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部编版
- 格式:pptx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52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研读路线图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面对的重重困难。
2.了解遵义会议重大转折事件,通过研读史实资料、欣赏文艺作品等方式体会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远征精神。
3.学习和传承红军长征精神,绘绘“我们的长征路”。
教学内容:一、长征大家说,回望“长征路”导语:同学们,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一次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壮举,它就是——红军长征。
“长征”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且遥远的词,但早在各类影视作品和学科知识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埋下了不少关于长征的红色印象。
课前我们已经在长征印象资料包中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长征记忆进行预习,请你们说说长征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吧!学生1:我听了《长征组歌》,这首歌听起来恢弘、大气,我猜长征是让人心潮澎湃的一段历史。
学生2:《朱德的扁担》是我们二年级学过的课文,我还记得课文写了朱德队长以身作则,和战士们一起同甘共苦的事情。
学生3:我们去过四明山革命烈士陈列馆,在那里了解到革命的许多历史,也感受到烈士们不屈斗争的精神。
通过交流,大家对长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场远征为什么“难”?红军又为什么不怕?让我们走进《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一起去探寻其中的秘密吧!二、重走长征路,感悟“长征难”(一)重走长征路第一站:水深火热导语: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
看,这就是“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请大家小组合作,研读路线图,要求如下:贴一贴:在红军途径的地方贴上红旗;圈一圈,圈出国民党的封锁路线;说一说:说说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学生1:从图中我们学习到,红军长征是从江西瑞金出发,路过了遵义、泸定桥、毛尔盖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会师。
这条路很长,红军长征途中还不断受到了敌人的围堵。
教师提升:看,当时国民党的人数是红军的10倍多,可想而知,他们在长征途中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啊!这条路有多长,我们坐上旅游车去感受一下。
部编版五年级(下)道法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忆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初步了解红军长征征程中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岀的巨大牺牲,了解长征途中的故事。
了解党的历史,坚持党的领导。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发扬革命传统、努力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3.情感与态度传承红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回忆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初步了解红军长征征程中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岀的巨大牺牲,了解长征途中的故事。
了解党的历史,坚持党的领导。
难点:探索、传承红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故事卡片。
【教学过程】板块一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播放《七律·长征》朗诵视频,学生读《七律·长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导入课题(板书:红军不怕远征难),简要交代红军长征的原因。
师:远征到底有多远?是一条怎样的路?又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回忆伟大征程。
(板书:回忆征程)板块二回忆伟大征程,了解长征艰辛1.抓住“活动园”,引导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园中《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谈谈自己的发现。
(学生谈发现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长征路途中的艰难险阻)2.教师补充资料,直观地感受艰辛教师补充1934年11月国民党对红军主力部队连续进行三次封锁,红军战士锐减,伤亡惨重等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征的艰辛。
师:长征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这么多的艰辛,红军是如何排除万难的呢?这还得从那一次会议说起。
3.了解遵义会议及其党史上的重要意义出示遵义会议遗址图片,简介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师:毛主席带领着红军挥师北上,克服了万难,领导着红军战士以顽强的毅力,一次次突破极限。
几十年后,有位红军老战士还清楚记得当年红军长征的情景,请同学们读读“阅读角”中“回忆伟大征程”的内容。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初步了解不同时期民族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初步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历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努力做德智体关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历来取得的成就。
4、过程与方法:用资料分享、调查采访交流、参观等系列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道德教育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法治教育点:知道国家主权和我国行政区划:知道武装力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认识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学习联系,比较的学习方法。
3、思考中国富强的道路和途径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
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法与学法:讲授法、提问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第一课时一、思考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从哪年到哪年。
1840年发生了什么事件?(1840鸦片战争)1、学生齐读教材,第56页课题下这段文字2、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清政府的落后无能,世界列强的蚕食掠夺,使中华民族成为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翻开中国近代的部分历史。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出示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二、虎门销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