定的因素在于遗传、营养和适宜的运动,与出牙时间的早晚没有直接的关系。
有些父母一见孩子该出牙时没长牙以为是缺钙,就给孩子吃鱼肝油和钙片,这是不可取的。
生活常识分享。
牙萌出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萌出时间:儿童的恒牙通常在6-7岁时开始萌出,这是由儿童体内的激素和遗传因素决定的。
2. 萌出顺序:恒牙的萌出顺序通常是从下颌开始,然后是上颌。
具体来说,下颌的恒牙萌出顺序是:6-1-2-4-3-5-7或6-1-2-4-5-3-7,而上颌的恒牙萌出顺序是:1-2-4-3-5-7或1-2-4-5-3-7。
3. 萌出方式:牙齿通常从牙床中逐渐长出,最初只是一点点的白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牙齿会逐渐长出并变硬,最终完成萌出。
4. 萌出特点:牙齿萌出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通常是左右成对地先后萌出。
另外,乳牙和恒牙的替换也有一定的规律,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
总之,牙萌出的生理特点对儿童牙齿的健康发育和保护非常重要。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牙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牙齿问题。
0—6周岁出牙标准摘要:1.引言2.0-6 周岁儿童出牙的一般规律3.0-6 周岁儿童牙齿发育的常见问题4.如何护理0-6 周岁儿童的牙齿5.总结正文:【引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牙齿的发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正常情况下,0-6 周岁是儿童牙齿发育的关键时期。
了解这一阶段牙齿的发育规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0-6 周岁儿童牙齿的发育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0-6 周岁儿童出牙的一般规律】儿童牙齿的发育遵循一定的时间和顺序。
一般来说,0-6 周岁儿童的牙齿发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乳牙萌出期:通常在4-7 个月时,下颌的中切牙开始萌出,随后是上颌的中切牙。
2.乳牙生长期:1-3 岁时,乳牙逐渐长全,共20 颗。
3.乳牙替换期:6-12 岁,恒牙逐渐替代乳牙。
【0-6 周岁儿童牙齿发育的常见问题】在0-6 周岁儿童牙齿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常见问题:1.乳牙萌出延迟:可能是因为缺乏钙、磷、氟等矿物质或者维生素D、维生素A 等营养物质。
2.乳牙排列不整齐:可能是因为遗传、生活习惯或者牙齿生长过程中的障碍物。
3.牙齿颜色异常:如牙齿发黄、发黑等,可能是因为饮食不当、口腔卫生不佳或者某些疾病所致。
【如何护理0-6 周岁儿童的牙齿】为了保证0-6 周岁儿童牙齿的健康发育,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保持口腔卫生: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2.合理饮食:控制儿童摄入过多的甜食和酸性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
3.定期检查:定期带孩子到口腔医院检查牙齿,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4.培养正确的用牙习惯:教育孩子不要咬手指、硬物等,避免牙齿损伤。
【总结】0-6 周岁是儿童牙齿发育的关键时期,了解这一阶段牙齿的发育规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宝宝六、七个月大时,乳牙开始相继萌发出来,乳牙好坏可能影响日后恒牙发展,因此在宝宝还不会自己刷牙前,照顾者须负起宝宝口腔保卫工作。
每次吃完奶后,以适当硬度的小牙刷或棉花棒,来清洁牙齿,确实做好口腔清洁,也可避免或减少患口腔疾病的机会。
宝宝平均约六个月大时从下颚的大门牙开始长牙,但也可能提早到三、四个月,或延后到十一、二个月才长牙,通常前牙会有前后六个月的差异,后牙的差异甚至可达一年。
