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最全整理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整理版Mathematical Formulas for Grades 1-6Perimeter FormulasShape Formula VariableRectangle (Length + Width) x 2 (a + b) x 2Square Side x 4 a x 4Circle Diameter x π or 2 x π x Radius π x d or 2 x π x rArea FormulasShape Formula VariableRectangle Length x Width a x bSquare Side x Side a x aParallelogram Base x Height a x hTrapezoid (Upper Base + Lower Base) x Height ÷ 2 (a + b) x h ÷ 2Triangle Base x Height ÷ 2 a x h ÷ 2Surface Area of Rectangular Prism (Length x Width + Length x Height + Width x Height) x 2 (a x b + a x h + b x h) x 2Surface Area of Cube Side x Side x 6 a x a x 6Area of Circle π x Radius squared r^2___ Cylinder Perimeter of Base x Heightπ x Diameter x Height2 x π x Radius x Height c x hπ x d x h2 x π x r x hVolume FormulasShape Formula VariableRectangular Prism Length x Width x Height a x b x h Cube Side x Side x Side a x a x aCylinder Area of Base x Heightπ x Radius squared x Height s x hr^2 x hCone Area of Base x Height⅓ x π x Radius squared x Height ⅓ x π x r^2 x h___:Sum of all edges of a rectangular prism = (Length + Width + Height) x 4Sum of all edges of a cube = Side x 12Remember the following direct and ___:Direct ___:_________ to (Length + Width)___ its diameterCircumference of a ___ its radiusArea of a ___ to the square of its radius___:___:1.Distance = Speed x TimeSpeed = Distance ÷ TimeTime = Distance ÷ Speed2.Total Work = Work Efficiency x Work TimeWork Efficiency = Total Work ÷ Work TimeWork Time = Total Work ÷ Work Efficiency 3.Total Price = Unit Price x QuantityUnit Price = Total Price ÷ Quantity Quantity = Total Price ÷ Unit Price4.Total Yield = Unit Yield x AreaUnit Yield = Total Yield ÷ AreaArea = Total Yield ÷ Unit ___Unit ns:Length Units:1 kilometer = 1,000 meters1 meter = 10 decimeters1 decimeter = 10 centimeters1 ___ 10 millimetersArea Units:1 ___ 100 hectares1 hectare = 100 ares1 are = 100 square meters1 ___ 1,000,000 ___ meters1 hectare = 10,000 square meters1 square meter = 100 square decimeters1 square decimeter = 100 ___ centimeters1 ___ 100 square millimetersVolume Units:1 ___ 1,000,000,000 cubic meters1 ___ 1,000 cubic decimeters1 cubic decimeter = 1,000 cubic centimeters单位换算: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时间单位:一世纪=100年一年=12个月、4个季度、365天(平年)或366天(闰年)一季度=3个月一个月=30天(小月)或31天(大月)一星期=7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钟一年中的大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共七个月)一年中的小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共四个月)特殊分数值:0.5=50%0.25=25%0.75=75%0.2=20%0.4=40%0.6=60%0.8=80%0.125=12.5%0.375=37.5%0.625=62.5%0.875=87.5%计算公式:1.数量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份数=总数÷每份数每份数=总数÷份数2.倍数计算:几倍数=1倍数×倍数倍数=几倍数÷1倍数1倍数=几倍数÷倍数3.路程计算: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4.价格计算: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5.工作量计算: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6.加减法计算: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减法计算: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乘法计算: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除法计算: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周长=边长×4面积=边长×边长2.正方体:体积=棱长×___×___表面积=棱长×___×63.长方形: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4.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5.三角形:面积=底×高÷2高=面积×2÷底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7.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1.圆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C等于直径d乘以圆周率π,即C=πd,也可以用半径r表示,C=2πr。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版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每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5.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7.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打印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一、数与代数1.数与式(1)实数实数的性质:①实数a 的相反数是—a ,实数a 的倒数是a1(a ≠0);②实数a 的绝对值: ??<-=>=)0()0(0)0(a a a a a a③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次根式:①积与商的方根的运算性质:b a ab ?=(a ≥0,b ≥0);b a b a =(a ≥0,b >0);②二次根式的性质:<-≥==)0()0(2a a a a a a (2)整式与分式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n m n m a a a +=?