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108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培养层次: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54总学分数:3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主要研究城乡居民健康建档、健康教育、预防接种;面向所有人群、特殊人群健、患病人群健康管理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以及卫生技术监督协管服务,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创新技能型“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学科。
2.课程性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这门课除绪论外,分为12章,其中绪论主要介绍初级卫生保健、疾病三级预防策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相关基础知识,第1章至第12章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项目设置了面向所有人群,特殊人群和患病人群,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项目内容,共54学时,与临床医学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和联系,是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重要依据,将岗位工作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进行序化整合,能更好的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乡镇卫生院指导考核乡村医生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4.课程作用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临床诊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实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综合实践能力,更好的胜任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岗位。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管理与使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开展健康宣教、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进行健康管理,为城乡居民提供正确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设计思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的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医学中的实例引导,穿插知识链接,考点提示,知识小结,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必须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本课程通过讲授、课堂实训、课堂讨论,使学生熟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的基本理论、方法应用,通过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基本方法。
公共卫生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共卫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了解公共卫生教育的意义和目标;3. 掌握常见的公共卫生知识和科学的预防措施;4. 提高学生对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意识;5. 增强学生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a. 公共卫生的定义和范围;b. 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公共卫生教育的意义和目标:a. 公共卫生教育的定义和目标;b. 公共卫生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常见的公共卫生知识和科学的预防措施:a. 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b. 饮食卫生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c. 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4. 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a. 锻炼身体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b.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和知识;c.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三、教学重点1. 公共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2. 常见的公共卫生知识和科学的预防措施;3. 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前导知识呈现: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公共卫生知识和科学的预防措施;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讨论如何培养健康自我管理能力;4.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公共卫生观察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对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公共卫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观察和总结,撰写相关报告;3. 学习总结: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学习总结和思考。
六、教学参考资料1.《公共卫生教育导论》;2.《公共卫生学基础》;3.《公共卫生知识手册》;4. 互联网相关公共卫生网站。
七、教学实施计划第一课时:1. 介绍公共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2. 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公共卫生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课时:1.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公共卫生知识和科学的预防措施;2.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报告。
公共卫生教育教案第一章:公共卫生概述1.1 公共卫生定义1.2 公共卫生重要性1.3 公共卫生发展历程1.4 公共卫生目标与原则第二章:公共卫生基础知识2.1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2.2 传染病防控2.3 慢性病管理2.4 环境与健康第三章: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3.1 公共卫生策略概述3.2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3.3 公共卫生政策与法规3.4 公共卫生案例分析第四章:公共卫生服务体系4.1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4.2 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与职能4.3 公共卫生服务运行机制4.4 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第五章: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与处置5.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5.2 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与演练5.3 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应对5.4 公共卫生危机公关与管理第六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6.1 健康教育概述6.2 健康教育方法与技巧6.3 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6.4 公共卫生项目与健康教育第七章: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价7.1 公共卫生监测体系7.2 传染病监测与报告7.3 慢性病监测与评价7.4 公共卫生评价方法与指标第八章:食品安全与营养8.1 食品安全概述8.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8.3 营养与健康8.4 膳食指南与营养政策第九章:职业卫生与辐射防护9.1 职业卫生基本概念9.2 职业病防治与控制9.3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9.4 辐射防护与安全第十章:公共卫生伦理与法律10.1 公共卫生伦理原则10.2 公共卫生伦理案例分析10.3 公共卫生法律法规10.4 公共卫生政策伦理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公共卫生教育教案一、公共卫生概述重点:公共卫生定义、重要性、发展历程、目标与原则。
难点:公共卫生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如健康政策、医疗保健等。
二、公共卫生基础知识重点:流行病学基本概念、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环境与健康。
难点:流行病学统计方法,慢性病的复杂性及其管理策略。
三、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重点:公共卫生策略概述、干预措施、政策与法规。
公共卫生教案公共卫生是指在个体、家庭、社区、国家乃至全球层面,通过预防疾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以及保护环境等措施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学科。
公共卫生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关于公共卫生教育的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疾病预防意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共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3. 了解环境与卫生的关系,掌握环境卫生的基本知识;4.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学习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5. 学会使用公共卫生宣传资料和工具,向他人传递正确的卫生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 什么是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的意义和目标2.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基本的传染病防控知识- 常见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疾病-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食品安全和水质安全的注意事项3. 环境与卫生-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基本的环境卫生知识- 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的重要性4. 个人卫生与健康- 洗手的重要性及正确洗手方法 -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的重要性5. 公共卫生宣传资料和工具的使用- 各种宣传资料和工具的介绍- 选择适合受众的宣传手段- 制作公共卫生宣传海报或小册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公共卫生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目标等内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并引导学生模仿。
