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3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一、引言1.1 背景国家基本药物是指适应中国人民基本医疗需求、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并有利于重点疾病防控的药物。
为了推动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医疗质量,本指南制定了国家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2 目的本指南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合理、科学地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推动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和优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基本药物的定义和分类2.1 基本药物的定义基本药物是指具有质量可控、确切适应证和疗效方面需要的药物,应包括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治疗所必需的药物。
2.2 基本药物的分类基本药物按照药物作用机制、治疗领域和药物利用指导原则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药物A类、药物B类、药物C类、药物D 类。
三、基本药物的使用原则3.1 基本药物使用原则的指导思想基本药物使用原则应遵循以下指导思想:临床必需、安全有效、合理用药、限制使用和合理储备。
3.2 基本药物使用的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确保使用必需、按疾病谱使用、合理定价、避免滥用和浪费、加强临床药剂学实践。
四、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4.1 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应符合以下原则: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个体化治疗原则、科学合理用药、加强药物治疗监测和评价。
4.2 基本药物的治疗应用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本指南对各类基本药物的治疗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指导。
五、附件详见附件1: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详见附件2:国家基本药物价格目录详见附件3: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监测报告六、法律名词及注释6.1 药事法律药事法律是指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6.2 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办法是指国家对药物临床试验进行管理的规定。
7:全文结束。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总结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总结新药研发的推广和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一直是医疗领域的关注焦点。
为了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国家逐步推出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以及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
此次培训会议是由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国家药监局共同举办,旨在向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和药师传播有关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的正确应用和合理处方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这一指南是国家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过程和药物应用进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依据。
通过学习指南,我们了解到,基本药物是指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必需、常用和有效的药物。
有效的使用基本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和用药安全性,降低用药费用,同时对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接着,我们学习了基本药物处方集。
基本药物处方集是基于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施与推广,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进行规范指导的工具。
通过学习处方集,我们了解到,处方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建议。
处方集中规定了国家推荐的基本药物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时机等,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应根据基本药物处方集指导合理选药和用药。
此次培训会议还特别强调了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合理处方的重要性。
合理使用药物是指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正确选择药物、正确用药和适当的用药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
合理处方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选用适用的药物,并根据药物的特性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案,以达到治疗效果最佳的目的。
通过此次培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的内容和意义,学到了关于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和合理处方的知识和技能。
这对于我们提高用药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以及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与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在中国,药物的使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与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则是指导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正确使用基本药物的重要文件。
本文将重点探讨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与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的培训。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为了推动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而编制的。
该指南规定了基本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信息,以帮助医生正确开具基本药物的处方。
它的目的是提高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药物滥用和误用的风险,并促进病患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是依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编制的一份规范化处方模板。
它规定了基本药物的处方要求,包括处方开具格式、处方内容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医生可以更加规范地开具基本药物处方,确保患者能够获得符合标准的治疗方案。
为了推广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与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的正确使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培训的目标包括让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了解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与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的内容与要求,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培养良好的处方书写习惯。