(m 、n 为正整数);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m n m a a a -=÷(a ≠0,m 、n 为正整数,m>n );③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n n n b a ab =)((n 为正整数);④零指数:10=a (a ≠0);⑤负整数指数:n n aa 1=-(a ≠0,n 为正整数);⑥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22))((b a b a b a -=-+;⑦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2222)(b ab a b a +±=±;分式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m b m a b a ??=;mb m a b a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代数式;②分式的乘法法则:bdac d c b a =?;③分式的除法法则:)0(≠=?=÷c bcad c d b a d c b a ;④分式的乘方法则:n nn ba b a =)((n 为正整数);⑤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cb ac b c a ±=±;⑥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bccd ab b d c a ±=±; 2.方程与不等式①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a ≠0)的求根公式:)04(2422≥--+-=ac b aac b b x 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a ≠0)的根的判别式:>?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没有实数根;③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设1x 、2x 是方程02=++c bx ax (a ≠0)的两个根,那么1x +2x =a b -,1x 2x =ac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②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③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函数y=kx+b(k 、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过点(0,b )且与直线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一次函数的性质:设y=kx+b (k ≠0),则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0,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函数kx y =的图象是过原点及点(1,k )的一条直线。
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公式整理
1.点O是圆心,线段OA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线段BC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2.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直径,并且都相等。
3.圆心的位置确定了,圆的位置就确定了。
4.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5.(除了圆形)各种形状的车轮中点到边上各点的距离不全相等,这样车轮不平稳。
6.将圆对折,正好完全重合。
圆是轴对称图形。
7.直径的长就是两条半径的和。
9.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10.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
11.如果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
C=πd或C=2πr
12.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
13.如果S表示圆的面积,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
S=π
14.几成就是百分之几。
15.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16.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是比值。
A÷B=A :B= A 要加上(B≠0)
B
17.分数可以约分,比可以化简。
18.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1到6年级完整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学公式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了数学公式,不仅能够解决各种问题,还能提高计算速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小学数学公式大全1到6年级的完整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公式1. 加法运算规则:- 两个整数相加时,和等于两个数的和。
- 两个分数相加时,将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后,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2. 减法运算规则:- 两个整数相减时,差等于被减数减去减数。
- 两个分数相减时,将分数化为相同的分母后,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3. 乘法运算规则:- 两个整数相乘时,积等于两个数的乘积。
- 两个分数相乘时,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作为新分子,分母相乘作为新分母。
4. 除法运算规则:- 两个整数相除时,商等于被除数除以除数。
- 两个分数相除时,将第一个分数乘以第二个分数的倒数。
5. 数字的读法:- 1~9的读法:分别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 10、20、30、...、90的读法:分别为十、二十、三十、...、九十。
6. 数字的大小比较:- 用符号“<”表示小于,例如2 < 3,表示2小于3。
- 用符号“>”表示大于,例如4 > 2,表示4大于2。
- 用符号“=”表示等于,例如1 + 2 = 3,表示1加2等于3。
二年级数学公式1. 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度乘以高的一半,即S = (底边长度 * 高) / 2。
2. 圆的周长公式:- 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与π的乘积,即C = π * 直径。
3. 升级的加法运算规则:- 多个整数相加时,可以按任意顺序进行运算,和不变。
4. 升级的减法运算规则:- 减数大于被减数时,差为负数,称为减法的借位。
5. 升级的乘法运算规则:- 多个整数相乘时,可以按任意顺序进行运算,积不变。
6. 升级的除法运算规则:- 如果除不尽,则商为小数,可以使用近似值表示。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计算公式一、正方形:正方体:C:周长S:面积 a :边长V: 体积a:棱长周长=边长×C=4a:表面积=棱长×棱长×S 表6:=a × a ×6面积 = 边长×边长: S=a ×a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 a×a棱长总和:正方体棱长和= 棱长×12二、长方形:长方体:C 周长S 面积 a 边长V:体积S:面积a:长 b:宽h:高周长 =( 长 + 宽 ) × 2 :C=2(a+b)体积=长×宽×高:V=abh面积 = 长×宽: S =ab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 2 :S=2(ab+ah+bh)棱长总和:长方体棱长和= (长 + 宽+ 高)×4三、三角形:四、平行四边形:四、S 面积 a 底 h 高S 面积 a 底 h 高五、面积 = 底×高÷2S=ah:÷2六、三角形高 = 面积× 2 ÷底面积=底×高:S=ah七、三角形底 = 面积× 2 ÷高五、梯形:六、圆形:六、S 面积 a 上底 b 下底h 高S 面积 C 周长π 圆周率d= 直径r= 半径七、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S=(a+b)2:×h÷2周长=直径×π=2 ×π×半径:C=π d=2 πr八、面积 = 圆周率×半径的平方:S= πr2七、圆柱体:八、圆锥体:V: 体积h: 高 S;底面积r: 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V: 体积h: 高 S;底面积r: 底面半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C ×h表面积 = 侧面积 + 底面积×2=C ×h+2 πr2体积=底面积×高÷3:V= 1/3πr2h错误 !