大约到了二岁半时便长满完整的二十颗乳牙。
保健宝宝从6个月开始出牙到2岁半左右乳牙基本出齐,这段时间内宝宝基本上隔几个月就出几颗牙齿,因此特别要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
宝宝长牙是一种生理现象,有的宝宝没有任何异常情况,爸爸妈妈只需在每次进食后喂点温开水,注意口腔清洁就可以了。
但有宝宝会出现流口水、低热、腹泻,这时除了注意生活上的护理外,还应考虑到孩子出牙时容易受到刺激,最好用你的手指帮助宝宝轻轻按摩牙龈,最餐后用温水或2%苏打水清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繁殖而发生口腔感染。
出牙期间生病时,应去医院看病。
孩子出牙时间的早晚,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通常孩子在出生6~7个月便开始长牙,出牙早的孩子在4个月便开始长牙,出牙晚的孩子要到10个月左右才萌出,个别孩子要到1岁以后才长出第一颗乳牙,这种情况与婴幼儿时期骨骼生长的快慢有关。
孩子出生时,口腔内没有牙齿,出生后约6个月,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直到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
宝宝出生后1年内(1.5个月~11个月)所有乳牙釉质矿化完成,出生后2年内(6个月~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
因此,出生后1年内,如果孩子出现全身或局部紊乱疾病,将影响乳牙釉质的发育,导致牙齿发育缺陷,易患龋齿。
乳牙萌出一般时间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上颌7.5个月9个月18个月14个月24个月下颌6个月7个月16个月12个月20个月萌牙正常时间范围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上颌5~15个月6~21个月8~29个月8~28个月8~34个月下颌4~17个月6~27个月8~29个月8~27个月8~34个月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宝宝的口腔发育与乳牙更替过程宝宝的健康发育是每个父母最关心的事情之一,而宝宝的口腔发育与乳牙更替过程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宝宝口腔的发育与乳牙更替的整个过程。
第一阶段:宝宝的口腔发育(0-6个月)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他们的口腔发育主要是与吮吸和咀嚼有关。
宝宝会通过吮吸妈妈的乳汁或使用奶瓶来满足自己的饥渴。
吮吸和咀嚼的动作可以促进宝宝口腔肌肉的发育,为未来的语言和摄取食物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初期乳牙(6-24个月)当宝宝年龄逐渐增长到6个月左右时,他们的初级乳牙开始出现。
通常,宝宝的第一个乳牙会在下颚中央位置的下方出现,这个乳牙被称为“中央切牙”。
之后,乳牙将陆续出现,通常是4颗上颌和4颗下颌,形成上下两排牙齿。
初级乳牙的出现会给宝宝带来一些不适,包括咬手指和其他物品的冲动,以及口腔不适。
第三阶段:固定乳牙期(2-6岁)当宝宝年龄达到2岁时,他们的口腔发育进入到固定乳牙期。
在这个阶段,宝宝的牙齿开始牢固地生长,并与颌骨结合。
这个阶段主要涉及到乳牙的生长和稳定,宝宝开始享受各种食物。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引导宝宝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和使用牙线。
第四阶段:乳牙脱落(6-12岁)当宝宝年龄达到6岁时,他们的乳牙开始逐渐脱落。
这是宝宝口腔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被称为乳牙更替。
在乳牙脱落之前,宝宝的恒牙已经开始生长并储存在口腔内。
脱落的乳牙通常是从后方开始,依次向前脱落。
乳牙脱落后,恒牙逐渐生长出来,为宝宝的口腔功能提供更好的支持。
总结:宝宝的口腔发育与乳牙更替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细心的观察。
在每个阶段,父母应该密切关注宝宝的口腔健康状况,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