培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包括线上培训、线下培训以及工作坊等。
线上培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进度进行灵活安排。
线下培训可以通过召开会议、举办研讨会等形式进行,可以提供更加面对面的教学交流机会。
工作坊则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让学员亲身体验基本药物的开具过程。
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讲座的方式向学员介绍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与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的内容与要求。
同时,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学员的互动与反馈。
可以设置问答环节,让学员积极参与讨论,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大纲(化药部分)(一)目的掌握《指南》中各系统、章节疾病概述、诊断要点、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需要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多发病和需要现场及时抢救的急诊与危重症,这些疾病与病症可以利用基本药物进行处理;通过学习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熟练应用基本药物处理这些疾病。
熟悉内容主要包括较为复杂,可以利用基本药物进行初步处理的疾病,在进行初步处理后,需要及时转上级医疗机构处理;通过学习能够利用基本药物对这些疾病进行初步处理,并适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处理。
了解的内容大多较为复杂或疑难,处理与基本药物有关,但诊治需要更为全面的检查和更多药物,基层医疗机构多不能独立处理。
(二)授课学时及重点内容(26学时)第一章急诊及危重症和第十一章急性中毒(2学时)1. 掌握:猝死和心肺复苏、高血压危象、急性左心衰、动物咬蜇伤、中暑、淹溺、电击伤、鼠药中毒、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急性酒精中毒;2. 熟悉:休克、破伤风、亚硝酸盐中毒、苯二氮卓类中毒;3. 了解:糖尿病急性病发症、氰化物中毒、阿片类药物中毒、瘦肉精中毒。
第二章感染性疾病(3学时)1. 掌握: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猩红热、肠道寄生虫病;2. 熟悉: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霍乱、阿米巴病、败血症、百日咳、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3. 了解:急性脓胸、肺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黑热病、绦虫病、囊虫病、包虫病。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2学时)1. 掌握: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咯血;2. 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呼吸衰竭;3. 了解:肺血栓栓塞症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3学时)1. 掌握: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食管返流病、消化性溃疡、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2. 熟悉:药物性肝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3. 了解:食道喷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幽门梗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胰腺炎;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3学时)1. 掌握: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2. 熟悉:高血压心脏损害、高血压肾脏损害、心脏神经症、心力衰竭;3. 了解:心肌病、心包炎、心肌炎;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1学时)1. 掌握:缺铁性贫血、过敏性紫癜;2. 熟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幼细胞性贫血第七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2学时)1. 掌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 熟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骨质疏松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痛风;3. 了解:骨软化症和佝偻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第八章神经系统疾病和第九章精神障碍(2学时)1. 掌握: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病、短暂脑缺血发作、偏头痛、癫痫、神经衰弱、失眠症、焦虑症;2. 熟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帕金森病、癔症、老年性痴呆;3. 了解: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急性脊髓炎、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向障碍、妄想型障碍;第十章风湿免疫性疾病和第十二章皮肤科疾病(2学时)1. 掌握: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毛囊炎、脓疱疮、痤疮、丹毒、蜂窝织炎、手足体股癣、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脂溢性皮炎;2. 熟悉: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3. 了解: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第十三章泌尿系统和肾脏疾病(1学时)1. 掌握:肾和输尿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包皮龟头炎;2. 熟悉:肾病综合征;第十四章骨科疾病(1学时)1. 掌握:肌肉扭伤、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踝关节扭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2. 熟悉:骨折、创伤性关节脱位;3. 了解:膝关节内外侧韧带断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关节炎、髌骨软骨软化症;第十五章妇产科疾病与计划生育(2学时)1. 掌握:单纯性外阴炎、细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急性宫颈炎、经前综合症、痛经、药物避孕;2. 熟悉:附件炎、盆腔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早产、妊娠高血压、生殖器疱疹、巴氏腺脓肿。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最完整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是指导医生开展临床工作的重要文件,旨在提供关于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建议,确保基本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最完整版内容。
第一章:前言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旨在推动基本药物的科学合理应用,促进基本药物的普及和使用,提高国民的医疗保健水平。
该指南是基于国内外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合,经专家多次论证和修改而形成。
第二章:基本药物概述2.1 基本药物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基本药物是满足社会公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的药物,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价格可负担、适应病种广泛。