体积 = 底面积×高 = πr2h九、和差问题的公式:总数÷总份数=均匀数(和+差) ÷ 2=大数(和-差) ÷ 2=小数十、和倍问题:和÷( 倍数-1) =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许和-小数=大数)十一、差倍问题:差÷( 倍数-1) =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十二、植树问题:1 、非关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⑴假如在非关闭线路的两头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 1全长=株距×( 株数1)-株距=全长÷( 株数-1)⑵假如在非关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株数=段数=全长÷株距⑶假如在非关闭线路的两头都不要植树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 1,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全长=株距×株数,那么 :全长=株距×( 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株距=全长÷( 株数+1)2、关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目关系以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十三、盈亏问题:(盈+亏) ÷两次分派量之差=参加分派的份数(大盈-小盈) ÷两次分派量之差=参加分派的份数(大亏-小亏) ÷两次分派量之差=参加分派的份数十四、相遇问题:相遇行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行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行程÷相遇时间十五、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实时间追实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实时间十六、流水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流速度) ÷2水流速度= (顺水速度-逆流速度) ÷2十七、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00% =浓度十八、收益与折扣问题:收益=售出价-成本1) × 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收益率=收益÷成本×折扣=实质售价÷原售价×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00%(售=出价÷成本-100%(1) 折扣<20%) (1 -十九、熟记以下正反比率关系:正比率关系: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率关系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宽)成正比率关系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率关系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率关系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率关系二十、常用数目关系:行程 = 速度×时间速度=行程÷时间时间=行程÷速度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总价 = 单价×数目单价=总价÷数目数目=总价÷单价总产量 = 单产量×面积单产量=总产量÷面积面积=总产量÷单产量二十一、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一公里 =1 千米 =1000米 1 米 =10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2)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 =100公顷1公顷 =100公亩 1 公亩 =100平方米1平方千米 =1000000平方米 1 公顷 =10000平方米 1 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 =100平方毫米3)体积单位:1 立方厘米 =1000立方毫米 1 立方分米 =1 升 1 立方厘米 =1 毫升 1 升 =1000毫升4)重量单位:1 吨 =1000千克 1 千克 =1000克=1公斤5)时间单位:一世纪 =100年一年=四时度一年=12月一年=365天(平年)一年=366天(闰年)一季度 =3 个月一个月= 3旬(上、中、下)一个月=30天(小月)一个月=31天(大月)一礼拜 =7 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一分=60秒一年中的大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七个月)一年中的小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四个月)二月 =28天(平年)=29天(闰年)6)特别分数值:=50%= 25%= 75%= 20%= 40%= 60%=80%=%=%=%=%二十二、算术:1、加法互换律: a + b = b + a 2 、加法联合律: a+b+c=a+(b+c)3、乘法互换律:a× b = b× a 4 、乘法联合律: a × b× c = a× (b ×c)5、乘法分派律:a× b + a× c = a ×6 、b除+c法的性质: a ÷ b÷ c = a÷ (b×c)7 、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减小)同样的倍数,商不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与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 h=π(d÷2) h=π(C÷2÷π) 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圆圆概念总结1.圆的定义: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 r =12d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在计算时,取π≈3.14。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C=πd 或C=2πr 圆周长=π×直径圆周长=π×半径×2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πr)表示,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 πr×r。
圆的面积公式:S=πr²。
14.圆的面积公式:S=πr²或者S=π(d÷2)²或者S=π(C÷π÷2)²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S=πR²-πr²或S=π(R²-r²)。
上溪小学604班数学公式大全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表整理完整版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小学一年级初步认识加减法。
学会基础加减。
小学二年级完善加减法,表内乘法,学会应用题,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万以内加减法,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倍数的认知,多位数乘一位数,时间量及单位。
长方形和正方形几何图形、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四年级亿万数的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两位数的乘数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几何图形及条形统计图的了解。
小学五年级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运算,图形面积计算,可能性和植树问题了解。