定期带宝宝去看牙医,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以确保宝宝的口腔健康。
在宝宝的口腔发育和乳牙更替过程中,父母的指导和关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宝宝打下健康快乐的口腔基础。
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小儿身高计算公式(厘米)2岁以上:年龄×5+80(厘米)二、体重计算公式(千克)1—3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7(千克)4—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6(千克)7—12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
5(千克)1岁以上:年龄×2+8(千克)三、出牙计算方式牙齿数=月龄—6乳牙萌出的时间与顺序表:顺序乳牙名称出牙时间(月) 牙数上牙下牙总计1 乳中切牙5~102 2 42 乳侧切牙6~14 2 2 43第一乳磨牙10~17 2 2 44 乳尖牙18~24 2 2 45 第二乳磨牙20~30 2 2 4出牙基本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一般是下颌先于上颌,由前至后的顺序.最先萌出的常是下面中间的门齿,然后是上面中间的门齿,以后挨着中间的门齿左右长出。
”出牙数(婴儿):月龄~4(或6).例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应为4颗或6颗;在1岁时多数已有6~8颗乳牙;2岁时乳牙应出齐,共为20颗.”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1)身高:小儿初生时身长约为50厘米。
出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
2岁以后计算公式:身长=周岁数×5+75。
(2)体重:小儿初生时体重平均约为3公斤。
体重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6007~12个月:体重(克)=3000+月龄×5002岁以上:体重(公斤)=8+年龄×2(3)头围:测量时以软皮尺齐双眉上方,通过枕后隆起处绕头一周。
新生儿头围平均约为34厘米,生后6个月增长约8厘米,7~12个月增长4厘米,第二年2厘米,5岁后接近成人。
(4)胸围:测量时以软皮尺由背部平肩胛骨下角,经乳头绕胸一周。
出生时胸围约为32厘米,第一年增长约12厘米,第二年增长约3厘米,1岁内小于头围,1岁时几乎相等。
2岁后胸围超过头围。
(5)囟门:后囟于出生后2~4个月内关闭(部分出生时已闭);前囟位于顶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于生后1~1岁半闭合。
幼儿乳牙发育的特点
1. 幼儿乳牙发育时间较短。
一般在4-5岁时,20颗乳牙会全部长出来。
2. 幼儿乳牙较小,呈均匀的浅黄色,牙齿表面有光泽,是非常健康的。
3. 幼儿乳牙齿根较短,容易松动。
这是为了让牙齿在长出来时更易脱落,为恒牙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
4. 幼儿乳牙呈现J形生长的特点,从侧面看像是向前弯曲,这是为了更好地固定在牙龈里。
5. 幼儿乳牙的牙釉质比较薄弱,容易受到酸性物质的侵蚀。
因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拍拍口,使口中的酸性物质流出,降低牙齿的酸碱值。
6. 幼儿乳牙是恒牙的前缀,也是恒牙的基础。
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保护幼儿乳牙的健康。
孩子换牙过程的全面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颌骨逐渐发育长大。
乳牙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完成了它的咀嚼作用,开始相继脱落,被恒牙所替换。
最初,在每个乳牙牙根的下方,有一个恒牙胚逐渐发育长大,并向口腔方向生长。
恒牙在萌生过程中,一方面压迫乳牙根与恒牙胚之间的牙槽骨,并通过破骨细胞的作用,使骨质吸收变薄,直至完全被吸收;另一方面直接压迫乳牙根,使乳牙根渐渐吸收,变得越来越短,直至完全消失。
