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三个层次基本理论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554.12 KB
- 文档页数:8
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摘要]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包括一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变革,而且也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接轨,而新会计准则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纳入到了企业会计实践活动当中。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发展历程、相关理论、应用问题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理论;透视公允价值的概念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条件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因此,公允价值主要倡导的是会计计量要确保交易双方的公平、公正,强调公允性与真实性。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中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其中,公允价值作为市场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代表了一定时间内市场公认的市场价值,因此加强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中相关理论及实践应用的研究与探讨,对明确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目标,健全公允价值计量控制制度与披露程序,以及完善我国会计制度的法律建设与执法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践中发展历程及应用优势1.1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发展历程目前,公允价值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7—2000年,是提倡阶段,这一阶段我国财政部门大力提倡和使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中的属性,并在十项基本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的准则包括了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及租赁等六项;第二阶段为2001—2006年,是回避阶段,这一阶段财政部修订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与投资的三项准则,并强调了真实性与谨慎性,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第三阶段为2006年2月至今,也是重新引入阶段,这一阶段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将公允价值作为了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有18个准则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计量。
公允价值确认的三个层次说到公允价值确认的三个层次,哎呀,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你知道,公允价值听起来像个高深莫测的概念,其实就是要把一个东西的真实价值搞清楚。
就像我们常说的“货真价实”,对吧?说到底,公允价值的确认其实就像在给你的旧沙发估价,明明你心里觉得它值个大钱,但如果市场上根本没人愿意要,那就尴尬了。
先说说第一个层次,这个层次是最直接、最简单的。
咱们叫它“第一层次”或者“市场法”,就像去菜市场买菜一样,看看周围的摊位,看看大伙儿卖什么价。
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你想买一辆二手车,你看到同款车在网上的售价,那就大致知道它的市场行情。
这个层次就像把价格标签贴在水果上,清清楚楚,让你心里有底。
这个层次的价值确认特别靠谱,毕竟大家都在这儿摆摊,大家心里都有数。
再往下说第二层次,这个层次就有点小复杂了,叫“可比法”。
这时候你可能得查查历史数据,或者跟专业人士聊聊。
比如你要卖你的老书桌,虽然这张桌子是个宝贝,但你得看看周围同类的二手书桌卖多少。
要是你的书桌有个小划痕,那就得稍微打个折。
这个时候的价值确认就像是看别人家的花园,虽然你不一定能完全复制,但至少可以知道别人的花儿长得多好。
这里的价值评估更多的是靠经验和市场趋势,而不是单纯的标签。
最后我们来说说第三层次,嘿,这个可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叫“内在价值法”。
这个时候就得拿出你的分析能力,可能要对未来的现金流进行估算。
这就像做一道数学题,考虑到未来的收益,估算这张桌子在未来能给你带来多少的好处。
这个层次的确认方法可不简单,很多时候需要借助金融模型。
也许你的书桌在未来能变成一个艺术品,值得更多的钱,但现在没人知道。
这个时候,价值确认就像在摸黑打灯笼,有点不确定,但又充满希望。
所以说,这三层次就像是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的简单直接,有的复杂微妙,有的则需要深思熟虑。
就像我们平常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不同的情况下,你得用不同的方法来确认公允价值。
对于普通人来说,理解这三层次也许有点难度,但生活中其实处处都在用到这些思维。
【税会实务】公允价值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研究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持谨慎与适度选用的态度,要求建立健全公允价值相关的决策体系,其中管理层要综合考虑各项相关因素(市场状况、同业类似资产、负债情况、估值技术的适用条件)及获取能持续可靠取得公允价值的证据,而董事会则要审核管理层提交的相关证据并对重要资产负债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做出决议,同时还要就确定方法、估值假设、主要参数等做出充分信息披露。
显然,公允价值已超越技术性而更具有了制度性。
一、公允价值计量:技术观还是契约观美国FASB在其从事的研究项目“公允价值计量”中提及三个层次的估价方法构成“公允价值体系”,其中,第一层次要求以活跃度参照市场上同类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来计量被计量对象的公允价值;若不止一个活跃市场时,应当采用最有利于企业的一个价格计量公允价值。