小学六年级掌握分数乘除法,比和百分数,圆和扇形。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表整理完整版必背定义、定理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北师大版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贯穿了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整理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数学公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年级1. 10以内的加法口诀• 1 + 1 = 2• 1 + 2 = 3•…• 1 + 9 = 102. 十位数加减法•10 + 5 = 15•15 - 7 = 83. 1-20的数形结合• 1 + □ = 5•□ - 2 = 3二年级1. 20以内的加减法•12 + 4 = 16•18 - 7 = 112. 20以内的倍数• 5 x 4 = 20•16 ÷ 4 = 43. 数轴的正负数•0在数轴上的位置•正数和负数的关系三年级1. 乘法口诀表• 2 x 3 = 6•7 x 5 = 352. 乘法分配律• 3 x (4 + 5) = 3 x 4 + 3 x 5 3. 除法运算•18 ÷ 3 = 6•27 ÷ 4 = 6 (3)四年级1. 阶梯加法•25 + 30 = 55•55 + 20 = 752. 分数的加减法•1/4 + 1/3 = 7/12•5/6 - 2/3 = 1/63. 小数的加减乘除•0.2 + 0.5 = 0.7•0.6 ÷ 0.2 = 3五年级1. 百以内乘法•23 x 4 = 92•56 x 7 = 3922. 百分数的意义•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应用3. 有理数的加减•(-5) + 3 = -2•(-8) - (-3) = -5六年级1. 反比例函数•y = k/x2. 平均数与比例•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计算•比例的意义和计算3. 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上是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公式的大全北师大版,希望通过这些公式的整理总结,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让数学变得更加有趣和简单。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 h=π(d÷2) h=π(C÷2÷π) 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第一部分:概念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整理(完整版)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 = (长 + 宽) × 2,即 C = (a + b) × 2.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 × 4,即 C = 4a。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即 S = ab。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边长,即 S = a × a = a²。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 2,即 S = ah ÷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高,即 S = ah。
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 ÷ 2,即 S = (a + b)h ÷ 2.直径 = 半径 × 2,即 d = 2r。
半径 = 直径 ÷ 2,即 r = d ÷ 2.圆的周长 = 圆周率 ×直径 = 圆周率 ×半径 × 2,即c = πd = 2πr。
圆的面积 = 圆周率 ×半径 ×半径,即S = πr²。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 2,即 S = a × h ÷ 2.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边长,即 S = a × a = a²。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即 S = a × 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高,即 S = a × h。
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 ÷ 2,即 S = (a + b)h ÷ 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 = 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宽 ×高,即 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高,即 V = abh。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小学数学里面的全部学问其实就是4个东西,加减乘除,或者说是和差倍的关系,把小学的全部数学学问总结为加减乘除是协助大家学好数学的关键。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六年级数学学问点,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六年级数学重难学问点根本概念:行程问题是探究物体运动的,它探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及问题:追刚好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根本题型:确定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刚好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随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六年级数学学问点扇形统计图的意义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局部数量同总数之间关系,也就是各局部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2、常用统计图的优点:(1)条形统计图直观显示每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直观显示数量的增减改变,还可清楚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3)扇形统计图直观显示局部和总量的关系。
数学广角--数与形2+4+6+8+10+12+14+16+18+20=(110)规律:从2起先的n个连续偶数的和等于n×(n+1)。
10×(10+1)=10×11=110从1起先的连续奇数的和正好是这串数个数的平方。
六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整理版第一单元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负数都小于0;
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正数都大于0。
第二单元百分数
1.折扣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现价=原价×折扣
原价=现价÷折扣
折扣=现价÷原价
2.成数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
3.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各种收入=应纳税额÷税率4.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本金=利息÷利率÷存期
利率=利息÷本金÷存期
存期=利息÷本金÷利率
本息和=本金+利息
本息和=本金×(1+利率×存期)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体
(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πdh=2πrh
(2)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
①圆柱侧面积 S侧=Ch=πdh=2πrh
②圆柱的底面积 S底=πr²
③圆柱表面积S表=S侧+2S底
(3)圆柱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柱=Sh=πr ²h 圆柱的高=体积÷底面积 h=V 柱÷S 底 圆柱的底面积=体积÷高 S 底=V 柱÷h 2.圆锥体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3
1
V 锥=31V 柱=31Sh=3
1
πr ²h
圆锥的高=体积÷底面积×3 h=V 锥÷S 底×3 圆锥的底面积=体积÷高×3 S 底=V 锥÷h ×3 第四单元 比例
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已知X ×Y=Z ,
如果X 一定,则Z 和Y 成正比例,即Z ÷Y=X(一定); 如果Y 一定,则Z 和X 成正比例,即Z ÷X=Y(一定); 如果Z 一定,则X 和Y 成反比例,即X ×Y=Z(一定)。
3.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第五单元 鸽巢问题(抽屉原理)
物品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