于是乳牙便开始脱落,恒牙逐渐长出。
小儿什么时候换恒牙?乳牙脱落、恒牙萌出是有一定的规律。
在通常情况下,6~7 岁时下颌的乳中切牙(中门牙)开始摇动、脱落,不久,在此处长出恒中切牙;同时,在第二乳磨牙的后方长出第一磨牙。
此后,其他牙也陆续替换。
恒牙的单尖牙和双尖牙,也是在同一位置的乳牙脱落后,才能长出来。
直到12~13 岁,乳牙全部脱落,恒牙替换完毕。
再以后,单出恒牙:12~14 岁在第一磨牙后面长第二磨牙,18 岁以后长第三磨牙。
有些人没有第三磨牙也属正常现象。
换牙的顺序和时间大致如下:中切牙4颗6~7岁侧切牙4颗8~9 岁第一双尖牙4颗10岁单尖牙4颗11岁第二双尖牙4颗12岁第一磨牙4颗6岁第二磨牙4颗13 岁换牙的时候,由于恒牙胚向着萌出的方向移动,压迫乳牙牙根,乳牙根被逐渐吸收。
所以脱落下来的乳牙是没有牙根的。
换牙期应注意的问题乳牙滞留乳牙该掉的时候而不掉,医生称这种现象为乳牙滞留,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
主要原因:★ 恒牙胚错位★ 局部炎症★ 恒牙胚缺失恒牙已萌出而乳牙仍未脱落的滞留牙,应尽早拔除,以免影响恒牙在正常位置上萌出。
超过换牙年龄而乳牙未脱落,恒牙未萌出者,则不要轻易拔掉,若是恒牙先天性缺失,应尽量保持乳牙。
乳牙早失乳牙在应脱落之前脱落,称为乳牙早失。
往往造成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使缺牙间隙变小,恒牙因间隙不够而错位萌出。
应在乳牙缺隙处戴缺隙保持器,防止两侧牙齿倾斜,直至恒牙萌出。
恒牙萌出困难恒牙是在牙根发育过程中产生萌出力,使恒牙向龈方移动逐渐萌出,这需要一个过程,上前牙尤为明显。
小儿乳牙生长发育规律
小孩子应该在6个月到1岁之间开始长牙,3岁之前乳牙全部长出。
长牙的前后时间差异大,规律并不明显,有的出牙晚的孩子要到1岁左右才开始长第一颗牙。
孩子的8颗前牙长出后,后牙开始生长。
从孩子半岁开始最晚到1岁,就可以带孩子看第一次牙医了,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牙齿生长发育情况。
什么时候出牙、换牙?
每个牙齿的发育大概说来,有三个时期:就是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
出生后第一次长出的牙叫乳牙,换牙后第二次长出的牙叫恒牙。
是否按时长牙,可以衡量孩子的健康与否,可以大概了解孩子的骨骼发育情况。
骨骼发育好的孩子,出牙及时,牙质优良;骨骼发育不好的,出牙延迟,牙质差。
孩子出现乳牙的时间有早有晚,第一颗乳牙早的可有4个月左右出现,有的在出生时就有牙齿。
晚的可在10个月左右才萌出。
出牙有一个顺序,一般在6个月左右先出2颗“下门牙”,1岁半时出12颗牙,到2岁半时乳牙就出齐了,共20颗。
要是出牙很晚,到1岁半时还未出牙,或出牙顺序颠倒,这是不正常的情况,可能与佝偻病或呆小病有关。
换牙的时间一般在6岁左右开始。
先在乳齿的后边上下左右长出4颗大牙,叫第一磨牙,又叫六龄齿。
同时乳牙开始顺序脱落,到12
岁时陆续脱完,相继长出切牙、双尖牙、尖牙、第二磨牙(12岁磨牙),共28颗,到17岁以后,第三磨牙(智齿)长出,32颗牙齿也就出齐了。
幼儿的牙齿生长有规律吗?
刚出生的新生儿绝大多数是没有牙齿的。
一般小儿从出生6~7个月起可见乳牙开始萌出,少数可早至出生4个月或晚至出生10个月长牙。
若至出生12个月还未长牙,则为出牙延迟,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克汀病)、营养不良及佝偻病等的患儿。
出乳牙的规律是:首先出下中切牙,然后再出上中切牙——上、下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单尖牙——第二乳磨牙。
↓↓
┃×┃×××┃××
━━╋━━━━╋━━━━╋━━
×┃××┃×××┃××
↑↑
下中切牙上中切牙上、下侧切牙
×××┃×××
━━━━━╋━━━━
×××┃×××
↑
第一乳磨牙
××××┃×××××××××┃×××××
━━━━━╋━━━━━━━━━━━╋━━━━━
××××┃×××××××××┃×××××
↑↑
单尖牙第二乳磨牙
正常小儿至2~2.5岁时乳牙20只出齐,6~7岁时恒牙开始长出并替换乳牙。
第一恒磨牙也称天龄齿,要注意保护,不能任意拔除,因为拔后不再长出。
婴幼儿2岁以下乳牙的总数,可按月龄-6来推算,例如1周岁时牙齿数大约为12-6=6(只),当然此时的牙齿数也可有个体差异,有的仅4~5只,有的可达7~8只,均为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