事实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划分的公允价值计量四个层次也类似,即:第一,直接使用可获得的市场价格;第二,若不能获得市场价格,应使用公认的模型估算市场价格;第三,实际支付价格(无依据证明其不具有代表性);第四,使用企业特定数据,该数据应能被合理估计,并且与市场预期不冲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界定为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上述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更多地表现在估值有用性上,已有公允价值实证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其价值相关性就是明证,即检验股票价格(或股价的变化)与特定的会计数字间的关系,而其中的会计盈余及其组成部分对投资者的有用性又是主要研究方向。
当然,对于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也有从法律环境角度的研究,比如Ball、Robin和Wu (2003)利用Basu(1997)模型,研究了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的会计准则,发现尽管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会计标准受到过去殖民地历史的影响而与英美的会计标准类似(包括公允价值的使用),但是由于其经理和审计人员报告财务信息的激励机制与英美具有较大差异,从而产生了较英美本土质量偏低的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公允价值理论基础一、引言关于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中外学者都有研究,西方国家对此研究较为全面,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产权理论、价值理论、会计目标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等。
国内对公允价值理论基础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现在文献主要从的不确定性(陆宇建,张继袖,刘国艳,2007)、决策有用观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对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加以论述(夏成才,邵天营,2007)。
众所周知,价值是经济学的精髓,收益、产权与价格也属经济学范畴,这些理论基础不仅时间上先于公允价值,而且实质性的催生了公允价值,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笔者把这些因素称为内涵或内向性理论基础。
同样的,价值增值是学的永恒追求,会计从属于管,会计相关理论基础有会计目标、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信息质量与财务报表,这些理论基础也是客观事实,但对公允价值的产生并没有必然,其实质是公允价值在具体中的恰到好处的表现或者说优点,笔者把这些会计理论基础称为外向性理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论基础。
二、内向性理论基础内向性理论基础,主要基于经济范畴,主要基于价值、产权与收益三方面因素,在时间点上是先于公允价值,是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前提,大致可归纳为价值理论、产权理论与收益决定理论三种。
1.价值理论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是价值理论的核心。
均衡理论从供需二方面与价格的涨落关系加以论述的:一般而言,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价格高则需求量少,反之亦然,此时实际需求价格存在一个合理的最佳值,也就是边际效用价格;同样,供给价格也是由实际的边际成本所决定,价格高则供给多,价格低则供给少。
供需求曲线相交之点就是均衡价格。
公允价值强调公平、公允、公正,也是一种效用价值,追求理想状态下的一种最佳值。
这种价值可以是现实活跃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也可以是基于无交易或假定的交易,或者说公允价值是理想状态下的完美表现,而这种表现是在交易各方自愿并熟悉情况达成的一种理想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公允价值与均衡价格异曲同工,只是价值理论中的均衡价格偏向客观存在,而公允价值更偏向主观意愿,因此价值理论无论巧合还是必然,都将成为公允价值理论基础的选择。
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次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次在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重要的会计原则,用于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三个层次基本理论问题史晓燕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未来与国际的会计标准接轨,在2014年颁布了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三个层次基本理论。
公允价值会计在财务报表的决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同时使公允价值在确认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对经济交易方式、范围更加明确,有效的拓展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
并且在公允价值规则中,又分为三个层次,对公允价值会计在判断的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准确性、可靠性。
本文对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三个层次基本理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如何利用公允价值不断的加强公允价值会计,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会计;三个层次基本理论引言公允价值在整体的体系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理论,第一和第二层次一般是以公允价值在我国市场的活跃程度的报价决定的,第三层次是我国市场利用多种的途径进行估值和输入值提供了准确性。