3. 情景模拟法:根据真实场景编写情景模拟剧本,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实践公共卫生知识。
4. 讨论交流法: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关于公共卫生的想法和认识。
5. 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公共卫生宣传资料和工具,制作相关宣传物品。
四、教学评价1. 学习成果:通过小测验、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 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时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基本公共卫生培训教案居民建档完成年度目标:各村建档率达村总人口的95%以上,完善历史档案的补充与更新,加快新建档案进度,方式:入户或门诊建档,数据要真实可靠,具备逻辑性,提高建档质量,妥善保存档案,及时更新和建立完整建档台账【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健康教育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二、服务内容(一)健康教育内容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二)服务形式及要求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
放置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
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播放音像资料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
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
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置,宣传栏中心位置距地面1.5~1.6米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教案(合集)第一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教案基本公共卫生培训教案居民建档完成年度目标:各村建档率达村总人口的95%以上,完善历史档案的补充与更新,加快新建档案进度,方式:入户或门诊建档,数据要真实可靠,具备逻辑性,提高建档质量,妥善保存档案,及时更新和建立完整建档台账【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健康教育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二、服务内容(一)健康教育内容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二)服务形式及要求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
放臵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
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播放音像资料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
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2、设臵健康教育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教案一、培训目标1.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概念、目标和内容。
2.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操作流程和相关知识。
3.培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技能。
4.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
二、培训内容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概念和目标1.1什么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目标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2.1个人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2.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2.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操作流程3.1个人健康档案建立流程3.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流程3.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实施流程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相关知识4.1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和管理4.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要求和标准4.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方法和技巧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技能培训5.1个人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的技能培训5.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技能培训5.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技能培训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评估6.1如何评估个人健康档案的质量6.2如何评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6.3如何评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效果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件和讲解,介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概念、目标和内容,以及操作流程和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和讨论,帮助学员加深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理解和应用。
3.小组讨论: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思考,加深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理解和应用。
4.示范演练:组织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培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技能。
5.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查学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员根据真实案例,撰写分析报告,评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
3.技能实操考核:组织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演练,考核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技能掌握情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计划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为此,制定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目标1.增强公众卫生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提高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3.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与运作水平。
4.加强卫生监管部门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与指导。
培训内容1.卫生知识普及:包括传染病防控、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等内容。
2.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如基本急救知识、健康教育技巧等。
3.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培训: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织管理、运作模式等。
4.卫生监管部门培训:包括卫生监督法规、卫生监督执法等内容。
培训方式1.线上培训: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卫生知识普及、技能培训等课程。
2.线下培训: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培训。
3.实地实践:组织参与者参与卫生服务活动、实践技能。
培训评估1.学习成效评估: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培训效果。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评估:监测参与培训人员对公共卫生服务的使用情况。
培训计划实施1.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培训方式等。
2.确定培训的目标群体,包括公众、卫生服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等。
3.确保培训资源充足,包括培训经费、教学人员、培训场所等。
4.定期组织培训评估,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提高培训效果。
结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够覆盖更广泛的人群,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教育的活动教案第一章:公共卫生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的定义和重要性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3 教学活动引入公共卫生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公共卫生的意义讲解公共卫生Definition and Importance,引导学生理解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介绍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概念和原则的掌握情况第二章: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问题的类型和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问题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公共卫生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卫生问题的种类和影响因素讲解公共卫生问题的类型和影响因素,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公共卫生问题的看法和经验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问题的认识和对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第三章:公共卫生策略和干预措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策略的种类和实施方法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原理和应用3.