2.2 基本药物分类根据药物的临床治疗价值、药物费用和社会需求等因素,将基本药物分为优先、常用和次要三类。
优先类药物是指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社会需求较大的药物;常用类药物是指临床常用、且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次要类药物是指对疾病治疗有一定作用的药物。
2.3 基本药物评价标准为了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制定了基本药物评价标准,包括药物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考量。
第三章: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3.1 基本药物清单根据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结果,列出了国家基本药物清单。
该清单包括不同疾病的基本药物推荐使用范围、适应病种、剂型和用法用量等详细信息。
3.2 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在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时,医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个体化用药原则、合理用药原则、系统用药原则等,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3.3 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详细列出了基本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医生在使用基本药物时要注意这些信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4 基本药物的合理用药提示为了提高基本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给出了一些合理用药的提示,例如避免滥用抗生素、节制使用激素药物等。
第四章:基本药物的管理与监督4.1 基本药物的采购和供应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明确了基本药物的采购和供应方式,以确保基本药物的价格可负担和供应充足。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制度。
我国于2009年开始引入“基本药物”的概念。
2、我国公布于2009年第1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但仅有目录而缺少制度,与生产、供应、支付、定价、临床使用等环节脱节,缺乏强制性和监管措施。
3、2009年8月,卫生部等9部委正式印发《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并发布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4、2009年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西药有205种。
5、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___药品和生物制品共307种。
6、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中成药共102种。
7、《___增补药物目录(2010版)》中增补药物共57种。
8、与2009年版相比,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___主要增加了抗肿瘤类药物。
9、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10、我国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规定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11、我国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国家集中采购,统一配送。
此后又提出单一货源、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要求。
12、基本药物需要具有可获得性,也就是指可负担性和可供性。
13、国家药物政策的组成要素包括基本药物遴选和可负担性、药品财政和供应系统、合理使用和药品监管。
14、基本药物遴选的原则包括疾病谱、临床必需性、经济性、安全性、有效性等。
1.安全有效的药品生产与储备技术成熟是国家药物政策的核心。
2.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是基本药物制度的根本目标。
3.不符合处方原则的是:C、中药饮片不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4.处方管理要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6种药品。
5.处方限量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
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
6.保证医生开处方时优先选择使用基本药物的方法包括通过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医生开具处方行为,加强对医生使用基本药物的培训;改革“以药补医”机制。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处方集培训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处方集培训文章目录:1. 前言2. 什么是基本药物?3. 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3.1 药物选择准则3.2 用药剂量与疗程3.3 药物联合应用3.4 适应症和禁忌症3.5 不良反应与药物监测4. 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4.1 处方药物的选择和规范4.2 处方用药的安全性4.3 用药指导和患者教育5. 结论6. 个人观点和理解前言基本药物作为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质量,有效使用药物资源,进行指导性培训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处方集培训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什么是基本药物?基本药物是指社会公认对人民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且必须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药物。
基本药物的选择应基于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疗效和安全性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并与经济和社会因素相结合。
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对于医务人员正确使用药物、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临床应用指南的几个重要方面。
1. 药物选择准则在进行基本药物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疾病类型、患者特征、药物功效和不良反应等因素。
也需要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不断更新和修订药物选择准则。
2. 用药剂量与疗程正确的药物剂量和疗程是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
在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体重、身高、芳龄等个体差异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并根据病情进行调整。
3. 药物联合应用有些疾病需要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在药物联合应用时,医务人员应了解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情况,并根据临床指南和疗效评估进行合理搭配。
4. 适应症和禁忌症基本药物的应用必须符合明确的适应症,并避免使用在禁忌症的患者。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基本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5. 不良反应与药物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医务人员应掌握不同基本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药物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