随着世界的金融危机的到来,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会计财务报表的透明度,为企业在经济决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公允价值会计实施的过程中,依旧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实施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一、公允价值会计在经济决策的过程中的目标性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企业在经济决策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目标性,为企业在经济决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允价值在经济的决策的过程中,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财务报表中的目标性,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信息、计量视角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信息视角的角度进行分析,是以市场为主的进行公允价值会计分析,对我国经济市场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收集,并进行一定的展现,进而利用市场中的经济价格来衡量公允价值会计在财务报表上信息准确,具有一定的价值,从而体现了公允价值会计中的目标性。
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若是发现具有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可以将企业的经济得到正负的回报,这说明在市场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可以为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中,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效益,也有效的体现了公允价值会计中的目标性。
关于公允价值的层次及估值技术的适用性的探讨公允价值是指在某特定时间点,独立的买方与卖方意愿交易的价格。
在金融会计领域,公允价值是用于计量资产、负债和权益投资的一种会计方法。
公允价值与成本价值不同,成本价值是指企业获取或者生产资产所支出的成本,而公允价值根据市场行情和需求来评估资产或者负债的价值。
公允价值按照可观察性、市场深度和价值确定难易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于市场数据的公允价值,这类数据基于资产或者负债市场交易的实际价格;第二层次是基于可比公司数据的公允价值,这类数据基于对市场数据的分析,确定类似公司的价格;第三层次是基于未观察到市场数据的公允价值,这类数据基于预测未来现金流的方法来确定。
不同级别的公允价值所依据的信息不同,因此估值技术也不同。
第一层次的估值技术通常包括市场比较法和收益法。
市场比较法是通过同一市场或者类似市场同一类型的交易数据来分析待估值资产或者负债的价值。
收益法则是通过预测未来现金流来计算资产或者负债的现值。
第二层次的估值通常采用市场比较法和收益法相结合的方法。
第三层次的估值技术则包括期权定价模型、实物拍卖和投资者评议法等。
在估值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估值技术的适用性:第一,资产或者负债的特殊性,如果资产或者负债的特殊性较强,那么直接使用基于市场数据的公允价值可能会导致偏差过大,需要考虑其他估值技术;第二,市场深度,如果资产或者负债所在市场交易活跃度较低,那么估值技术的准确度会下降,这时需要考虑更加依赖内在价值的估值技术;第三,预测时间,如果资产或者负债的现金流预测期较长,那么期权定价模型会更加适用,如果预测期较短,那么收益法可以更好地反映资产或者负债的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估值对象的特点和估值目的选择合适的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层次。
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估值过程和所采用的估值技术,避免偏差过大或者误解估值结果。
关于公允价值的层次及估值技术的适用性的探讨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用于衡量资产和负债的价格,反映了市场上的交易和变现价格。
在投资决策和企业价值评估中,公允价值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允价值的确定涉及到多种层次和估值技术,不同的层次和技术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具有不同的适用性。
本文将对公允价值的层次及估值技术的适用性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允价值的相关概念和技术。
我们来谈谈公允价值的层次。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公允价值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可观察市场价格,即在活跃市场上可以观察到的交易价格;第二层是基于市场价格的可观察参数,即虽然没有直接观察到可观察市场价格,但可以通过其他相关市场数据进行推导和估算;第三层是非可观察参数,即没有相关市场数据支持的估值参数。
这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也对应了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
对于第一层公允价值,即可观察市场价格,通常适用的估值技术是市场法。
市场法是指以市场上的交易和变现价格为基础,直接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流动性好、市场活跃的证券和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期货等。
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相对比较容易,直接参考市场价格即可。
对于第三层公允价值,即非可观察参数,适用的估值技术主要是成本法和市场法的结合。
成本法是指以资产的历史成本或者重建成本来确定公允价值。
在没有相关市场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资产的成本和相关因素的分析,来确定公允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非常规的资产,如无形资产、个别定制的资产等。
不同的公允价值层次对应了不同的估值技术,但并不是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可以简单地通过某一种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资产或负债的特性、市场的情况以及估值技术的适用性,来确定最合适的公允价值估值方法。
在市场价格明确、交易活跃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采用市场法来确定公允价值;在市场价格不明确、交易不活跃的情况下,需要考虑采用收益法来确定公允价值;在没有相关市场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成本法来确定公允价值。
第二十二章公允价值计量本章历年考点分析本章阐述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方法考试客观题有所涉及,属于不太重要章节。
【说明】本章涉及概念性源自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2023年大纲主要变化基本无变化。