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策略的种类和实施方法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原理和应用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卫生策略的种类和实施方法讲解公共卫生策略的种类和实施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其应用介绍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其具体操作方法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策略和干预措施的掌握情况第四章:公共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公共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的意义讲解公共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其作用介绍公共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其具体操作方法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对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第五章:公共卫生实践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公共卫生实践能力5.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公共卫生实践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卫生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讲解公共卫生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介绍公共卫生实践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案例分析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实践案例分析的能力和应用情况第六章:公共卫生危机管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危机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原则和流程6.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危机的定义和特点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原则和流程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卫生危机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公共卫生危机的定义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措施介绍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原则和流程,让学生了解危机管理的基本步骤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认识和对危机管理流程的理解程度第七章: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估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评估的原则和技巧7.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方法公共卫生评估的原则和技巧7.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方法讲解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监测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介绍公共卫生评估的原则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估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监测和评估的认识和对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第八章:公共卫生法规与伦理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法规的作用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伦理的原则和实践8.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法规的作用和内容公共卫生伦理的原则和实践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卫生法规的作用和内容讲解公共卫生法规的作用和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规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性介绍公共卫生伦理的原则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伦理在公共卫生中的实际应用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法规和伦理的认识和对原则和实践的理解程度第九章:公共卫生创新与未来趋势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成果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9.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成果公共卫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9.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成果讲解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成果,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其在公共卫生中的影响介绍公共卫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领域的未来前景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创新实践和未来趋势的认识和对挑战的理解程度第十章:公共卫生实践与实习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共卫生实践的机会和途径让学生通过实习提升公共卫生实践能力10.2 教学内容公共卫生实践的机会和途径公共卫生实习的要求和指导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卫生实践的机会和途径讲解公共卫生实践的机会和途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实践在公共卫生学习中的重要性介绍公共卫生实习的要求和指导,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实习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公共卫生实践和实习的认识和对要求和指导的理解程度重点解析本教案以公共卫生教育为主题,涵盖了公共卫生概述、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公共卫生策略和干预措施、公共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公共卫生实践案例分析、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估、公共卫生法规与伦理、公共卫生创新与未来趋势以及公共卫生实践与实习等十个章节。
基本公共卫生培训教案居民建档完成年度目标:各村建档率达村总人口的95%以上,完善历史档案的补充与更新,加快新建档案进度,方式:入户或门诊建档,数据要真实可靠,具备逻辑性,提高建档质量,妥善保存档案,及时更新和建立完整建档台账【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健康教育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二、服务内容(一)健康教育内容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二)服务形式及要求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
放置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
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播放音像资料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
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
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置,宣传栏中心位置距地面1.5~1.6米高。
每个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村卫生室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二、服务内容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二、服务内容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一)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
通过问诊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自评了解其基本健康状况、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三)辅助检查。
包括空腹血糖、和B超,心电图检测。
(四)健康指导。
告知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
1、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对体检中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查。
3、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4、告知或预约下一次健康管理服务的时间。
三、服务要求(一)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服务内容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
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务。
(三)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
具体内容详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对于已纳入相应慢病健康管理的老年人,本次健康管理服务可作为一次随访服务。
(四)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四、考核指标(一)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接受健康管理人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二)健康体检表完整率=抽查填写完整的健康体检表数/抽查的健康体检表数×100%。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四、服务要求(一)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二)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
有条件的地区,对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后,可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四)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中的特色和作用,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五)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服务。
(六)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
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一)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二)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