国家基本药物使用培训总结培训内容:国家基本药物培训人员:卫生院所有医务人员及卫生所所长培训形式: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一.根据上级文件安排,结合本院实际,对我院所有医务人员及各卫生所负责人进行国家基本药物使用培训,主要采取集中培训方式,每天下午2小时培训。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化学药)结合我院实际,用七天时间我们进行以下内容培训,包括高血压危象,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流感,急性支气管炎,肾盂肾炎,痢疾,支气管哮喘,慢阻肺,急性肾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出血,脑栓塞,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扭伤,肩周炎,附件炎,宫颈炎,结膜炎,牙周炎。
2《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掌握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原则,辨证用药,熟悉中成药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品种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及用法用量等方面的内容。
3.《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化学药)熟悉合理使用药物原则的基本理论和运用,熟悉附录部分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药物的妊娠安全性分类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二.培训效果:通过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对于提高我们所有义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合理用药的意识和知识,规范临床用药,对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加大宣传。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基药的专业知识掌握还不足2。
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禁忌等的熟悉程度不够3.基药使用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1。
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2。
强药物知识学习。
3.高学习意识,提高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意识。
附件2:《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参考大纲(中成药部分)(一)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
熟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基层部分的“中成药”各类药物及其各品种在药物组成、功能主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方面的内容。
掌握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辩证用药,提高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应用水平,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为使社区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熟悉”和“了解”。
“掌握”是指本课程中需重点讲解的内容;“熟悉”是指本课程一般讲解的内容;“了解”可略讲或安排自学。
(二)授课学时及重点内容(24学时)1、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掌握《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基层部分》的“中成药”(种类、品种等)的说明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中成药)2009年版基层部分》的使用方法;掌握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辩证用药;熟悉中成药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品种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方面的内容。
(4学时)2、(1)内科用药:解表剂、祛暑剂、泻下剂(2学时)掌握:九味羌活丸(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柴胡注射液、银翘解毒丸(颗粒、片)、防风通圣丸(颗粒)、藿香正气水、麻仁润肠丸(软胶囊)。
熟悉:玉屏风颗粒、保济丸。
了解:十滴水。
3、(1)内科用药:清热剂(2学时)掌握: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双黄连合剂(颗粒、胶囊、片)、板蓝根颗粒、茵栀黄颗粒(口服液)、护肝片(胶囊、颗粒)。
熟悉:牛黄上清丸(胶囊、片)、银黄颗粒(片)、复方黄连素片。
4、(1)内科用药:温里剂、止咳平喘剂、开窍剂(2学时)掌握:附子理中丸(片)、香砂养胃丸(颗粒、片)、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橘红丸(颗粒、胶囊、片)、养阴清肺丸、清开灵颗粒(胶囊、片、注射液)、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考题及答案姓名:分数: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1、影响药物升降沉浮的因素有:A:四气五味;B:药物本身质地的轻重;C:炮制、配位;D:以上均是2、下列药物不能与五灵脂同用的是:A:人参;B:草乌;C:郁金;D:犀角3、下列哪项不是寒凉药的作用:A:清热泻火;B:引火归元;C:清热利尿;D:凉肝熄风4、下列哪种药物不能与乌头、附子同用:A:人参;B:大戟;C:半夏;D:海藻5、麻黄具有解表发散的作用,应属于A:辛味;B:酸味;C:甘味;D:咸味6、甘味的作用主要是:A:能行、能散;B:能补、能缓;C:能酸、能涩;D能泻、能燥、能坚7、下列关于四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B: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C:说明药物作用的唯一理论以军;D: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
8、咸味的作用主要是:A:能行、能散;B:能补、能和、能缓;C:能收、能涩;D 能下、能软9、下列关于温热药的说法错误的是:A:作用主要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B:主要是针对寒性病症的;C:热性药物的作用要比温性药物的作用强;D:滋阴除蒸,属于温热药的作用之一。
10 下列哪项不是妊娠用药的禁忌:A:巴豆;B:水蛭;C:附子;D:薄荷11、小儿退热口服液一般不用于:A:小儿外感风热;B:小儿外感风寒;C:咽喉肿痛;D:头痛目赤12、VC 银翘片可以用于:A:流行性感冒;B;四肢酸懒;C:头痛咳嗽;D:以上均是13、感冒清热颗粒的功用是: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B:疏风解表、清热解毒;C:疏散风热、宣肺止咳;D:清热散风、解表退热。
14、中成药的优点:A:便于保存;B 便于携带;C:可大规模生产;D:以上均是15、双黄连口服液的功用是:A:疏风散寒,解表清热;B:疏风解表、清热解毒;C:疏散风热、宣肺止咳;D:清热散风、解表退热。
16、下列对穿琥宁的说法错误的是:A:功能是清热解毒;B:肌肉注射,一次40-80mg,一日 3 次;C:本品可以与酸、碱性药物或含有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等抗氧剂的药物配伍;D:用于感冒及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千柏鼻炎片可用于:A:鼻渊;B:慢性鼻炎;C:过敏性鼻炎;D:以上均是18、VC 银翘片治疗的病症主要是:A: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B:流行性感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C:鼻渊、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D:风热犯肺、恶寒头痛、咳嗽、痰黄19、柴胡注射液的功用是:A:和解退热;B:疏肌解热;C:举升阳气;D:以上均是20、下列哪种中成药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A:感冒清热颗粒;B双黄连口服液;C:桑菊饮颗粒;D: VC银翘片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考题参考答案:1:D; 2:A ;3:B; 4;C, 、5:A6:B 7:C 8:D 9:D 10:D11、B;12:D; 13:A,14:D;,15:B,16C;17: D,18:B,19:D;20:A。