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组织细胞染色体加倍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405.70 KB
- 文档页数:5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___选育____和___繁殖_____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从进化角度来看,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_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有性繁殖可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棉花)三种常见的方法。
此外,还包括自交不亲和性____和___雄性不育性__两种特殊方式。
4、育种实践中,作物的高产育种主要涉及_矮杆育种、理想株型育种和高光效育种三个方面。
5、种质资源保存方式可分为___种植保存__、_贮藏保存_、__离体保存_和基因文库技术四大类。
6、作物品种自然变异的原因类型主要有__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__、__自然变异_和新育成的品种群体的变异。
7、杂交育种通过基因重组、基因累加和基因互作三种遗传机制方式来选育新品种。
8、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中,S(rr)代表是不育系,N(rr)代表保持系。
今有水稻雄性不育系甲,用乙品种授粉后,发现乙对甲无恢复力。
现要用甲转育成新不育系乙”,应以甲为母本,乙为父本进行杂交,在F1代用乙为父本给F代授粉回交,回交若干代以后,就可以得到性状与乙相近的不育系,多次回交亲本就是它的保持系。
9、与品种间杂交相比,其远缘杂种分离特点有分离规律不强、分离类型丰富且有向两亲分化的倾向和分离世代长,稳定慢。
10、测定作物的自交系配合力有两种,即顶交法、双列式轮交、侧配结合法。
测试种选用自交系、单交种11、作物辐射育种实践中,通常用致死剂量、半致死剂量或_临界剂量_来表示辐射敏感性。
12、作物杂种优势要在生产上加以利用,必须满足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异交结实率高和繁殖与制种技术简单易行3个基本条件。
13、多倍体诱导的化学方法中,以化学试剂秋水仙碱诱变效果最好。
15、作物群体改良中,选择和重组是群体进化主要助力14、分子标记SSR指一类由1~6个碱基组成的基序串联重复而成的DNA序列、SNP指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1、农作物的品种,一般都有3个基本特性,即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举例说明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目的意义方法举例说明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目的意义方法目前,多倍体育种技术在植物育种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成多倍体,即使是在同一个物种内,也可以增加基因组的数量。
这项技术的应用目的是改善植物的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植物对环境适应性的能力,并提供对病害和胁迫的抵抗力。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多倍体育种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改善作物产量和品质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通过增加植物的染色体数量,使作物在某些性状上发生改变,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小麦育种中,应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增加小麦中淀粉含量,使其更适合面粉和面包的生产。
多倍体育种还可以调整作物的奇偶性,使其具备较好的自交保持能力,提高自交系和杂交优势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二、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使植物增加基因组的数量,从而增强其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举个例子,种植在盐碱土地上的水稻常常受到高盐胁迫的影响,导致产量严重下降。
然而,通过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增加水稻的染色体数量,提高其耐盐能力,使其在盐碱地上生长良好。
这样的改良品种不仅能够增加盐碱地的利用率,还可以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增加植物基因组的数量,进而增强其抗病和抗虫能力。
在番茄育种中,通过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增加番茄中抗病基因的拷贝数,提高番茄对蔓剧病和其他病害的抵抗力。
多倍体育种还可以改变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使其对昆虫的攻击具有更好的抵抗力,提高抗虫性。
这些抗病性和抗虫性的改良品种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体细胞胚胎切割法、花器官培养法、染色体重组法等实现。
其中,体细胞胚胎切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切割植物的体细胞胚胎,使其形成多倍体植株。
基因工程技术也可以与多倍体育种相结合,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特定基因导入多倍体植株,进一步改良其性状。
染色体变异和生物育种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2.为有效解决困扰我国牧草产业的种源“卡脖子”问题,2020年11月,嫦娥五号探测器搭载紫花苜蓿和燕麦两大主要牧草种子进行了空间诱变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太空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可使牧草种子发生基因突变B.通过太空诱变获得的牧草新性状一定能够稳定遗传C.空间诱变实验有利于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D.空间诱变实验不一定能够获得人们所期望的优良性状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
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双亲在遗传上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B.杂交水稻的育种过程,所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杂交水稻具有双亲的优良性状,且都能将优良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D.若要进一步改良杂交水稻的性状,可采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进行育种4.油菜中基因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而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
