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部编版
- 格式:pptx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52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研读路线图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面对的重重困难。
2.了解遵义会议重大转折事件,通过研读史实资料、欣赏文艺作品等方式体会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远征精神。
3.学习和传承红军长征精神,绘绘“我们的长征路”。
教学内容:一、长征大家说,回望“长征路”导语:同学们,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一次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壮举,它就是——红军长征。
“长征”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且遥远的词,但早在各类影视作品和学科知识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埋下了不少关于长征的红色印象。
课前我们已经在长征印象资料包中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长征记忆进行预习,请你们说说长征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吧!学生1:我听了《长征组歌》,这首歌听起来恢弘、大气,我猜长征是让人心潮澎湃的一段历史。
学生2:《朱德的扁担》是我们二年级学过的课文,我还记得课文写了朱德队长以身作则,和战士们一起同甘共苦的事情。
学生3:我们去过四明山革命烈士陈列馆,在那里了解到革命的许多历史,也感受到烈士们不屈斗争的精神。
通过交流,大家对长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场远征为什么“难”?红军又为什么不怕?让我们走进《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一起去探寻其中的秘密吧!二、重走长征路,感悟“长征难”(一)重走长征路第一站:水深火热导语: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
看,这就是“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请大家小组合作,研读路线图,要求如下:贴一贴:在红军途径的地方贴上红旗;圈一圈,圈出国民党的封锁路线;说一说:说说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学生1:从图中我们学习到,红军长征是从江西瑞金出发,路过了遵义、泸定桥、毛尔盖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会师。
这条路很长,红军长征途中还不断受到了敌人的围堵。
教师提升:看,当时国民党的人数是红军的10倍多,可想而知,他们在长征途中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啊!这条路有多长,我们坐上旅游车去感受一下。
部编版五年级(下)道法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忆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初步了解红军长征征程中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岀的巨大牺牲,了解长征途中的故事。
了解党的历史,坚持党的领导。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发扬革命传统、努力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3.情感与态度传承红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回忆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初步了解红军长征征程中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岀的巨大牺牲,了解长征途中的故事。
了解党的历史,坚持党的领导。
难点:探索、传承红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故事卡片。
【教学过程】板块一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播放《七律·长征》朗诵视频,学生读《七律·长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导入课题(板书:红军不怕远征难),简要交代红军长征的原因。
师:远征到底有多远?是一条怎样的路?又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回忆伟大征程。
(板书:回忆征程)板块二回忆伟大征程,了解长征艰辛1.抓住“活动园”,引导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园中《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谈谈自己的发现。
(学生谈发现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长征路途中的艰难险阻)2.教师补充资料,直观地感受艰辛教师补充1934年11月国民党对红军主力部队连续进行三次封锁,红军战士锐减,伤亡惨重等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征的艰辛。
师:长征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这么多的艰辛,红军是如何排除万难的呢?这还得从那一次会议说起。
3.了解遵义会议及其党史上的重要意义出示遵义会议遗址图片,简介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师:毛主席带领着红军挥师北上,克服了万难,领导着红军战士以顽强的毅力,一次次突破极限。
几十年后,有位红军老战士还清楚记得当年红军长征的情景,请同学们读读“阅读角”中“回忆伟大征程”的内容。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初步了解不同时期民族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初步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历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努力做德智体关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历来取得的成就。
4、过程与方法:用资料分享、调查采访交流、参观等系列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道德教育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法治教育点:知道国家主权和我国行政区划:知道武装力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认识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学习联系,比较的学习方法。
3、思考中国富强的道路和途径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
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法与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第一课时一、思考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从哪年到哪年。
1840年发生了什么事件?(1840鸦片战争)1、学生齐读教材,第56页课题下这段文字2、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清政府的落后无能,世界列强的蚕食掠夺,使中华民族成为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翻开中国近代的部分历史。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出示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二、虎门销烟。
第9课第三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及意义、长征精神。
2、过程与方法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探究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原因。
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长征精神,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传承长征精神,争做长征精神的践行者。
教学重难点了解红军长征及其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传承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请来一些红军小战士来为我们朗诵伟人毛泽东《七律长征》。
生1:《七律长征》。
师: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奋勇前进的革命主义精神。
我们一齐来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
(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新课教学(一)回忆伟大征程。
1、红军开始长征。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后,中国革命以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为扑灭革命火种,国民党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起一次次“围剿”。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红军长征开始。
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后,短短 2 个月,中央红军由 8 万多人锐减到 3 万余人。