本章解题思路点拨及实战演练名师点拨一、公允价值概述一、公允价值概念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二、公允价值计量要求该定义需要关注以下问题:(一)相关资产或负债1.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包括资产状况及所在位置、对资产出售或者使用的限制等。
(1)如果该限制是对相关资产本身的,则此类限制是该资产具有的一项特征,任何持有该资产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进行定价时会考虑这一特征。
[商住房不能落户口](2)如果该限制针对资产持有者的,则此类限制并不是该资产的特征,只会影响当前持有该资产的企业,而其他企业可能不会受到该限制的影响,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进行定价时不会考虑该限制因素。
[该资产已被抵押]2.计量单元。
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单独或者组合方式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该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其他合同的组合作为计量单元。
(二)有序交易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交易,是当前市场情况下的有序交易。
企业应用于相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序交易,是在计量日前一段时期内该资产或负债具有惯常市场活动的交易,不包括被迫清算和抛售。
1.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表明不存在有序交易(多选题)。
(1)在当前市场情况下,市场在计量日之前一段时间内不存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惯常市场交易活动(非常规);(2)在计量日之前,相关资产或负债存在惯常的市场交易,但资产出售方或负债转移方仅与单一市场参与者进行交易(交易单一);(3)资产出售方或负债转移方处于或者接近于破产或托管状态,即资产出售方或负债转移方已陷入财务困境(迫于压力);(4)资产出售方为满足法律或监管规定而被要求出售(迫于压力/强制拍卖);(5)与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近期发生的其他交易相比,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的价格是一个异常值(非正常)。
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三个层次基本理论问题
作者:郝振平, 赵小鹿, Hao Zhenping, Zhao Xiaolu
作者单位:郝振平,Hao Zhenping(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100084), 赵小鹿,Zhao Xiaolu(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研中心,101312)
刊名:
会计研究
英文刊名:ACCOUNTING RESEARCH
年,卷(期):2010(10)
1.Doran B;D.Collins;D.Dhaliwal The Information of Historical Cost Earnings Relative to Supplemental Reserve-Based Accounting Data in the Extractive Petroleum Industry 1988(03)
2.Dietrich J;M.Harris;K.Muller III The Reliability of Investment Property Fair Value Estimates 2001
3.Bernard V;R.Merton;K.Palepu Mark-to-Market Accounting for Banks and Thrifts:Lessons from the Danish Expeience[外文期刊] 1995(01)
4.Barth M;ndsman Fundamental Issues Related to Using Fair Value Accounting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1995(04)
5.Barth M;G.Clinch Revalued Financial,Tangible,and Intangible Assets; Associations with Share Prices and Non -Market-Based Value Estimates 1998(Supplement)
6.Barth M Global Financial Reporting; Implications for U.S.Academics[外文期刊] 2008(05)
7.Barth M Fair Value Accounting: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Banks 1994(01)
8.Ball R;P.Brown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 1968
9.SEC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Pursuant to Section 133 of the 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Study on Mark-To-Market Accounting 2008
10.Nelson K Fair Value Accounting for Commercial Bank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FAS No.107 1996(02)
11.Lev B On the Usefulness of Earnings and Earnings Research:Lessons and Directions from Two Decades of Empirical Research 1989(Supplement)
12.Harris T;J.Ohlson Accounting Disclosures and the Markets Valuation of Oil and Gas Properties; Evaluation of Market Efficiency and Functional Fixation 1990(04)
13.Harris T;J.Ohlson Accounting Disclosures and the Markets Valuation of Oil and Gas Properties
1987(04)
14.Eccher E;K.Ramesh;S.Thiagarajan Fair Value Disclosures by Bank Holding Companies[外文期刊] 1996
15.财政部会计司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 200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yj20101000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