研究人员拟利用高芥酸油菜品种(gg)和水稻抗病基因R培育低芥酸抗病油菜新品种(GGRR),育种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诱发基因突变,其优点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B.过程②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克服物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过程①与过程②操作顺序互换,对育种结果没有影响D.若要缩短育种年限,在过程②后可进行单倍体育种5.下列关于作物育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的目的是组合优良性状B.人工诱导多倍体可导致基因重组C.诱变育种的优点是容易获得优良性状D.基因工程育种的优势是能诱导产生新基因6.下列关于生物育种技术的叙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 A.多倍体育种可以解释进化并非都是渐变式过程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得到的不一定是纯合子C.操作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中,需要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单倍体幼苗或萌发的种子7.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绿茧(A)对白茧(a)为显性。
我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宝音贺希格1,王忠武2,阿拉塔1(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综合试验示范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2.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摘要:笔者针对我国牧草育种的现状,从牧草育种的研究方法入手,探讨了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牧草育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途径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牧草;育种;种质资源;杂交中图分类号:S 5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0)06-0331-03牧草育种是发展草产业的基础性工作。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草业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倡导下,提出了立草为业、发展草业、草业先行的科学论断,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草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牧草育种工作的基础之上,优良的牧草品种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保障,还为草地的改良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1牧草育种研究现状牧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个方面,一方面是种质资源,另一方面就是育种。
种质资源的研究是从现有的牧草品种出发,它既包括草地上自然分布的野生牧草资源,也包括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资源。
它是筛选、改良和培育优良品种不可缺少的遗传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包括分类、演化、起源等)研究的重要材料。
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
所以,种质资源的研究是牧草育种的基础,而牧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仅从现有资源出发,还不足以满足当代草业的发展。
因此,以育种作为草业的基础,从而培育新的品种,为草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优良牧草品种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资料,是获得高产、优质牧草的内在因素,国内外都将培育良种牧草作为增产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手段,因此,牧草育种工作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高产优质畜牧业的基础。
中国牧草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同时也落后于国内的农作物品种选育工作。
植物细胞杂交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植物育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植物细胞杂交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育种方法,在选育新品种、改良原有品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植物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植物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植物细胞杂交技术是指利用细胞质融合产生的杂交细胞,进行育种的方法。
植物细胞中含有两种基因,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
细胞质融合是指将两个构成不同基因组的单细胞体融合成一个细胞体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逐渐合成一种新的细胞膜,使得两者彼此融合,使得交互作用更加紧密,从而形成完整的细胞质基因体系。
二、植物细胞杂交技术的方法植物细胞杂交技术有多种方法,包括原生质体融合、植物细胞原代培养、亲本细胞混合等。
下面将着重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1. 原生质体融合法:原生质体融合法是将两个不同物种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与细胞核分离出来,往往通过电融操作或化学方法等方式来使得其融合,并形成一个新的细胞体,此时它们的DNA、RNA、蛋白质以及其他物质也会在此进行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新的杂种。
该方法操作简单而快捷,但其效率并不高。
2. 原代细胞组培法:原代细胞培养法是指将两个不同物种的植物杂交细胞原代培养在同一个培养液内,通过培养液不断注入和改变培养液中的成分,使其分离生长并进行杂交。