2、遵义会议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
师:是何时召开的?意义是什么?生:1935年1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开始走上胜利之路。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师: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长征之“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在长征途中,红军遇到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同学们一齐来探讨一下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师: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生1:吃的是野菜,穿的是草鞋。
师: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不仅要在漫长的行军中适应缺衣少食的艰苦生活,还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翻雪山,过草地。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3课时教学设计1.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意识到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并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
2.在分享与家人之间的小矛盾、小冲突的过程中,体会家人对你浓浓的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矛盾。
教学难点:面对家庭冲突和矛盾时如何理解家人?教学准备:PPT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一、激趣引入。
1.一个小学生的烦恼自述我已经五年级了,可爸爸妈妈还是把我当作小孩子,什么都不让我作主。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我说看会儿电视,可他们俩偏偏说看电视耽误学习,就是不让看。
报兴趣班时,我喜欢舞蹈和书法,可他们却说舞蹈和书法对学习没有帮助,所以他们非要让我选英语和作文,一点儿都不尊重我的选择。
你说,当他们的女儿怎么这么难呢?我都烦死了。
我都不想理他们了。
2.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如何面对和解决呢?3.当你和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呢?是不是也不想理他们呢?4.揭示课题:1.读懂彼此的心二、新知探究活动一:主动交流常沟通(一)主动化解矛盾1.议一议:当你和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1)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经验(2)各小组将有用的经验收集起来。
(3)全班交流与家人产生矛盾时的有效做法。
(4师小结: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将矛盾化解。
2.听一听,说一说: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1)发生矛盾还不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我,而且他们也不总是对的。
所以,我会跟他们吵,把事情说清楚,我不再是小孩子了。
(2)我会努力做到不与他们争吵,也不说过头话,避免激化矛盾。
事后我会和他们说我的道理。
(3)我不会和他们争吵,反正总是我不对,他们说我就听着,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第3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三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中国有了共产党》是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第三课,本课设置了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开天辟地的大事。
本部分帮助学生了解了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尤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歌颂革命烈士,宁可不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
第二部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部分介绍了南昌起义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南昌起义与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关系,了解在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武装斗争相继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开创了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第三部分:红军不怕远征难。
安排这部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知道长征的利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同时记住,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本部分还强调了在新时代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性。
二、说学情分析五年级是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情感的重要时期。
本阶段的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国共产党有一点浅显的认识,听说过五四运动,对长征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相关概念及具体史实并不清楚,也难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对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认识也比较模糊。
教学时,教师要将重点落实在立德树人方面,不能仅仅是对历史的介绍,要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不能把党的成立井冈山道路,开辟红军长征看成孤立的历史事件,否则就会忽略精神的传承。
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探究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原因。
2.懂得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在生活中学习、传承长征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红军长征及其伟大意义,感悟长征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 9 课《中国有了共产党》。
本课为第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说说人们都在纪念什么?2.学生交流3.提问:你了解长征吗?关于长征大家还想了解什么呢?(1)生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2)生2:红军在长征的路上都遇到了什么困难?(3)生3:红军战士是怎么在艰苦的远征中坚持下来的。
(4)生4:为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4.叙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征程,探究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各地纪念长征的活动图片拉近学生与这段历史的距离。
由于学生对于长征不是一无所知,所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起对长征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未知入手,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感受长征之“难”。
1.叙述:我们首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长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根据地,都被红军粉碎。
然而,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红军与优势兵力的敌人硬打硬碰,损失惨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2.提问:这场远征“难”在哪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拿出课上学习单,一起看看红军战士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3.材料分析:(1)呈现材料(2)学生交流(3)小结:正如大家所说,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不仅要在漫长的行军中适应缺衣少食的艰苦生活,还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更要时刻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战斗。
长征,是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历经艰险的远征!(板书:历经艰险路途遥远环境险恶敌人围堵生活艰苦)4.叙述:然而,红军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这些,在长征初期,红军还面临着极其危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