此法的效率比原生质体融合法表现得更好,但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有一定的细胞培养基础知识。
三、植物细胞杂交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细胞杂交技术可大大亢进植物育种的效率,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和广泛使用。
在实践生产中,如果要提高植物的品种改良效果和遗传育种效能,植物细胞杂交技术会被广泛应用于种类的生产和科研领域。
例如:1. 增强植物抗逆性:利用植物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将抗逆性较强的拟南芥与容易育成的食肉植物捕虫腺细胞原代培养,形成新的杂交细胞,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2. 提高植物产量:将产量及质量好的水稻与高产的小麦进行细胞融合可大大提高其产量。
除草剂在植物离体染色体加倍上的应用赵璘;刘文革;郭金丽;苏福才【摘要】详细论述了除草剂进行植物染色体加倍的作用机理,并通过与秋水仙素进行比较,对除草剂在植物离体染色体加倍上的优点、诱导方法、最佳药液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组合的选择及诱导材料的选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展望其应用前景.【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08(000)001【总页数】4页(P30-33)【关键词】除草剂;离体;染色体加倍【作者】赵璘;刘文革;郭金丽;苏福才【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450009;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450009;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倍性育种是人类改善植物品种的一条重要途径,染色体加倍被认为是植物进化的主要动力。
多倍体是高等植物染色体进化的显著特征,多倍体因其巨大性、低孕性、对逆境的抗耐性及克服远缘杂交的不育性等而被育种家所青睐,是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的目的所在。
到目前为止,植物离体染色体加倍大多是通过使用秋水仙素(Colchicine)来实现的。
但仍然存在一些缺点:①用秋水仙素处理时由于细胞发育的不同步性,容易形成嵌合体;②多倍性不够稳定,会因为原细胞型的包埋而使倍性恢复;③秋水仙素可导致不育性、再生植株异常生长、染色体重排或丢失以及基因突变;④秋水仙素价格昂贵,而且有剧毒,尤其是固态化合物。
为了克服秋水仙素在植物离体染色体加倍上的缺点,寻找更加有效的诱导剂,国外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表明,除草剂,如氨氟乐灵(Pronamide)、氨磺乐灵(Oryzalin)、甲酰胺草磷 (Amiprophose methyl,APM)和氧乐灵(Trifluralin),对一些植物中的离体多倍体诱导程度比秋水仙素高,药害程度比秋水仙素轻微,除草剂类药剂的应用也在扩大。
然而,使用除草剂进行植物离体染色体加倍的研究在国内却相对较少。
离体快速繁殖的特点及应用
离体快速繁殖(in vitro propagation)是利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通过人工控制环境生长条件,在体外培养和繁殖植物的方法。
离体快速繁殖的特点在于可以通过细胞融合、愈伤组织、单细胞分裂、愈伤芽分化等方式,快速地繁殖大量的植株,同时可以保证植株的基因相同,茎、叶、根、花等各种组织可以繁殖,繁殖的速度快,品种稳定性高,是目前现代化生产种苗的主要手段之一。
离体快速繁殖的应用广泛,首先在园艺领域中,大量利用离体快速繁殖技术进行日光花、菊花、农村快速繁殖优良的品种;在林业和农业中,离体快速繁殖技术大量应用于快速繁殖经济作物如水稻、小麦等;其次在对抗病毒方面,离体快速繁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抗性工程防治。
在植物繁殖中,常常会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病毒繁殖会导致植株凋萎甚至死亡,利用离体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利用无病毒的组织进行繁殖,达到防治病毒的效果。
另外,离体快速繁殖技术还可用于植株性状改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株的性状改良,如增加果实的产量、改善气味等;同时可以加速育种进程,节约时间成本,提高育种效率。
与此同时,离体快速繁殖技术在药物防治中也有应用,通过人工培养,可以繁殖了大量植物,可大大减轻其在野外的开采成本,同时,还可达到禁止毒品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
总而言之,离体快速繁殖技术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是未来增加农业种植、加速育种进程、防治病毒、规模化草药养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手段。
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正误并改错简答题综合题园艺植物育种学试题库名词解释问答题综述题一.名词解释:1. 品种2. 良种3. 种质4. 种质资源5. 引种6. 简单引种7. 驯化引种8. 群体品种9. 无性系10. 无性系品种11. 自交系品种12. 杂交种品种13. 实生群体14. 遗传力15. 芽变16. 自花授粉植物17. 异花授粉植物18. 常异花授粉植物19. 无性繁殖20. 有性杂交育种21. 组合育种22. 回交育种23. 近缘杂交24. 远缘杂交25. 多父本混合授粉26. 普通配合力27. 特殊配合力28. 系谱选择法29. 轮回亲本30. 杂交不亲和性31. 杂种不育性32. 杂种不稔性33. 自交34. 复合杂交35. 添加杂交36. 成对杂交37. 自交不亲和性和自交不亲和系38. 雄性不育性与雄性不育系39. 测交种40. 单交种41. 双交种42. 三交种43. 两用系与保持系44. 诱变育种45. 辐射育种46. 化学诱变47. 多倍体育种48. 照射剂量49. 内照射50. 外照射51. 半致死剂量52. 临界剂量53. 多倍体54. 同源多倍体55.异源多倍体56. 植物离体培养57. 外植体58. 原生质体培养59. 体细胞杂交60. 单倍体61. 品种权62. 品种审定63. 原原种64. 原种65. 品种区域化66. 生物学混杂67. 机械混杂68. 机械隔离69. 空间隔离70. 花期隔离二.问答题:1. 简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2. 种质资源有哪些类别?各有何特点和利用价值?3. 简述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4.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途径有哪些?5. 简述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与特点。
6. 简述引种的意义和引种试验的必要性。
7. 什么是选择?有何特点?其实质是什么?8. 园艺植物实生群体内的个体间变异原因主要有哪些?9.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10. 简述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